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文化史知识大纲.docx
- 文档编号:829183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07KB
必修3文化史知识大纲.docx
《必修3文化史知识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文化史知识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3文化史知识大纲
必修3文化史知识大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会考要求
理解: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主张。
本课要点:
1、百家争鸣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辩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这就是“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的原因:
1)井田制的崩溃2)周王室的衰微以及诸侯崛起3)“士”地位的上升4)学术下移。
3、百家代表:
道家:
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韩非子
4、百家争鸣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3)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强调在政治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另外,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提出了“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并且整理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孟子将“仁”发展为“仁政”,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另外,还有“人性本善”的观点。
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另外,认为“人性本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会考要求:
识记: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本课要点:
1、董仲舒儒学体系: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2、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措施有三:
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政治上,起用儒者参预国家大政;3)教育上,兴办太学及郡县学校,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4)学术上,设“五经博士”,专门研究儒家经典。
3 宋明理学
会考要求
识记:
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理解:
宋明理学的发展。
本课要点
1、宋明理学家主要观点: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2)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3)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义、礼、智、信。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1)理气论:
先有理后有气
2)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
3)心性论:
性无不善、性应从善
王阳明心学
1)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2)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3)发挥儒家“仁”的思想进行
2、宋明理学的最大成就是将儒学发展到了哲学的高度。
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会考要求
识记: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课要点
1、各个思想家“
李贽思想(《焚书》、《藏书》)
1)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2)抨击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
黄宗羲、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共同主张:
1)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2)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3)思想上: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抨击旧儒家伦理道德,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民本思想、唯物论、实践中求得真知)
2、这些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会考要求:
识记:
苏格拉底、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
西方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本课要点:
1、智者学派
1)关注领域: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
2)主张
I、尊重习俗和法律
II、把自然与法律对立,强调自然是不可抗拒的(普罗泰戈拉)
III、基于自然,所有人都平等(安提丰)
3)代表人物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安提丰----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2、苏格拉底
1)侧重点
与智者学派一样将人类及其环境当作研究的课题,但更侧重研究伦理道德问题。
2)主张
“知德合一”;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3、柏拉图关注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4、西方的人文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文明,古希腊的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在他们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会考要求:
识记: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巨匠代表作;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理解:
西方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本课要点:
1、文艺复兴
1)含义:
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2)核心: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重视科学试验,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3)代表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地位
文
学
薄伽丘
《十日谈》
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
文
学
三
杰
但丁
《神曲》
文艺复兴先驱
彼特拉克
《歌集》
人文主义之父
艺
术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2、宗教改革
1)含义
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九十五条论纲”)
第一,他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还俗。
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7启蒙运动的兴起
会考要求:
识记: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理解:
西方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本课要点:
1、含义
指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公开质疑教会和统治者的说教,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科学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这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是“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3、代表
国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意义
法
国
伏尔泰
《哲学通信》
反对天主教会,消灭丑恶,提倡自由和人权
启蒙运动领袖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
描绘了未来世界的蓝图
德
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反对为了个人自由妨碍他人自由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相似点:
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4、影响
1)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基础,并波及全世界。
3)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进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8“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会考要求
识记:
四大发明等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理解:
中国科技发明对于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本课要点:
1、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主要成就有: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数学:
十进位值制和圆周率(刘徽、祖冲之);
3)天文学:
赤道坐标、《石氏星表》、浑仪和简仪的发明;
4)农业:
混合选择法和人工杂交(《氾胜之书》《齐民要术》);
5)中医学:
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黄帝内经》);
6)建筑:
辽代应县木塔(世界上现存最高达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万里长城、赵州桥、北京故宫、明清陵寝
7)造船术与航海:
郑和宝船和牵星术。
2、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比如,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西欧的发展得以遥遥领先于世界,率先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形态到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飞跃,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9辉煌灿烂的文学
会考要求
识记:
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本课要点:
1、从先秦到清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学特色:
先秦两大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
2、古代文学代表人物和作品:
屈原《离骚》;孔子《诗经》;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蜀道难》;杜甫的“三吏”和“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和《长恨歌》;杜牧的《江南春》;李商隐的《过华清宫》、《无题》;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语以寄》;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秋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0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
会考要求
识记:
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
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
本课要点:
中国书画:
1、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它的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成熟)→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2、古代的书法成就:
1)楷书: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2)草书:
王羲之《七月都下帖》、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3)行书:
3、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
1)原始社会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以人物肖像为主(《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战国时期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秦汉时期(《夫妇宴饮图》),有进一步发展。
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顾恺之《女史箴图卷》、《洛神赋》;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5)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山水画;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步辇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成就最高(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王冕《墨梅》、徐渭《黄甲图》、郑板桥《墨竹图》),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戏曲艺术:
