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量.docx
- 文档编号:8293098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81KB
第三单元测量.docx
《第三单元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测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测量
三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目标设定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议定
预设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预设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议定生成重点
方式择定
效果评定
延展自定
教学流程
个性化处理
一、创设情境,自主质疑。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和汇报交流,自主展示。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
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
提问:
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应用,自主内化。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3.拓展思维:
有一块4厘米的绳子,每8毫米剪一段,可以剪几段?
四、提炼评价,自主升华。
师:
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目标设定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重点议定
预设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预设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议定生成重点
方式择定
效果评定
延展自定
教学流程
个性化处理
一、创设情境,自主质疑。
师:
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
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
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
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和汇报交流,自主展示。
1.认识分米。
谈话:
你怎么知道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
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
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
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
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
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交流:
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
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
(板书) 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拓展应用,自主内化。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4.拓展思维:
一根木头长4米,王师傅锯了4次,锯成同样长的木头,请你算一算每段长多少?
四、提炼评价,自主升华。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想要提醒同学们?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目标设定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议定
预设教学重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预设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议定生成重点
方式择定
效果评定
延展自定
教学流程
个性化处理
一、创设情境,自主质疑。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板书:
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
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
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和汇报交流,自主展示。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请看(出示例4):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
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
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
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
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让生答)
(3)小结: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
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
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
2.自主探究
(1)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2)出示学校操场:
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三、拓展应用,自主内化。
1.练习六第4题
2.练习六第8题
3.练习六第14题
4.拓展(3)星期天,与家长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往新世纪走,大约是多远?
思维。
四、提炼评价,自主升华。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吨的认识
目标设定
1.认知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议定
预设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预设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议定生成重点
方式择定
效果评定
延展自定
教学流程
个性化处理
一、创设情境,自主质疑。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
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
师:
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
吨的认识)。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
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和汇报交流,自主展示。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
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物列车载重60吨)
(2)思考:
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
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
100×10=1000(千克)
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4)提问:
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1吨有多重。
3. 教师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
一辆卡车质量5吨,是多少千克
三、拓展应用,自主内化。
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3.拓展思维:
把2吨大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四、提炼评价,自主升华。
师:
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目标设定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重点议定
预设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预设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议定生成重点
方式择定
效果评定
延展自定
教学流程
个性化处理
一、创设情境,自主质疑。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
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和汇报交流,自主展示。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
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
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
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
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
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
“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
如果1次呢?
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3.回顾与反思。
三、拓展应用,自主内化。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3.拓展思维:
我们有26人去租船,大船限乘6人,每船租金8元,小船限乘4人,每船租金6元,想一想怎样租最省钱?
四、提炼评价,自主升华。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后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 测量 第三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