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语文素材《宋词鉴赏大辞典》上53.docx
- 文档编号:8296292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20KB
届高中语文素材《宋词鉴赏大辞典》上53.docx
《届高中语文素材《宋词鉴赏大辞典》上5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语文素材《宋词鉴赏大辞典》上5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中语文素材《宋词鉴赏大辞典》上53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一瞬,人今千里”的深沉意绪,下片承此意绪加以铺陈。
全词虚实相生,今昔相迭,时空、意象的交错组接跌宕多姿,空灵飞动,愈勾勒愈浑厚,具有极强的艺术震撼力。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词作鉴赏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词之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思乡之情。
全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
陈延焯《云韶集》称此词“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
”王国维《人间词话》赞其中景语“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这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乡归梦。
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陂塘风色的荷花,很自然地会钩起乡心,词的结尾用“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古人也称荷花为芙蓉)绾合,上下片联成一气,融景入情,不着痕迹。
这首词的极妙之处当“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所写荷花的神态。
写当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
这样作者用十分生动的素描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再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就达到了这种境地,只一个“举”字,便刻画出荷花的动态。
王国维《人间词话》赞扬它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实乃一语中的。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
●诉衷情
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
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
雨斑斑。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眉间。
周邦彦词作鉴赏
此词以空灵的笔触,传神地描绘了少女伤春的情事。
词中将少女尝鲜得酸的偶然情事,与其怀春藏酸的本质内容相勾连,以前者触发后者,写来活泼可爱,清丽可喜。
尝杏怕酸的细节,暗示着少女心中萌发着的爱情追求,即如吃杏子一样,想要尝试,又怕齿酸。
作者将少女情春时的微妙心理表现得真切动人。
上片用工致之笔,刻画一个具体情节。
“出林杏子”一句,先就暗示了这是杏子刚刚成熟的时节,即暮春时候。
金盘里的杏子是摘来的,词人却写做“落金盘”,不但新颖,而且妥贴(“落”则熟也)。
不过第一批出林的杏子,乃属尝鲜之列,并未熟透甜透。
这从它“青紫”相间的颜色可知,所以少女刚品尝一口,便“齿软怕酸”了。
所谓“齿软”,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俗语称之“倒牙”。
这样便留下半枚残杏,“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
”一个青紫相间的残杏上,留下小小口红痕印,从这个呼之欲出的细节动作中似乎可见那咬杏的人儿,酸口中,蹙到眉尖的情景。
下片则用较空灵的笔触,烘出少女伤春情事。
“南陌上,落花闲。
雨斑斑”三句用速写简妙笔墨,勾勒出一个背景。
“斑斑”二字本形容落花狼藉情态,此承“雨”字作形容,又兼有“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的意趣,不独见春雨之骤急。
最后三句则着力写人物的表情及心理,上片写少女尝杏,酸到眉尖,这里一著暮春之景,则那眉间的酸意,又不全是为了青杏“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眉间。
”
●风流子
周邦彦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
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
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馀悲。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
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
