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族谱.docx
- 文档编号:8266310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9.30KB
朱氏族谱.docx
《朱氏族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氏族谱.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氏族谱
朱简介
朱字的含义
最古老的朱姓的形成在原始阶段人类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带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最早的朱方在哪里?
朱人大批南迁江南
朱姓来源一、出自曹姓,为帝颛顼之后裔。
二、以国为姓
邾子国
邾仪父
朱洪基——吴郡朱氏的肇姓开基始祖
公子何——朱姓的又一肇姓始祖
三、出自嬴姓,肇姓始祖——白帝朱宣
四、出自祁姓,开姓之祖——丹朱
邾国遗民的迁徙:
朱氏的迁徙春秋战国后朱氏的迁徙:
春秋战国时期是朱姓第一次大迁徙的时期。
朱氏名人
朱姓的分布情况
朱《康熙字典》辰集中木字部
简介
姓氏名称:
朱 拼音:
zhū 关于“朱”字 赤心木——“朱”字的含义 “朱”字,在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写作本或者米,小篆写作米。
朱字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朱字的含义就是“朱红色”。
在我国最古老的汉语字典——《说文解字》中,对“朱”作了如下的描述:
“朱,赤心木,松柏属。
从木,一在其中。
”原来,朱姓的“朱”字,它最原始的意义并非红色,而是指称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木。
渊博的古文字学家们解释说:
古“朱”字是所谓“合体指事”文字,它兼有象形和指事的特点。
从图的甲骨、金文我们也可清晰地看到,“朱”字由“木”和“一”两个构件组成:
“木”像树木之形,“一”是一个指示性符号,原本写成“.”形状,标在木中,象征树心。
清代大文字学家段玉裁说得明白,朱是赤心木,所谓“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识之”。
就像“本”字的一指树下,“末”字的一指树上一样,“朱”字的一指树中。
知道了“朱”字的原始含义是一种赤心树,对朱姓起源来说,才破译了第一个密码。
要知道朱姓与赤心木的关系,仍需进一层的分析。
编辑本段最古老的朱姓的形成
远古史和图腾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类在童年时代盛行各种图腾崇拜,这些远古的先民们,往往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氏族群体的神圣象征,并认为全体氏族成员都为这种图腾的后裔。
最古老的朱姓的形成,也是这种图腾崇拜的结果。
在原始阶段人类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带
对这些赖以生存的树木植物,人类本能地产生出各种依恋、亲切、敬畏甚至崇拜的情感和心理。
其中便有这么一支血缘氏族群体,对他们周围的赤心木产生了这种神秘而深厚的特殊情感。
他们把这种赤心木叫做朱木,并把它当作本氏族的神而崇拜,认为自己就是这种神圣的朱木的后裔。
于是,朱木便成为这个氏族的族徽和图腾,这个氏族便把自己称为“朱”氏族,久而久之,这一习俗被朱氏族代代相承,并得到了周围其他氏族的普遍认同。
于是,作为后世一部分朱姓的血缘先祖——古老的朱氏族便形成了。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古代的朱人不但把朱木当作氏族的图腾,把自己氏族叫朱氏族,且往往将他们栖息、生活的地方也叫做朱或朱方。
最早的朱方在哪里?
