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8303390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10KB
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设计.docx
《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
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
(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
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
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出示:
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
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
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
(出示: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
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
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
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
(板书:
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练习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习背诵。
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走近桂林的山。
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
(课件)快速浏览这段话,和第二段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结构基本相同,简直像第二段的孪生姐妹。
那这一段用不用集体学了?
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
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
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
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
(板书:
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
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
3、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
)
资料:
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中国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静、清、绿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
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美丽的河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典范教材。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 重点:
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 难点:
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一个由中低段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学生注意力增强,其思想方法开始由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向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
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可在课标指导下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强化阅读、思维和写作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尤其重要。
四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课堂上还应该欣赏和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在客观评价中进步。
【教法学法】
谈话法、阅读法、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认读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的桂林,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设计谈话导入,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二是以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新词的,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梳理文章脉络,初知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本环节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部分——整体”,遵照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认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重要段落,为细致阅读课文奠定基础;认读生字新词,为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障碍。
)
三、 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1. 自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2. 谈话,了解自读情况,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诗要追溯到八百年前宋朝时广西提点刑狱王正功,或许还能更早。
历史上,各个朝代均有人慕名游览桂林山水,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佳作。
意思是说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第一。
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总领全文。
(根据课文结构,课文第一段是总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着引起下文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对学生读写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到赞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四、小结全课,练习写字。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关于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品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特点;进行练笔,学习课文表达方法;拓展阅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大意及第一段内容,回忆课文脉络并板书。
过渡:
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
唐代韩愈有诗赞道:
“水作轻罗带,山如碧玉簪”; 清朝袁枚描绘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领略桂林山水绝代风姿。
(直接导入后复习已学内容,运用思维迁移规律,使新旧知识无缝对接,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 自由读课文,思考:
桂林山、水分别有什么特点?
画出能体现山、水特点的句子或词语。
2. 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 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课文,图文印证,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方法。
预设:
品读句子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通过“读——议——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
校园的花真多啊, ;校园的花真艳啊, ;校园的花真美啊, 。
真 啊, ; 真 啊, ; 真 啊, 。
②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
作者在写漓江水特点的时候,开始用对比的方法,凸显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
这一点可相机引导学生自读体会。
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回忆学习漓江水特点的顺序点拨学法,引导学生自学桂林山的特点,自主体会感悟。
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④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参看句子②学习要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
4. 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是需要学生“细致阅读”的。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阅读—精读中指出: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而本环节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细读、理解、品味、体会,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句意,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而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展开语言练习。
在语言实践中学习阅读,拓展思维,练习写话,达到在学习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自学课文第三段,小结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 指名汇报,相机了解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在课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3. 回顾全文,欣赏桂林山水视频,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段,起着总结全文,点名主题的作用。
采取自学汇报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汇报中理解句子,感受构段作用;同时回顾全文,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四、拓展阅读
1. 配乐朗读: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如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
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2. 联系课文,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补充《桂林山水歌》,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从而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
1. 读了《桂林山水》一课,请你用笔记下自己学习的收获,或者抒发对桂林上水的感受。
2. 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或图片,或文章,或诗歌,或地形地貌解读资料,进行综合性学习,可朗诵诗歌,可当小导游介绍桂林山水,可完成一份手抄报等等。
(作业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读后感”,加深学生对祖国山水的情感;二是综合性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意识,采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展课后学习。
目的在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室以外各个角落,延伸向40分钟以后,使课堂学习时虽尽而课无穷)
附板书设计
总:
甲天下
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 分 赞美
山:
奇、秀、险
总:
画中游
注:
次设计为修改补充姚楠囡老师教学设计之作。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
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
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
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
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
龙家父子不肯干。
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
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
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
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
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
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
“静”、“清”、“绿”。
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
请概括地说。
(板书:
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
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
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
读读:
读第三节。
划划:
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
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
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
3.朗读比赛。
要求:
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
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
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
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
这幅画是谁画的?
(生答:
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
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
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教后记: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
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B案
(2016-01-2317:
50:
54)
转载▼
标签:
桂林山水
分类:
教研之窗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让人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是语文学习的经典。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美、热爱美、表达美、描写美。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美
(大屏幕出示一张面值20元人民币背面的风景图案)
师: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对,这正是桂林山水,它能出现在纸币上,可见是多么有特色!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入《桂林山水》,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领略它的美丽与神奇。
(板书:
桂林山水)
【设计意图:
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师:
首先让我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
(生读)
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默读课文,弄清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
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自学中初步感知美。
】
三、再读课文,寻找美
师: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总起的部分?
(生读第一自然段。
)
师:
老师有个疑问:
什么是“甲天下”呀?
你知道吗?
生:
“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师:
原来桂林山水天下第一,怪不得把它印在了人民币上。
看,这就是桂林山水。
谁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其他同学看大屏幕,让他带领我们共同品味“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首尾呼应的特点,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由此产生兴趣,丰富情感体验,为深入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
四、读写结合,品味美
师:
好一个“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的山山水水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让我们到文中的字里行间去感受。
请看第二自然段,快来找一找,看看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生边读边画出有关词语,做简单批注,汇报水的三个特点:
静、清、绿)
师:
谁能把这三个字连起来说一句话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奠定情感基调,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组织表达情感的语言过程中探究到文本之美。
】
(生联词成句。
如在说话时出现“啊”的读音不正确的问题,师略作交待:
“啊”字的变音以舒服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桂林山水 优质课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