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x
- 文档编号:8264047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25KB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x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
鲁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依照空间顺序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2、从标题感知文章运用比照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感悟鲁迅先生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
2.生动传神的语言。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预习:
1.看“预习提示”了解作者生平及学习重点。
2.查字典,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确凿菜畦蟋蟀缠络竹筛觅食渊博鼎沸绣像锡箔
3.参照文下注释阅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4.参考课后练习理解文章内容。
自我了解:
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教师适当指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2.掌握字词,体验文章第一部分生动传神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简要介绍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编入哪本文集。
(只要求掌握“预习提示”中的内容,知道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即可。
)
(2)用词语卡片或词语小黑板检查学生查字典给加点词注音的情况。
二.导语引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细心体会作者在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一幅幅画面时,语句渗透着的感情色彩。
用一两个词来概括在这两个地方生活的心情。
思考:
㈠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㈡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三.齐读第一段
(一)[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二)[引导]
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
(两句)
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
(百草园)
3.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
(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4.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三)[揣摩]
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
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
四.默读第二段
(一)[要求]画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如:
菜畦、石井栏……覆盆子)
(二)[引导]
1.不看书,按顺序说出作者描写夏秋的百草园写了哪些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
2.指明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3.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4.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三)[揣摩]: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除此而外,还有什么修辞手法?
(四)[运用]: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的句式造句,并表达出喜爱、赞叹的情感。
五.速读3──6段(1分30秒之内读完)
(一)[要求]:
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不要背课文)
(二)[引导]:
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
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
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
(抹上了一层神话的色彩,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
)
六.小声朗读7、8两段
(一)[要求]:
边读边想象捕鸟的动作,画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
(扫、支、撒、系、牵、拉)
(二)[引导]:
不看课本,复述捕鸟动作。
同桌互相听述,更正。
(三)[运用]:
每人想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教师小结:
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
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七.齐读第9段
(一)[要求]:
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引导]:
1.连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
(“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
2.家里人“将我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的猜测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3.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恋)
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下一课我们共同分析。
八.家庭作业:
背诵第2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找出描写私塾生活的片段,并体会其作用。
分析我对先生的印象。
2、整体把握全文比照的方法,突出中心思想。
3、感受简洁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听读(教师朗读,学生看着课本听。
从“出门向东”到“读书!
”)
(一)[要求]体会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就以上问题,先分小组讨论(二人或四人一组),再组织全班讨论。
二.制造情境,体会感情
(一)[要求]:
同学随意朗读49页第1段引号中的话,再现私塾上课情景,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
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做自己有感兴趣的事。
(短时间完成)
(二)[引导]:
(1)你们刚才读的和老师读的内容都懂不懂?
(不懂)不懂为什么还要学生读呢?
(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就是强迫学生死读书。
)
(2)应当怎样恰当的评价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呢?
(师生一起讨论,教师和学生都谈自己的看法,不必求得统一认识。
)
(3)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不可取,为什么?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三.结合课文内容,全班讨论
(一)1.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2.你怎样认识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无味。
3.你怎样看待这位私塾老师的?
明确:
1:
①拘束人的礼节:
拜鹿一拜孔子,拜先生;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③读的内容大多不懂。
2:
①儿童少年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无拘无束;②三味书屋生活被封建礼教束缚,学的东西似懂非懂,枯燥无味。
3:
①方正、质朴、博学;②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③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
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二)教师总结:
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
可见感情的基调是缅怀从童年天真、幼稚的行为中,发现纯真的美。
用成人的眼光回忆童年的感受,对三味书屋的封建教育,不很满意也是很自然的。
四.家庭作业:
1.完成探究练习二
2.查资料,了解鲁迅的《朝花夕拾》。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写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指出下面几段话各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明如何体现的。
(一)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喜爱)
(二)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依恋)
(三)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问题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不满)
实践运用:
写一段话,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
二.仿照下面的描写,写一个你喜爱的东西。
在描写中表达喜爱的情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好握在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瓣的绿叶,瓤嫩筋细,水分极多,嘴里有一种柔和清新的味儿。
三.续写一种游戏,写下玩时的心情,准确描述动作。
例:
晚上,好月亮。
吃了晚饭,听见小朋友们在街上游戏的声音,心里发痒……
四.下面是作家魏巍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两位老师。
读后,说说作者对这两位老师的感情各是怎样的。
(一)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居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是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古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皮鞭。
散学后,我两手抱着头哭着回家,头上起了像小馒头那么大的一个血包。
(二)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五.请用记叙文字描绘一个人的行为动作,表达你对这个人的态度和感情。
六.家庭作业:
作文片段练习
***二题任选一题***
1.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草 园到三味 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