因史无明载,我们今天已无从查考。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最早的朱方,当在生长松柏类赤心木的我国华北地区。
因此,最古老的朱氏族,也应当发源于中原和华北地区。
当我们按照上古史的演进轨迹去探索朱氏族时,我们发现了文献所记的最早朱地是古朱骧氏所居的朱。
《路史·后纪》记载:
“朱襄氏都于朱。
”这里的“朱”地,典籍又写作“株”,在今河南淮阳县境内,《续汉书·郡国志》因此有“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的记载。
因此,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今河南淮阳境内的古朱地是朱姓的发源地,那至少应是古代朱人早期的迁徙地。
在最早的文字材料甲骨文中也有“朱”地,如“卜宾……在朱”(后上一二·八)、“田朱”(遗一二—)。
这里的“田朱”即在朱地狩猎,朱为地名,当在河南境内离商都不远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上面的淮阳县古朱地。
由此可见远古朱人至商代仍有一部分居住在今河南境内。
后世河南成为朱姓的一大郡望,很可能即与此有关。
朱人大批南迁江南
大约在三皇五帝时代,北方和中原的朱人大批南迁江南,最后徙居、散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这些朱氏先民南迁之后,便把原在中原北方地区的地名“朱”也搬到了南方。
但这时的朱地已不止是指称某个地名,而是泛指整个朱人所在的西南地区。
这种观念不久便得到了周边氏族的认同,所以中国古代先人不但把我国西南方叫朱方,甚至把西南天空叫朱天。
朱人南迁之后,仍崇拜朱木为图腾神,但已不能寻见北方松柏类赤心木了,于是,朱人便以南方生长的赤色木取而代之,仍叫朱木,这就是《山海经》中所记西南地区的“朱木”。
今天云贵地区朱姓较多,可能也与此有关。
作为朱氏族图腾的神树——朱木,在今存的上古文献中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编辑本段朱姓来源
一、出自曹姓,为帝颛顼之后裔。
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
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生有六个儿子。
其中,五儿子名安,曹姓。
周武王灭商后封曹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国(今山东曲阜附近)。
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子孙去邑以朱为氏。
朱挟就是朱姓的受姓始祖。
此支朱氏世居沛国相县,是为江苏朱氏。
大约公元前27世纪,中国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开始建立起最早的国家政权——一种酋邦,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君主。
这位君主的称号,就叫做“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他的父亲原是统治今河南省新郑一带的有熊国的君主,名叫少典。
少典娶有蟜氏部族的女子附宝为妻。
传说附宝与少典成婚后,某夜在郊外田间散步,抬头仰望天空,欣赏满天星斗。
突然天空发出一道万丈光芒,如闪电,似银蛇,绕着北斗七星旋转不停。
最后,这道光芒由天而降,竟落到附宝身上。
附宝只感到腹中忽然一动,后来就因此有了身孕。
与一般女性怀孕不同,附宝足足怀胎24个月,才在一个叫轩辕的地方(在河南新郑西北,一说在山东曲阜)产下一位圣婴,他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
黄帝最初随父亲少典姓公孙,并继承了有熊氏的称号,因生在轩辕,就取名叫“轩辕”。
