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 记叙文阅读 1000字.docx
- 文档编号:8255188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37.98KB
二模 记叙文阅读 1000字.docx
《二模 记叙文阅读 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模 记叙文阅读 1000字.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模记叙文阅读1000字
海淀
(一)阅读《薯忆》,完成第13-15题。
(共15分)
薯忆
①离开关中故乡,西行入陇,我定居兰州。
每当看到踏着秋色远道赶来的亲友解开布包儿,亮出还沾着几星泥土的紫红番薯时,我便禁不住直起目光,心头很有些“他乡遇故知”的热乎味儿。
我是土生土长的关中子弟,在我的半生阅历中,红薯烙下过一些很难抹煞的印记。
②家乡的红薯,是一种生命力极旺盛的庄稼。
③春节刚过去,农家院落向阳的角儿上便铺起厚厚一方细碎的、半干的马粪、牛粪,粪窝里埋进年前精选出来的大个儿红薯作母体,起秧发苗。
五月天急急忙忙收了麦子,闪亮的麦茬还遗留在野地里,镢头便从茬缝间掘出窝儿,墙角密匝匝簇拥起来的二尺多高的薯苗被剪成半尺长的茎节。
一根根埋进窝儿里,注进一碗清凉的井水,苗儿就在田野上落住根了。
④当一行行麦茬在来去倏忽的风雨里干霉腐烂时,薯秧儿也便悄悄地扯长绿蔓,巴掌形的叶儿开始覆盖地表,整个田垄由黄转绿,在悠悠南风里转换得很快。
仓颉造字,将“暑”略加变化,上方加盖个草头便形迹近“薯”,似乎巧妙地概括了暑天疯长这层自然物象上的意思。
⑤秋深了,红薯亢奋于泥土之中,胖大结实的块头硬是将沉重的黄土层拱起一个龟背,挤错开指头宽的长长的裂缝,土地大约被它挤疼了,疼得不自禁地咧开了嘴巴,薯儿那亮亮的红色,就从土缝里朝外窥视,透过地上半歪的绿髻儿窥视蓝天白云,窥视日月星辰,从湿润润的土层里睁开的是惊讶的、生疏的眸子。
秋霜浇醉枫叶、染红枝头柿子的同时,也催熟了这探出头来的红薯。
不经霜的红薯是不宜掘的,勉强掘出来,如咬木块而死硬,如嚼青果而微涩。
一旦经霜,立即就若梨若枣,甜脆爽口。
⑥这时节秋霜满地,我晨起上学是脚冷手冻。
散学赶回家吃饭,一进屋门,正拉风箱烧饭的奶奶便从灶膛里掏一个烤红薯,红薯在洁净院落里几个蹦达弹掉了灰烬火星儿,我飞快
拾进手里,烫得不行,两只染墨水的红红的小手倒来倒去,唇对住热薯吹嘘不已,原有的冻馁之气顷刻间吹散了,没有了。
⑦在生计不很宽裕的农村,这时也正是家家户户麦子将尽而苞谷收获的换季时节,新出土的红薯总是显得那么适时那么得体。
苞谷粥里掺和了剁成菱角形的红薯块儿,黄澄澄的粥儿裹定薯块,筷子夹起来抿开粥便亮出一层比纸还轻薄的红皮儿,咬破红皮便是细腻腻的黄瓤,粥儿粘糊烫嘴,薯块之香很像那刚刚炒熟出锅的山板栗。
青瓷小碟儿里正有几撮绿闪闪的野菜相佐,大碗擎起,大口吸溜,食之不足却驱寒而耐饥,贪嘴过量也决不伤脾胃,在农家当然是既节俭又实惠的第一流饭食了。
三十几户的小小村庄逢个刚刚揭锅的早炊时节,温馨的香味在黄叶簌簌飘坠的村巷里弥漫开来,这村庄便像秋江里一叶小舟似地悠悠然荡入了半痴半醉的境界里?
?
这就是最后一抹秋色,最美的秋色!
⑧红薯生长期短,贮藏期却长远,而且是搁置越久越甜脆。
若是存放得法,红薯直可与翌年结下的新薯接住茬口哩,仔细些的人家,长年四季都会有鲜艳硕大的红薯待宾客,赠亲朋。
国家困难时期,粮食紧缺,妈妈曾把那半窖红薯当做宝贝,精打细算,硬是让一大家子人熬过了那一大段艰难的时日。
⑨人生犹如流水,这都是渐渐遥远的往事了。
我投笔从戎,远走他乡,辗转到千里外的兰州工作,一眨眼又是十年!
