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几何部分课堂学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828108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42.59KB
第一轮复习几何部分课堂学习资料.docx
《第一轮复习几何部分课堂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轮复习几何部分课堂学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轮复习几何部分课堂学习资料
第八节相交线平行线
(一)、课前演练
1、经过一个已知点,有且只有______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2、经过直线外的一点,作和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能作____条。
3、如果直线a⊥b,b⊥c,那么直线a_____c。
4、如果直线a∥b,c⊥a,那么直线c____b。
5、如图:
∠1=∠2,∠1+∠3=180º,求证:
CD∥EF
6、三条直线MN、PQ、LT两两相交于点A、B、C
点G均不在直线MN、PQ、LT上。
(1)写出所有与∠BAC是内错角关系的角;
(2)在图中画出表示到直线MN的距离的线段GH;
(3)尺规作∠ABC的平分线;(4)作图并说明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顶点的轨迹;
(5)求作点E使AE=AG且E点到射线BP、BT的距离也相等。
(二)、知识回顾
1、基本概念:
直线、线段、射线,角的概念,
点到直线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1)直线公理: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线段公理:
在连结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
(1)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有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2)平行线的性质(3)平行线的判定
2)相交(斜交、垂直)
(1)垂线性质及画法,
(2)中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4)角平分线及性质;
3)互补角、互余角、对顶角概念及性质,邻补角概念。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概念。
(三)随堂练习
1、下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B.C.D.
2、如图,已知AB∥CD,BF交CD于E,如果∠DEF=46度,那么∠B=___度。
3、如图,已知CD∥AB,EA⊥AB于A,∠EAC=28度,那么∠C=_____度。
ABEC
ED
CD
F
AB
4、如图:
已知CD⊥AB,∠ADE=∠B,∠1+∠2=180º,求证:
FG⊥AB。
5、如图,已知AB∥CD,AE和CE交于点E,求证:
∠BAE+∠AEC+∠ECD=360º(多种方法)
6、已知如图(8),△ABC中,AB>AC,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证明
第九节
(1)三角形的概念
(一)、课前演练
1、已知四条线段长是1cm、2cm、3cm、4cm,任取其中的三条,能构成的三角形有个。
2、△ABC中,AD平分∠BAC交BC边于点D,如果∠B=45°∠BAC=70°,那么∠ADC=
3、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3:
4:
7,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4、△ABC中,∠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I,∠BAC=70°求∠BIC=度。
5、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是命题。
6、已知;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C是AD的中点。
求证:
∠DEF=∠B.
(二)、知识回顾
1、三角形性质
(1)角的关系:
三角形内角和_______度。
三角形的任何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_.
(2)边的关系:
2、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
(2)按边分。
3、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中线:
中线交点叫做,
定理:
。
高:
,钝角三角形高的作法。
三条高的交点叫做:
。
三边中垂线交点叫做:
。
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
。
画法:
三角形中位线:
。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
4、命题、逆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逆定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1)、命题
(2)、逆命题
(3)、真命题、假命题
(4)、定理、逆定理
(三)随堂练习
1、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20厘米和25厘米,如果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那么下列四根木棒中应该选取()
(A)5厘米的木棒(B)20厘米的木棒(C)45厘米的木棒(D)50厘米的木棒
2、已知ΔABC中,∠A=α,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O,求∠BOC的度数。
3、将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得到的命题仍是真命题的是().
(A)对顶角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D)如果
>
,
>
,那么
>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5,一条边长是6,那么它的底边长是________.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40度,那么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
6、△ABC中,∠C=90°那么∠1+∠2=度。
7、三角形纸片ABC中,∠A=75°∠B=72°,将三角形的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如果∠1=32°,求∠2的度数
第九节
(2)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一)、课前演练
1、已知等腰Δ的一个角等于40度,那么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
2、在直角ΔABC中,∠C=90°,CD⊥AB于D。
∠A=65°,∠B=_____∠ACD=_____,∠BCD=_________
3、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5、12、13,那么这个三角形最大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__
4、如果等边Δ的高是3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厘米。
5、如果等腰Δ底边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______度。
6、直角Δ斜边上的高、中线的长分别是4厘米、5厘米,那么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
7、直角Δ两条边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
8、等腰ΔABC中,∠A=120°,D是BC的中点,如果BC=4厘米,那么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_
9、直角Δ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如果AC=2CD,那么∠B的度数是________
10、已知ΔABC中,∠ACB=90,CD垂直于AB,BE平分∠ABC,交CD于F,交AC于E,求证:
CE=CF
(二)、知识回顾
1、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3)对称性
(4)等边三角形性质
2、等腰三角形判定:
(1)、等角对等边:
(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性质: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5)、勾股定理:
4、直角三角形判定:
5、等腰三角形判定:
(三)随堂练习
1、如图,将直角边AC=6cm,BC=8cm的直角△ABC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
2、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C+∠DOB的度数为。
3、已知三角形ABC中,∠C=90°,AD=BD,AC=3CD,求∠A的度数。
4、ΔABC中,AC、BE分别为BC、AC边上高,F、G分别为AC、BH中点,AD=BD
求证:
三角形G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5、将两块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EDB=90°,∠A=45°,∠E=30°,AB=DE=6,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6、将ΔABC绕A旋转得到ΔAB´C´,且点C´正好落在BC边上,若∠1=40°,那么∠2=。
第九节(3)全等三角形
(一)、课前演练
1、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AB=5厘米,则槽宽为米.