后来,黄帝成为部族首领,他的部族主要活动在姬水流域,他因此又以姬为姓。
黄帝的姬姓部族兴起之日,正值原来统治中原、与黄帝有血缘亲属关系的炎帝部族走向衰落之时。
黄帝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联合其他中原部族,“振德修兵”,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然后向炎帝部落发动了——次猛烈的进攻。
经过一场空前血战,黄帝打败了西方的炎帝部落,“诛炎帝而兼其地”。
紧接着,黄帝又率部消灭了东夷蚩尤部落,并经过一系列南征北战,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大地上的大部分原始氏族、部落和民族,建立了中原华夏民族最早的原始国家政权——酋邦。
黄帝自然成为这个新兴的早期国家政权的君主,被尊为帝。
当时被征服的各氏族和部落,都遵从黄帝的号令,成为黄帝统治下的子民。
而黄帝又把自己的众多儿子、亲信、贵族分派到四方,去监督、管理天下臣民。
久而久之,黄帝与酋邦内务原始部族的关系,便由领袖与臣属关系演变为父子亲属关系。
各部族的成员,都认黄帝为父,他们的后裔子孙和分衍的各个姓氏,便也远溯黄帝为始祖。
这样,黄帝不仅成为姬姓,而且也成为包括朱姓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始祖。
黄帝的酋邦统治着当时天下近万个小邦国,实际上是很多原始的部族。
他制订了许多制度,他统治的时代是几千年来被中国历代政治家们所歌颂的文明典范。
据《淮南子》等书记载,黄帝时代,中原华夏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幸福长寿;社会安定,强不凌弱,众不欺寡,贵贱平等相待;法律简明不繁,官员公正无私,君臣上下同心;甚至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城郭不关,邑无盗贼,人们互相谦让,各族和平共处的太平景象。
传说黄帝在位100年,活了111岁才去世,葬在桥山,其墓即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的黄帝陵。
黄帝娶了4位夫人,生了25个儿子。
其中,正妃累祖生2子:
昌意、玄嚣。
昌意一支,居住在若水——今青海墨曲、四川若尔盖和岷江上游—带。
姓氏学权威经典《元和姓纂》上就明确记载说:
“朱,颛顼之后。
” 帝颛顼,姓姬,名颛顼,号高阳,属于黄帝、昌意一支。
传说当年黄帝长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继承帝位,被降职到西南若水流域做诸侯。
昌意被调派若水后,娶当地土著蜀山氏酋长之女昌仆为妻,在这里成家、立业、定居。
《大戴礼·帝系》和《帝王世纪》都说,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枢,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朱姓血缘远祖颛顼。
但《山海经·海内经》对此又有不同的记载,认为颛顼是黄帝曾孙、昌意之孙,并说颛顼之父为韩流。
《山海经》为上古南方人记南方事的奇书,所记当更为真实可信。
颛顼像他的祖先黄帝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圣大贤之人。
他出生在若水,少年时随着部族不断顺黄河流域东迁,后加入少昊东夷部落,定居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县)一带,因此又号穷桑氏。
颛顼少负大才,年仅10岁,便成为东夷部落首领少昊的得力助手,20岁时,便继承少昊的帝位,成为东夷部落酋邦的首领,建都穷桑。
此后,颛顼又率领他的部族向西迁徙,挺进中原。
在这里,颛顼先与来自西北的共工部落大战一场,打得“天柱折,地维绝”,终于将共工氏赶到南方。
接着,颛顼又兼并了大批中原华夏集团’的小邦国,最后统一了四方,继承了他祖先黄帝的帝位,做了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迁都中原的帝丘(今河南濮州市西南颛顼城)。