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筯还垂。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周邦彦词作鉴赏
此词写作者离开客居五年的荆州时同当地一位相好的女子分别时的情景,离愁别绪婉然眼前。
开篇即从首途前夕饯宴之后写起。
词中虽未明写“都门帐饮”之事,但从下文“酒醒”字见出。
一个枫叶飘零的秋晚,抒情主人公就要离开这客居之地而归去,面对山川迢遥,不免情怀凄然。
前三句的情景、意念及“楚客”、“将归”等字面,都有意无意从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这段虚拟送别的文字能增强联想,烘托气氛。
紧接着就写其苍茫暮色中之闻见:
“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这里,依稀可辨的一行人影,是尚未远去的前来送别的人们,可知其中有一个“她”,于是“人影参差”四字写景中就寓有无限依依不舍之情。
这哀怨的、未安栖或失群的雁的鸣声,与残缺成半的凉月,又成为羁情和离思的象征。
“酒醒后”到上片煞拍,与前数句时间上有一个跳跃而情景暗换,写独处一室清夜梦回所闻见,大致相当于柳词“今宵酒醒何处”一节内容。
词主人公醒来,眼前残烛曳,帘幕随见舒卷;清晰的捣衣声驱散残梦,梦想中的“她。
忽从”我“身边消逝,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凤蜡“字面出于《南史》,史载王僧绰少时与兄弟聚会,采蜡烛泪为凤凰:
”泪花“指蜡泪,诗词多以象征离愁《(杜牧》赠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金泥“指帘幕上的烫金:
”绮罗香“指女子衣裙上的香气。
这几句典辞华美,通过环境的富艳反衬人物心境,形出更强烈的孤寂感。
”酒醒后“三句先写出刚醒来一刹那的怔忡神态,”砧杵韵高“四句继写清醒后的感觉与心情,用笔细微入妙。
”绮罗香减“继”残梦“二字吐出,便不只实写与女方的诀别,而兼暗示中宵梦想,笔致空灵。
”牵起馀悲“四字回应篇首”惨将归“,又唤起下片追忆,贯彻篇终,有千钧之力。
过片叙昨晚饯别分襟时彼此种种不堪,属用倒叙手法写追忆之情事。
“亭皋(水边平地)分襟地,难拚处”为一层,言临别已觉难以割舍:
“偏是掩面牵衣”进一层,写对方呜咽掩泣更使人难堪:
“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再进一层,说明这是诀别,后会难期:
“想寄恨书中”四句,以一“想”字领起,写别后相思愁恨之深,分从双方著笔。
“寄恨书中,银钩空满”,说自己纵然是“恨墨”写至“盈笺”,也写之不尽。
“断肠声里,玉筯还垂”,说别时她为我“断肠声里唱《阳关》”,流泪想念?
至今未止。
而想象对方情状,更是反映自己对彼相思之深。
“空”、“还”二字勾勒着意。
这种暗密的相思之情,“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一发痴迷沉痛之感慨。
这首词化实为虚,将离情别苦写得回味无穷。
用笔密致,典朴,拙丽,相得益彰。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周邦彦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浓翠迷岸草。
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
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依然身江表。
周邦彦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词人任溧水县县令期间。
词中写初夏的一个清晨词人信步庭园所见景色。
全词用笔纵横交错,富于变化,富于空间感。
《片玉集》强焕序云:
周词“模写物态,曲尽其妙。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谓此“为知言。
”词的上阕写盛夏的景色,作者勾勒出中山县圃姑射亭的轮廓以及周围的环境。
这是一个令人留连忘返的避暑胜地:
碧色的翠竹和幽静蜿蜒的小径,给人清凉舒适的感觉;成熟的水里,郁郁葱葱的岸草,喧闹的蛙声,这些夏日里才有的典型事物被集中一起来表现田园生活,别有一番情趣。
“池蛙”,仿佛令人闻到了骤雨前那种湿润的、带着泥土芳香的气味。
作者下笔十分巧妙,他用“新篁”、“翠葆”这类精美的词藻替代了普通的字眼,给人留下了新奇的印象。
其写景的方法充分施展了他对色调运用的才华。
作者采用绿色作为主要的基调,然后再用暖色加以点缀,又让读者交错地使用视觉和听觉,大大增强了对景色的主体感受。
词一开头,一片翠绿映入读者的眼帘,接着,又交替出现了“金丸”、“浓翠”等色彩斑斓的词,令人目不暇接。
“夏果收新脆”中一个“脆”字,概括了对丰硕果实的赞叹,“金丸落,惊飞鸟”则套用了李白《少年子》中的诗句“金丸落飞鸟”。
随后,又描摹了池蛙的喧闹声,用字选词,锤炼精工。
下阕的前三句写词人居住的临水小院。
作者用“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来点出小亭的所,既写了水,又写了亭,水、亭相映,美不胜收。
“帘花檐影”,有的本子作“檐花帘影”。
此处并非实指,“帘花檐影”只不过用来代指他居住的小屋,作者将“浮萍”、“帘花”、“檐影”搅混一起,就是要用它们构成一幅具有朦胧美的水中图画。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是词人当时生活的写实。
从写景到写人,笔锋转得十分自然,”困卧“二字正与”水亭小“相呼应,字面上似乎是从客观环境着眼,然而从全词看,此处恰好是作者情绪的转折点。
下三句,则着重刻画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周邦彦是钱塘人,此处的吴山当借指他的家乡。
作者从”卧“字起笔,因屏风上的画图而梦游故乡,一直写到梦醒后的惆怅,一气呵成,有起有落,曲折宛转。
