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绝密wei完成版.docx
- 文档编号:8257991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806.42KB
中建史绝密wei完成版.docx
《中建史绝密wei完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史绝密wei完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建史绝密wei完成版
填空
1、最早的木构建筑,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2、最早地面砖构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3、三朝五门的三朝:
外朝、治朝、燕朝;五门:
皋、库、雉、应、路
4、东西堂,汉开始的朝会制度
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
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
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5、里坊制解体于宋,市肆制取代
6、秦汉陵体称方上制,唐开始盛行“因山为陵”
7、石窟寺主要形制塔院式、佛殿式
8、琉璃瓦技艺北魏从西亚传入。
9、古代建筑抗震机理取决于榫卯,相当于一个铰接点
10、宋用材制度,材&份,斗拱,拱高拱宽
11、清代官式建筑最高等级,四等斗口用于城楼
12、近代透视法则,清时意大利郎士宁传入
1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我国最早运用的木构形式
13、都市居住划分单元汉:
闾里;唐:
坊
14、清紫禁城正门:
午门,形制:
阙
15、秦始皇陵台底边长350米,陵体:
方上
16、阿以旺,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大厅
17、现有最大木构殿堂:
明十三陵棱恩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18、现存最早木构厅堂: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最早砖建筑: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19、匠师鼻祖,鲁班,春秋
20、我国封建社会最完整建筑书籍,宋《营造法式》(单位:
材,分8等),清《工程做法》(单位:
斗口,分11等)
21、现存最早密檐砖塔,嵩岳寺塔,北魏
22、赵县安济桥,隋,李春
23、现存最早木塔,应县释迦塔
24、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宋朝京城汴梁,取消夜禁制、里坊制
22、最早城市规划理论,考工记
23、推山(庑殿顶),收山(歇山)
24、广州中山纪念堂、南京中山陵,吕彦直,传统复兴风格
25、五大古都,六大古都
26、城池保存最好的,西安明城墙
27、中国古建屋顶色彩等级,最高:
黄,最低:
黑
28、屋顶等级颜色,最高;黄,最低:
黑,清皇室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
29、宋构最小模数单位,材,11等
30、中国砖石技术成熟于明,主要用于长城和民居
31、宋,米沛,湖石之美:
漏瘦皱透
32、宋辽金木楼结构,上下层连接:
叉柱造
33、结构抗震:
斜撑
34、我国最早佛寺,东汉,洛阳白马寺
35、现存最早佛塔,北魏,嵩岳寺塔
36、现存元朝以前最大佛殿,唐,佛光寺大殿
37、南北朝,梭柱造;宋,大量使用琉璃瓦;最高等级建筑基座,须弥座,印度传入
40、20世纪20年代,“中国固有形式之复兴”
41、20世纪20年代,装饰艺术风格:
上海沙逊大厦、上海中国银行
42、主要屋顶形式尊卑,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42、首批中国建筑师,美宾西法尼亚大学,现代派
43、中国最早建筑研究团体,中国营造学社,20世纪30年代,朱启钤(社长),刘敦桢(文献部长),梁思成(法式部长)
44、山野特色皇家园林: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44、北魏始建佛塔,楼阁式
45、正面相邻两檐柱间距,面阔;两端檐柱间距,通面阔
46、步,通进深
举架(举折):
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47、清宫城又称,紫禁城,大内
48、中国木构架技术渐趋成熟于汉(斗拱、抬梁式、穿斗式出现)
49、元大都,规划:
刘秉忠,也黑迭尔(阿拉伯),水系规划:
郭守敬
50、木构建筑平面构成单元,间
选择
1、午门形制渊源含元殿
2、园中园——颐和园(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
3、大木作部分:
柱梁
4、第一四合院:
陕西岐山凤雏村
5、西周屋顶始用瓦
6、“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出自老子
7、战国始修长城
8、汉长安城在隋长安城西北
9、汉、南北朝(除北周)宫殿用东西堂
10、年代早至晚:
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11、琉璃屋面始于南北朝
12、唐→清斗拱,由大到小到密
13、唐陵“以山为穴”
14、唐:
斗拱大而少,出檐深远,雄健有力
15、唐,普拍枋宽于拦额
16、唐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17、宋正式采用统一摸数制
18、唐,宫殿始用工字殿
19、结构上宋砖石塔,用多边形平面双层塔壁石蹬道,先进于躺砖塔
20、营造法式—副阶周匝作法
21、营造法式—侧脚作法—外檐柱向内倾斜
22、《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汴梁
23、明计成著《园冶》
24、最早无梁殿:
明
25、明,砖筑长城
26、干阑式建筑集中在我国西南
27、北京四合院:
垂花门、抄手游廊
28、窑洞分布:
河南山西陕西
29、主要屋顶形式尊卑,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30、宗教建筑:
塔、石窟、道观。
祠堂不是
31、清式彩画尊卑:
和玺、旋子、苏式、箍头
32、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
朱启钤
33、中古建体系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变化程度:
具有很大稳定性
34、汉形成中古建独特体系
