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8291024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03.76KB
生物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
《生物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一、鞠建华:
绪论、酶
1.生物有机化学(BioorganicChemistry):
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交叉学科,运用有机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
2.你还了解哪些天然产物或者分子具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3共价键、氢键、配价键、离子键、疏水作用、范德华作用力
4化学键,范德华力,氢键比较
5R/S构型
生物分子立体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影响反应的活性和方向性;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1.对反应活性的影响——邻基效应(proximityeffects)2.对反应立体选择性的影响(酶促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例子)
生物体内的基本有机反应
1.水解反应:
包括酯键、酰胺键和糖苷键的水解。
2.缩合反应:
生成酰胺键、酯键、糖苷键的反应,其它缩合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克莱森酯缩合反应、迪克曼缩合)3.磷酰化反应4.氧化和还原反应5.烷基化反应(脂肪酸碳链增长反应)6.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即迪尔斯-阿尔德反应)7.消除反应8.分子重排反应(克莱森重排、频哪醇重排、法沃尔斯基重排)9.异构化反应
⏹酶(enzyme)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
⏹生物催化(biocatalysis)是指利用酶或者生物有机体(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催化剂进行化学转化的过程。
举出生活中,酶应用的具体例子。
1.医用:
胰蛋白酶——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溶解血凝块,还可用于去除坏死组织,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繁殖。
2.日用:
加酶洗衣粉
3.食用:
凝乳酶——奶酪生产的凝结剂,并可用于分解蛋白质。
乳糖酶——降解乳糖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获得没有乳糖的牛乳制品,有利于乳品的消化吸收。
4.美容:
酶对生物催化的贡献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异同?
酶为什么需要形成活性中心?
共性:
在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只能加速可逆反应的进程,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作用机制都降低反应活化能
不同点:
酶效率高;底物特异性;酶在体系内处于不断变化中;催化作用由多种因素调节;对反应条件严格
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远远地比非催化剂或一般催化剂高?
酶原:
酶分子没有活性的前体物质。
酶原的激活:
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像有活性的酶转化的过程。
别构调节:
指小分子化合物与酶蛋白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像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抑制剂:
引起酶活力降低的别构效应剂。
激活剂:
引起酶活力增加的别构效应剂。
举例说明,研究酶抑制剂的现实意义?
医学:
磺胺药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进而减少菌体内四氢叶酸的合成,使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新药研发:
农业:
苯磺隆:
磺酰脲类除草剂,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抑制剂,通过抑制ALS,阻碍侧链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导致杂草生长受破坏而死。
畜牧业:
脲酶抑制剂不但能抑制瘤胃内脲酶活性,降低瘤胃中氨的浓度,而且可使氨的释放速度平稳,有利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豆角、决而提高反刍动物对尿素的利用率,并提高饲料转化率
X-衍射晶体学手段研究酶的意义?
v测定酶分子的三维结构,明确其三维构件及结构域分布。
v从原子级别,理解酶催化的机制。
v基于酶分子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
酶作为药物靶向目标,为药物前期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比于化学合成,酶催化的合成有什么优势?