此词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写景精工,模写物态清新自然。
词中所写“新篁”、“曲径”、“夏果”、“飞鸟”、“岸草”、“蛙声”、“池沼”、“水亭”、“浮萍”等物象,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形态鲜明,声色俱佳,是一幅生机盎然,清晰优美的初夏风景图。
词之上片移步换景,富于变化,画面设计精巧,自然完美;下片气势顿起,活画出人物的活动与心境,抒发了词人的乡思之情和身世之慨;整首词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齐天乐
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呜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
尚有綀囊,露营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
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周邦彦词作鉴赏
此词乃作者金陵秋日怀念荆州故人之作。
全词既缅怀荆、汴故人,又发抒迟暮悲慨。
包涵着深沉的人生意蕴。
全幅词境,时空囊括了暮年与少年,江宁与荆、汴。
词中先写绿芜凋尽台城路,接着导入云窗静掩,继写悲秋之感。
念旧之意,由此引发遥想荆汴,最后写出眼前西敛之斜照,抒写迟暮之悲。
整首词沉郁苍凉,笔力不凡。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清陈廷焯《云韶集》评此词说得好:
“只起二句便觉黯然销魂。
“沉郁苍凉,太白‘西风残照’后有嗣音矣。
”台城原是东晋、南朝台省与宫殿所地,故址江宁,此指江宁。
“绿芜凋尽”,亦犹其《浪淘沙》词之“霜凋岸草”,一片深秋景象。
“殊乡又逢秋晚”,点出双重悲意,殊乡可悲,秋晚更可悲。
起笔二句,造境富于远神,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慨。
以下直至歇拍八句四韵,皆从“秋晚”二字生发,层层拖出时序变迁之感。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蛩即蟋蟀。
其呜声似劝人机织,故又名促织。
“暮雨生寒”,从肤觉感受写。
“鸣蛩劝织”,从听觉感受写,二句对偶,倍增其感。
此是从自然一面写秋感。
“深阁时闻裁剪”,则从人事一面写秋感,语意略同于杜甫《秋兴》“寒衣处处催刀尺”。
人家裁剪新衣,正暗喻客子无衣之感也。
裁剪之声与上句鸣蛩促织之音紧紧衔接,足见词人锐感灵心,心细若发。
“云窗静掩。
”“静掩”二字,极写幽居独处之寂寞感。
此句单句叶韵,又正是承上启下之句。
以上所写绿芜凋尽、暮雨鸣蛩、深阁裁剪,皆云窗之外境。
以下所写,则是云窗之内境。
词境由外而内,遂层层转深。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
裀者夹褥,簟者竹席。
暑去凉来,撤去花簟,铺上罗裀.下一重字、顿字,点出对节候更替之锐感。
二句对偶,亦倍增其感。
用”叹“字领之,直写出不胜惆怅之情。
前代诗人常用夏秋之交小小生活用具之收藏,如团扇花簟之类,寓写人情疏远乃至世态炎凉之深深悲感。
此二句实亦暗带出此种悲感。
”顿疏“二字,下得沉重,但又一笔带过。
其内心悲慨之流露,又是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纵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远,但还留得当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之綀囊。
綀音疏,一种极稀薄之布。
二句典出《晋书·车胤传》: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读书。
”以綀代练,是因此句第二字须用平声。
词人当然不必囊萤照读,此是托寓自己不忘旧情,语甚含婉,意则坚执,隐然有修吾初服之意。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换头三句,追怀荆州之故人。
荆江指荆州(今湖北江陵),词人三十七岁前曾客居于此数年(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与当地友人交谊自深。
离别久矣,想故人遥遥望我,离情别绪无限。
怀想荆州故人,不言自己怀想,却言故人相望,用翻进一层笔法,情致尤深。
从歇拍綀囊露萤之细小物象,忽转出荆州故人相望之迢远境界,又足见笔力之巨,转换自如。
两片起头,境界同样远大。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
”三句再转,怀念汴京之故人,笔法同于上三句。
词人二三十岁时居汴京多年,与汴京友人交谊亦深。
前二句化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诗: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云“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
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
”真是知甘苦之言。
以长安代汴京,宋词习见。
词人遥想汴京正当清秋,故人追怀往事,不免念及昔年汴京之秋结伴同游,或行吟水畔,或登高能赋,我诗情之宛转,深得故人知赏,然而今日故人追忆,终是一场空幻。
悬想虚摹之笔,几于出神入化。
接下来,“凭高眺远”一句,笔法同于上片“云窗静掩”,以上两层悬想,是登高望远之所思。
以下种种情景,为登高望远之现境。
词人登高眺远,一如故人相望,皆沓不可见也。