《帝王世纪》、《皇览》等书记载,颛顼于公元前2514年登帝位,执政78年,享年98岁时才去世,葬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广阳里(今河南内黄县梁庄乡)。
而《山海经》则说葬于汉水上游的鲋鱼山(或作务隅、附禺)。
《春秋命历序》还记载,颛顼高阳氏曾传位20代,统治中原350年。
颛顼死后,被尊为中国上古五帝之一,又被尊为五方之神中的北方之神,故典籍又称他为北帝、黑帝。
从颛项到晏安——朱姓的远古祖先当年北帝高阳颛顼娶邹屠氏、腾隍氏两位夫人,生了很多子女,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姒鲧、骆明、穷蝉、季禺、‘罐头、瘦约、伯服、祷杌等。
其中,颛顼的次妃腾隍氏又名叫女禄,她生了2个儿子:
称、禺。
称,有的史书上也写作“伯称”,字伯服。
称的儿子叫老童,有的史书也写作“卷章”。
老童娶根水氏部族的女子骄福为妻,生了重黎和吴回。
颛顼的这一支后裔,自称至吴回,因系庶出,没能承继颛顼的帝位,并逐渐向南迁徙,到重黎和吴回兄弟时,已迁徙至我国南方。
在中国远古时期,部族首领的名字也往往就是部族的名字。
老童的大儿子重黎,就是因为担任了重黎部族政权的酋长,才以部族名取名。
作为颛顼的一个分支后裔,重黎被当时的中原华夏酋邦君主帝喾任命为火正——远古时期为酋邦政权掌管火的官职。
远古时火官官名叫祝融,所以人们又以官代名,称重黎为祝融。
但重黎经常受到帝喾集团的排挤。
当时,帝喾派祝融重黎到南方去镇压强大的反叛部落共工氏,后却以平乱不力为借口,杀了重黎,另改任重黎的弟弟吴回接任火正祝融一职。
这样,吴回也被称为祝融氏。
吴回代兄为祝融氏,继续率他的部族南下与共工氏作战。
后来终于镇压了共工氏的叛乱,但吴回却也死在南方,葬在南方衡山之阳的祝融峰(今湖南衡山)。
祝融去世后,被尊为传说五方帝中南方炎帝的辅佐——火神。
在朱姓历史上,祝融的地位远逊于黄帝、颛顼、晏安、曹侠。
祝融吴回死后,他的子孙和部族成员大都北返中原。
后来,祝融部族不断裂变出众多分支,形成历史上著名的“祝融八姓”。
祝融吴回生子陆终。
陆终在朱姓历史上也有重要地位,《邾公幼钟》铭文即说:
“陆终之孙邾公(全力)作厥和钟”,因而邾国、朱氏都自称为陆终的后裔。
陆终娶了一位奇特的夫人,名叫女媸(也作女赜),她来自一个叫鬼方氏的西南部族。
这位奇特的女人怀了一胎,孕3年
(有的说是11年)之久还没生出,于是做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剖腹产,竟取出6个儿子。
3个从左胁下取出,3个从右胁下取出。
陆终的6个儿子分别是:
樊、惠连、(竹钱)、莱言、晏安、季连。
六兄弟后采都封疆立国开姓,其中樊封昆吾,后裔形成己姓;惠连封参胡,后裔形成董姓;筏封大彭,后裔形成彭姓;莱言封郐,后裔形成坛姓;晏安封曹,后裔形成曹姓;季连封楚,后裔形成芈姓。
历史上把这6个姓再加上从彭姓分出的秃姓和从曹姓分出的斟姓,合称“祝融八姓”。
朱氏,便源出“祝融八姓”中的曹姓一支。
所以,今天的绝大部分朱姓,又称为曹姓朱氏;朱姓与今天中国的曹姓,在血缘上属于同宗。
曹姓的鼻祖晏安,又名安,也作安斟。
《紫阳朱氏建安谱·姓氏》上记载,作为祝融吴回的后裔,晏安曾在中原华夏民族的虞舜王朝任职,为舜帝的辅佐之臣。
后来,晏安因辅佐舜帝有功,被舜帝封于曹地,建立曹国,赐姓曹。
舜帝约公元前2255年(丙戌)至前2206年(癸酉)在位,则曹姓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3世纪晚期。
曹字与枣有关,曹地即以盛产红枣得名。
据专家研究,晏安最初所封曹地,正在以盛产红枣闻名于世的今陕西省灵宝县东曹阳。
大约到夏代,曹人因受到夏朝的征讨,被迫东迁到今河南滑县南的古曹城;到商代,更东迁国于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即西周曹国之地。
晏安之后所建曹国,顽强地生存了1000多年,几经迁徙,大约在商末灭国。