35、萧何对汉高祖说: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宫室)壮丽,无以重威”
36、宋建筑重要术书《营造法式》
37、“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
38、宋《营造法式》规定室外台基铺地坡度4%-5%
39、山野特色皇家园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名词解释
1、都料
汉唐时期,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
2、样式雷
清代负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建筑世家。
因长期掌管样式房而得名。
中国目前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中有五分之一出自雷氏家族,自始祖雷发达起家族7代世袭清朝样式房掌案。
3、侧脚
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营造法式》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1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两个方向都有倾斜的做法。
后因施工不便,明后逐渐废弃不用,用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
4、生起
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
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tuán)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其他各槫的生木头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
清代建筑无角柱升器。
5、收分
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
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规定为1/1000。
6、叉柱造
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
楼阁式建筑中。
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
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
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
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
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7、金箱斗底槽
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实例: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8、副阶周匝
指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做法。
此名词在中国宋代建筑著作《营造法式》有所用,其实例可见于一些山西地区的古建筑,如太原晋祠圣母殿、曲阳县北岳庙德宁殿等。
9、分心槽
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是指门屋建筑中,用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的做法。
如独乐寺观音阁山门。
10、三朝五门
五门:
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
三朝:
外朝,治朝,燕朝也就是:
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
朝代
三朝
五门
古
外朝,治朝,燕朝
皋、库、雉、应、路
唐
外朝奉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宋代
大朝,常参,六参
元失此制
明南京
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
清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11、抱厦
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12、牌坊
华表柱+横梁+不加屋檐,空间转折和纪念作用
13、足材
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栔(音自zi)两层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
"一材一栔"为足材。
14、步
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5、阿以旺住宅
新疆维吾尔族的住宅形式,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
16、考工记
17、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
对于古建筑研究,唐宋建筑的发展,考察宋及以后的建筑形制、工程装修做法、当时的施工组织管理,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此书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编成,崇宁二年(1103年)颁发施行。
由将作监少监李诫所做。
书中规范了各种建筑做法,详细规定了各种建筑施工设计、用料、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18、园中园
园中园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手法,也是藏景的一种,多见于皇家园林中,也见于少数私家园林。
园中园一般藏在园中的僻静处,游人往往容易漏掉。
例如,颐和园中的杨仁风、画中游、谐趣园,北海中的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都是园中园,在圆明园中的园中园更是达到了极致,目前开放的有别有洞天,狮子林等。
19、里坊制
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20、吊脚楼