无可奈何,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
“正玉液新。
蟹螯初荐。
”,漉酒竹器,此用作动词,训漉。
杜荀鹤断句诗“新酒竹议事”,后一“好”字用法相同。
蟹螯即指螃蟹。
下句语出《世说新语·任诞》:
“毕茂世(卓)云: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此二句意谓正当美酒新漉、螃蟹登市的时节,我借酒浇愁,一醉方休。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上句自比山翁,典亦出《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简)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
‘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
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下句用“但愁”二字陡转,“愁”字尤为重笔。
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忽见夕阳西沉,词人此心,顿时沉入无穷迟暮之悲。
“但愁斜照敛”,是词情发展的必然结穴,包孕最为深刻。
与起笔“绿芜凋尽台城路”遥相映照,极富于启示性。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语,有真知灼见,评云: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伤岁暮出。
结云‘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几于爱惜寸阴,日暮之悲,更觉馀于言外。
”此词既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晚秋之愁,又深沉地表现了其岁暮之悲。
其间隐含着多量的人生感慨。
全词精致细密,蕴藉深婉,沉郁苍凉,别具一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
“美成《齐天乐》云: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伤岁暮也。
’结云‘醉倒山翁,便愁斜照敛。
’几于爱惜寸阴,日暮之悲,更觉余于言外。
”这段话,对于赏析此词是有参考价值的。
●醉桃源
周邦彦
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
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零。
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
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周邦彦词作鉴赏
这首小令,写一个妇女相思情深的衷怀。
首句写衣服的新和美。
“冬衣初染”,表明这衣服是新的。
“远山青”是说衣服的颜色如远山的青色。
旧说“赵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乃晴明远山之色也”。
又可见这“远山青”色是很美的。
次句着重写衣上的花纹。
“双丝”,言此衣质地精致:
“云雁”指衣上花纹。
这种精心描绘妇女衣饰的手法,温庭筠词里很常见,如“凤凰相对盘金缕”(《菩萨蛮》),说衣上的花纹是一对用金线绣成的凤凰: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菩萨蛮》),这金雁虽可解释成筝柱或首饰,但也可解释成衣服上绣着一双金碧辉煌的雁;至于“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更把这“襦”(短袄)的美写得无以复加了。
从温词的“凤凰相对”、“金雁一双”、“双双金鹧鸪”来看,无不寓有物则成双、人则孤凄的内涵。
这里周邦彦用的是“云雁”字样,但雁从来不单飞。
所不同的是,温词寓意易现,周词寓意颇深,须婉曲才达。
接着“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两句,写伊人寒冷的深夜里,袖子温了一大片,都要结成冰了,原来是因为泪水不停地流下来。
从这两句的语气看,她是直到最后才感觉到“袖湿欲成冰”的。
“清黯黯,闷腾腾”,过片紧承上阕写人的哀伤、凄苦。
下面说这位心情愁苦闷闷不乐的人此时是“身如秋后蝇”。
这个比喻,十分奇特,而由来颇久。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记:
“或问张元一曰:
”苏(味道)、王(方庆)孰贤?
“答曰:
”苏九月得霜鹰,王十月被冻蝇……得霜鹰俊捷,被冻蝇顽怯。
“入诗有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之”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欧阳修《病告中怀子华原父》之”而今痴钝若寒蝇“,及以后陆游《杭湖夜归》之”今似窗间十月蝇“等,但运用入词,宋人似仅见于此”“秋后”,天气冷了,最怕冷的蝇,此时软绵绵、懒洋洋,动都不想动,勉强扑到窗前有阳光的地方,也茫然痴呆,似乎再也没有安身立命之所了。
可是这个比喻的特具精彩,还得和下两句联起来看:
“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两句活用“蝇附骥尾以致千里”的典故。
惟愿方才的“情黯黯,闷腾腾”,一扫而去,惟愿“随马逐郎行”。
身如秋后蝇“,妙语似平铺,而含意深婉。
这五个字,是”情黯黯。
闷腾腾“的形象描绘,给人以”静“感,同时又是开启下文的钥匙,因句突现,这时的”蝇“如附奔马,完全给人以”动“感了。