1、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脉络:
原始歌舞----优伶(春秋战国)------杂剧(宋代)、诸宫调(金代)------元代杂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中国戏曲的成熟)------明代传奇(梁鱼辰《浣纱记》、汤显祖《牡丹亭》)----清代京剧
2、清乾隆年间,昆曲和地方戏曲争雄,昆曲由于多为上层社会服务,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
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
乾隆和道光年间,安徽的徽剧戏班和湖北的汉剧艺人同台演出,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即京剧。
京剧继承、发扬了中国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经多年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到清末民初,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城里形成了“满城争唱”的局面。
由于京剧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很快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风靡全国,首先是天津,然后是上海、武汉、济南等地,都成了京剧的发达地区,拥有众多的京剧观众。
京剧具有其他剧种难以相比的影响力,被公认为“国剧”。
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进入世界戏剧之林,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与高度赞扬,至今不衰。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11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会考要求:
识记:
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相对论;量子论。
本课要点:
1、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另外在天文学上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2、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4、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本质上修正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一次重大革命。
12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会考要求:
理解:
进化论
本课要点:
1、达尔文进化论内容(《物种起源》)
1)生物都不断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
2)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
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普遍规律,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2、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1)对宗教界
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
2)对科学界
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3)对社会:
①社会达尔文主义,经济兼并、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
②震动近代中国思想界,成为改造社会的利器。
3、19世纪的三大发现:
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
1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会考要求:
运用:
蒸汽机、电气技术等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要点:
1、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18世纪60年代,瓦特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出新的蒸汽机,1785年又成功研制出“万能蒸汽机”。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2、蒸汽机、电气技术等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最直接的变化)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人类的生活更加多彩。
4)环境污染、人类的身心压力等消极影响。
3、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与苏争霸的需要,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
4、20世纪60年代以后,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全球的生态危机,知识经济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人类开始从工业化迈向信息化、知识化,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5、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并且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生产力得以极大进步,对劳动者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6、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人们不能无视“垃圾信息”的泛滥,更不能小视“网络安全”、“网络犯罪”,也应该看到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使世界局势更加动荡,另外,也使一些人陷入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4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会考要求
识记:
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等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
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本课要点
1、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历程:
1)林则徐(《各国律例》、《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变革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并进行了30年的洋务运动。
3)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到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并推动了戊戌变法。
3、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1)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2)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15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会考要求
识记: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理解: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运用:
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本课要点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马克思主义(后期)。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4)对东西方文化态度绝对的肯定或否定(消极)
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相关史实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杨匏安《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
1920年,中文版《共产党宣言》
与胡适等进行论战
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为工人解释马克思主义,办《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
5、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培养了人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6孙中山三民主义
会考要求:
识记:
三民主义
本课要点
1、提出经过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正式概括出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
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3、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影响:
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历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疑是那一时代最进步的思想,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是其又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5、发展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7毛泽东思想
会考要求:
识记:
毛泽东思想
本课要点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大革命时期(1924-1927):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国共十年对抗时期(1927-1937)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农村包围城市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论人民民主专政》
5)新中国成立之后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识记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共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18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会考要求:
理解: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本课要点:
1、邓小平理论
1)发展历程
1977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春,“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1992年,中共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科学概括。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中共党章。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①是开创和引导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旗帜
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
③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④是强大的精神支柱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经过:
2001年,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写进党章。
2)内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
①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③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回答的主要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会考要求
识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理解:
科技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本课要点
1、中国的科技战略历程
1949年11月,组建了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
1956年,周恩来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邓小平肯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5年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中国的科技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秦山核电站、大亚湾可电站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发射成功。
1975年,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2003年,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国际上誉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3、科技发展的影响
两弹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文化史 知识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