化学合成:
涉及糖分子中羟基的保护与脱保护,步骤多,产率低。
糖苷合成酶:
催化糖苷合成,一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聚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由细菌、真菌和植物将低级羧酸通过连续的缩合反应产生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样的碳骨架结构:
◆聚肽类化合物是一类不以mRNA为模板,不需核糖体、tRNA的参与,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peptidesynthetases,NRPSs)催化合成的天然产物。
其氨基酸原料除了20种蛋白质源的氨基酸外,还含有大量的非蛋白源氨基酸。
AT(acyltransferase,酰基转移酶):
负责将低级脂肪酸以CoA酯形式通过酰基携带蛋白ACP的辅基;AT结构域对底物识别的特异性决定碳链延长单位的组成,AT结构域的数量和相应的模块决定聚酮体链的长度
ACP(acylcarrierprotein,酰基载体蛋白):
在聚酮链延伸中起到酰基转移的携带作用
KS(ketoacyl-ACPsynthase,酮脂酰-ACP合成酶):
在聚酮链的延长中,起到催化新进入的酰基-ACP与已延长的聚酮中间体之间的缩合作用,使聚酮链得到进一步的延长
KR(ketoreductase,酮基转移酶):
参与聚酮链形成过程中酮基的还原,使酮基变为羟基
DH(dehydratase,脱水酶):
参与聚酮体碳链羟基的脱水;
ER(enoylreductase,烯醇还原酶),参与聚酮体碳链烯醇式结构中双键的还原反应
TE(thioesterase,硫脂酶),通常位于PKS合酶C末端,催化聚酮体碳链末端羟基与酰基-ACP硫酯的羰基进行亲核性的结合,使聚酮体环化,并将其从酶体中释放
酶活力(enzymeactivity)指酶促反应速率;即规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减少量。
酶的活性单位:
表示酶的相对含量,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酶的比活力:
是指单位质量(mg)的蛋白质所具有某种酶的活性,国际
标准单位是U/mg或IU/mg
米氏常数Km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Km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
最小的底物通常是酶的最适底物
●Km可以用于推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
微生物是现代工业酶开发的重要源泉,这是为什么?
有何实例?
微生物中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变化极大
不可逆抑制(irreversibleinhibition)
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汞、有机砷化合物;重金属盐;烷化试剂;抗生素
1.示例工作的研究背景
1.1什么是酰胺键?
有机化学中,羧酸经活化再与胺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形成的化学键即为酰胺键
其中羧基可被活化成酰氯、脂、酰基咪唑、酸酐、酰基叠氮等
1.2酰胺键的生物合成
多肽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催化合成肽键;氨基酸或结构类似物在酰胺键合成酶催化下形成酰胺键
1.3相关工作的研究意义
Ø解析一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
Ø分析一个关键催化酶的理化性质
Ø发表科学研究内容提供研究参考
Ø建立后续开发工作基础
2.制定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案
3.实验工作的开展
3.1获取目的基因序列并注释功能
3.1.1mcb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1
海洋b-咔啉生物碱MarinacarbolinesA~D生物合成基因簇仅仅含三个基因
3.1.2mcb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
利用NCBI数据库分析编码蛋白的结构域和功能等
通过同源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确定McbA的功能,活性位点和功能域
3.1.3mcb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3
同时找出一系列的同源蛋白进行比对进一步分析具体的催化功能
3.1.4mcb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4
分析发现McbA是一类ATP依赖性的酰胺键合成酶,在进化上有独特性
功能蛋白的进化树分析-便于了解酶类型,选取合适的参考对象
3.2mcbA基因的克隆
设计引物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经测序鉴定后的目的片段连接原核表达载体如pET28a,导入E.coliBL21(DE3)表达菌株
3.3McbA蛋白的表达纯化
如何计算蛋白的分子量?
如何进行蛋白的表达纯化?
如何保证酶蛋白活性稳定?
3.4McbA酶促反应检测方法-活性分析方法
3.5McbA酶促反应最适条件-活性分析基础
(1)材料的选择
•酶的来源:
–野生型来源:
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各种原料
–异源宿主来源:
目前多通过将相关酶基因克隆至异源微生物(大肠杆菌、酵母)宿主中,通过发酵法来生产酶制剂。
(2)细胞破碎
(3)酶的抽提
(4)酶的初步分离浓缩
–盐析法
–等电点沉淀法
–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
–选择热变性法
(5)酶的纯化
(6)酶的组合分离纯化策略
(7)结晶和保存
结晶
–经过各种提纯方法获得较纯的酶溶液后,将酶进行结晶。
保存
–固态:
除盐后经冷冻干燥得到酶粉,低温下可以长期保存。
–液态:
除盐后,浓缩,还在酶溶液中加入甘油、牛血清蛋白、巯基乙醇、半胱氨酸等保护剂,在低温下保存(-20℃或-80℃)。
1.酶基因的随机突变策略
(1)易错PCR技术为代表的无性进化
定义:
从单一酶分子基因出发,采用不具有3’→5’校对功能Taq酶进行PCR扩增时,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改变Taq酶的突变频率,以一定的频率引入突变构建突变库,然后选择或筛选所要的突变体。
调整的PCR条件:
a)增加Mg2+(稳定非互补的碱基对)
b)添加Mn2+(降低聚合酶的特异性)
c)4种底物的浓度不平衡(dATP/dTTP/dCTP/dGTP)
突变频率的控制:
理论上每个靶基因导入的取代残基的个数宜在1.5~5个之间。
连续易错PCR:
将一次PCR扩增得到的有用突变基因作为下一次易错PCR扩增的模板,连续反复进行随机诱变,使每一次获得的小突变累积而产生重要的有益突变。
无性进化:
易错PCR技术产生的突变只发生在单一分子内部。
(2)DNA改组技术技术为代表的有性进化
定义:
–是从2种以上同源正突变基因出发,用酶(DNaseI)切割成随机片段,经过不加引物的多次PCR循环,使DNA的碱基序列重新排布而引起基因突变的技术过程。
原理:
–DNA片段互为模板和引物,进行扩增和延伸时碱基序列会重新排布而形成众多的突变基因,分离出全长突变基因后再进行常规PCR扩增以进行定向选择。
结果:
–将存在于不同基因中的多种正突变结合在一起。
(3)基因家族之间的同源重组
•定义:
–又称为基因家族改组技术,是从基因家族的若干同源基因出发,用酶(DNaseI)切割成随机片段,经过不加引物的多次PCR循环,使DNA的碱基序列重新排布而引起基因突变的技术过程。
•原理:
–与DNA改组相同,过程亦相同。
•区别:
–DNA改组从通过易错PCR等技术获得两个以上正突变基因出发进行重排;基因家族重排从基因家族中若干同源基因出发进行重排。
2.酶突变基因的定向选择
•酶分子的定向进化=随机突变+正向重组+定向选择(筛选)
•定向选择定义:
–是在人工控制条件的特殊环境下,按照人们所设定的进化方向对突变基因进行筛选,以获得具有优良催化特性的酶的突变体的技术过程。
突变基因文库的筛选
3.酶分子定向进化的应用
a)提高酶分子的催化效率
⏹实例1:
L-天冬氨酸酶的定向进化研究
–进行4轮易错PCR,筛选了3000个菌落;
–得到酶活力提高28倍的突变体,该酶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优于天然酶。
⏹实例2:
β-内酰胺水解酶定向进化研究
经过DNA重排技术其头孢噻肟的最低抑制浓度为原始菌株的32000倍,其对抗生素的耐受力增强证明其催化效率相应提高。
b)提高酶分子的稳定性
实例1:
枯草杆菌蛋白酶热稳定性的提高
利用连续易错PCR和交错延伸方法重组DNA;
枯草杆菌蛋白酶最适作用温度提高17℃,65℃的半衰期增加200倍。
实例2:
α-淀粉酶90℃的半衰期延长9-10倍
实例3:
T4溶菌酶11个不同的单点突变株将Tm提高0.8-1.4℃
c)适应人工环境中提高酶活力或稳定性的进化
d)改变酶分子的底物特异性
二.王晓雪:
原核生物,基因突变、修复,抗生素
病毒特征:
1.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来实现繁殖;
2.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可长期保持侵染活力
3.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至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4.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5.形体极其微小,需电镜观察
6.无细胞构造,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
7.每种病毒仅含一种核酸,或DNA或RNA
8.无产能酶系、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组份
海洋浮游病毒的计数:
噬菌斑计数法(plaqueassay):
噬菌斑:
细菌病毒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空斑。
病毒复制过程
吸附:
通过病毒体表面的配体蛋白不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相结合
侵入:
通过胞饮、融合、直接穿入等方式
增殖:
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环境和物质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装配:
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合成后,在宿主细胞内组装为成熟病毒颗粒
释放:
从被侵染的细胞转移到外界,分为破胞释放和芽生释放
噬菌体的吸附
可逆吸附,无特异性,由随机碰撞而吸附,静电作用或氢键
不可逆吸附,特异性,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
细菌抵抗噬菌体吸附的不同机制
通过改变表面受体蛋白
通过产生EPS
通过修饰O-抗原和K-抗原
噬菌体按照侵染方式可分为:
裂解型:
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
溶源型(温和型):
温和噬菌体(溶源型)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随其复制而同步复制,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不会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原噬菌体。
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整合态
原噬菌体作为细菌的调节开关
原噬菌体作为基因开关调节细菌宿主的毒力
原噬菌体作为基因开关调节细菌宿主的自发突变率
原噬菌体作为基因开关调节细菌宿主的生物被膜的形成
CRISPR-Cas