曹国灭亡之后,晏安的后裔——曹国王族仍以故国名称也即晏安的封地名称为姓,姓曹氏。
后世的曹氏、朱氏、邾氏、颜氏、倪氏等姓,就都源于夏商时期的曹姓即曹国王族。
二、以国为姓
邾——蜘蛛的传人 今日绝大部分朱姓宗族,他们的祖先起初本不姓“朱”,而是姓“邾”。
早在远古时代,今山东半岛上生活着一支氏族。
他们因种种说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认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
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神来祭祀,用它来做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而称呼本氏族为“邾”。
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滕州、邹城一带。
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
因而在今山东邹城一带留下了邾城(今邹城南26里)、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山,在邹城南32里)等地名。
总之,古人因为崇拜蜘蛛,才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国之名,也才有后世的朱姓主体,而且曹封邾后,也承袭了古邾人的蜘蛛图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今日大部分朱姓宗族,都是蜘蛛的传人。
邾子国
邾颜为周宣王所杀之后,邾颜的弟弟邾叔术被周天子任命为新的邾国君主。
邾叔术是邾国历史上一位大仁大义的贤君,他继位后没有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主动让位给侄儿——邾颜的儿子邾夏父。
为了感激叔叔的大恩,邾夏父硬是将邾国五分之一的国土划割出来,送给了叔叔邾叔术,让他做了一个独立的国君。
叔术的小封国,叫做滥国。
自西周末年叔术让国、夏父继任邾君后,过了半个多世纪,历史进入春秋时代。
春秋时期邾国的最早一位国君是邾夏父的孙子——邾仪父。
《世本》和作为传统经典文献的《春秋》经传以及朱姓谱乘中,都记载了春秋200余年间邾子国的君位传承世系:
邾克—)邾琐—呻邾篷僚呻邾猩斗邾径—)邾华—)邾穿斗邾益牛邾革,时间从公元前678年至春秋末年。
邾仪父
邾仪父,名克,文献又称邾子克,是邾国历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
邾仪父做邾国君主时,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周天子的中央王朝大权旁落,而四方群雄并起、诸侯争霸。
当此之时,朱姓祖先所建的邾子国,因国小势微,根本无力在群雄逐鹿中一争高下、叱咤风云。
相反,它只能时而依附此一大国,时而又投奔另一强邦,在大国的庇护和相互牵制中以图生存。
为此,历代邾君都积极参与了当时各大国的政治盟会、军事战争等重大活动。
邾国东、北、西三面邻鲁的地缘形势,决定了邾国的对外关系不得不以鲁国为重点。
早期的邾国历代君主,都认识到邾鲁关系对邾国的重要,因而自立国之日,邾便成为鲁国的附庸。
春秋时期,邾国务君也都设法想与鲁修好,并多次参加鲁国召集的盟会。
鲁隐公元年,邾仪父便与鲁订立蔑地之盟,以修两国之好。
然而,自当年邾颜参与鲁国政变,鲁人便对邾失去信任。
进入春秋后,鲁国更时时虎视邾国,企图蚕食甚至吞并邾国领土。
在文化意识上,鲁人又以“周礼之邦”自居,鄙视、瞧不起邾国,甚至把邾贬为夷人。
这样,春秋以来,鲁、邾关系大部分时间都很紧张。
如公元前716年,鲁即发兵侵略邾国,前704年,又再次侵邾。
此后,邾鲁即常年交战不止。
为了对付鲁国的威胁,自邾仪父开始,邾国便不得不投靠其他大国以牵制鲁国,保护自身安全。
最初,邾仪父投靠齐国,于公元前681年,参加齐国主持的北杏之盟。
