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政务公开工作总结3篇.docx
- 文档编号:827465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48KB
气象政务公开工作总结3篇.docx
《气象政务公开工作总结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政务公开工作总结3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政务公开工作总结3篇
气象政务公开工作总结3篇
20**年气象政务公开工作总结1 为统筹推进20**年全市气象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目标任务,根据《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宜政办秘〔20**〕53号),结合气象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工作范围:
一、完善工作流程,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两个清单”
根据安庆市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清单”与“责任清单”,对具体公开任务落实到科室与责任人,规范信息公开工作操作流程与步骤,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常态化。
二、加强主动公开工作
(一)落实信息公开职责,细化公开内容。
对于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方面的信息,坚持常态公开的原则,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
对制作形成或在履行职责中获取的政府信息,认真落实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承办人和承办单位要依法依规明确公开属性。
确定为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
并对本单位政府信息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主动公开范围和公开目录,并动态更新。
(责任单位:
各部门;具体责任人:
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人员)
(二)加大规范性文件公开力度。
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安庆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做好公开工作。
及时对已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失效、废止、被新文件取代的文件要及时标注文件的有效性。
(牵头单位:
法规科;参与单位:
办公室、业务科、人事科、纪检组)
(三)加强信息解读力度。
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进行解读,通过发布权威解读稿件、引用专家解读文章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阐述政策法规出台的背景、依据以及理解、把握、执行的关键点,有效开展舆论引导。
(责任单位:
法规科)
(四)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
对涉及气象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依法按程序第一时间通过网上发布信息、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发布动态信息。
回应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为群众提供客观、可感、可信的信息,发挥正面引导舆论作用。
(责任单位:
办公室、业务科、人事科、法规科、行政许可科、纪检组、防雷中心、公共服务中心)
(五)发挥各类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作用。
加强安庆气象门户网站和安庆天气政务微信版块信息内容建设,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影响力。
同时利用报刊、电视、电子屏等传统媒体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发布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内容准确、一致。
(责任单位:
办公室、业务科、公共服务中心)
三、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推进气象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公开。
进一步加强气象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等信息的公开。
依法向社会公开各级气象部门的行政职权及其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等信息。
(责任单位:
法规科、行政许可科)
(二)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公开。
对于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均要发布服务指南,列明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基本流程、审批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审批决定证件、注意事项等内容。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进展情况、结果等信息均应全面公开。
(责任单位:
法规科、行政许可科)
(三)加大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力度。
按照财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扩展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切实做好气象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
(责任单位:
财务核算中心)
(四)扎实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
及时完整公开政府采购项目信息、采购文件、中标或成交结果、采购合同、投诉处理结果等。
(责任单位:
财务核算中心)
(五)推进重大业务项目信息公开。
做好项目基本信息和招投标、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合同履约、质量安全检查、资金管理、验收等项目实施信息的公开工作。
(牵头单位:
财务核算中心;参与单位:
业务科、纪检组)
(六)推动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信息公开。
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科技计划、科技专项等项目立项、验收、资金安排有关信息。
(牵头单位:
业务科;参与单位:
财务核算中心)
(七)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公开。
做好气象部门干部任前公示、人事任免、团组出国(境)公示等信息公开工作,准确、及时地公开气象部门公务员招录有关信息。
(责任单位:
人事科)
(八)强化气象预警及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着力提高预警信息的发布时效,及时将气象部门部署应急工作、启动和解除应急响应等情况对外公开。
(牵头单位:
业务科;参与单位:
气象台、公共服务中心)
四、强化依申请公开工作
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
进一步拓展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规范答复程序及格式,加强申请的分类管理。
(责任单位:
法规科)
五、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各级气象部门要对公开指南进行复查,内容缺失或者更新不及时的,及时完善相关内容。
(牵头单位:
办公室;参与单位:
各部门)
(二)做好信息公开统计工作。
按照省局和市政府文件精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送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和运用。
(责任单位:
办公室)
(三)加强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
