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术语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docx
- 文档编号:827337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42KB
谈术语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docx
《谈术语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术语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术语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
谈术语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
Abstract:
Themainworkontermsincludesthreeaspects:
thenativelizationofterms,thestandardizationofterms,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erms.Thenativelizationoftermsisintroducingforeignscientifictermsintonativelanguages.Themethodsofsuchintroductionincludethetranslationonthebasisofmeaning,pronunciationandwritingformsofforeigntermsandothertranslatingpatterns.Amongthem,thetranslationbasedonmeaningispreferential.Therearethreepiecesofworkinthestandardizationofterms:
thesystemicarrangementofterms,thestandardizationofambiguousandsynonymousterms,thefoundingofassociationamongterms.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ermsreferstotheexportandcoherenceofterms.Theexportoftermsdependsnotonly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butalsotheconsciousstrategicplans.
Keywords:
term,nativelization,standard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从理论上说,当今社会任何民族的术语工作,都会牵涉三个方面:
术语本土化、术语规范化、术语国际化。
一术语本土化
(一)术语本土化的实质
术语本土化,是指将外语中的科技术语引入本民族语言中,其实质是改变术语的语言形式,用本族语言翻译外国科技术语。
例如:
computer是产生于美国以英语为载体的术语,汉语将其本土化为“计算机”或“电脑”,radar是由radiodetectionandranging的首字母缩写而成的英语术语,汉语将其翻译为“雷达”。
computer、radar所表示的概念意义并没有变化,只是改换了术语的语言形式。
由于近代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占有优势,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术语工作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术语本土化,在引进外国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将外国的科技术语汉语化。
(二)意译、音译和形译
术语本土化之后就成了本民族的术语,因此,使用什么样的方式翻译术语十分讲究。
百余年来,术语翻译最常用的有意译、音译和形译三种基本方式。
1.基本方式
意译是将外语中术语的意义用本族语表示出来。
如将computer翻译为“计算机”或“电脑”,就是意译。
意译的难度很大,几近于新造词,翻译者既需要对源术语的意义有准确的把握,又需要具有较高的母语水平,在本族语中找到合适的对应表达。
但是,意译术语的好处是最利于本族人的理解,并能增强汉语对科学技术的表达能力,意译一个术语,就等于增加了一个汉语科技“细胞”。
音译是使用本族语言中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将源术语的语音译写出来。
如“克拉利翁”(尖音小号),译自英语的clarion;“马赛克”(用黏土烧成的小瓷砖,可镶砌成各种图案),译自英语的mosaic。
不同语言的语音不可能一一对应,因此,音译必须经过本族语的改造,只是相似而不一定相同,有时还会增音减音。
音译中使用的汉字,只起记音符号的作用,字义已被消解。
不过,用什么样的汉字对译什么样的外语音节,常有约定,从规范化的角度考虑还会定出标准。
然而,汉族人骨子里不喜欢汉字无意义,有时会“牵强附会”地赋予这种只起记音符号作用的汉字以意义,如将e-mail译为“伊妹儿”,将英文前缀mini译为“迷你”或“迷尔”。
但这种“牵强附会”的意义与源术语的意义没有关系,仍然是音译而不是意译。
音译的好处是快捷方便,且能表明该术语的外来语身分,但是,本族人掌握起来要费些功夫。