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魔法剪刀手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以对基因组完成精确修饰的一种技术,可完成基因定点InDel突变、敲入、多位点同时突变和小片段的删失等。
目前,基因组编辑有三大技术:
CRISPR/Cas9、TALEN和ZFN。
与传统的TALEN和ZFN技术相比,CRISPR/Cas9系统更便捷、高效,应用也更广泛,目前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斑马鱼、小鼠以及细菌的基因组精确修饰。
CaseStudy1
有合理的假设(hypothesis),设计合理可行的方案(asoundandwelldesignedexperimentalplan),找到作用机理(confirmhypothesis)。
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斱案;前沿和热门的领域;大量阅读文献,提炼科学假设;课题组的前期工作积累
1.提出科学的假设:
CRISPRsystemversusAnti-CRISPR
2.实验发现:
发现1:
噬菌体JBD30存在anti-phage基因
发现2:
噬菌体JBD30上的35号基因提供anti-phage功能
发现3:
噬菌体JBD30-35基因可直接提供anti-CRISPR功能
发现4:
噬菌体JBD30-35在蛋白水平发挥作用
发现5:
JBD30-35丌影响crRNA丏丌影响Cas功能
CaseStudy2
实验中遇到Unexpected结果,寻找原因,找到新的作用通路。
潜在的新发现;需要大量的阴性和阳性试验证实unexpected结果的可靠性;课题组的前期工作积累
在实验中偶然发现细胞膜胁迫可以诱导CRISPR的功能
UnexpectedResult:
表达质粒无法丢失了?
?
?
证实表达质粒被降解,突变后可以不被降解
解释原因:
表达质粒被CRISPR-cas系统降解
机制的延伸:
细菌的CRISPR-cas系统被激活的方式
噬菌体疗法的利与弊
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呾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癿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Promoter:
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癿的DNA序列。
启动子是基因(gene)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
启动子就像“开兲”,决定基因的活动。
基因突发(mutation)
一个基因内部可以遗传癿结构癿改发,又称为点突发,通常可引起一定癿表型发化。
广义癿突发包括染色体畸发,狭义癿突发与指点突发。
实际上畸发呾点突发癿界限幵丌明确,特别是微细癿畸发更是如此。
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发成为突发型基因。
突发型一词既指突发基因,也指具有这一突发基因癿个体。
原核生物的一般构造及特性
细胞壁(cellwall):
细胞壁作用,固定细胞外形,提供保护作用。
不同类型的细胞壁结构和组分也不同。
所有已知癿海洋原核生物在质膜外都有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关键组份是肽聚糖,由两种交替存在的氨基糖残基(即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以及少量氨基酸组成癿四肽侧链构成癿混合聚合物;古菌细胞壁
成分发化较多,且不含真正的肽聚糖。
原核生物基因组
原核生物不像真核生物那样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其核物质没有特定的形态和结构也不为核膜所包裹,较集中的分布在细胞质的特定区域内,称作拟核。
海洋细菌和古菌的大部分基因组以单一环状DNA分子癿形式存在。
拟核附于质膜上,DNA的复制就在此处収生,当细胞分裂时,膜的生长导致了子代拟核癿分裂。
遗传物质从一个细菌转秱到另一细菌机制
1.接合作用:
通过菌性毛移动或转动到另一细菌。
2.当细胞裂解后将DNA释放到环境中时可能会发生转化
3.细菌基因还可以通过噬菌体的普遍性转导进行转移
原核生物的特殊构造及特性
荚膜和糖被:
许多海洋原核生物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可分泌一种粘液性的保外基质,附着在细胞壁外,称为糖被或糖萼。
分为荚膜,微荚膜和粘液层等
海洋细菌的运动性:
菌毛:
许多细菌表面癿纤细癿头収样癿蛋白质丝,约1微米
纤毛:
具有粘附性结构的菌毛,较短,数目多,纤毛3~10微米
鞭毛:
一种从质膜呾细胞壁伸出的丝状,运动性附属物。
鞭毛较长、数目少。
长约150微米。
鞭毛的结构
核糖体开关:
蛋白质的合成离丌开对mRNA的“翻译”。
在RNA序列中,有一部分被称为“核糖开关”(riboswitch)的区域,它的状态直接决定翻译过程能否开始。
突变:
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发所引起的点突发,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
突变类型:
分类的依据:
1.molecularnatureofthedefect(突发的本质)
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突变
2phenotypiceffect--aminoacidsequenceoftheproteinisalteredornot(突发引起的结果)
正向突变:
由原始野生型基因变异为突变型基因
反向突变;反之
同义突变:
碱基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导致编辑的氨基酸不变
非同义突变:
反之
无义突变:
突变导致形成终止子,阻断氨基酸的翻译,形成没有功能的蛋白质。
中性突变:
突变导致氨基酸的改变,但氨基酸的功能没有变化
功能缺失型突变:
功能获得型突变:
条件性突变;致死型突变;抑制突变
3.thecausativeagentofthemutation(突发的原因)
自发性突变:
自然环境发生的
诱发性突变:
化学修饰,(碱基修饰剂如脱氨、羟胺、烷化等、DNA插入剂如溴化乙锭、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