2、如图,∠A=∠D,AB=CD,则△≌△,根据是.
3、如图,在△ABC和△ABD中,∠C=∠D=90°,若利用“AAS”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或;若利用“HL”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或.
4、△ABC和△DEF中,AB=DE,∠A=∠D,要使△ABC≌△DEF,还需添一个条件是。
二、选择题
5、如图,BE=CF,AB=DE,添加下列哪些条件可以推证△ABC≌△DFE()
(A)BC=EF(B)∠A=∠D(C)AC∥DF(D)AC=DF
6、已知,如图,AC=BC,AD=BD,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CO=DO(B)AO=BO(C)AB⊥BD(D)△ACO≌△BCO
7、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顶角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8、下列条件能判定△ABC≌△DEF的一组是()
(A)∠A=∠D,∠C=∠F,AC=DF;(B)AB=DE,BC=EF,∠A=∠D
(C)∠A=∠D,∠B=∠E,∠C=∠F;(D)AB=DE,△ABC的周长等于△DEF的周长
9、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BE=C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1)AD平分∠EDF;
(2)△EBD≌△FCD;
(3)BD=CD;(4)AD⊥BC.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知识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2)、
(3)、(4)、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全等三角形性质:
4、证明三角形全等添线方法:
(三)随堂练习
1、工人师傅砌门时,如图所示,常用木条EF固定矩形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是利用,用菱形做活动铁门是利用四边形的。
2、如图5,在ΔAOC与ΔBOC中,若AO=OB,∠1=∠2,加上条件,则有ΔAOC≌ΔBOC。
3、如图6,AE=BF,AD∥BC,AD=BC,则有ΔADF≌,且DF=。
4、如图7,在ΔABC与ΔDEF中,如果AB=DE,BE=CF,只要加上∠=∠
或∥,就可证明ΔABC≌ΔDEF。
5、如图,在△ABC中,∠C=90°,AD是△ABC中∠CAB的角平分线,DE⊥AB于E,要使△ADC≌△BDE,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
6、如图,已知A,B,C,D,E五点的坐标分别为(1,2),(3,2),(4,3),(2,6),(3,5).如果点F在第—象限内,且以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那么点F的坐标为.
第十节
(1)相似三角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一)、课前演练
1、相距12千米的A、B两地在地图上的距离是2cm,C地距离A地30千米,则这张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A、C两地在这张地图上的距离为_____。
2、某班某同学要测量学校升旗的旗杆高度,在同一时刻,量得某一同学的身高是1.5m,影长是1m,旗杆的影长是8m,则旗村的高度是()
A.12mB.11mC.10mD.9m
3、若
=k,则k的值为。
4、已知两数4和8试写出第三个数,使这三个数中,其中一个数是其余两个数的比例中项,第三个数是。
5、等腰△ABC中,AB=AC=5,BC=8,点G为重心,则AG=.
6、已知: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直线EH∥AD,分别交AB,BD,AC,DC于E,F,G和H.求证:
EF=GH.
(二)、知识回顾
1、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比例中项:
则b是a、c的比例中项.
3、比例线段: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4、黄金分割:
P是AB的黄金分割点,AP>PB
5、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
(2)合比定理:
(3)等比定理:
6、关于比例线段的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7、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
(三)随堂练习
1、如图,△ABC中,CD平分∠ACB,DE∥BC,AE=2,BC=12,求DE的长。
2、如图,直线DF分别交AB、AC、BC的延长线于点D、E、F.已知
,
求.
.
3、如图,AM是是△ABC的中线,O是AM上任一点,延长BO交AC于E,延长CO交AB于D,连结DE。
求证:
DE∥BC。
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P是AC上一点,PE∥AB,PF∥CD,
求证:
PE+PF=AB。
5、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任意一点,F是BC的中点.连结EF,并延长EF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H是AG的中点,连结HF.求证:
DE=2BH.
