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docx
- 文档编号:8292901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73.16KB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docx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第1节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结合实际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通过图示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重难点)
3.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重点)
教材整理1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阅读教材P29~P30全部,完成下列问题: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3)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
(2)表现:
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3)影响:
使地表趋于平坦。
3.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
①是美洲板块,②是太平洋板块,③是亚欧板块,④是印度洋板块,⑤是非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3)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板块相对运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正误判断: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固结成岩作用。
( )
(2)六大板块包括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和美洲板块。
( )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 )
【提示】
(1)×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2)× 六大板块包括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南部边界地带,从成因上看,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
教材整理2 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阅读教材P31~P32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常见类型
(1)褶皱
①概念: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②基本形态
(2)断层
①概念: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②地貌:
常形成谷地、陡崖或断块山。
3.意义
(1)找矿: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2)找水:
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3)工程建设:
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正误判断:
(1)“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是由背斜转化成了向斜。
( )
(2)岩层发生断裂就形成断层。
( )
(3)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 )
【提示】
(1)× 背斜谷虽然被侵蚀成了山谷,但地质构造仍然是背斜。
(2)× 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才会形成断层。
(3)√ 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教材整理3 外力作用的表现
阅读教材P32~P33最后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流水作用
(1)侵蚀地貌:
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2)沉积地貌:
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风力作用
(1)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2)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等。
4.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改造地表形态
(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2)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会产生消极作用。
正误判断:
(1)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
(2)在平直河段,判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弯曲河段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
( )
(3)修建水库可以趋利避害。
( )
【提示】
(1)√ 黄土高原本身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其地貌特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 在平直河段,判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在弯曲河段则按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
(3)√ 水库具有防洪、缓解旱情、改善小气候等生态功效,还具有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华山
张乔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
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探讨
:
造成华山挺拔如削雄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华山是断层构造形成的断块山,因此挺拔如削。
探讨
:
除了诗中所描述的这种地质构造外,常见的地质构造还有哪些?
它们所形成的基本地形有何不同。
【提示】 还有背斜和向斜。
背斜常形成山岭,向斜常形成谷地。
探讨
:
如何从岩石形态上区分断层、背斜、向斜。
【提示】 断层中岩层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
1.褶皱和断层的成因、特征及地貌比较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断开
产生原因
原来水平的岩层受地壳运动的挤压,发生变形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
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
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2.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质构造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研究地质构造可有利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找矿
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其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搬运了,所以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用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
1.读图,回答问题。
(1)C、D两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该选择________(C或D)处。
【导学号:
63380066】
(2)D在地貌上是________,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四处,找油气应在图中________处。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意义,从岩层形态上可以看出,D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利于修建地下隧道,C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背斜顶部岩层由于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或盆地;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间可能含有油气资源。
【答案】
(1)D D
(2)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3)D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000年历史的“女王头”的“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
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
探讨
:
“女王头”是怎样形成的?
“女王头”的“脖子”又为什么会越来越细?
【提示】 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是女王头形成和脖子越来越细的主要原因。
探讨
:
外力作用除了材料中所涉及的作用力外,还有哪些?
【提示】 还有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探讨
:
流水作用是外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河流在不同的位置形成的地貌类型相同吗?
【提示】 不同。
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上游形成“V”形谷地,在地势平坦的中下游形成宽谷、冲积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破坏地表岩石,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干旱地区
流水侵蚀
冲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溶蚀
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河、漏斗等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可溶性岩石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
“飞沙走石”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流水搬运
“泥沙俱下”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
冰川活动地区
海浪搬运
海滨地区
堆积作用
冰川
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
沉积
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
沉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普遍
2.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地貌名称:
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
(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他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导学号:
63380067】
【解析】 第
(1)题,由地貌景观图可知,A为风蚀蘑菇,C是河口三角洲,D为流动沙丘。
第
(2)题,海南的三亚是沿海城市,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海水侵蚀地貌。
【答案】
(1)风蚀蘑菇 河口三角洲 流动沙丘
(2)B 海水侵蚀作用
六大板块示意图
探讨
:
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提示】 印度洋板块。
探讨
:
大西洋处于哪几大板块交界处?
此边界属于哪种类型?
今后大西洋面积如何变化?
【提示】 大西洋处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今后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
探讨
:
据图解释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
【提示】 由于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使地壳不稳定,因此日本地震多发。
阅读此图,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板块的位置。
2.明确板块的范围,包括哪些陆地,哪些海洋,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板块,如亚欧大陆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属印度洋板块。
3.明确板块间边界类型,是属于生长边界还是消亡边界。
3.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
(1)~
(2)题。
(1)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 )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2)上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
【导学号:
63380068】
A.陆地区域边界B.板块生长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
【解析】 第
(1)题,结合板块划分,亚欧大陆的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第
(2)题,红海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
(1)D
(2)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中④处不同的是( )
A.渭河平原B.汾河谷地
C.东非大裂谷D.长江三峡
2.图中⑥处山地为( )
【导学号:
63380069】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
C.火山D.岩层堆积成山
【解析】 第1题,④处为断层下沉形成的地堑,A、B、C都与④相同,长江三峡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
第2题,由地层结构可看出⑥为向斜成山。
【答案】 1.D 2.B
对点训练2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3~4题。
图甲 图乙
3.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
C.内力侵蚀D.海浪侵蚀
4.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
【解析】 第3题,海边奇形怪状的岩石主要是由海浪侵蚀造成的。
第4题,开罗地处热带,不可能出现冰川;“狮身人面像”所在地点并不临海,不可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影响;“狮身人面像”是雕塑,河流不可能侵蚀其面部;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以风化和风蚀作用为主。
【答案】 3.D 4.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鲁教版 地理 必修 单元 课时 外力作用 地表 形态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