也叫“吊楼”为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21、间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间的空间称为“间”。
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述。
22、月牙城
明清帝陵宝城和方城之间有一小院称月牙城,俗称“哑巴院”。
正对方城所筑之墙称为月牙墙。
(据《刘敦桢文集》二“易县清西陵”)或称小院为“哑巴院”,而正对方城之墙称为“月牙城”。
(据王其亨《明代陵墓建筑》)
23、月梁
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24、明堂
明堂是中国先秦时帝王会见诸侯、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原来是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25、辅作
狭义说的是指斗拱;广义说的是指斗拱所在的结构层。
唐、宋建筑斗拱所在的铺作结构层对木构架起着重要的作用。
26、梭柱
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与江南民间。
27、须弥座
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8、牌楼
华表柱+横梁+屋檐,空间转折和纪念作用
29、华表
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30、宇文恺
隋代建筑家
31、梭柱
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与江南民间。
32、明袱
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绘图
1、佛光寺大殿,朝代,平立剖,10分
2、晋祠圣母殿,朝代,平立剖
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间(公元1023年—1031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
正面朝东,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实际是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加副阶周匝)。
重檐九脊殿顶。
平面中减去殿身的前檐柱,使前廊深达二间;内柱除前金柱外全部不用。
前檐副阶柱身施蟠龙,柱有显著侧脚和升起。
3、唐乾陵平面,特点
乾陵位于乾县北梁山上。
梁山分三峰:
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
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
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
乾陵地上情况大致是:
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
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
南神门内为献殿址,门外列石象,自南往北:
华表、飞马、朱雀、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碑、华表南即东西乳峰,上置乳阙(相当宋陵乳台);阙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入口(相当宋陵鹊台)。
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唐陵特点是利用地形,以山为坟,不采用秦汉人工夯筑的封土方上。
唐高宗(650—683在位)与皇后武则天合葬乾陵,是唐陵的代表。
乾陵位于乾县北梁山上。
梁山分三峰:
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
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
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
乾陵地上情况大致是:
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
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
南神门内为献殿址,门外列石象,自南往北:
华表、飞马、朱雀、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碑、华表南即东西乳峰,上置乳阙(相当宋陵乳台);阙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入口(相当宋陵鹊台)。
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唐代例于陵区(兆城)植柏树,文献称为“柏城”。
用松柏作为纪念祭祀场所绿化树种,在中国有久远传统,见于文字制度则始于唐代。
4、五踩斗拱正立面,(清式建筑做法第四章P285)
5、一斗三升平立面,P252
6、天坛总平面,朝代,(可能在论述题中出现)
7、北京妙应寺白塔(喇嘛塔),建筑形式,朝代,设计者,立面
8、太和殿正立面
9、宋式单、双槽与副阶周匝
11、宋殿阁类建筑屋顶举折
12、独乐寺观音阁立面,山门平立,朝代
13、北京四合院平面
14、南京中山陵总平面,祭堂正立面,设计人,风格,(可能在论述题中出现)
15、金厢斗底槽平面
16、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立面,平面,朝代
17、嵩岳寺塔平面立面
18、天坛祈年殿立面,祭祀内容,建造朝代
19、隆兴寺摩尼殿立面
20、午门立面
21、赵州桥朝代,平立面
22、须弥座
23、牌楼
论述题
1、中国传统木构体系有哪些种类?
地域关系和优缺点?
(1)穿斗
(2)抬梁
(3)干阑
(4)井干
木构特点:
⑴.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⑵.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⑶.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⑷.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⑸.抗震性能好;
⑹.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2、为何说北京城是历史积累的成果?
北京历史,
规划理论,
元大都规划特点
明清北京特点
3、为何说木构成形于汉代?
