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287570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55.75KB
国际贸易习题及答案.docx
《国际贸易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习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李嘉图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国际贸易B、对外贸易C、多国贸易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A、欧元表示B、美元表示C、本国货币表示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FOB计价B、CIF计价C、CFR计价D、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A、3.3万亿美元B、1.6万亿美元C、1.7万亿美元D、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量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A、无形商品贸易B、过境贸易C、总贸易体系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海关结关B、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A、间接进口B、间接出口C、转口贸易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A、国际收支逆差B、国际收支顺差C、对外贸易逆差D、对外贸易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A、2%B、4%C、10%D、20%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B、上层建筑C、资本流动D、自然条件
2、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是()。
A、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分工B、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C、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分工D、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3、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A、11—12世纪B、14—15世纪
C、16—18世纪D、18—19世纪
4、社会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为()。
A、生产力增长B、经济增长C、信息的丰富D、生产水平的地位
5、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是()。
A、自然条件B、市场规模C、社会制度D、生产力水平
6、在国际分工发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
A、自由竞争B、垄断C、合作互助D、自由贸易
7、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是在()
A、一战后B、20世纪初C、二战后D、19世纪中叶
8、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B、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
C、农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D、工业国与矿业国的分工
9、所谓贸易小国就是指()。
A、贸易绝对量很小的国家B、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
C、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D、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较小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一、单选题
1、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相对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2、按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提出的。
A、亚当.斯密B、李嘉图C、俄林D、托马斯•孟
3、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
A、威尔士B、弗农C、波斯纳D、格鲁伯
4、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
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
5、需求偏好相似说是()提出的。
A、俄林B、弗农C、格鲁伯D、林德
6、国别价值和()存在“比较差异”,是国际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A、国际价值B、国际市场价格C、国际生产价格D、贸易条件
7、首先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
A、大卫·李嘉图B、俄林C、亚当·斯密D、李斯特
8、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
9、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的是()。
A、里昂惕夫B、俄林C、萨缪尔逊D、大卫·李嘉图
10、用国家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是()。
A、劳动熟练说B、人力资本说
C、需求偏好相似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
第四章贸易条件理论
一、单选题
1、能够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确定的原理是()。
A、比较成本说B、相互需求原理C、绝对成本说D、要素比例说
2、下列哪位运用相互需求曲线来确定两国间进行贸易的贸易条件的均衡()。
A、李嘉图B、约翰.穆勒C、马歇尔D、里昂惕夫
3、单因素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为()。
A、S=(Pm/Px).ZxB、S=(Pm/Zx)PxC、S=(Px/Zx).PmD、(Px/Pm)Zx
4、如果对于任何一种贸易条件形式其结果大于1表明()。
A、该国贸易条件改善B、该国贸易条件恶化
C、该国贸易条件不变D、该国贸易条件发生变化,但不知道是改善还是恶化
5、约翰.穆勒认为国家间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价是有什么决定的()。
A、两国间贸易联系程度B、两国间经济互补程度
C、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D、两国间商品的国别价格
6、马歇尔在确定两国进行贸易的均衡贸易条件时运用的是()。
A、相互需求法则B、相互需求曲线C、投入—产出曲线D、成本曲线、
7、相互需求原理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约翰·穆勒C、马歇尔D、弗农
8、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通常称作()。
A、指数贸易条件B、净贸易条件C、收入贸易条件D、双向因素贸易条件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一、单选题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是()。
A、自由贸易理论B、保护贸易理论C、重商主义理论D、超保护贸易理论
2、战后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德国D、美国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属于()。
A、自由贸易理论B、保护贸易理论
C、超保护贸易理论D、战略贸易理论
4、贸易保护论的提出者是()。
A、汉米尔顿B、李斯特C、凯恩斯D、范特
5、早期的重商主义又称()
A、重金主义B、贸易差额论C、贸易自由化D、贸易自由论
6、早期重商主义绝对禁止()
A、货物外流B、资本外流C、货币外流D、资源外流
7、李斯特认为对某一幼稚工业的保护时间()
A、以20年为最高期限B、以30年为最高期限
C、以50年为最高期限D、无限
8、超保护贸易政策是()
A、防御性地限制进口B、主动的限制进口
C、积极的促进进口D、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9、新贸易保护理论兴起于20世纪的()
A、30年代B、50年代C、70年代D、90年代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一、单选题
1、征收关说的机构是()
A、海关B、工商管理部门C、税务机构D、公安部门
2、下列对于关境与国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境等于国境B、关境大于国境
C、关境小于国境D、关境有时大于国境,有时小于国境
3、关说是一种()
A、直接税B、间接税C、有偿税D、视具体情况而定
4、关说的税收客体是()
A、进出口商B、进出口货物C、出口国海关D、进口国海关
5、属于滑动关税的是()
A、反倾销税B、反补贴税C、过境税D、差价税
6、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按下述哪种方式征收关税加强了关税的保护作用()
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差价税
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单选题
1、经济一体化的最后阶段是()
A、关税同盟B、共同市场C、经济同盟D、完全经济一体化
2、由经济发展水平较接近的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称作()。
A、部门一体化B、全盘一体化C、垂直一体化D、水平一体化
3、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形成的一体化组织是()
A、水平一体化B、垂直一体化
C、部门一体化D、全盘一体化
4、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东南亚国家联盟
C、欧洲联盟D、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