形译是将源术语的书写形式照搬进本族语。
这种引进方式之所以冠以“译”字,是因为这些外语形式进入汉语之后,读音上要发生变化,语言上要符合汉语的习惯,比如不再有性数格的形态变化,要遵守汉语词语的组合规则等等。
过去较多地利用形译翻译日语中的术语,因为汉字是日本文字之源。
据刘正埮等,“标本、低能、地下水、电报、动脉、反射、方程式、高射炮、火成岩、金刚石、静脉、领空、上水道、退化、温床、血栓、液体、因子营养、游离、元素、原子”等术语都直接照搬日语。
当然,这些词语有许多也是日语译自其他语言。
从其他语言到汉语,日语起到了中间加工站的作用。
近些年,形译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现象多了起来,例如:
ASCII、CAD、CD、CPU、CT、DNA、DOS、DVD、e-mail、E-book、ISO、MTV、SOS、UFO、VCD、WTO等。
形译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形译日语较适合汉族人的心态,有似曾相识之感,使用较多。
形译西方语言有利于术语国际化,但是西文字母与汉字形体相差太远,汉语容纳形译西文术语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而且本族人掌握起来也要费些功夫。
2.变式
意译、音译和形译三种基本方式混用,又生出许多变式。
如将radar译为“雷达”,采用的是音译,但雷达与radar在意义上似乎有些关联,含有点意译的成分。
这就是所谓的音译兼意译。
音译兼意译的术语同上文提到的“伊妹儿”“迷你”等不同,“伊妹儿”“迷你”依照汉字“牵强附会”出的意义,与e-mail、mini本身的意义没有关联。
“斯柯达炮、啤酒”是音译加意译,“斯柯达、啤”是音译,“炮、酒”是表示类属的意义成分。
这些术语中的意义成分,有些是从源术语中意译过来的,如“斯柯达炮”译自英语的Skodagun,“炮”意译gun;有些是翻译时加上去的,源术语中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成分,如“啤酒”译自英语的beer,“酒”是加上去的。
此外还有形译加意译,如“AA制、B超、X射线”,AA、B、X是形译,“制、超、射线”是意译。
音译兼意译、音译加意译和形译加意译三种变式,都是用意译弥补音译、形译之不足。
(三)意译优先
本土化后的术语就成为本族语的术语,因此术语翻译必须考虑本族语的语言特点和已经形成的术语体系。
从语言特点看,汉语偏重意译和含有意译的方式。
术语体系是依照逻辑的上下位概念构成的树形结构。
例如依照一般的看法,语言结构的术语系统如下图所示:
在第三层次下面还可以延伸许多个层次。
这一术语系统有两个特点:
第一,术语是依照上下位概念系联的;第二,每层术语的语言构造具有规律性。
如果将“语法”改为音译形式“葛郎玛”或形译形式Grammar,就破坏了术语系统的语言结构的规律性。
汉语术语结构系统的语言结构基底,是由汉语语素构成,这也决定了术语意译的优先性。
二术语规范化
术语规范化,包括对本族自生术语的规范和引进术语的规范。
术语规范有三项基本任务,即系统梳理,规范歧异术语,术语关联。
(一)系统梳理
术语规范的首要任务和首要步骤,是从宏观上对术语按照学科的概念体系进行梳理。
这种梳理之所以重要,其一,整理术语的目的就是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其二,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哪些术语有问题,并用系统化而非原子化的观念与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二)规范歧异术语
术语规范的重点和难点,是歧异术语。
歧异
术语主要有同名异实的多义术语、同实异名的同
义术语两种。
术语原则上要求能指与所指一一对应,即一个术语指称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用一种语言形式表示,因此,歧异术语在术语系统中理论上是应尽量避免的。
但就具体情况而言,有许多细节需要讨论:
1.同名异实问题
歧异术语应在一定的应用领域内界定。
多义术语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甚至是允许的。
在不同的学科中,在学术领域和日常领域中,术语可以指称不同的概念。
例如:
同化:
①(生物学)不相同的生物逐渐变得相近或相同。
②(语言学)一个音变得和邻近的音相同或相似。
透视:
①(绘画领域)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②(医疗领域)利用X射线透过人体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来观察人体内部。
温床:
①(农业)寒冷时节培育蔬菜、花卉等幼苗的苗床。
②(日常)对某种事物产生或发展有利的环境。
①(注:
以上例子,参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下文的一些例子也取自该词典。
)
同一学术领域中也会有同名异实的多义术语存在。
笔者曾经研究过同一个词既表示整体又表示部分的“整体与部分同词”现象,举例如下:
足球:
①一种主要用脚踢的球类运动。
②足球运动使用的球。
小麦:
①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
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②这种植物的子实。
文章认为,异物同词现象主要涉及两类范畴:
球类运动和植物。