第十节
(2)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
(一)、课前演练
1、在△ABC中,DE∥BC,且经过△ABC的重心,则△ADE:
S△ABC=。
2、△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BD、CE相交于O点,
(1)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2)若∠A=600,求证:
ED=
BC。
3、
已知B,C在MN上,ΔABC为等边三角形,∠MAN=1200,求证:
BM·CN=BC2。
4、O、B、C、D在一条直线上,且OB=OA=BC=CD找一下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如有要加以证明。
5、如图,在△ABC中,D为AB上的一点,过点D作一条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有几条?
请分别作出这些直线,并说明理由。
如点D在三角形内呢?
(二)、知识回顾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有斜边一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之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平方。
(三)随堂练习
1、如图,已知求证:
AB·EC=AC·BD
2、如图,在△ABC中,
2、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上,∠EDF=∠B求证:
BD·CD=BE·CF
3、如图,梯形ABCD中,BA∥CD,∠ADB=∠BCDAB=8,BC=15,AD=10,求CD的长。
4、如图,已知在△ABC中,DE∥BC,BE和CD交于F点,且S△EFC=3S△DEF,
求S△ADE:
S△ABC。
5、如图,在△ABC中,已知EF∥BC,且EF=2,BC=3,△AEF的周长=10,求梯形EBCF的周长。
第十一节
(1)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一)、课前演练
1、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2倍多边形的边数
=______。
2、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比它相邻的角大20°,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最大的内角为.
3、如图,BD是口ABCD的对角线,点E、F在BD上,要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即可)。
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8厘米,AC、BD交于点O,△BOC与△AOB的周长差是6厘米,则AB=______厘米。
5、口ABCD中,AC=2cm,BD=6cm,AC⊥AB,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___cm。
6、菱形的面积为6cm2,一条对角线长6cm,则另一条对角线长___cm。
7、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之比为3:
2,面积等于12cm2,则该菱形的周长为___cm。
8、如图,过矩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K分别作矩形两边的平行线MN与PQ,那么图中矩形AMKP的面积S1与矩形QCNK的面积S2的大小关系是S1S2(填“>”或“<”或“=”)
9、要使一个平行四边形成为正方形,则需增加的条件是(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即可)。
10、面积为
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
11、矩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矩形一边为1cm和3cm两部分,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cm2。
12、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边三角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
(二)、知识回顾
1、多边形的概念:
(1)内角和公式:
(2)外角和公式:
(3)对角线条数:
2、平行四边形概念:
(1)平行四边形性质:
(2)平行四边形判定:
3、矩形概念:
(1)矩形性质:
(2)矩形判定:
4、菱形概念:
(1)菱形性质:
(2)菱形判定:
5、正方形概念:
(1)正方形性质:
(2)正方形判定:
6、“中点四边形”:
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为___________,这时该四边形也称为“中点四边形”,它的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的_________。
(1)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__,所得四边形为菱形。
(2)如原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_,所得四边形为矩形
(3)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_,所得四边形为正方形。
(三)随堂练习
1、已知:
△ABC中,AB=AC,E是AB的中点,以点E为圆心,E、B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ED,并延长ED到点F,使DF=DE,连FC。
求证:
∠F=∠A
2、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E,F在DE上,并且AF=CE。
(1)求证:
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
(2)当∠B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
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3)四边形ACEF有可能是正方形吗?
为什么?
3、已知:
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PE⊥BC,PF⊥CD,E、F分别是垂足,求证AP=EF。
4、已知:
如图,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O,BE平分∠DBC交AC于F,交DC于E。
求证:
第十一节
(2)梯形
(一)、课前演练
1、等腰梯形ABCD周长为56厘米,腰长为8厘米,对角线长为22厘米,AB//CD,EF是中位线,P是AB的中点,则△EFP的周长=______。
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C垂直BD,AD=3,BC=6,求梯形ABCD的面积。
3、梯形ABCD中,AD∥BC,EF是梯形的中位线,那么S△AEF:
S梯形ABCD=___。
4、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900,∠B=600,AB=BC=a,那么DC=______。
5、梯形ABCD中,AD∥BC,AB=DC,∠ADC=1200对角线AC平分∠DCB,E为BC中点,试求△DCE与四边形ABED面积的比。
(二)、知识回顾
1、梯形的概念:
(1)、等腰梯形的性质:
(2)、等腰梯形的判定:
2、梯形中常用辅助线
5、梯形中位线定理:
(三)随堂练习
1、已知:
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º,BC-AD=3,CD=5。
AC=8,求该梯形的面积。
2、已知等腰梯形ABCD的高是9cm,AB∥CD,AC⊥BD,求它的面积
3、已知:
△ABC,AB∥DC,AD=BC,E、F、G、H分别是AB、GA、CD、BG的中点,问EF与FH位置关系怎样,并证明。
4、在梯形ABCD中,AB∥DC,AB=DC=AD,∠ADC=1200
(1)求证AC⊥BD
(2)若AB=4,求梯形ABCD的面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轮 复习 几何 部分 课堂 学习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