5、关税同盟的主要内容是()。
A、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同盟国内部实行共同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
C、同盟国外部实行统一的关税D、同盟国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统一关税
6、提出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小岛清B、西托夫斯基和德纽C、范纳和李普西D、马斯洛
7、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低、组织最松散的一种形式是()。
A、优惠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C、经济同盟D、关税同盟
8、甲、乙两国原来读仪钨矿砂征收17%和15%的税,现在两国相互间进口予以免税,但对第三国进口的钨矿砂统一征收16%的进口关税,这种一体化组织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经济同盟D、优惠贸易安排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D2、A3、B4、A5、B6、A7、C8、A9、C10、D
11、D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A2、C3、D4、A5、D6、B7、C8、A9、D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一、单选
1、C2、B3、B4、C5、D6、A7、C8、C
9、C10、C
第四章贸易条件理论
一、单选题
1、B2、C3、D4、B5、C6、B7、B8、B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一、单选题
1、B2、D3、C4、A5、B6、C7、B8、D9、C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一、单选题
1、A2、D3、B4、B5、D6、A
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单选题
1、D2、D3、B4、D5、D6、B7、A8、B
二、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反倾销税中确认正常价格有三种方法:
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地位情况下,第一种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也称为国内价格);第二种是指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也称为第三国价格);第三种是指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销费用和利润(称为结构价格)。
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地位情况下,以第三国(该国市场经济地位国家)作为替代国,该类产品的国内价格作为正常价格。
(注:
考生最好能答出三种价格的名称)。
2、环境贸易壁垒的基本特点:
合法性和隐蔽性;歧视性和不公正性;广泛性和关联性;时效性和发展性。
环境贸易壁垒盛行的原因:
“绿色消费”观念的确立和流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促使绿色壁垒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公约的不完善使其具有存在的合法性。
3、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
抑制全球经济减缓下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大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解除贫困方面的作用;处理最不发达国家出现的边缘化问题;理顺与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把多边贸易体制的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世贸组织外部形象,实现《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原则和目标。
多哈回合谈判的特点:
议题的涉及面十分广泛;新议题多;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的贸易发展和利益受到空前关注;平衡了发达成员方与发展中成员方的要求。
4、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5、外汇倾销:
是垄断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以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
6、背书:
指汇票的受款人在汇票的背面签名,有时还注明受让人的名称,然后将汇票交与受让人的行为。
7、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8、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进行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
9、经济一体化是指各成员国之间消除互相的各种歧视,把各自分散的国民经济纳入一个较大的经济组织中的状态或者过程。
10、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11、最惠国待遇:
是贸易条约和协定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其含义是:
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方。
12、汇率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以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
13、规模经济是指厂商进行大规模生产使成本降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14、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15、“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年—5年)某些商品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自动”出口配制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三、综合题
1、某国2003年服务贸易总额为1000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为2000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总额为60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400亿美元,货物出口总额为80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200亿美元,该国GDP为3600亿美元。
试计算该国贸易差额和对外贸易依存度。
答:
贸易差额=(600-400)+(800-1200)=-200(亿美元),逆差。
对外贸易依存度=(1000+2000)/3600=83.3%
2、假定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为80%,进口价格指数为110%,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为140%,计算该年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并解释结果。
答:
净贸易条件=(Px/Py)×100%=80%÷110%×100%=72.7%
收入贸易条件=(Px/Py)×Qx=80%÷110%×140%=101.8%
解释:
该国净贸易条件恶化,但由于出口规模扩张,因而扭转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变化所处的不利局面,而且使该国的进口能力提高了1.8%。
3、甲乙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对外贸易额分别为100亿和300亿美元。
问:
哪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
100/1000=0.1
300/2000=0.15>0.1
4、假设中国和美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中国的总劳动力为800小时,美国的为600小时,现给出中国和美国分别生产1单位的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计算机
小麦
中 国
100小时
4小时
加拿大
60小时
3小时
请问:
(1)两国分别在什么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其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
(2)两国发生贸易的世界范围价格是什么?
如果给定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小麦,美国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约多少劳动时间?
答:
(1)因为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时间是加拿大的1.67倍,小麦是1.33倍,100/60>4/3,所以中国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加拿大就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2)两国发生贸易的世界范围价格:
1单位计算机交换小麦在20单位至25单位之间。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5、有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劳动力一小时)如下表示。
国家X产品成本Y产品成本
A2050
B4020
假设分工前后两国对产品投入的劳动总量不变,分工后各自集中生产绝对优势产品,按照1:
1的比例交换,其他条件符合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请分析计算:
(1)各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分别是什么?
分工后各自生产哪种产品?
