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及园区战略.docx
- 文档编号:83211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13KB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及园区战略.docx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及园区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及园区战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及园区战略
作者:
王文乐
来源:
《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3期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作为我国工业和制造业主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呈现出去同质化、产城融合、平台强化和品牌发展等趋势,要求各级政府和产业园区尽快顺应这种潮流,采取提前规划和调整的战略途径,以其在未来发展中取得主动并赢得先机,成为新一轮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关键词:
产业园区;趋势;战略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必然命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应尽快适应我国战略转型的要求,以其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主动并赢得先机。
而认清园区发展方向和趋势、及时调整战略是做好园区长远发展规划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产业园区去同质化趋势和园区战略
由于顶层设计、政策引进、发展理念和考核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各地各园区、地区之间各产业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产业同质化现象,导致园区加速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和削弱区域竞争力,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面对去同质化的产业发展趋势,各园区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重新定位,实现园区之间的产业互补。
未来,随着顶层设计和政策定位的逐步调整,区域经济和产业园区将逐步体现地域性特征,在战略转型后园区定位将逐步清晰,园区之间的竞争性将弱化而互补性将更加突出。
(一)园区产业结构重构。
产业结构重构实际上是对园区产业发展过程的反观、查错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园区产业的重新定位,以此为依据进行产业战线延伸和收缩。
园区的产业重新定位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
因此要充分考虑以下要素资源:
一是基于资源优势的重新定位。
二是基于区位优势的重新定位。
三是基于区域产业基础的重新定位。
四是基于区域分工协作的重新定位。
(二)传统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会仅仅满足阶段、局部的需求,而逐步会从满足现阶段发展或已有的发展需求,向引导、引领需求进行转型升级,以其增加园区产业发展的附加值,推动园区经济微笑曲线的上移。
1、产业智能化改造。
从园区整体看,依据产能重组和互联网制造的理念,整合原有企业装备与社会化创客,打造智能化、柔性化、开放化的共享制造平台,并逐步为周边企业、创客团队提供技术改造、小试中试、技术检测、资金融通、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2、产业高端化发展。
产业技术升级、品牌服务升级,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
产业高端化是传统工业园区优先要考虑的路径。
通过对园区企业的筛查,发现有潜力的企业或是有梦想的团队,大力度支持其升级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或者促进其兼并重组。
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分析现有产业链的高端方向或拓展方向,有选择地促进企业裂变、培育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位置,向价值链高端靠拢。
3、科创经济培育。
对于传统工业园区来说,要努力打造科创经济载体和环境,一是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科技加速器;二是吸引科研院所分支机构、公共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建立公共技术平台等;三是引进多元化的创新人才,打造互动交流平台,促进跨界创新。
4、创意经济发展。
园区要植入文化和创意元素,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能够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产品和新服务。
在传统工业园区中融入文化、创意相关元素,将会极大增加园区的吸引力,这些元素可以小到现代艺术雕塑,大到现代艺术馆、社交体验式书店、文化创意产业园。
5、服务经济发展。
有条件的园区,应积极探索服务业的扩大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业态,打造跨境电商、新兴金融、服务外包、国际医疗等服务业集聚区。
6、产业循环化发展。
传统工业园区推进绿色化、循环化发展,不能囿于园区的红线范围,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构建产业间耦合系统,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原料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四个层面。
二、园区产城融合趋势和园区战略
我国的产业园区多设在城市的偏远郊区,在早期发展中多以优惠的政策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吸引企业投资和集聚,再通过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导入人口。
这种发展模式,常常与生活配套服务不足相伴生,从而出现了企业员工白天入园、晚上回城的“鬼城”现象。
随着产业园区的演化和发展,园区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大量城市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区内并存聚集,从而推动了产业园区的城市化进程,园区经济与城区经济逐渐走向融合。
产城融合是居住与就业的融合,服务于集居住区、工业区和商贸区于一体的新城建设,核心是使产业结构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实现以产促城发展的目标。
产城融合是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高级形式,二者在时间上同时并起,在布局上功能分区,在空间上产城一体,在结构上“三产”融合。
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产业园区应主动谋求战略转型,从单一生产型的园区,逐渐规划发展成为集生产与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城市。
1、建设“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耦合机制。
模块化建筑起源较早,最早出现于工业化时期,其含义是通过构件的加工來开展系统的装配工作,通过整合最终形成模块式发展链条。
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模块逐渐形成完整的空间单位,并通过不同的设施装配来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
同时,提升模块化建设能切实提升空间配置,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形成良好的功能表现形式,切实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体系建设模式。
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产城融合由产业、空间和社会结构三部分组成, 三者对于具体的产城融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业结构是产城融合的基础与核心,空间结构在产城融合过程中发挥着载体作用,科技社会结构对于产城融合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当前的城市社会结构差异性较大,导致不同而复杂的社会需求产生,不同行业、不同社会背景的生产者在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自身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正是产城融合的基本前提。
