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考历史复习知识与能力要点二.docx
- 文档编号:8265414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875.40KB
新课标中考历史复习知识与能力要点二.docx
《新课标中考历史复习知识与能力要点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中考历史复习知识与能力要点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中考历史复习知识与能力要点二
课标版中考历史复习·知识与能力要点
(二)
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目标描述】
①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②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③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点拨】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经过100多年的斗争,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独立解放,中国终于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人民成为了国家主人。
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最重大历史意义。
另外,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开国大典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西藏和平解放则实现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对祖国大陆的有效管辖。
建国初期的土地制度,不仅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更重要的在于它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课例练习】
1、哪一事件以后,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
A、南京解放B、开国大典C、西藏解放
2、请你从以下三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A、封建帝制被推翻了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现代化了
3、某同学拿出一张老照片(右图)给大家欣赏和判断。
这张老照片反映了()
A、抗日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的情况
B、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情况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①建国初期的哪次会议,作出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
②碑文叙述由近及远,提到了“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和“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以上时间,分别代指哪一重要历史时期?
说出每个时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③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碑文中获得的最大精神启示。
5、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①右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②这一事件的意义何在?
③如何理解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目标描述】
①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④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⑤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学习点拨】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二三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严重挫折。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它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文化大革命”导致全面夺权,造成了迫害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浪潮,形成全国性的大动乱;“文化大革命”使经济工作机构瘫痪,使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使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
因此,“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课例练习】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是建成了()
A、武汉长江大桥B、南京长江大桥C、钱塘江大桥
2、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下列法律文件中,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的是()
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阅读材料,填充表格。
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集体化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等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目标是搞苏联模式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但是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方面
时间
形式
目标
结果
农业
建立单一的
结构,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
标志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材料反映的花生亩产是否可能?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②上述现象,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③从这种现象的严重后果中,你认为最值得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标描述】
①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②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③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④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⑤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
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⑥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习点拨】
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从而实现了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序幕,并展开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新探索。
因此,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家庭联产承包、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以及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新时期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直接动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核心措施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种制度,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户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农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正在实行中的取消农业税,是对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党的十四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我国逐渐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涉及到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因此,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例练习】
1、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逐渐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
这一可喜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把土地分给农民B、自愿互助,走合作化道路
C、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A、建立社会保障体系B、进行国有企业改革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下列法律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颁布的有
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①②B、②③C、②④
5、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B、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C、核心思想是“三个代表”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①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可能出现在哪次会议的公报中。
②为了“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中共中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③为了“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8、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故事》歌词: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图中人物的历史地位。
②根据上图提示,指出“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哪件事情?
这件事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③根据提示,完成“学习卡片”。
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
第一次:
孙中山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二次:
毛泽东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
。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目标描述】
①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②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③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点拨】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大陆的统一。
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进入历史新时期以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中国人民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这一构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海峡两岸的历史与现实状况,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是科学的构想,成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
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台湾光复;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政权长期控制台湾。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两岸同根、人心思统以及两岸历史与现实的状况,决定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例练习】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2、“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个政党执政B、一个国家,两个中央政权
C、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3、香港媒体在评说中国收回香港问题时说:
“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香港顺利回归B、重要历史与现实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4、图片《台湾同胞还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充分反映了()
A、海峡两岸开始了高层互访
B、海峡两岸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C、台湾人民期盼祖国统一
5、根据以下材料,起草一份发给台湾同龄学生的电子邮件(或信件)。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卫温就到达夷洲(今台湾),从此台海两岸的关系不断加强;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满洲、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全部归还给中国”;1945年,中国受降代表在台北接受日本驻台总督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要求:
①邮件(信件)主题明确;②有史实依据。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二: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份
贸易总额
(亿美元)
台湾来大陆
(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
(人次)
1978
0.46
/
/
2001
323.4
3440306
122198
2004
783.3
3685250
144526
材料三:
2005年4月29日15时,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随后,双方举行了会谈。
这是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首次历史性会谈。
两党希望这次会谈的成果,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幸福的意思),开辟两岸关系新的前景。
——《人民日报》(2005年4月30日)
①60多年前,面对外敌入侵,国共两党进行了怎样的合作?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阅读材料,体会“光复”的含义,说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依据。
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目标描述】
①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②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③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学习点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的总方针。
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灵活运用。
这些原则和方针,不仅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突出表现。
现实中,美国插手台湾事务、日本歪曲侵华历史,是对双边关系的严重践踏。
中国承办APEC会议、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加入WTO,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采取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合作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课例练习】
1、“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这是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日内瓦会议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
这是因为()
A、访问期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访问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访问不久,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
A、新中国成立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中美建交
4、如果请你借用图片介绍21世纪之初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你会选择下列哪幅图片?
()
A、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B、乔冠华开怀大笑C、上海APEC会议主会场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①上述内容,习惯上被称作什么?
②它的提出,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③在对外开放、平等互利与经济合作方面,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乔冠华开怀大笑石广生签字
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①三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②三幅图片集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以上情形的主要原因。
(六)科技、教育与文化
【目标描述】
①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点拨】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紧跟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某些科技领域已经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国家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国的生产力正在经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原子弹、导弹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造就了中国在世界上核技术、航天技术的大国地位,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对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63”计划以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高技术为重点,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文化教育带来的发展,也导致了信息产业的诞生,成为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课例练习】
1、“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的科学家一生的写照。
这位科学家是()
A、杨振宁B、钱学森C、邓稼先
2、图中人物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被称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
“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
C、种子是改变世界的决定因素
3、20世纪80年代,中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被称为()
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C、“863”计划
4、“克隆”、“基因”等是人们熟知的科学名词。
它体现的是哪一领域高新技术的成就?
()
A、新材料技术B、生物技术C、信息技术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
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内改革的重大决策。
此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了
为主的责任制。
②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③从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7、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东方红1号卫星一箭三星发射
“神舟”五号飞船“神舟”六号飞船
①根据图文提示,编制“中国航天事业大事年记”。
中国航天事业大事年记
时间
成就
1970年
1981年
2003年
2005年
②结合所学知识,探讨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航天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C2、B3、B
4、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内战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
提示:
“启示”不求一致,只要合理均可,如要勇于为正义事业作贡献等。
5、①开国大典。
②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由此诞生了新中国。
③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解放,使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转变,使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A2、A3、B
4、①时间:
1953—1956年。
②形式: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工商业,赎买。
③目标:
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结果:
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5、①不可能。
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我国国情没有认识清楚,又急于求成。
②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③制定经济建设方针,一定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C2、C3、B4、C5、C
6、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改革开放。
③重新确定了解放思、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这是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7、①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C2、C3、C4、C
5、①主题必须鲜明,即突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表述可以多样化,如“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或“国家不能分裂”、“台湾与大陆自古是一家”、“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等。
②史实:
材料中提供的史实,选最能说明主题的几项即可。
6、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日,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
②台湾是中国领土。
③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A2、B3、B4、C
5、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③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6、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②中国的外交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对外对外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中考 历史 复习 知识 能力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