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文档编号:826584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94KB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一
同志们:
这次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是在我省森林生态屏障基本形成,生态建设处于"治理大于破坏"阶段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传达贯彻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成就与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任务。
下面,我着重就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成就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省自1963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在国家的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事业不断发展,有效地保护了我省的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特别是XX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为我省自然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喜人局面。
目前,我省林业系统已基本形成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网络基本形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按照"抢救为主,逐步完善"的原则和省委省政府“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部署,我省林业系统在典型的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建立了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5个,总面积达745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
37%。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0个。
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已经遍及岷山、邛崃山、凉山、相岭、大巴山等大小十余个山系,基本涵盖了四川省天然林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精华地带、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名山大川以及川西高原沼泽和横断山脉物种富集区域,组成了类型多样、保护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保护了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规划要重点拯救的15类保护物种中,在我省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就有9类;全省50%的自然湿地,以及近90%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自然保护区已聚集成为我省生态建设的一大宝贵财富。
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不断增长,生存繁衍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通过实施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和40多年的大熊猫保护工作,大熊猫保护区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快速增长。
目前,我省已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200余万公顷,有近50%的大熊猫栖息地和近60%的大熊猫个体分布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据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野外大熊猫数量1206只,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增长306只,增幅达33%;大熊猫栖息地177万公顷,同比增长75万公顷,增幅达73%,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76%和77%,均居全国第一。
在重视野外大熊猫保护的同时,大熊猫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基本攻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中存在的"发情难,配种难,育幼难"三大科研难题,完善了大熊猫人工种群谱系,建立了大熊猫精子库,启动了大熊猫遗传物种交流。
目前,全省人工圈养大熊猫数量已达到126只,占全国人工圈养大熊猫总数的75%同时,为保障人工大熊猫种群的安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完成了雅安碧峰峡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了大熊猫野外放归前期试验,为人工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三)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重要的湖泊、沼泽等湿地被纳入保护范围
自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步伐加快,并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湿地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
到XX年底,全省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3个,保护面积289万公顷,使很多重要的自然湿地纳入了保护范围。
二是完成了首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全省湿地资源状况。
全省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516个,总面积9617平方公里。
三是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o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人们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四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我省湿地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全力推进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措施。
这是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新的里程碑,对指导和推进我省湿地保护管
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资源开始得到合理利用,促进了社区经济和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
野生动植物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践证明,自然保护区在强化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社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我省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区内景观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年接待旅游人数190多万人,直接旅游收入4个多亿,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峨山山系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在周边社区实施社区共管,自然保护区利用自身优势,指导周边社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种植养殖业,开展节能示范,建立小额信贷基金等,初步形成了王朗民族社区共建模式、唐家河社区资源共管模式、勿角及自河社区节能模式,大大促进了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自然保护区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开展生态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阵地和科研教学基地。
卧龙、九寨、黄龙自然保护区已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唐家河等1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省自然保护区每年接待的参观考察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次,对普及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o卧龙、唐家河、王朗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省著名的生态保护宣教基地,人们在回归自然、观光旅游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就。
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得到提高
我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国际保护组织的广泛关注。
世界自然基金、全球环境基金、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保护国际、湿地国际等国际机构和非政府保护组织,先后与我省许多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了"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地区项目"、"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中德合作四川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项目"以及大熊猫保护与科研项目等。
自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国际组织援助我省自然保护项目折合资金达5000多万元。
这些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不仅为自然保护区提供了资金、技术和设备支持,而且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理念、资源调查、能力建设、社区发展、科研监测、宣传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树立了我省重视生态保护的良好形象。
尽管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已取得一定成就,总体发展状况是健康的,也是有序的。
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与建设生态四川,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自然保护区整体布局不够合理。
目前,我省自然保护区个数和面积均位居全国第四位,但整体布局还不够合理。
从地形地貌来看,我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横断山脉和盆周山地,川东、川南地区自然保护区较少;从行政区划来看,我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两州,其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0%和78%;从保护对象来看,约三分之二的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湿地、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比重较小。
二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我省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人员素质仍不能满足有效保护的需要,内部机制还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至今仍有部分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县未设立专管机构和配备专管人员,更未能全面、系统地开展野外救护、宣传教育、巡护监测等工作。
"批而不建"的问题依然严重。
三是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薄弱。
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贯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权属不清,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大量开垦和随意侵占湿地。
特别是近年来有的地方盲目开发湿地资源,建设水电设施,造成河流湿地断流,严重影响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生态平衡。
四是自然保护区投入严重不足。
据统计,国家已投入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2亿多元,主要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
全省获得过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自然保护区仅27个,还有许多保护面积大、生态功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未能获得应有的投入。
加之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以及财政事业经费没有保障,致使部分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落后,无法正常开展宣传教育、巡护监测等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五是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仍较突出。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需求不断增长,部分地区水电开发、旅游开发等活动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突出。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猎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同时也损害了我省保护事业的公众形象。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的基本经验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各级人民政府肩负着领导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任,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建设、管理以及机构、编制、人员的确定,都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是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审批机关。
为加强对大熊猫这一旗舰物种的保护,1984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了保护大熊猫的决议,并在颁布的《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保护大熊猫实行县长负责制,省和大熊猫分布的市、县均成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大熊猫保护抢救领导小组。
为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XX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湿地保护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正是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使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呈现出目前的良好局面。
实践证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只有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需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我省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
近年来,许多自然保护区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坚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雪使保护区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互利共赢,在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卧龙自然保护区坚持"重保护、强科研、促发展"的工作方针,把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大熊猫生态旅游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社区群众直接参与"两大"工程建设和生态旅游服务,调整了当地经济结构,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邻近民族县的平均水平。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采取参与式社区共管模式,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先后与国际保护组织共同投入周边社区资金600多万元,为社区群众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农田灌溉系统、改造小学校园、建造节能灶等,还吸引周边社区富余劳动力与保护区职工共同发展养蜂业,每年为周边社区近60户村民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学习 文章 全省 野生动植物 保护 工作 会议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