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正文.docx
- 文档编号:8294775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70
- 大小:364.50KB
吉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正文.docx
《吉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正文.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正文
吉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正文
第一章概述
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09°41’—109°45’,北纬28°20’—28°22’,是州、市两级政府所在地。
第一节规划背景
一、上版总规要点
(一)城市性质:
吉首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是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商贸、信息、物质集散中心之一;根据自然条件、民族、资源、区域和区位特点,应合理发展以轻工为主的加工工业和旅游事业。
(二)城市规模:
近期1995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0km2,城市人口规模为12.5万人,远期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5km2,城市人口规模17万人。
(三)功能分区:
吉首组团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科研、教育机构为主;乾州组团以发展工业为主;鸦溪组团以综合发展畜牧良种、渔种、食品及其科研为主,构成田园风光型的混合居住区。
(四)城市结构,采用组团呈带的结构模式,即以吉首城区为主体,连接鸭溪、乾州的城市空间格局。
吉首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1990年编制完成。
10多年来的规划、建设、管理实践,其规划所采取的带状型的三组团的布局模式和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及整体规划,能较好的适应吉首市当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总要求。
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工作深度的限制,对诸如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城镇化基本战略等关键问题研究分析得不够,而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也不全面。
另一方面,城镇发展的条件在最近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第三,当时规划所确定的人口、用地等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
鉴于此,在本次对1990年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中,深入系统地再次编制《吉首市城市总体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二、主要背景因素
(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共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对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顺利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时代的伟大意义。
这一战略性决策的实施,必将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等),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西部大开发的“10+2+3”范围(即西部十省市区加上广西、内蒙两个自治区,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恩施自治州和湖南湘西自治州)。
湘西自治州地处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东缘,是中、东部地区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疑给湘西自治州,特别是湘西自治州的中心城市——吉首市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也给吉首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带来重新定位和调整的问题,也将给城市规划带来新的课题。
(二)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加入WTO则是21世纪初期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
二者相互叠加,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各级城市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也标志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求重新审视过去城市规划编制的理念,用新的规划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都将引起经济分布格局的重组,区域间的合作与联系更加广泛,必须加大开放力度,发展开放经济。
强调城市规划要充分体现新的“三化”——即市场化、信息化、生态化,通过加速中心城市现代化步伐,带动州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对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快速转型,这给作为西部地区以及相对比较落后地区的吉首提供了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政策驱动力;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大幅度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未来的城镇化战略应该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视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第三,在全面小康阶段,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生产、生活和休闲行为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必将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产业发展与功能定位,也必将影响区域城镇群体的组合结构、职能分工及联系通道的建设,这都需要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有新的应对之策。
(四)湖南省加速推进“三化”进程
湖南省委在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要求通过“三化”进程促进湖南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农业产业化是“三化”中最基础的一“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基础工程;工业化反映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过程,是区域特别是农业区域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反映了从传统乡村社会变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过程,它是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第三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化”进程的加速将带动湖南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而使省内各区域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吉首市是湘西自治州的中心城市,“三化”的任务更为艰巨,在制定城镇化战略时,必须注意“三化”的有机联动与协调发展。