齐桓公称霸,邾国是积极拥护者。
邾仪父的依齐制鲁的政策,为邾国赢得极大
好处:
有齐桓公在周天子前美言,邾国在建国300多年后,到邾仪父手里终于正式被周天子封为子爵国,在列国诸侯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见,邾仪父在邾国历史上,实有极大功德。
邾仪父之后,继任各位邾君,对大国霸主都采取见风使舵的灵活政策。
公元前659年,邾与鲁国一起参加了八月由齐主持的柽地之盟,可转眼间,鲁却于九月出兵袭击邾国,败邾师于偃,邾国开始意识到齐已无力保护自己。
公元前642年,齐桓公死后,宋襄公继齐称霸,邾国又立即投向宋国怀抱,并与曹、卫等国一起出兵跟随宋襄公攻打原来的保护者——齐国,邾齐关系破裂。
次年,邾国又积极参加了宋主持的曹南之盟,成为宋国称霸最积极的支持者。
更有甚者,曹南之盟时,鄙国因故未赶到,只好跑到与宋关系密切的邾国那里,想请邾文公帮忙向宋襄公求个人情。
哪知邾文公却秉宋襄公旨意,把(曾阝)国之君抓了起来,并残酷地将人家一国之君杀了来当作人牲以祭祀社神,引起了中原各国的非议。
公元前639年,当宋襄公被俘,称霸失败后,鲁国立即出兵讨伐失去大国保护的邾国。
但此时邾国的势力已达到顶峰,在鲁伐邾不久,邾即把鲁的姻亲之国须句灭了。
次年,鲁再次出兵攻邾,夺取须句故地,恢复须句政权。
几个月后,邾即北攻鲁国以报须句之仇。
鲁僖公轻视邾国,不加防备,结果,邾军大败鲁国于升陉,并夺了鲁君僖公的甲胄悬挂在邾都鱼门上以示庆贺。
公元前627年,鲁僖公为了复仇,亲自率兵攻打邾国,夺取了邾国的訾娄。
接着,又派公子遂伐邾。
公元前620年,鲁再一次攻占须句。
作为报复,前
613年,邾又攻打鲁国南方边陲,鲁即派大夫叔彭生伐邾。
前599年,鲁又派公孙归父伐邾,并夺得邾国都附近的绎邑。
邾鲁的仇恨日益加深。
宋国衰落后,晋文公继宋称霸,邾国立即又改投晋国,寻求保护。
公元前592年,邾国首次参加晋国主持的断道之盟。
前586年,邾又参加晋国主持的著名的虫牢之盟。
此后近两个世纪,邾国都追随晋国,参加了由晋国主持的盟会和由晋国为盟主的对他国战争。
邾国借晋国的保护,牵制了鲁国和日益强大的楚国。
如公元前529年,邾庄公即到晋国告状,说鲁国朝夕伐邾国,邾国有亡国的危险,请求晋国出面干涉。
于是晋昭公不见鲁昭公,以示对鲁国的警告。
邾国正是借大国晋的势力,来保护自己免受鲁国的侵略,同时进一步向周围小国扩张n如公元前591年,邾便仗恃晋国势力,袭杀鄙子。
但是,邾国在受晋国保护的同时,往往也要受晋国的欺侮。
因为依周文化看来,晋鲁毕竟是同姓亲族,而邾是异性夷蛮,所以在邾鲁之争中,晋国有时便偏袒同姓鲁国。
公元前554年,晋国便以邾常侵犯鲁之故,将邾君悼公华抓了起来,并强制为邾鲁划定国界,将大片美地良田划归鲁国。
邾国吃了大亏还无处申诉,因为它仍得借助晋国的势力。
公元前524年,邾庄公乘邴国种稻农忙之季,出兵袭击邴国,一举攻占邴城,尽俘邴国君民而归。
(禹阝)君只好赔款赎回夫人与己同归,但女儿却被邾君霸占。
第二年,宋国讨伐邾国,攻取邾国虫邑,迫使邾国尽释邴俘,并与宋在虫邑会盟。
这是邾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对别国实行军事扩张。
此后,邾国便开始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507年,邾侠的第17世孙邾益,继其父庄公邾穿任邾国的第18任君主,这就是邾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邾隐公。
吏书上说,邾隐公益是傲慢无礼、昏庸无道之人。
邾益继位之日,本是春秋末年天下大乱、邾国危急之秋,可是他不思怎样富国图存,却刚愎自用,比他的父亲更加专横腐败。
他上台的第一件事,便是为他那位与宦官争食时不小心被炉火烧伤而死的父亲邾庄公大办丧事,举行国葬。
更为腐朽的是,邾
益在葬父时竟“先葬以车五乘,殉五人”。
时至春秋,用人为牲和以人陪葬,已被视为野蛮行为而为中原礼乐之邦所不齿。