表示球类运动的词语,几乎都是整体与部分同词。
例如“棒球、冰球、橄榄球、高尔夫球、篮球、垒球、乒乓球、排球、台球、网球、羽毛球……”。
植物中的异物同词现象主要有粮食作物、蔬菜、瓜类、果木、花木、草药等,例如“高粱、芝麻、棉花、番茄、萝卜、南瓜、橄榄、苹果、桃、牡丹、芍药、天麻……”。
近来笔者又发现,一些体操项目也有这种现象。
例如:
跳箱:
①体操器械的一种,形状像箱,略呈梯形,高低可以调节。
②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以种种不同的姿势跳过跳箱。
其他如“鞍马、单杠、吊环、高低杠、双杠、跳马”等。
①(注:
某些武术、杂技项目也可能有异物同词现象。
例如:
单刀:
①短柄长刀,武术用具。
②武术运动项目之一,表演或练习时只用一把单刀。
)
这些词语也是体育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术语,在进行这些领域的术语规范时,应尽量进行意义分化或区分。
比如“桃”,将表示植株意义的定名为“桃树”,将表示果实意义的定名为“桃子”。
再如“排球”,将表示运动项目意义的定名为“排球运动”或“排球比赛”,将表示体育用球意义的定名为“排球”。
2.同实异名问题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的术语构造方式或术语引进方式,都可能产生同实异名的同义术语。
同义术语是术语规范的对象,但在具体的规范活动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
术语可以有原式和缩略式,如“微型计算机”可以缩略为“微机”。
原式与缩略式是广义上的同义术语,但是允许并存。
并存的原式与缩略式,需要确定正条与副条。
一般情况下原式是正条,但也有因缩略式使用更为频繁而成为正条的,如“高中”就比“高级中学”通用。
学术领域的术语,日常交际中可以有俗名,如“电脑”是“计算机”的俗名,“微电脑”是“微型计算机”或“微机”的俗名。
不能要求日常交际都用正规的术语,正名、俗名可以并存。
不同地域术语本应统一。
但是,华人社区分布在海内外,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各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同实异名的术语。
周其焕分析了海峡两岸航空名词的一些差异,例如:
这些术语在目前情况下统一起来还有些困难。
现在不同的华人社区,比如海峡两岸,已经开始注意在一些领域编写对应术语词典,积极沟通,在沟通中相互理解并逐步走向术语统一。
这方面的工作应当积极展开。
(三)术语关联
术语关联,就是通过各种系联手段建立起术语之间的联系。
上文所说的系统梳理,可以看做广义上的术语关联。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三个方面:
1)建立不同学科相关术语的关联。
不同学科可能研究相同的对象,可能使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和设备,因此常出现同一术语为不同学科使用的现象。
如上面列举的航空名词中,communication、date、information、laser、memory、network、robot等,就具有广泛的跨学科性。
通过关联,使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沟通,而且也可以发现不同学科术语使用的歧异,以便规范。
例如张燕燕曾指出,robust在自动控制和导航领域采用音译方式译为“鲁棒”,测绘领域原来也译为“鲁棒”,20世纪50年代译为“稳健”,80年代又改译为“抗差”;再如root-mean-square,物理学、电工学定名为“方均根”,在数学中则为“均方根”。
这种现象通过术语关联才易发现,并在此基础上不同学科进行协商来达成统一。
2)建立术语与俗名、不同地区术语名称、相关语种之间的关联。
3)建立术语正条与已经规范不用的术语名称之间的关联。
术语关联能够增加信息量,方便沟通与查询,而且也能为规范歧异现象提供基础,并反映规范工作的过程。
因此,术语关联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此处尚需指出的是,术语一旦流布开来,为人习用,再进行规范就比较困难。
例如:
“选单”与“菜单”,“光碟”与“光盘”,“因特网”与“互联网”等等,国家有关部门虽然规定了规范说法,但混用情况至今不减。
为克服“事后规范”的被动局面,应采取“以事前推荐为主,事后规范为辅”的方针。
如前所述,中国上百年来的术语工作,主要是术语引进,这种状况恐怕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既然如此,就应集中精力追踪国际术语动态,对那些有引进价值的术语及时翻译过来推荐给学界和社会,并适时确定为标准。
现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加强“事前推荐”的力度,很值得提倡。
三术语国际化
本文的“术语国际化”有两重含义,即将本土术语输出到国际社会,可称为“术语输出”;本土术语与国际社会尽量采取一致的形式,可称为“术语一致”。
(一)术语输出
术语输出是术语本土化的逆过程,是国家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表现之一,也是术语输出的民族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术语能否输出,主要依赖于民族的科学技术的领先水平;输出哪些领域的术语,表明在该领域学术发展中占有优势。