⑩在兰州,红薯是罕物。
一斤红薯在关中三五分钱,在这里泥住一个盛过柴油的大铁桶烤烧个半焦半黄,香味洋溢,一斤要七角八角哩。
价钱够贵了,可我只要看见,就非买不可。
买一堆儿拎回去全家受用。
西北偏僻地方从未见过红薯的人家,还有城市高级宾馆里动不动和珍馐佳肴打交道的人,遇见红薯,恐怕就不会有这样一种兴趣、感情。
11有一天,家里来了位书法家,我们请他留下一帖横幅。
他问:
“写什么话好呢?
”妻子说:
“写什么都行,只要有‘红薯’这两个字?
?
”土里土气的红薯太平庸了,文雅的诗词里哪会有这两个字呢?
书法家为难了,我却恍然悟到十几年的城市生活,没有磨去妻子对红薯的这份深情,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深深地感到土地在人的精神上打下的印记是有形无形的,同时也是隽永而强烈的。
在我们的心中,红薯不就是那片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土地吗?
(有删改)
13.文章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红薯相关的几件事。
阅读文章第⑥—11段,补全下面的内容。
(5分)
(1)
(2)
(3)困难时期,我们家依靠红薯渡过难关。
(4)
(5)
14.阅读文章第⑦段内容,揣摩作者说新出土的红薯是“适时”“得体”的原因。
(4分)
(1)“适时”的原因:
(2)“得体”的原因:
15.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对红薯深厚感情的。
(不超过150字)(6分)
答:
(一)(共15分)
13.
(1)小时候,我回家吃红薯解冻馁
(2)换季季节,红薯成就了温馨的乡村生活。
(4)在兰州,我买烤红薯
(5)写横幅时,要“红薯”二字
(共5分。
1、4、5小题各1分,2小题2分)
14.
(1)红薯在麦子将尽而苞谷收获的换季时节出土。
(2)使苞谷粥更可口(或“为苞谷的降临帮衬一臂之力”,意思对即可)。
(共4分。
每个要点2分)
15.答案示例:
第⑤段中“红薯亢奋于泥土之中,胖大结实的块头硬是将沉重的黄土层拱起一个龟
背”,“就从土缝里朝外窥视,透过地上半歪的绿髻儿窥视蓝天白云,窥视日月星辰”,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薯生命力旺盛,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薯调皮、可爱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红薯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共6分。
结合内容2分,红薯特点分析2分,情感分析1分,语言表达1分)
丰台
(一)阅读《望春》,完成15—17题。
(共15分)
望春
柯灵
①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
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闲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
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
②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
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唯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
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
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
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
意地说:
“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
③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
然而一天早晨,和朋友在院前小立,朋友的话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
“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
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
”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
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着讥刺的话:
“放心吧,朋友!
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啊!
”朋友还说:
“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
”我默然无语。
④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
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
“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
”——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的隐忧越发深切了。
⑤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在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出墙头,而望春的残葩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
来时寂寞,去时冷落,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⑥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
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
萧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风寒使她战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
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蜇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
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
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
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
但只限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①⑦人事倥偬,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梦见她化为
白衣的少女,婉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
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中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阴,远非往日的丰姿了。
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吧?
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了!
——(选自《中国百年精品散文》,原文有删改)
[注]①倥偬,(事情)急迫匆忙。
15.文章写出了作者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阅读②-⑤段,填写表格。
(4分)
16.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作者写“紫槿花红出墙头”的作用。
(4分)
17.阅读第⑥段,说说“动人的故事”中,“动人”之处有哪些,再从中选择一处,联系生
活实际谈谈它带给你的人生启示。
(不超过150字)(7分)
答:
15.答案示例:
①第一个泄露春讯,最早开满枝头;②为它不平;③担忧(隐忧);④怕望春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
评分说明:
共4分。
每空1分。
16.答案要点:
①突出春意盎然的景象,②与下文“望春残葩飘零”(内容)③形成对比(手法),④突出了望春花飘零时冷落、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望春的怜惜之情(作用)
评分说明:
共4分。
每个要点1分,④要点只答情感不给分。
17.答案示例:
动人之处:
①追求光明、怀揣理想独自出发;②不畏艰辛苦苦寻觅;③当愿望实现的时候,微笑着悄然离开。
启示:
围绕着“追求光明、追求理想”“不畏艰辛”“甘于奉献”来谈。
评分说明:
共7分。
第一问3分,每个要点1分;第二问4分,谈启示2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1分。
西城
(一)阅读《时间怎样地行走》,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②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却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
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
“都几点了,还不起床!