(五)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战略决策
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战略决策。
湘西州是湖南的西大门,少数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工业化进程缓慢,与湘鄂渝黔边境区域的大部分地区同属老少边穷的“问题地区”,同属国家18片重点扶贫地区之一。
国家继东部沿海率先发展之后,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家宏观区域政策带来的机遇和压力,以及湘西州和吉首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湘西州、吉首市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支柱产业和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重科技教育投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都需要中心城市为依托。
根据吉首市面临的问题,如何拓展吉首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如何使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农业产业化的载体等,都要求通过城市规划寻求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二节规划依据、指导思想、期限及规划区范围
一、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的法规、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
2.国家、湖南省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务院,1996年18号文件)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设部)
《关于颁发吉首市城市人口用地规模暨总体规划纲要评审会议纪要的通知》(湖南省建设厅,2000年11月21日)
《关于印发吉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补充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湖南省建设厅办公室,2001年12月12日)
3.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
《吉首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吉首市人民政府,1992年)
《湘西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吉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强调区域整体原则,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
从西部大区域、湖南省和湘西州域的总体高度,把握吉首市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律,研究吉首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
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构筑良好的城乡发展环境。
3.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服务职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空间结构,迅速提高经济整体水平,把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战略高地,进行重点开发,实现率先发展。
4.继承和塑造城市文化特色,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以及吉首市的多民族的社会文化结构,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坚持公共优先原则,为市民提升良好的生活、工作、物质和休闲的环境。
建设文明、优美、安全、舒适的现代化城市。
5.突出战略重点,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以及长远及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既具高起点,高标准,长远性,又要与实际密切配合,寻求切合实际的吉首开发战略,发展指标和阶段目标。
在区域城市发展竞争之中抢得先机,重点突破,全面带动。
三、规划期限
近期:
2003—2005年;
中期:
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远景期为2020年以后。
四、规划区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款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行使规划管理权限的范围。
根据城市总体布局、远景规划、生态建设的要求,行政区划完整性以及吉首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能力,将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规划区范围74.65km2调整到165.7km2。
采取以完整的乡域行政范围划分方法,把现状城区,近城生态建设区和今后发展需要控制的地区作为吉首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石家冲、峒河、红旗门、乾州四个街道办事处和吉首乡、万溶江乡以及河溪镇的马鞍山村、寨阳乡的曙光村和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
为了满足吉首市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要求将凤凰县竿子坪乡的木林村、湾溪和牯牛坪、棒棒坳、廖家冲五个村划为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总人口19.3万人。
第三节本次总体规划修编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结合新的形势和时空背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州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吉首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在省域、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3.深入分析建设用地条件,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4.针对城市的现状发展特征,研究城市旧城更新与新区发展的规律,协调旧城和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
5.论证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并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进行用地规划。
6.突出湘西民族特色和山区城市特色,研究城市形象特征,提出城市景观体系和城市设计的相关规划及实施策略。
7.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的生态园林城市。