孔子还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用木俑殉葬尚且要遭孔圣人“绝子绝孙”的诅咒,邾益用5人殉葬便更加要为中原各礼乐之邦所鄙视和谴责了。
在对外关系上,邾益又自不量力,妄自尊大,结果自取灭亡。
公元前507年,当邾益继位不久,与邾国长期不和的鲁国便派使前来相贺,并派仲孙何忌与邾隐公益在拔地会盟,签订盟约,以结和平友好睦邻。
可是,邾益却不珍惜这种和平机会。
公元前495年正月,当邾益前往鲁国朝见鲁定公时,他却忘记了自己是附庸之君、弱国之主、来访之客的身份,在会见仪式中一副妄自尊大、傲慢无礼的姿态,使得在旁观礼的孔丘高足子贡非常气愤,认为邾益傲慢无礼,必将不得好死,甚至亡国灭族。
邾益的无礼,果然破坏了邾鲁之间已经建立的和平友好关系。
在这次会见的第二年冬,鲁国便派大夫仲孙何忌率兵讨伐邾国。
鲁国的军事侵略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鲁国又增派季孙斯、叔孙州仇两路大军,准备夺取邾国的粮仓绞邑。
面对鲁国大军的侵略,邾益束手无策,最后只好屈辱求和,与鲁国订立句绎之盟:
邾国以大量赔款并割让大片土地给鲁国,才使鲁国撤军。
丧地辱国之后,邾益不但没有警醒振作,反而更加荒淫腐败。
他整日在宫中酒池肉林,莺歌燕舞,纵欲贪淫,把军政大事都抛诸脑后。
句绎之盟后仅隔一年,鲁国大军又再一次入侵邾国,并一度把邾国都城包围起采。
大概自此之后,鲁军便无一日不侵邾了。
公元前490年冬,鲁军向邾国发起全面攻击。
可是,当入侵的鲁军打进邾国城门时,仍能听到钟鼓之声,原来此时邾隐公仍在那里欣赏歌舞、音乐。
当贤大夫茅成子报告敌情,请求到吴国去求援时,邾隐公竟不相信鲁国敢来侵犯,并说即使鲁国敢来,凭邾国国内力量足以抗战,根本不需吴国援助,因此拒绝了茅成子建议。
就这样,鲁国军队一路几乎未遭到邾人的抵抗,长驱直人邾国都城、宫室,轻而易举地俘虏了邾隐公君臣及王族成员。
可怜邾国平民百姓,所有财产被强邻洗劫一空。
后来,由于茅成子恳求,吴国出兵讨鲁以救邾。
两年后,齐吴准备联合攻鲁,鲁人害怕,才于公元前487年将邾隐公释放归国,继续为君。
可是,邾隐公回国复位后,恶习不改,仍旧昏庸无道。
这样,作为邾保护者的吴国便派兵讨伐,再次将邾益抓起来,囚禁在楼台里,并让他睡在荆棘上,将其押归吴国,而改立邾太子革为君,此即邾桓公。
公元前485年邾隐公逃脱出来,先是逃亡鲁国,后又从鲁国逃到舅家齐国。
为此,新登位的邾桓公便与吴、鲁、郯一道攻打齐国南境。
邾隐公流亡齐国12年之后,东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拥立太子邾革的吴国正被越国围攻,越国强大起来。
于是,邾隐公便在公元前473年又从齐国投奔到吴的敌国越那里,请求越国出面干涉。
越人派兵把邾隐公护送回邾国,邾隐公再次复位,而太子革又逃亡到越国去了。
可是,邾隐公复位后,仍旧昏庸无道,民怨载道,因而两年后,又被当年助他复位的越人抓回越国。
这样,公元前471年邾隐公便第三次成为外国的阶下囚。
朱洪基——吴郡朱氏的肇姓开基始祖
朱姓大家族中,与沛国朱氏相媲美的是吴郡朱氏。
据清人朱祖镐《(朱姓)原姓论》记载,吴郡朱氏与沛国朱氏同属于曹姓朱氏,都是邾侠的后裔,但吴郡朱氏的开基始祖,则是由邾国分出来的小邾国的王孙——小邾国世孙邾洪基。
大约战国中期,小邾国与邾国一同被楚国所灭,所以小邾国王族、世子邾洪基逃亡吴国,后居阊门(今江苏苏州市),随邾君一同去邑改朱氏,号称洪基朱氏。
朱洪基的后裔,后来非常兴旺发达,产生了以朱熹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物,成为朱姓中最著名的一支。
公子何——朱姓的又一肇姓始祖
在湖南长沙《黄金园朱氏六修支谱》所载明朝万历甲午初修《序》和湖北应城《朱氏宗谱》上,记载了朱姓的另一位肇姓始祖,他就是战国时期的邾公子何。
公子何的事迹,不见于正史,族谱也没有作交待,我们今天也就不得而知了。
大概他是战国时期人,是某位邾君的儿子,在当年楚灭邾时,从邾国逃到沛国相县一带隐居,并以国名“邾”字去掉邑旁,改姓为朱。
据说,汉代的朱买臣,就是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