这首小词,上片平淡无奇,但下片奇句突现,则词意“纡徐曲折”,人的感情“入微尽致”(陈廷焯评周词语)此词可证明代谭元春所证:
“必一句之灵能回一篇之运,一篇之朴能养一句之神”(《题简远堂诗》)。
●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
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词作鉴赏
此词是写当时上层社会的冶游生活和男女之情。
全词准确地捕捉住破橙、调笙、絮语几个最富典型性的细节,寻常琐事中寄寓深情,创造出意态缠绵的词境。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写情人双双共进时新果品,单刀直入,引入情境。
“刀”为削果用具,“盐”为进食调料,本是极寻常的生活日用品。
而并州产的刀剪特别锋利(杜甫:
“焉得并州快剪刀”),吴地产的盐质量特别好(李白:
“吴盐如花皎白雪”),“并刀”、“吴盐”借作诗语,点出其物之精,便不寻常。
而“如水”、“胜雪”的比喻,使人如见刀的闪亮、盐的晶莹。
二句造形俱美,而对偶天成,表现出铸辞的精警。
紧接一句“纤手破新橙”,则前二句便有着落,决不虚设。
这一句只有一个纤手破橙的特写画面,没有直接写人或别的情事,但蕴含十分丰富。
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一望便知。
这对于下片下一番慰留情事,已一幅色泽美妙的图画。
“破”字清脆,运用尤佳,与清绝之环境极和谐。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先交待闺房环境,用了“锦幄”、“兽烟”(兽形香炉中透出的烟)等华艳字面,夹上下比较淡永清新的词句中,显得分外温馨动人。
“初温”则室不过暖,“不断”则香时可闻,既不过又无不及,恰写出环境之宜人。
接着写对坐听她吹笙。
写吹“笙”却并无对乐曲的描述,甚至连吹也没有写到,只写到“调笙”而已。
此情此境,却令人大有“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
“相对”二字又包含多少不可言传的情意。
此笙是女方特为愉悦男方而奏,不说自明,故此中乐,亦乐音乐之外。
上片写到“锦幄初温”是入夜情事,下片却写到“三更半夜,过片处有一跳跃,中间省略了许多情事。
”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
谁问虽未明点,但从问者声口不难会意是那位女子。
为何问从”向谁行宿“的问话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
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
只说”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只说“不如休去”,却偏偏不道“休去”,表情语,分寸掌握极好。
这几句不仅妙毕肖声口,使读者如见其人;还同时刻画出外边寒风凛冽、夜深霜浓的情境,与室内的环境形成对照。
则挽留者的柔情与欲行者的犹豫,都不言之中。
词结“问”上,亦即结束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
恰如毛稚黄所说:
“后阕绝不作了语,只以‘低声问’三字贯彻到底,蕴藉袅娜。
无限情景,都自纤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
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品也。
”此词不表现相会时的喜悦,却通过环境描写和对话来体现爱恋的温暖,其中“马滑霜浓”四字,曾为后世称道,被认为体现了“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的特点。
全词纯以清丽的语言进行白描,读来浅显清新而又含蓄、典雅。
●望江南
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
无处不凄凄。
周邦彦词作鉴赏
这首词起笔“游枝散”,即道繁华及过眼云烟,文脉贯到底,终成“无处不凄凄”之境,语约而意丰。
“芳草”句以下全系写景,烘染之笔。
“怀”、“迷”、“衔”、“暗”,下得极精妙。
“芳草”三句写尽天阴欲雨,春寒中人。
下“衔”字、“暗”、意谓雨意垂垂已眉睫之间,复以“九陌未沾泥”略略一挑,虽境界不复尽同,而亦正堪融会。
结尾挑起,似宽放出一句,而实紧追了一句,文心细甚。
词中不忌重字,故上云“未沾泥”,下云“未成蹊”,桃李甜美,人孰不爱吃,但至春晚其下仍未成蹊,写出荒凉孤迥之味。
见花而寻路,说行马而莺啼,点明无人。
此情此景,旧之为“凄凄”,冠以“无处不”则全词景语皆活。
●四园竹
周邦彦
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
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
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
好风襟袖先知。
一何其。
江南路绕重山,心知谩与前期。
奈向灯前堕泪。
肠断萧娘,旧日书辞。
犹纸。
雁信绝,清宵梦又稀。
周邦彦词作鉴赏
《四园竹》调名,又作《西园竹》词乃秋夜怀人之作。
起韵“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夜景。
杜甫诗:
“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作者翻出新意,说“浮云”为了“护月”,轻轻将月亮遮住,没有让她照彻朱扉,起首已透出黯然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词鉴赏大辞典 高中语文 素材 宋词 鉴赏 辞典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