进一步充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依申请公开工作详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等内容,并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
(责任单位:
办公室)
(四)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
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
(责任单位:
各部门)
20**年气象政务公开工作总结2 20**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围绕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管理治理年目标,重点突出创新驱动、开放合作、转变职能,在气象精细化服务、现代化建设、行政服务效能等方面有新进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公共安全,预警信号为先导的部门联动机制成效突显。
上半年全市共出现17场暴雨,平均雨量1348毫米,为近8年最多,发布预警166次,是去年同期倍;发出(重大)气象信息快报63期;全力做好光明滑坡、春运、文博会、高中考等20多项专项应急保障服务,服务量是去年同期倍。
面对严峻的天气形势和不断增长应急保障任务,我局以市区两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在气象防灾中的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着力改善服务质量,上半年实现全市气象灾害零伤亡。
一是气象预报由要素预报向风险预报转型。
加密重大天气联动会商,实现市委市政府值班室、应急等防灾指挥系统远程实时调用气象业务系统。
推出重点库区定点降雨提示、城市内涝风险预警、极易拥堵路段定点监测预报等针对性产品,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成效凸显。
二是再造汛期24小时在线服务流程。
编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范》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的技术指标、优化发布和服务流程、规范信息刊播和联动的行为。
通过气象防灾联动微信群、重大天气过程市区会商机制和区级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平台建设,形成24小时在线实时服务机制,带班领导靠前服务,直接为市、区两级领导和防灾责任人提供滚动服务,较好解决区级无气象机构和联动效率问题,在应对“520”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等突发灾害天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气候服务助力城市安全和发展。
年初向市政府提交20**年三大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报告,为全市三防、应急、安全工作会议部署和提前做好联动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首次发布深圳市台风、暴雨、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和重点防御区域(4个防洪区、22个地质灾害预防区、106个积涝防御区和280个雷电重点防御单位),为各区和重点防御单位提出针对性的防御重点和要求。
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提供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性技术指标和大鹏新区气候可行性论证,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趋利避害提供支撑。
四是建成一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组织按照《深圳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若干规定》要求推进覆盖市区两级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在纵向上实现了国家、省、市三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和渠道共用,横向上纳入10个区14个部门22类预警信息的收集、共享和快速发布,可通过13种渠道一键式发布;扩大气象灾害敏感人群预警覆盖,将我市注册的港澳流动渔民手机加入预警系统,确保及时接收相关预警短信,提前做好防御。
(二)强化创新驱动,在全省率先达到全面气象现代化水平。
一是为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新一轮气象现代化建设起好步。
经与国家、省行业规划衔接,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并上报市政府审定;在连续四年名列全省气象现代化考核第一名的基础上,根据省政府新一轮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分析我市差距,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
二是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警准确率提高5%。
依托深圳南方强天气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报中心等,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资源,开展强对流天气春季实验和技术合作,提高对强风暴大气状态的分析能力,在准确预报“”等强对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季度短时大风预警准确率由去年同期的56%提高至61%,提前量由17分钟提高到29分钟,强雷电预警提前量由去年17分钟提前至27分钟。
三是暴雨临近预警时间延长18分钟。
基于华南地区雷达网和卫星产品,中尺度数值预报分辨率提高到1公里,区域扩展至珠三角,延长预报时效至6小时,上半年暴雨预警信号提前量由去年52分钟提升至70分钟;研发近海台风位置自动识别、风雨客观分析技术和卫星云图MCS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追踪技术,提高对近海台风风雨预估准确性。
四是初步实现观测一体化业务改革。
对接省气象局地面观测无人值守试点要求,围绕城市公共安全需求,重点针对大水库、积涝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点、海上交通运输枢纽等优化气象综合探测一体化网络,并初步具备全面实现观测自动化业务能力。
五是气象科技的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
上半年深圳南方强天气重点实验室等部门新立项9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其中1项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获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1篇,核心期刊2篇。
(三)抓好“放管服”,推进行政服务转职能提效能。
一是清理中介服务规范行业管理。
根据市相关要求,第一时间将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由审批前置中介服务转为审批受理后的技术服务,并将该项服务放向社会市场承接;精简防雷审批办理材料,通过事前服务和事中监管减轻企业负担;编制《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等地方标准,对雷电安全防护主责单位和市场检测行为进行规范管理。
二是“三管齐下”实现气象安全生产零事故。
通过跨部门联合执法、纳入全市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监管体系、每半年一次的重点排查等三种手段抓好防雷安全,排查出宝安区松岗1家企业存在重大隐患、38家企业存在一般隐患,均在整改中。
通过市安全管理系统对482家企业有关防雷安全隐患进行督促整改,完成整改率%;实现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举报投诉查办率达到100%。
三是优化服务提前办结率100%。
按照市部署,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实现行政许可事项100%全流程网上办理;通过由事前监管转为事中服务事后监管方式将审批办理时限分别缩短至3或5个工作日,窗口现场办结643宗,提前办结率达到100%,保持零投诉。
(四)规范内部管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学习研讨20多场,并突出关键在做、重点在改,研究解决气象决策服务等10多项问题,让学习教育活动成为破解事业发展难题的有力武器。
二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象 政务 公开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