据统计,地理术语较多来自德语,航天术语较多来自英语和俄语,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技术语较多来自英语,这表明德国曾在地理科学上较为发达,美国和苏联在航天技术方面领先世界,美国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在古代是术语输出大国,传统的汉字文化圈都曾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科技术语,就是西方也曾受到中国科技术语的影响。
伍铁平指出,北纬35°以北的许多国家表示“书”的词都是借用汉语的“经”。
“经”(书)一词通过古代突厥语的中介,往西被借入了整个斯拉夫世界,又进入阿尔明尼亚语、立陶宛语和匈牙利语。
吴淑生、田自秉指出,古时西方许多民族把中国叫Serica(丝),Serica和英语中的silk,都是古代汉语“丝”的译音。
有语言学家指出,许多语言中的“茶”,如荷兰语的thee、英语的tea、德语的tee、法语的the、俄语的chai、阿拉伯语的shai、波斯语的chay和罗马尼亚语的ceai等,都是音译中国南方或北方“茶”的读音。
中国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术语输出资本。
传统上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领域,如中医中药、藏医藏药、武术、传统语言学等,在今天的科技学苑中仍在发挥作用,并吸引着国际的注意力。
现代科学领域中国虽然整体上还不占优势,但也在突飞猛进,在一些领域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术语输出不仅要靠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必须有自觉的战略筹划。
首先,中国学者要认识到术语输出的重大意义,树立术语输出的自觉意识,在论文论著撰写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现发明中,优先使用汉语语素构造术语(包括有意识地使用汉语拼音构造术语),逐渐增加“汉源术语”在国际术语库中的比重。
其次,要努力扩大汉源术语的影响力。
主要措施是:
1)科技工作者应关注本土的科技发展,有意识地采用汉源术语,扩大汉源术语的学术影响力。
2)努力将汉语的科技文献译成外文,出版一些面向世界的外文杂志和外文书籍,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加大中国科学技术对国际的影响,加速汉源术语的国际传播。
3)翻译家或用外文写作的学者,加强协调,统一汉语术语的外语翻译,这种翻译既要符合外文习惯,便于外国人采用,又要具有中国特色,使国际采用者能感受到这些术语源自中国。
4)就中国领先或独具特色的学术领域,编制汉外对照术语词典,集中反映汉源术语的面貌。
5)注意汉源术语国际传播的根基。
积极协调海内外华人社会的科技生活,在海内外华人的科技活动中树立“汉源术语”的威望。
传统的汉字文化圈,文化上比较接近,相互间术语的吸收借鉴已成传统,应特别考虑汉源术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作用。
(二)术语一致
科学技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与传播,科技术语的形成周期越来越短,科技术语的数量呈“爆炸式”增加。
为适应信息时代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少人都在提议术语国际化,即各国科技术语要使用相同或相近的书写形式。
例如,ISO在西方各种语言中都是这么一个形体;冯志伟曾指出term是个国际化很高的术语:
term英语、荷兰语、瑞典语、威尔士语
terme法语
termi芬兰语
termin俄语、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斯洛伐克语、捷克语、波兰语
tèrmine意大利语
término西班牙语
terminus德语
termo葡萄牙语
印欧语系各语言同祖,西方语言都使用拼音文字,有可能使用书写形式相同或相近的术语。
但是汉语与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语言差别很大,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要达到术语的国际一致相当困难,因为形译西方语言的方式必然是有限的。
这正如西方语言不可能较多采用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术语一样。
但是汉语也不能无视术语国际化的潮流,使用术语应尽量做到国际一致。
当然这种一致应是“广谱”的一致,而不是狭隘的一致。
首先是在国际学术规范和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术语体系。
其次,意译术语可以尽量考虑“仿译”,即按照外文术语的语言结构对译,如将equivalentterm译为“等价术语”,将online译为“在线(的)”,将e-book译为“电子图书”等。
第三,适度采用音译、形译以及音形译的变式。
第四,汉源术语利用汉语拼音构形或缩写,如“汉语水平考试”简写为HSK,“普通话水平测试”简写为PSC等。
第五,建立汉语与外语的多语对应术语系统,以便中外沟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术语 本土化 规范化 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