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二地理选修6学案+练习26份 人教课标版20.docx
- 文档编号:825954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35.56KB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选修6学案+练习26份 人教课标版20.docx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选修6学案+练习26份 人教课标版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高二地理选修6学案+练习26份 人教课标版2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选修6学案+练习26份人教课标版20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种灭绝的原因。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和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2.物种灭绝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1)地球上物种数量:
500万~5000万种。
(2)分布:
约3/4生活在④热带地区。
(3)物种寿命:
平均约⑤500万年。
(4)自然灭绝:
平均⑥1.1年灭绝一个物种。
物种灭绝是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吗?
答案 不是。
人类活动只是加速了物种灭绝,但这并不是说物种灭绝是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因为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都有一定的寿命,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物种灭绝数量变化的趋势:
⑦增加。
2.物种灭绝的种类:
大部分是⑧植物和⑨昆虫。
3.物种灭绝的原因:
早期的主要原因是狩猎和采集;现在主要为环境⑩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物种的作用:
对人类的价值和在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
5.人类的措施:
扭转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加强对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材料二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757个,覆盖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个。
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最近几百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4)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做工作?
(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大类:
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
其划分依据是( )
A.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B.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C.自然保护区的级别
D.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答案
(1)加快
(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后代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4)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人工繁育基地和建立基因库实行迁地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5)A
1.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人为原因
人类社会早期
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活动
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全世界损失的物种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而且一部分尚不为人所知,形势严峻
工业生产活动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宜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以保护遗传资源。
(4)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迁移应用 下面上图示意我国西北沙漠边缘某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1998年开始试验至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下图示意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田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
答案
(1)特点:
生物多样性指数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下降。
原因:
2004年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
2004年后,随着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
(2)加强监测等管理措施;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植被。
解析 第
(1)题,直接获取图中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信息即可回答特点,下图显示了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据此回答即可。
第
(2)题,图中反映的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防治措施要从防治盐碱化入手。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
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物种之间相互排斥
B.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C.地壳运动速度加剧
D.物种自身的消亡规律
2.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态破坏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人类影响、破坏物种的生存环境,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第2题,物种灭绝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相关
答案 C
解析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造成当前物种灭绝加速的主要原因。
读下面漫画,回答4~5题。
4.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进化为荒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5.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这幅漫画说明在半干旱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使土地沙化,导致原有草原物种灭绝。
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是本漫画表现出来的本质。
第5题,针对上题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6.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3)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濒危的物种?
答案
(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
(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的过度捕杀。
(3)强化宣传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律法规;严禁乱捕滥猎;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解析 解答本题需把握两个关键点。
一是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二是自然灾害和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物种减少。
因而要从立法、禁猎、建立保护区等方面进行保护。
教材P69思考
提示 1.很多热带雨林物种在人类还没有了解其价值之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能力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
人类必须加强对热带雨林物种的研究,保护热带雨林。
2.莱特兄弟从鸟类的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
在蜂巢的启发下,人们仿制出了建筑上用的蜂窝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和刚度大、绝热和隔音性能良好的优点。
目前,有许多新型船只是按照鲸和海豚的体形轮廓及其身体各部分比例而建造的,航速大为提高。
人们模仿海豚的皮肤构造,用橡胶制成人造海豚皮——片流膜,装在潜艇上,使湍流减少了50%,大大提高了潜艇航行的速度等。
3.野生生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自然环境中,我们不要食用野生生物,要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基础过关]
2012年2月“中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黄河和珠江河口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这标志着“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严峻形势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据此回答1~2题。
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环境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对于物种灭绝人类无能为力
B.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C.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物种多样性重新增加
D.人类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灭绝或者濒危物种数量,所以对生物多样性应持乐观态度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第2题,物种灭绝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其灭绝速度。
物种灭绝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但物种灭绝后还会产生新的物种,又增加生物多样性。
读“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为丰富
B.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
C.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丰富
D.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
答案 3.A 4.B
解析 目前地球上3/4的物种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①地处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
俄罗斯国土面积大,但处于高纬地区,物种较少;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物种丰富;中国物种较丰富,但和人口的多少无关;美国物种较丰富,但和经济发达与否无关。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如下图)。
据此完成5~7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与遗骸分布区、文献记载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A.气候更干旱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7.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5.A 6.A 7.A
解析 第5题,从野骆驼遗骸分布区可以看出,野骆驼曾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地区,即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区;野骆驼文献记载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地区,即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第6题,目前野骆驼分布区主要在温带荒漠区,气候更加干旱。
第7题,根据野生骆驼分布区的变化可以看出,野骆驼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增强,影响其分布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和对野骆驼的大量捕杀。
8.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
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 可能原因:
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
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 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
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
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能力提升]
据报道,一条重100克以上的长江刀鱼光是收购价就要6600元/千克。
尽管如此高价,已经堪称水产界奢侈品的长江刀鱼,销量也很吃香。
有的渔民说,现在捕鱼量相比以前大大减少,“十网九空”现象十分常见。
据此完成9~10题。
9.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
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
B.刀鱼生长周期长,目前处于幼鱼阶段
C.长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鱼生长
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10.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
A.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
B.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D.增加氮磷饵料投放量,使刀鱼生长加速
答案 9.D 10.C
解析 由于刀鱼价格昂贵,吸引渔民大肆捕捞,导致刀鱼数量急剧减少;只有限定捕鱼量和捕鱼期,才能实现刀鱼的可持续捕捞。
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中,滇西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区具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据此完成11~12题。
11.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交通不便B.地势高
C.气候类型多样D.人类活动少
12.目前,云南野生稻资源正日益枯竭,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荒漠化严重
B.滑坡、泥石流的破坏
C.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D.当地人的大量采集
答案 11.C 12.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及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
滇西北为横断山区,地势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因而生物资源丰富。
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枯竭,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致。
13.我国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 )
A.为人类保护珍奇的动物
B.保护好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D.为发展旅游业提供观赏内容
答案 C
解析 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江豚被称为“水中国宝”,是世界罕有的淡水鲸类,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距今已生存了2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精灵”,无天敌,以鱼和虾类为食,由于沿岸过度的经济活动,导致近20年来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总量不到百条;专家估计,人类若再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长江江豚可能在15年后绝迹。
(1)分析导致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2)应采取哪些措施有效保护长江江豚?
答案
(1)①沿江水利及工程建设,破坏江豚栖息地;②密集的航运,威胁江豚生命;③过度捕捞,导致江豚食
物匮乏;④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答出3点即可)
(2)①建立江豚自然保护区;②在长江流域实施休渔或禁渔;③加强立法以保护江豚;④强化管理,严禁滥捕滥杀;⑤加强水质监测,防治水污染;⑥加强保护江豚的宣传教育。
(答出4点即可)
解析
(1)江豚数量急剧减少,可能是沿江水利及工程建设,破坏江豚栖息地。
长江密集的航运,威胁江豚生命。
可能是过度捕捞,导致江豚食物匮乏。
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也是导致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的重要因素。
(2)保护江豚,应建立江豚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流域实施休渔或禁渔。
加强立法以保护江豚,强化管理,严禁滥捕滥杀。
加强水质监测,防治水污染,加强保护江豚的宣传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选修6学案+练习26份 人教课标版20 高中地理 地理 选修 练习 26 教课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