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研究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docx
- 文档编号:829163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04KB
有效教学研究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docx
《有效教学研究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研究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教学研究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
最终研究成果
论文
有效教学研究,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组
2010年5月
有效教学研究,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
刘丽芳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研究成长共同体
内容提要:
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研究,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我校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2008年5月立项以来,历经两年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理论学习,参观考察,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
正文:
在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大量存在,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让我们对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有了更迫切的需要。
一、低效课堂催生有效教学研究
(一)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
实施新课程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面对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历史课堂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体验情感”的教学,是让学生真正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教学。
我们希望通过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策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要素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三个基本要素:
1、有效果:
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
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
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投入。
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3、有效益:
是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即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时间以及人力、物力。
这里所说的效果不只是指显形的考试成绩,还包括隐性的学生内在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程度。
(三)有效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1、转变教育理念。
有效教学的研究能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和认识新课程,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真正实现“为学而教”,由教会变会教,由学会变会学,最后由会学到善学、乐学。
2、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有效教学研究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有效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形成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因素为目标,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改善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潜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促进教师由教学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课题研究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研究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围绕课题进行学习,搜集整理资料,进行教学反思和实践,而且还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形成科研意识,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以科研服务教学、以科研改善教学和以科研促进教学,完成由教学型向教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二、有效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我校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调查研究。
2、分析影响我校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调查和分析影响我校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树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目标教学意识,知识探究意识,情境建构意识,教学反馈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
⑴教师行为的有效性
⑵学生行为的有效性
⑶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⑷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⑸教学情境设计的有效性
⑹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3、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⑴有效的课堂教学准备策略
⑵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①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
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研究
③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④提高课堂点拨有效性的研究
⑶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三、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
1、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2、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四、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途径:
我们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为课题研究人员更新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法:
通过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行动研究法:
通过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4、案例研究法:
对公开课和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为了使有效教学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我们建立并完善了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研究工作的分工,明确责任。
刘丽芳:
负责课题总体工作,撰写结题论文。
陈秋菊、赵志红:
我校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调查研究。
李小艳、邓文静:
分析影响我校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赵红志、陈利:
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按照“学习是准备,实践是探索,写作是反思”的思路,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边应用,有效地保障了课题的深入实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研究质量
1、首先我们钻研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之一,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以此了解、掌握新课改的方向,提升课改的理论水平;其次,我们研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郑金洲教授主编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以此来掌握课题研究方法;最后,我们又钻研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赵亚夫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等有效教学理论书籍,以此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提高研究质量。
2、多次参加省市课题培训和研讨会,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
如刘丽芳老师多次参加济源市教研室组织的课题主持人工作培训。
刘丽芳、李小艳、赵红志、邓文静、陈秋菊、陈利、赵志红老师参加河南省“教科研管理”培训以及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等,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和交流,加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也提高了教科研能力,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题组坚持两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平时自学,努力钻研理论,边学习,边研究,并写出相关学习体会与反思。
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研究例会,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及时解决课题中存在的问题,肯定研究成果,并努力改进研究方法,再内化加工,用于教学实践。
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课题研究效益。
(二)有效教学研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本课题研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8年4月至2008年9月)
⑴调查分析,了解现状,找出本课题的实验突破口。
(详见附件八)
⑵专家论证,保证研究可行性。
2、实施阶段(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五种研究活动:
⑴组织学习——进一步围绕课题学习有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⑵操作设计——设计课堂有效教学的操作办法。
⑶实践演练——根据“操作办法”进行教学。
⑷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行为。
⑸总结经验——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3、总结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5月)
主要活动如下:
⑴提炼成果——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过程资料,撰写《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⑵成果展示——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⑶申报鉴定——向有关部门申请鉴定与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获得了对“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新的认识
通过研究,使我们对什么是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与课题立项之初相比,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
我们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指能够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所有学生组织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并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感到获得成功的满足,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得以提升的教学。
我们对有效教学的新的认识,是教学观念改变的体现,是对传统教学观的重新审视。
传统教学观评价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传授了什么,传授了多少,传授得如何来评价教学的,关注的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从教学中获得了什么缺乏足够的重视。
而有效教学则把视角从关注教师行为转向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上。
这一视角的转向,意味着教学有效与否,不是以教师的行为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的角度进行评判。
也就是说,老师讲得精彩与否,老师讲的内容丰富与否,老师的教学方法优劣与否,都必须根据学生是否有了发展进行判断。
正如肖川所说: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来自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所以说,“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形成的有效学习——即有意义的学习的过程”。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以教促学”为“以学促教”