(2)计算两国分工前后的生产和贸易情况。
答:
(1)因为A国X产品成本为20,小于B国的40,所以A国X产品具有绝对优势。
B国Y产品成本为20,小于A国的50,所以B国Y产品具有绝对优势。
A、B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X、Y产品。
(2)根据题目条件,分工前两国各自生产和消费X、Y产品各1单位,专业化分工后,两种产品的产量如下:
国家X产品Y产品
A70/200
B060/20
1:
1进行贸易后,两国的消费为:
国家X产品Y产品
A2.51
B12
因此与分工前相比两种产品的总量增加了,X、Y产品总量分别为3.5、3,都大于分工前的2。
A国出口1单位X产品,进口1单位Y产品,B国出口1单位Y产品,进口1单位X产品。
两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了,A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1.5的X产品,B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1单位的Y产品,这是贸易利益。
6、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是2,需要的劳动是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
问: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国家?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产品?
(2)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且进行国际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食品?
哪个国家会出口衣服?
解:
(1)(K/L)A=100/160,(K/L)B=80/120,A<B,B资本充裕,A国劳动充裕
衣服K/L=1/3,食品K/L=1,因此,衣服是劳动密集产品。
食品资本密集产品。
(2)依据H-O理论,B国资本充裕出口食品,资本密集产品;A国劳动充裕出口衣服,劳动密集产品。
7已知条件如下:
单位产品要素投入
单位要素的价格
产品价格
劳动
土地
工资w
地租r
中国
棉布
3
1
1人民币
3人民币
6人民币
粮食
1
3
1人民币
3人民币
10人民币
美国
棉布
3
1
3美元
1美元
10美元
粮食
1
3
3美元
1美元
6美元
(1)中国和美国各自是哪种要素充裕型的国家,棉布和粮食各自是哪种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并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H-O-S理论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两国开展贸易,粮食和棉布的交换比例范围多少?
解:
1.(w/r)中=1/3,(w/r)美=3/1,(w/r)中<(w/r)美,所以中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美国为土地充裕型国家。
棉布的劳动/土地=3/1,粮食的劳动/土地=1/3,因此,棉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2.依据H-O-S理论,中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棉布,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粮食;美国为土地充裕型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粮食,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棉布。
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两国开展自由贸易后,中国的工资会上涨,地租会下降;美国的地租会上涨,工资会下降,最终两国具有相同的工资和地租。
3.中国粮食和棉布的交换比例为1/10:
1/6,即3/5,美国粮食和棉布的交换比例为1/6:
1/10,即5/3,所以两国粮食和棉布的交换比例范围是:
0.6—1.67.
8、
单位产品要素投入
单位要素的价格
产品价格
劳动
土地
工资w
地租r
中国
棉布
3
1
1人民币
3人民币
6人民币
粮食
3
1
1人民币
3人民币
6人民币
美国
棉布
3
1
3美元
1美元
10美元
粮食
3
1
3美元
1美元
10美元
如果两个部门(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
为什么?
答:
由表中可知,棉布和粮食的要素密集度相同,劳动、土地的要素投入比都为3:
1,因此中国棉布和粮食的生产成本都是美国的6/10,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可知,两国两种产品不存在相对成本差异,两国进行分工和贸易无利润可图,因此不会引发国际贸易。
:
解答:
甲国小麦的生产成本为10x4+1x1=41,棉布的生产成本为1x4+10x1=14;
乙国小麦的生产成本为10x1+1x2=12,棉布的生产成本为1x1+10x2=21.
甲国土地、劳动价格比4:
1,大于乙国的土地劳动价格比1:
2,所以甲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乙国为土地充裕型国家。
小麦的投入要素劳动/土地=1/10,小于棉布的劳动/土地=10/1,因此,棉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小麦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依据H-O理论,甲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棉布,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小麦;乙国为土地充裕型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小麦,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棉布。
9、一国想要鼓励本国某产业的发展,当前该产业产品的单价达到6500美元。
对零部件征收10%的关税。
国际市场上生产该产品的零部件成本为3000美元。
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同种产品的价格为5000美元。
(1)幼稚工业理论认为保护国内产业使之免受外国竞争。
从这一论点出发,你认为是否应该采用从价关税?
若应该采用,税率应为多少?
(2)这个关税税率对国内产品的有效保护率为多少?
简析:
(1)从价税:
(6500-5000)/5000=30%
(2)有效保护率:
[(6500-5000*110%)-(5000-3000)]/(5000-3000)=60%
11.如果一个小国对布的供给与需求如表所示。
价格(Pc/Pw)2345
供给(米)20406080
需求(米)100806040
自由贸易情况下,Pc/Pw=2
问题:
假设该国对布的进口征收50%的从价关税,新的国内价格是什么?
对布的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以及关税收入有什么影响?
解答:
作图
4
3
2
204080100
新的国内价格是2*(1+50%)=3.
消费者剩余减少1/2*(80+100)*(3-2)=90
生产者剩余增加1/2*(40+20)*(3-2)=30
政府关税收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