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5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826389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11.45KB
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5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5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5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D.友好
2.下列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1.C 2.B [第1题,①时期人类对环境进行开发,无视环境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征服。
第2题,②时期人类主要受环境的影响,崇拜、依赖自然,属于最初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征服自然,进入①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③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充分认识,人类与环境友好相处。
]
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据此回答3~4题。
【导学号:
17252134】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经济持续发展B.社会持续发展
C.生态持续发展D.文化持续发展
4.人类活动对生态文明建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 )
A.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
B.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全面关停污染企业
3.C 4.A [第3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故选C。
第4题,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能保持水土,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A对;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B错;毁林开荒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围湖造田造成湖泊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增加,C错;污染企业应提升治污能力做到达标排放,而非全面关停,D错。
故选A。
]
目前,浙江、安徽在街口镇建立新安江水质自动监测站,并达成协议:
三年后新安江水质若变好,浙江补偿安徽1亿元,否则安徽补偿浙江1亿元。
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千岛湖的部分湖面出现蓝藻繁殖异常增加现象,其水质变差与下列哪些生产活动有关( )
①网箱养殖 ②酿造厂 ③造纸、印染厂 ④印刷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②③
6.两省在治理新安江方面达成协议,体现了( )
①公平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共同性原则 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A 6.A [千岛湖出现的蓝藻和水污染有关,能形成水污染的企业有造纸厂、印染厂、酿造厂等,网箱养殖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两省共同治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
8.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物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
7.C 8.B [第7题,由图可知,导致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有三个:
一是草地变旱地;二是压缩草场面积,牧场超载;三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可推知该区域的环境特征是干旱,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8题,由图可知,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农作物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环境问题,故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完成9~10题。
【导学号:
17252135】
9.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
A.滑坡、泥石流B.建筑废料、生活垃圾
C.台风、寒潮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10.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9.D 10.C [第9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故选D。
第10题,图中A表示人类社会,B表示环境,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如果排放的废弃物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箭头3、4分别表示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的反作用,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箭头1、箭头2力度过大,就会产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
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11~12题。
11.E、F、G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
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
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D.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
12.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
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
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
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
11.D 12.B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经济、生态持续发展。
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发展包含人类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产方式的改善。
]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完成13~14题。
1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B.AC曲线
C.AD曲线D.AB曲线
14.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13.D 14.C [第13题,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是不可取的。
第14题,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完成15~16题。
【导学号:
17252136】
15.2000~2008年,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是( )
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900米地带
C.2500米以上地带
D.1900~2500米地带
16.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15.A 16.B [第15题,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
第16题,在1900米以上的地方,这8年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高度以上的人口向海拔低的地方迁移,人均耕地面积增大,所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故选B项。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7~19题。
17.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
18.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9.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17.A 18.B 19.B [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
环境文明时代,谋求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合理放牧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20~21题。
【导学号:
17252137】
2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流程(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
C.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21.图示信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
20.B 21.B [第20题,由图可知,该循环经济实现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但仍有废弃物的排放,A错误;该循环经济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B正确;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与是否发展循环经济无关,C错误;该循环经济对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影响很小,D错误。
第21题,该循环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22~23题。
22.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23.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22.D 23.D [第2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当地环境。
第23题,该图显示了该湖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各种农业基地,培育了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
2015年12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六周年。
江西省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系统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结合下图回答24~25题。
【导学号:
17252138】
24.下列农作物属于该农业生产基地的是( )
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油菜D.谷子和大豆
25.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
B.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
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24.C 25.C [第24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鄱阳湖平原,高粱产于北方地区,A项错误;春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在东北地区,B项错误;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D项错误。
第25题,根据地形图可知,①地为平原,发展种植业很有优势,A项错误;②地为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更具优势,B项错误,C项正确;该地水热条件优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应该发展多种经营,D项所述不是最佳出路。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因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
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可持续发展原理综合分析人地关系思想的能力。
解答该题关键要抓住以下几点:
①各社会发展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农业文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改造自然。
②影响各社会发展阶段的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即所占比重最大的为主导因素。
工业文明时代,资本是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后期影响力下降;科学技术影响力逐渐加强。
③人地关系认识由不科学向科学发展,人地关系向人地协调方向发展。
工业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激化。
环境文明时代,人类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必须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
(1)土地 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27.读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9分)
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
农产品
玉米
蔬菜
苹果
乳、肉、蛋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5
30
15
50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西安近郊B.成都远郊
C.广州近郊D.武汉郊区
(2)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B.促进生物多样性
C.减轻“白色污染”D.减轻酸雨危害
(4)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该地农产品以乳、肉、蛋为主,应位于城市近郊区,农产品中有玉米和苹果,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广州、成都、武汉都属于亚热带地区,西安属于温带地区。
第
(2)题,读图可知,生产过程1是粮食生产,生产过程2是肉、蛋生产,生产过程3是沼气发电,所以生产过程3的环境效益最大。
第(3)题,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减轻“白色污染”,故C正确。
第(4)题,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A
(2)生产过程3
(3)C
(4)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经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8.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7分)
【导学号:
17252139】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图示表明低温榨油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只有豆油;运用循环利用方法进行加工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豆油、纱、布、服装、啤酒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有机肥、饼干。
第
(2)题,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取决于大豆纤维,属于绿色产品。
第(3)题,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
(1)1 8
(2)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9.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
第
(2)题,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
第(3)题,N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5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 学年 高中地理 综合 测评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