产城融合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应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产业升级、空间布局、道路交通、服务设施及生态景观。
根据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和阶段建立时间轴和产业轴,规划轴、产业轴和时间轴共同组成了产城模块空间建设体系。
这个体系不仅包含产业、居住、交通及旅游等城市空间,而且还有完善的内部设施结构。
2、探索和实施TOD发展模式。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是通过发展轨道、BRT(BusRapidTransit)等大运量交通方式带动空间集约开发,完善货运路网更好服务于产业发展,从传统产业园区交通特征及转型发展需求出发,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递进的空间层次上,综合考虑交通模式、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产业园区 TOD 模式的框架体系。
(1)宏观层面:
构建与园区产业、空间相协同的综合交通体系。
宏观层面上要遵循产城人互动的规划理念,打造科研、生产、商务、服务功能有机组合的生态群落,空间布局要满足不同性质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交通方面重点研究“两网两枢纽”与产业布局的关系。
(2)中观层面:
确立TOD 走廊轨道站点差异化功能定位。
由于区位条件、功能定位、土地利用等因素不同,站点周边土地开发模式存在明显差异,构建分层次、功能各异的枢纽布局,满足站点功能对服务规模的需求,可有效提升沿线城市功能的整体吸引力。
在区分空间转型重点地区及一般地区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土地可利用情况、开发强度梯度等因素,将轨道站点划分为区域型、片区型、社區型和产业型四类中心,通过枢纽站点功能定位的差异化,制定差别化土地开发策略,达到均衡沿线各种类型建设用地规模的目的。
(3)微观层面:
多元混合高效开发,精细化交通设计。
多元化、高密度混合开发策略
合理的路网结构有助于推动TOD 开发的成功。
轨道站点周边高密度的道路网是扩大轨道覆盖面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应采用“小地块、密路网”的开发模式。
TOD开发模式需要紧密结合轨道站点周边的容积率分布,可通过提高轨道站点500m范围内用地开发强度和功能混合比例,降低产业园区开发强度,将人口和主要人流吸引设施向轨道站点集中,形成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以及混合的紧凑型发展模式。
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和园区战略
从园区层面看,产业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招商引资上,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优惠政策上。
随着园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园区的发展已从孤立的房地产开发逐渐发展为综合的工业发展,从单一的环境建设到全方位的产业培育。
在创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开始重视园区的文化氛围,建设软环境,加强软实力。
其中,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园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公告服务平台建设已日益成为政府高度关注的话题,并已被列入园区的工作时间表。
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园区品牌,吸引投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且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市场开拓,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效增强园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因此,各地园区应顺应公共平台建设日益提振园区竞争力的趋势,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构建集成型公共服务平台。
集成管理是一种强调效率和效果并重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管理行为实践,突出了系统一体化的整合思想。
集成管理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主要是涵盖四个领域:
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以管理主体为核心原点,管理对象、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构成三个坐标维度。
1、遵循建设运营规律,确定综合战略发展目标。
根据园区服务平台建设要求与运营规律,依据政府、园区、市场、企业等多个管理要素的客户需求,提出切合园区自身实际的平台建设发展目标,满足多方面的期望。
2、为各类客户提供高水平服务,奠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的基础。
充分挖掘政策支持、国家补贴、市场化运营、科研合作、志愿者行动等各种服务资源,通过合作试点、经验总结、完善建议、合作推广等方式,有针对性的为各类客户提供服务。
3、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实际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本着为园区创造“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的管理运营招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综合服务,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协同服务、资源共享、统一形象、规范标准,增强公信力,增加宣传力度,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体系。
4、发挥服务平台的信息化辐射和带动作用,提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服务。
加强信息化综合集成,建立信息平台,为跨专业领域、跨业务职能、跨不同地域的人员协作提供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准确、及时、共享、高效等线上优势,结合线下企业对接具体服务的方式,实现线上交流沟通,线下服务对接,一方面扩大服务的辐射面,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资源。
四、品牌建设趋势和园区战略
随着园区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软实力”已成为构建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
由于园区经济的发展正在从追求数量和规模转向质量和品牌,创建优质园区和建设品牌园区已成为各地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
作为一种溢价增值的手段,园区品牌经营必将成为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重点。
因此,培育、优化、提升园区的品牌内涵和价值,不仅可以激发园区的产业集聚力和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加深企业对园区的认知度,增强园区的发展活力,同时,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园区品牌也将与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品牌形成有效互动。
1、市场调研。
首先要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园区营销的大环境。
经济状况、企业运营、现有居住环境、建筑风格等都是研究区域营销大环境的重要因素。
通过专项研究,结合相近城市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就可以初步推断出此区域经济处于哪一个阶段,然后根据发展趋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产业园 发展趋势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