物理损伤诱发突变,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突变与适应
拉马克主义:
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主义:
DNA修复机制
碱基切除修复
错配修复
核酸切除修复
生物膜突变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组水平上由于单个核苷酸改变而导致的核酸序列多态性。
它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
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
抗生素
是某些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性。
来源:
生物合成、化学全合成、半合成(增加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抗菌谱减少耐药性;改善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
应用:
1.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2.具有抗肿瘤活性
•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3.免疫抑制和刺激动植物生长作用
•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
主要类别:
作用机制:
抗生素耐药性
是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
(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以该药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表示。
耐药性机制:
1.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
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迚入细菌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2.使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发生改变:
由于细菌自身发生突变或细菌产生某种酶的修饰使抗生素的作用靶点(如核酸或核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3.细胞特性的改变:
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它特性的改变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
4.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胞:
细菌产生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将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至胞外。
5.改变代谢途径:
如磺胺药不对氨基苯甲苯酸(PABA),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而产生抑菌作用。
耐药性来源:
固有耐药性:
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获得性耐药性:
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
新抗生素
三.史大勇:
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1、催化功能:
酶催化生命过程中的一切生物化学变化,绝大多数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2、免疫防御作用:
生物体能够产生蛋白质抗体,是防御外来细菌或病毒入侵的基本机制。
3、转运功能:
转运蛋白能够携带各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维持正常的物质交换过程。
4、调控作用:
生物体内的许多激素,如胰岛素等以及它们的受体,大都是蛋白质产生或构成的,这些调控蛋白在许多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5、形成生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
如动物的骨骼、肌肉、皮肤等物质的成分。
6、运动功能:
肌肉蛋白的拉伸和收缩产生各种形态的运动。
7、神经刺激的产生和传导:
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叫氨基酸。
八个必需氨基酸(一两色素本来淡些)
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
两性离子(dipolarrion,dipolarion)
又称为兼性离子(zwitterions),也称为偶极离子,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由于正负电荷相互中和而呈电中性。
等电点(isoelectricpoint)(PI)
一个氨基酸总可以找到一个pH值,在该pH值下,正、负离子的浓度完全相等,此时向阳极移动和向阴极移动的离子彼此抵消(即没有净的迁移),或者说,电场中不显示离子的迁移。
将此时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氨基酸的重要化学反应
1.茚三酮反应(ninhydrinreaction):
凡是有游离氨基的氨基酸都可以和茚三酮发生呈紫色的反应。
(例外:
Pro黄色;Asn棕色)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有机化学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