”要么就是:
“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
”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像中,时间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古板。
③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
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
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
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
④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
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手腕上跳舞。
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
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
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
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⑤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
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
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⑥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
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
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
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
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
老屋逐渐地驼了背。
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
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⑦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新添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
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
我们和时间是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选自《迟子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有改动)
15.作者写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时间不同的栖身之处,以及时间带给她的不同感受。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4分)
16.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⑥段划线句中“刺痛”的原因有哪些。
(4分)
17.结合文章第⑥⑦两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时间写得真切可感的。
并模仿作者
的写法,写出在你的生活中时间是如何行走的。
(不超过150字)(7分)
答:
15.答案示例:
①严厉而古板②鬼鬼祟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
③越来越显得匆匆④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评分标准:
共4分。
共4点,每点1分。
16.答案示例:
我从第一次发现的白发中感到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评分标准:
共4分。
“白发”(或“时间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这一次露出了痕迹”)2分,
“感到时光飞逝,人生苦短”2分。
17.分析示例1:
作者写时间“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会变戏法”?
?
用了
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时间无处不在而又形色匆匆的特点,将抽象的时间写得生动形象,
具体可感。
分析示例2:
作者从视觉角度写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让一棵青春的小树
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写出了时间悄无声息而又处处留痕的特点,将抽象的时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仿写示例1:
我的时间行走在上学的公交车里,行走在上课的铃声里,行走在课后的作业里。
仿写示例2:
我的时间在开了又关了的校门中,在长了又短了的校服中,在哭了又笑了的脸庞中。
评分标准:
共7分。
分析4分。
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时间的写法,2分;结合第⑥⑦两段,2分。
(例
子如超出第⑥⑦两段内容,扣1分。
)仿写2分。
内容结合学生生活,1分;写法与原文
一致,1分。
语言表达1分。
石景山
(一)阅读《寒冷的味道》,完成15-17小题。
(共15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①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②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
还有人说,这是厄尔尼诺现象。
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③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
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④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
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
我们在河上行走。
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
那是一种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
我在冰上驻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冷!
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
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
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
?
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⑤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⑥冬天也看露天电影。
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
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
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
跑了一路,身上发热。
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
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
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
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
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
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
⑦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⑧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墩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
?
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别样的滋味。
⑨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
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
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⑩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
冷从何来?
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
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
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
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
不知冷,何识暖?
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11不仅仅是孩子们。
12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13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4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15寒冷还会来的。
15.结合文中有关寒冷的三件往事,将作者的体验感受补充完整。
(4分)
第一件往事:
冰河上行走,疼痛让我刻骨铭心。
第二件往事:
看露天电影,①。
第三件往事:
围火吃炖菜,②。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的后果是什么。
(4分)
17.在文中,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一句揭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150字左右)(7分)
15.①饥寒交迫让我亢奋坚强。
②热腾腾的饭菜让我倍感温暖幸福。
评分:
共4分。
每个要点2分。
16.①生命的潜质不能得到发挥。
②变得弱不禁风。
评分:
共4分。
每个要点2分。
17.示例一:
这句话揭示了苦难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一道理。
作者先回忆了江汉平原的寒冷及带给自己的种种感受,然后,联想到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体验真正的寒冷,进一步推想其后果,从而得出苦难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一结论。
示例二:
这句话揭示了:
人必须经历寒冷的磨练,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更加茁壮地成长。
作者写了过去关于寒冷的珍贵记忆,又写了现在的人们因生活条件优越而失去体验寒冷的机会,通过今昔对比,表明寒冷带给人痛苦的同时,更能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读者领悟到磨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评分:
共7分。
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语言表达2分。
(一)阅读《用生命诠释“仁者寿”》,完成15-17题。
(共14分)
用生命诠释“仁者寿”
任春魁
①提到自己的长寿秘诀,严仁英教授笑盈盈地说:
“就8个字,能吃能睡,没心没肺。
”而和她相处了几十年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们,在严仁英教授90寿辰的纪念册封底上只写了3个大字:
仁者寿。
严仁英教授的“仁”到底包含怎样的含义呢?
②在北医妇幼医院的一间办公室里,我见到了95岁的严仁英教授。
老人背不驼,腰不弯,牙没掉,每周还上两个半天的班。
这让人不由得想对她的健康长寿秘诀探个究竟。
③严仁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模 记叙文阅读 1000字 记叙文 阅读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