分析,图
4种木构形式出现
(1)穿斗
(2)抬梁
(3)干阑
(4)井干
重搂式建筑出现
斗拱出现
4、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点,优缺点
参考1
5、布达拉宫
背景,
组成,
手法及艺术成就
6、以元大都至明清北京发展过程分析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图)
15-1719-20
7、如何理解承德“外八庙”的建筑形式
概述,吸收蒙藏建筑形式。
汉藏结合。
任选其中一庙为例(自己选)
1平面布局(中轴线布置)
2单体藏汉对比
臧:
大实墙体,收分。
大红台。
箭窗。
8、颐和园的成就与不足
成就:
主体建筑几何关系(几何有序垂直关系)
拓扑式围合仿西湖
空间创造
境界对比
构图中心
不足:
单纯模仿西湖,缺乏群山屏障,西、南面空旷平淡、乏层次
与高大万寿山比,龙王庙缺乏实体感
主体西侧看平淡
9、分析明清故宫,论中国古建中建筑布局的原则。
(故宫组成,建筑群)
简介:
朝代、布局、规模
组成:
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崇高神圣:
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
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
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
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
5,象征”九五之尊”。
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是保存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组。
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在雕刻,绘画,文学等其它的艺术手段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10、中国古建的结构特征(传统四种)同4
【抬梁式】:
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穿逗式木构建筑】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汉时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也有在中部屋架改为抬梁式,以扩大空间。
【井干式木构建筑】汉代以前多用,商墓中用,如今很少。
【砖石拱】建筑中多为砖拱、无梁殿:
石拱用于城门、桥梁与墓室。
11、以十三陵为例,简述陵墓建筑的思想及设计风格(选址,型制),
1、概述,选址
2、型制:
共用长神道、石牌坊、碑亭、石像生,宝城宝顶。
序列
陵墓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
12、为何说唐代是中国木构建筑的成熟时期(布局,技术,屋顶,斗拱,台基等共六点)
以唐为例
1、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2、木建筑解决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木构架已定型化
3、已经形成殿堂厅堂亭榭基本构架形式。
斗拱结构功能、构造机能也能发挥极致,走向成熟
4、除硬山外,其他屋顶形式均已出现。
台基形式完备(素方、上下枋、须弥座)
5、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建筑艺术加工真实成熟。
13、古代城市与近现代城市的比较(封建城市的类型,八点;近代城市发展的动力)
1、封建城市的类型,行政区域划分
古代城市特点:
(1)保护统治者安全,设置城郭,都城三道城墙,府城二道城墙。
(2)城市道路,南北为主,方格布置。
(3)居民区:
宋之前里坊制,宋后街市制
(4)城市居民娱乐场所
(5)绿化
(6)城市防火
(7)古代都城规模宏大
2、受西方和本国资本主义驱动,通商开埠、工矿业发展和铁路交通建设,导致近代城市发展。
城市数量、城市分布、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结构和城市性质出现明显变化。
近代城市特点:
(1)城市主要类型:
307-3124个
(2)多功能经济中心和城市的多元结构
(3)近代建筑的齐备和市政建设近代化进展
(4)中外文化的多元与兼容
14、中国建筑文化有无受外国影响,举例说明
佛教建筑或参照承德外八庙
15、中国古代园林设计思想与特点(皇家、私家、皇家于私家园林手法对比)183191
简介园林P183P191
设计思想:
1、园林布局
2、水面处理
3、叠山置石
4、建筑营构
16、举例说明古代木构的成就
以唐为例
1、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2、木建筑解决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木构架已定型化
3、已经形成殿堂厅堂亭榭基本构架形式。
斗拱结构功能、构造机能也能发挥极致,走向成熟
4、除硬山外,其他屋顶形式均已出现。
台基形式完备(素方、上下枋、须弥座)
5、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建筑艺术加工真实成熟。
17、文字与图说明天坛建筑布局与设计思想
18、分析伦理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
儒家文化,等级制
忠孝节义
四合院(礼制)
故宫(礼制)
城市建设(周礼考工记)
19、图析南京中山陵创作思想,中近代建筑主要思潮
近代中国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潮十分复杂,
延续下来旧建筑体系+输入引进新建筑体系;
西洋风格+传统复兴;
西方近代折衷主义+“新建筑运动”“现代主义建筑”
中外文化影响下,中国近代出现中西交汇:
1、中国传统旧体系洋化(缺乏生命力,趋于淘汰)
2、外来的新体系本土化(“中国固有形式”传统复兴潮流)。
1925年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为标志,中国建筑师开始了传统复兴的建筑设计活动。
中山陵设计思想:
建筑必须采用中国古有而含有特殊与纪念性质,根据中国建筑精神创新。
组成:
手法:
气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建史 绝密 wei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