我们进行的“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根本着眼点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先期转变——教学重心由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变以前的“以教促学”为“以学促教”,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即教师要由“单项灌输式”向“多元超市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选择哪些学习材料,学习什么,教师让学生自己拿主意、自己作主,这一转变改变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被动接受的习惯;教师教学由“填鸭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要由“讲”到“动”,将课堂塑造成“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培养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教师只不过是一个领路人,一个辅导员,一个帮助学生组织学习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总之,教师的教学重心已由教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习,越来越靠近新课程的要求了。
此外,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教师的教学重心已由教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习,越来越靠近新课程的要求。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课堂教学效益有明显提高。
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
具体表现为:
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长足的培养。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单一的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主动的、积极的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我们采取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面对教材,满足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把感悟留给学生。
一句话,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
我们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一次一次体验着“教学相长”,一次一次品味着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
进行“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落脚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课堂教学效益是要通过学生发展水平进行判断的,其中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是判断的主要内容。
学生会自主学习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本身就是教学质量。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实验班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已基本养成,大部分学生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已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更为深远,是更为重要的教学质量。
4、构建了“三环自主”历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两年来,我校一直在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结合有效教学研究,根据不同的年级,确定相应的目标,最终形成一个阶梯状的、循序渐进的能力链。
七年级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示范为主,旨在让学生看懂历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年级上学期的自主学习以教师列出阅读目标也就是教师示范为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回答教师所提问题,师生共同释疑。
七年级下学期可尝试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自主提出问题,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能让中等生解决的尽量让中等生解决,中等生解决不了的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解决,教学一定要兼顾中差生。
八年级的课堂教学逐渐由教师示范转向学生自主阅读、提炼、整合知识点为主,教师只是补充完善,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九年级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能快速阅读教材,抓住关键知识点,提炼、整合、联系、总结相关知识点,教师适当拓宽知识面。
最终形成了“三环自主”历史教学模式。
(详见附件十、附件十一)
5、有效教学研究推动自觉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以往的教学,教师讲的太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太少,学生由于不理解,掌握的不灵活、不牢固,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的不够深入。
在现行教学实践中,教师将问题提出后,我们给予学生充分探究(自主阅读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只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凭借自已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感受,通过自已的摸索去发现。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理解教学内容,及时提出相关问题或质疑,师生共同探究。
学生通过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参与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力、想像力和创造意识大大超出了教师的预料。
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的时间,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
反思传统的历史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要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回答。
教师的任务似乎只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忽略了让学生提出问题,造成了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依赖倾向,无形中抵制或扼杀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尝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探索着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学会了独立思考。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激活了思维。
课题研究实践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放下“传道者”的架子,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探究未知世界。
教学后经常反思,也是教师发展自己的过程,可以总结我们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教师可以反思现有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标的理念是否相符,可以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升;同时,反思也把课堂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为后续教学、优化课堂做好准备。
另外,课堂中也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灵感,通过反思,教师捕捉到了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得到加强,自我发展方式也有所改变。
课题研究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研究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围绕课题进行学习,搜集整理资料,进行教学反思和实践,而且还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形成科研意识,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完成由教学型向教科研型教师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
我们的教师在论文撰写、优质课、学生辅导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课题组教师三年来取得的成绩统计如下:
姓名
类别
名称
刘丽芳
辅导
河南省中小学学生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河南省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优质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获市级一等奖
《初中历史(你好台湾)》获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优质课)一等奖
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的读“读、思、问”》在《中学生报》发表
《简论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在《中学生报》发表
《原始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获国家级一等奖
《直面“美丽的错误”》获省级二等奖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获市级二等奖
课堂实录
《海峡两岸的交往》获国家级三等奖
教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获国家级二等奖
荣誉
获“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
获校级模范教师
获校级“课堂教学能手”
李小艳
辅导
河南省中小学学生历史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河南省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论文
《教师心理问题溯源》获国家级一等奖
荣誉
获镇级先进工作者
获校级优秀教师
陈秋菊
论文
《平凡工作简约做人》获市级二等奖
荣誉
获校级优秀教师
陈利
论文
《教师怎样做学生才能念好书》获市级一等奖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获市级一等奖
《自信的火花在跳跃》获市级三等奖
荣誉
获校级“课堂教学能手”
邓文静
观摩课
校级观摩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受到好评
论文
《践行“三环自主”,打造有效课堂》获省级二等奖
荣誉
获镇级优秀教师
获校级功臣教师
赵志红
论文
《与学生同心》获市级征文比赛二等奖
《我看自主合作学习》获市级二等奖
荣誉
获市级“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
获镇级演讲比赛一等奖
赵红志
论文
《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获市级二等奖
《历史教学中插图的作用及应用》获市级二等奖
获市级优秀读书随笔评选二等奖
课件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获国家级二等奖
荣誉
获校级优秀教师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研究中,收获颇多,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发现了很多问题,引人深思:
1、在对“自主”这一理念的理解上,我们还比较保守,往往限定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的层面上。
如何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大胆放手。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努力让课堂教学跟着是时代走。
2、在课堂教学采用的互动合作中,部分学生还不能积极参与,只做旁观者,“看客”心理浓厚;还有一部分学生趁合作之机说闲话。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将继续关注,以谈话式或问卷调查式设法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这一环节。
同时教师要备好课,整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合作的需求,愿意合作,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从合作中学有所获。
3、在课堂教学采用的反馈环节中,反馈的方式比较单一、格式化,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助长其眼高手低的毛病。
因此反馈方式要灵活多变,可以是习题练习(选择题、精选的材料分析题都可以),可以让学生口述历史事件,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小结或者默写,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4、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具体落实还不能得心应手,往往存在理解得不透彻、操作起来比较机械僵化的问题。
这就对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继续强化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加强集体备课,集众人之长补己之短,集众人之智优化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无疑会遇到挫折,但我们不会知难而退,我们要多想办法,多思改进,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形成学科特色,打造有效课堂。
八、参考书目: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聂幼犁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黄牧航编著广东教育出版社)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赵亚夫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赵亚夫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郑金洲教授主编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 教学研究 打造 师生 成长 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