8.深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基础规划,确定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视城市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第二章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与区位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湘西州地处云贵高原之东侧,西北高,东南低,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第二阶梯的东缘。
州域地势由西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东向西南斜贯全州。
对于发展农、林、牧、副、渔等的综合布局,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各类地型地貌组合,高低成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地貌区:
(1)西北中山山原地貌区
主要位于龙山县,次为永顺县及古丈县东北及保靖县中部地区。
(2)中部中低山山原地貌区
主要分布武陵山地区,由凤凰、吉首、花垣、古丈、永顺等县的部分地区组成。
(3)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地貌区
主要分布在州域东南沅麻盆地,次为中部花垣到永顺盆地、龙山里耶盆地、龙山城郊盆地,面积占州域总面积18.98%。
吉首市地貌以中低山、低山地貌为主,中低山和低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80%。
主要特征为:
西北高、东南低,呈中山、中低和低山三级阶梯下降,西北和东南部地势高差824.6m。
地势以山地为主,山脉呈带状平行排列,西部、西北部为中山地貌,高峰重峦,山大坡陡,悬崖峭壁,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
西南部为低山地貌,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
东部东南部是红岩低山地貌,山峰丛丛,岭岭交错,中部形成较开阔的盆地,盆地内平、丘、岗地貌发育。
市境山峰林立,海拔900m以上的山峰有7座,600—900m的有80座,较有名的有莲台山,岑头坡、阿婆山、天门山、人球坡、大坡、东门坡、狮子望楼台等。
城区地貌地形属于低山、丘、岗、平地区,地势较平坦,四周山坡平缓。
主要由连成19km长的北北东走向的振武营、吉首、雅溪、乾州四个小盆地组成。
2.气候气象
湘西属中亚热带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
既水热同季,暖湿多雨,又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偏少;光热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调,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州境低海拔区,年平均太阳辐射能为3724—4091兆焦耳/米2,明显低于湘北、湘南,略多州境西部的渝南、黔北地区。
州境8县市多年平均日照为1219—1406小时,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州境8县市平均气温15.8℃—16.9℃。
州境主要农耕区无霜期271—294天,最短为花垣县城郊,最长为保靖县城郊。
州境主要农耕区年平均降水量1295—1450mm,最多的为古丈县城,最少为凤凰县城。
境内多偏北风,少数县为东风和西南风。
吉首市多年平均气温16.5℃,大于35℃和小于0℃气温全年各20天左右。
冰冻、降雪量较少,全年无霜期208天左右,历年平均降雨量141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日照率31%,静风率50%。
平均风速1米/秒。
全年和夏季主导风向为北北东。
表2—1吉首市2001年与历年各月平均气温比较表单位: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2001
6.3
7.9
13.0
16.4
21.5
24.7
28.7
26.5
24.5
18.5
12.9
5.7
17.2
历年平均
5.0
6.2
10.6
16.3
21.0
24.3
27.4
27.0
22.8
17.4
12.1
7.1
16.5
表2—2吉首市2001年与历年各月降水比较表单位:
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2001
45.9
34.8
48.8
104.8
110.1
134.4
124.9
122.7
10.7
166.4
46.7
29.3
978.8
历年平均
38.1
50.8
81.4
175.6
227.6
211.8
169.9
141.2
93.1
115.6
73.2
36.1
1414.3
3.地质
湘西自治州境域地壳构造以花垣—保靖—张家界断裂带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变形区。
西北变形区燕山期侏罗山式褶皱变形区,以褶皱变形为主并兼有少量压性的压扭性断裂。
东南变形区以断裂变形为主,褶皱构造次之,由武陵山背斜和沅麻盆地组成,为加里东期逆冲褶皱变形区。
根据地质构造,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湘西州域分为2个工程地质区,3个工程地质亚区。
(1)湘西北区位于凤凰—吉首—古丈—常德一线西北,又称湘西北褶皱隆起岩溶发育山原山地工程地质区。
(2)龙山—石门中低山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地区:
中山山原地貌。
新构造运动降升显著。
地壳较稳定。
(3)湘西南区位于凤凰—吉首—古丈—常德一线以南,又称湘西褶皱隆起山地工程地质区。
湘西州境仅含该区西北的麻阳—桃源红层低山丘陵亚区一部分。
吉首市地质构造处于全国东部新华夏系构造第二个一级隆起带的南西段,西部为武陵山二级隆起带的南段,东南部为沅麻盆地二级泡降带的西缘,主要构造结呈北北东—北东间展布,由一系列褶皱和断层组成。
较大的褶皱有大兴寨—简台背斜;沙坪—乾州向斜;龙开—寨阳向斜;三岔坪背斜;天堂背斜。
断层主要有石家寨—铜金坡逆断层和溪马—瓦场泥断层;吉首区断层和大兴寨断层。
市境内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沟、漏斗、落水洞等岩溶形态很典型。
但城区内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均不发育,岩石层里一般较清晰,产状倾角不大,走向比较一致,局部地形有渗漏和塌陷,但不明显,土层厚薄不等,多为红黄壤,地震列度在六度以内,对城市建设较为有利。
二、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湘西自治州土地总面积15462km2,山地山原约占81.5%,丘陵占10.3%,平原占5.4%,水域占1.5%。
吉首市土地总面积1058.5km2,山地面积大,海拔300m以上的山地面积(含山原)有10.0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3%。
在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面积为13049.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28%,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为0.051公顷(表2—3)。
表2—3吉首市按特征划分的土地状况表
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水面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面积(公顷)
13049.47
1726.78
75550.65
6.6
1630.93
3291.59
10989.77
结构(%)
12.28
1.62
71.11
0.01
1.54
3.01
10.34
2.水资源
湘西州全境由沅水和澧水两大水系控制。
其中沅江控制州内流域面积14215km2,占全州总面积91.9 %,澧水控制州内流域面积1247km2,占全州面积8.1%。
据统计,全州内流程5km以上的河流有368条,其中沅江在州控制区内348条,澧水20条。
