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教案模板共9篇.docx
- 文档编号:8320652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57.67KB
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教案模板共9篇.docx
《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教案模板共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教案模板共9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教案模板共9篇
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教案模板(共9篇)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2.【答案】B。
3.【答案】C。
解析: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纳等。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强调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4.【答案】C。
解析:
梅依曼是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6.【答案】A。
解析: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7.【答案】A。
解析:
陶冶教育法的特征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题干中“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就体现了利用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的特点。
8.【答案】A。
解析: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
9.【答案】A。
解析: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10.【答案】B。
解析:
教师职业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
11.【答案】A。
解析: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12.【答案】C。
解析:
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主要是为了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13.【答案】C。
解析:
学习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就是掌握做事的规则,即解决问题的方法。
14.【答案】D。
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迁移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15.【答案】B。
解析: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诚实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谦虚与骄傲、勤劳与懒惰描述的都是人的性格特征。
16.【答案】A。
解析:
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
17.【答案】C。
解析: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某人外表或是极为突出的重要的品质,掩盖了人们对他其他特征的评价.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掌握有关知觉对象信息很少而又急于进行整体判断所造成的结果。
18.【答案】C。
解析:
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远远不够。
19.【答案】D。
解析:
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0.【答案】D。
解析:
勒温最早提出了“行动研究”。
21.【答案】C。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主动独立型的思维风格。
22.【答案】C。
解析: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中学生要解决的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
23.【答案】C。
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4.【答案】B。
解析: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5.【答案】D。
解析: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题干所述为正迁移。
26.【答案】C。
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夸的研究方法。
27.【答案】D。
解析:
德育的体谅模式为学校德育学家彼得?
麦克费尔所创。
28.【答案】A。
解析:
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
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29.【答案】B。
解析: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
30.【答案】C。
解析:
题干属于形式教育论的观点。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
错误。
“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2.【答案要点】
错误。
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有两种方式:
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
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3.【答案要点】
正确。
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4.【答案要点】
错误。
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
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
不易清醒地意识。
1.【答案要点】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
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答案要点】
(1)善于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3)复习形式要灵活多样:
(4)对重点部分加强记忆,如画线、圈点批注等。
4.【答案要点】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答案要点】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
提高迁移意识性。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I)生活世界教育是感性的、自发的、混杂的;生活世界教育是本体性的、价值性和意义性的;生活世界教育是实然的、领域的和表象的。
(2)科学世界教育是理性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结构化的教育;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技术化的教育:
科学世界教育是课题化的教育。
(3)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科学世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科学世界教育来源于生活世界教育,它是对生活世界教育的提炼和升华。
2.【答案要点】
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评语以平静的语气,从写给学生看,写出“这个人”的核心特质,赋予“这个人”新起点等三个层次,力求写出“这个人”来。
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
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
2.【答案】A。
解析:
人文主义课程观主张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
3.【答案】A。
解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干中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4。
【答案】D。
解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5.【答案】A。
解析: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6.【答案】A。
解析:
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7.【答案】C。
解析: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8.【答案】D。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由此他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9.【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征。
10.【答案】B。
解析:
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11.【答案】C。
解析:
早上学习没有先前学习材料的于扰,即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12.【答案】D。
解析:
教育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13。
【答案】B。
解析:
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14.【答案】A。
解析:
题干中的话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的,其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研究中持外铄论的观点。
15.【答案】B。
解析:
学生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学生人性完善。
16.【答案】B。
17.【答案】C。
解析:
全身松弛法由雅各布松首创。
18.【答案】B。
19.【答案】B。
解析: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20.【答案】C。
解析: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引导者。
21.【答案】D。
解析:
教育科学知识有助于教师利用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和了解学生特征。
22.【答案】A。
解析: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23.【答案】C。
解析:
二者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个人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
24.【答案】D。
解析: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25.【答案】C。
解析: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26.【答案】A。
解析: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
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27.【答案】B。
解析: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
直接目标是咨询者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以使后者克服当前的心理问题。
并提高自身应付挫折的能力。
28.【答案】B。
解析:
“教无定法”是说教师要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反映出教师劳动创造性的特点。
29.【答案】B。
解析: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方案。
30.【答案】D。
解析:
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错误。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
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走向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2.【答案要点】正确。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答案要点】正确。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4.【答案要点】错误。
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在教学观念上。
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2)将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作为教学目标;(3)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课程的综合化;(4)在教学过程上,要着力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2.【答案要点】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
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3.【答案要点】
(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4.【答案要点】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动机;
(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5.【答案要点】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地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的效果比较好,其原因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
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
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面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答案要点】
作为教师,面对课堂吵闹现象应有的基本态度:
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
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
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
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
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威结构转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
法国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于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集中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由此被誉为“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之一”。
2.【答案】C。
解析: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
3.【答案】B。
解析:
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这是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4.【答案】B。
解析: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
5.【答案】D。
解析:
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
6.【答案】C。
解析:
生产力水平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
7.【答案】C。
解析: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决定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8.【答案】D。
解析:
掌握知识是智能发展的主要基础。
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
离开或排斥掌握知识,智力发展无从生长。
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
实践表明:
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0.【答案】C。
解析:
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教学的方法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意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11.【答案】C。
解析: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12.【答案】A。
解析:
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认识是基础。
13.【答案】A。
解析:
考查概念学习的定义。
14.【答案】C。
解析:
概括程度越高的材料越有利于迁移的发生,而概念和原理就是高度概括的材料。
15.【答案】C。
解析:
这是知觉的理解性的概念。
16.【答案】C。
解析: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
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7.【答案】D。
解析:
效度是一个标准化测验的必要条件,包括内容效度、预测效度、同时效度和构想效度。
18.【答案】A。
解析: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19.【答案】A。
解析:
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
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
教育民主、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20.【答案】B。
解析:
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21.【答案】C。
解析:
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22.【答案】B。
解析: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23.【答案】C。
24.【答案】A。
解析:
A项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
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
25.【答案】D。
26.【答案】A。
解析:
世界课程改革是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27.【答案】B。
解析: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结色彩的心理倾向。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8.【答案】D。
29.【答案】B。
解析: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忆得牢一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一些。
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差。
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
30.【答案】C。
解析: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戴维?
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关于学习和教育的理论。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
错误。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
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低估遗传、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
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与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答案要点】
正确。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3.【答案要点】
错误。
因为:
(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
(2)一个国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决定,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4.【答案要点】
错误。
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答案要点】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一是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二是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三是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四是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3.【答案要点】
(1)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2)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向成熟;
(3)自我意识发展趋于成熟;
(4)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5)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4.【答案要点】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
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有的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
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
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为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
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或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5.【答案要点】
(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模块七中学德育第一章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一、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二)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
3、态度的行为成分
二、品德概述
(一)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少、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体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四)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同化三个阶段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射虎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知识 能力 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