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干流过境,酉水干流,武水干流横穿东西,花垣西乡河的上中流段由南北向经茶洞入境。
州境各河流坡降大,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按平均流估算理论储藏量1680兆瓦,现已开发599兆瓦。
全州可供开发水能密度为30千瓦/km2。
流经吉首市的主要河流有3条,分别为峒河、万溶江和沱江。
其中峒河,万溶江流经城区。
水利资源蕴藏量为5.3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的有3.8万千瓦。
3.生物资源
(1)野生植物
湘西州是一个野生植物资源天然宝库,是具有极高价值的基因库。
已查明野生木本植物94科、419种,纤维植物150多种,油科植物120多种。
淀粉和干果类植物近100多种,鞣科、香料植物100多种。
还有不少树脂、松胶、药材等野生植物。
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分布广,可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种类相当多,产量也很可观。
吉首市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木本植物7科336种,主要优势树种有樟科、壳斗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桃金娘科共28个科205种。
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有5种。
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1种。
(2)野生动物
州境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湘西自治州森林中,野生动物繁多。
鸟类有6目、13科、40种,兽类有28种,昆虫类有16目、69科、208种。
经查其中主要有野生动物16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20种。
吉市共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2科10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2种,二级保护的有28种,属省定三级保护的动物有41种。
4.矿产资源
湘西州境的矿产种类、分布、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等已基本查明。
探明的矿产35种。
探明储量在湖南省有一定含量的有汞、铅锌、铝、锌、锰、钒、磷、紫砂、陶土矿、含钾贡岩10种。
其中锰、汞、铝、紫砂、陶土矿居全省首位。
锰的探明工业储量居全国第二,汞远景储量居全国第四位。
磷保有工业储量排全省第三位。
吉首市已发现15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有6种,即钒矿、磷矿、黄铁矿、含甲页岩、石灰石矿、矿泉水。
其中含钾页岩居全省首位,钒矿居全州重要位置。
磷矿、黄铁矿、石灰石矿、矿泉水、建材用矿、石、粘土等利用开发潜力较大,开发利用价值较高。
矾矿、磷矿、矿泉水、石灰岩等具有现实资源优势,含钾页岩、黄铁矿、云解石具有潜在资源优势。
5.旅游资源
湘西自治州现有旅游资源丰富,按资源结构可分成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人文景观三个基本类型。
全州已拥有七个国家品牌:
凤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塔卧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司城、溪州铜柱;六个省级品牌:
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吉首德夯风景名胜区、永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龙山皮渡河风景名胜区、古丈栖风湖风景名胜区和凤凰两头羊九重岩省级自然保护区。
吉首市基本形成了三区两园一城和六个景点等旅游资源。
三区为德夯风景名胜区、八仙湖风景区、天星湖风景区;两园为东门坡公园、新桥森林公园;一城即湘泉酒城;六个旅游景点为一仙阁、观音阁、吉首大学、浯溪书院、天星庵、狮子庵。
三、生态环境
湘西自治州山地山坡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6%,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等都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生产繁育。
现状植被相对较好、物种丰富、生态多样性的特点尤为突出,整体上可谓山青水秀、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难寻的天然基因宝库。
但是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狭隘理解,造成湘西乱砍滥伐一度失控,加上农村的燃烧用柴等,致使全州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破坏。
“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
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
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怏然。
浩浩汤汤何日见,葱茏不见梦难圆。
”这是朱总理2001年四月在湘西州视察时写下的一首诗。
诗中满怀对湘西州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四、交通区位
吉首现有焦柳铁路贯穿全境,湘川(319国道)、湘黔(209国道)公路在吉首交汇。
近年来,公路建设迅速,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
以吉首市区为起点,公路旅程:
东至沅陵126km,至常德310km,至长沙460km,北经古丈至张家界190km,经龙山至来凤263km,至恩施412km,至铜仁116km,至松桃113km,至麻阳88km,至怀化147km,至秀山137km,至重庆863km。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湘西自治州辖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和吉首市,下设65镇、153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75个居委会、2657个村。
2001年末全州总户数67.46万户,总人口为262.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27万人,占全州人口的16.48%;农业人口219.15万人,占全州人口的83.52%。
市镇人口57.91万人,占全州人口的22.1%。
吉首市2001年辖9个乡、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92个行政村。
总人口29.43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人口为27.85万人。
全市以苗族、土家族聚居,总人口中苗族人口11.29万人,土家族人口10.32万人,分别占全市人口的38.4%和35.1%。
二、综合经济实力
1982年建市以来,吉首市国民生产稳定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348万元,比1982年增长7.8倍,年均增长12.1%(见图2—1)。
1987年,实现了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1993年,提前7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二番的战略目标;2000年,实现了翻三番的战略目标。
2001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928元,比1982年增加6630元,增长4.7倍,年均递增9.6%。
2000年财政收入达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首 城市 总体规划 说明书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