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8248645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104.43KB
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1、附表:
1.1投资概算及资金使用计划表
1.2各分项工程投资概算表
2、附件:
2.1项目可研报告批复文件
2.2项目法人证件
2.3项目配套资金承诺函
2.4生产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
2.5棉种预约生产合同
2.6棉花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用地合作协议
2.7项目建设专用帐户
3、附图:
3.1项目区位置图
3.2项目区现状图
3.3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3.4项目单体设计图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湖北省**市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湖北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1.3项目法人代表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联系电话
1.1.4主管部门:
湖北省农业厅。
1.1.5建设地点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地点为湖北省**市岳口镇的健康村、蔡宋湾村、永兴庵村、梁巷村。
1.1.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和工艺技术要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缺什么、补什么”,合理安排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安工程、田间工程、仪器设备购置。
1.1.6.1建安工程
(1)新建仓库650m2
(2)新建考挂室170m2
(3)新建晒场1000m2。
1.1.6.2田间工程。
土地平整改造300亩;主渠疏浚25000m;渠道衬砌UD80渠8000m、UD50渠8000m;新建生产桥13座;塘堰改造4口、塘堰新建1口;新建泵站3座;新建维修涵闸20座;新建水泥路1000m、沙石路1000m。
1.1.6.3仪器设备购置
购置各类仪器设备15台套。
1.1.7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685万元,其中:
建安工程93.93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3.71%;田间工程471.2万元,占总投资额的68.79%;仪器设备购置38.5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63%;工程建设其他费48.29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05%;预备费33.0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82%。
资金筹措方式为中央投资570万元,地方投资115万元。
1.1.8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时间为2010年—2012年,期限为两年。
1.1.9新增效益
项目实施后,1.0万亩优质棉制种基地可年生产60万公斤优质棉花种子,满足湖北省及长江中游地区100万亩优质棉花的推广,同时可生产50万公斤的商品棉花。
项目区每年可新增纯收入67.46万元,人均增收108.39元。
1.1.10运行费用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需运行经费4.5万元,全部为田间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费。
田间基础设施维护、运行费用在镇经济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下,各受益村通过一事一议解决。
建成后的项目运行不增加单位负担,经费有保障。
1.2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在湖北省**市建立优质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优质杂交棉花种子60万公斤,为湖北省及长江中游地区提供100万亩优质棉花生产用种,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湖北省及长江流域优质棉花产业化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将带动畜牧业、水产业、能源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初步设计编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选址集中连片,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符合项目可研批复的要求,建议尽快实施。
2初步设计说明
2.1初步设计编制依据
2.1.1批复文件、设计协议、设计合同及其它相关内容
(1)《农业部关于河北省临西县优质棉花良种繁育基地等38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函[2009]136号)。
(2)湖北省**市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设计委托书。
(3)湖北省**市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设计合同。
(4)《湖北省**市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农业厅下发的《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编制大纲及注意事项》。
2.1.2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气象条件: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均日照时数为1847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6.4℃,全年0℃以上积温为6987.2℃,年平均降雨量为1146.7mm,全年无霜期261天,且雨热同季,适宜于优质棉生产。
(2)地理条件:
项目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为湖积-冲积平原,由汉江洪泛堆积、冲积及湖泊沉积作用形成。
地形平坦,起伏小,土层深厚,质地优良,土壤肥沃。
2008年**市耕地地力评价,主要养分平均指标为:
速效氮110.41mg/kg,速效磷13.56mg/kg,速效钾123.48mg/kg,有机质20.38mg/kg,缓解钾693.04mg/kg,有效锌0.95mg/kg,有效硼0.41mg/kg,pH值平均为7.20,适宜于发展优质棉生产。
(3)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项目区的地质构造均属古老的地质构造,且无新的活动迹象,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
其土壤多为冲积土,适合工程建设使用。
工程区地处汉江中下游汉江平原中部,具有典型的冲积平原地形地貌特征。
本区广泛沉积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岩性变化较大,具有二元或多元结构。
根据2001年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上,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其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
工程区地下水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一般属硬水,沟渠塘堰水属软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项目区地基土层为砂壤土、粉质壤土和粉细砂等。
各闸站址均没有重大地质问题,闸站基础大部分位于第四系冲积层上段(alQ42)砂壤土层,主要有抗冲刷能力低、渗漏与渗透变形、饱和砂土震动液化及人工边坡稳定等问题。
建议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砂壤土具中等透水性,存在渗漏与渗透稳定问题;同时,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结构较松散,抗冲刷能力较差。
因此,建议对沟渠进行硬化,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工程处理。
地基承载力在90~150KPa之间,地基土层可以作为天然基础。
出土属中等或低压缩性土,现沉降变形的可能性较小。
区内土料丰富,质地好。
砂石料缺乏,需外运。
2.1.3水、电、气、燃料、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区基础条件较好,引汉灌区渠道贯穿项目区,灌区总干渠紧邻项目区相邻,水源丰富;农村电网遍布项目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公司加油站位于项目区内;省道皂毛公路南北向纵贯整个项目区,通乡、通村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2.1.4用地、环保、卫生、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仓库、晒场建设在健康村集体场地,考挂室建设在农技推广中心院内,属公益性建设,为公共设施,均不涉及征地。
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农户的承包田内。
排灌渠道,田间道路,塘堰建设等,主要是改造完善,占用耕地极少,不涉及征地问题。
田间工程建设不涉及林地,对环境无破坏。
建设时的水土保持由**市农业环保站现场监测、管理。
建设中工地的卫生、保健工作由建设单位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本项目田间工程建设不需要配套建设消防设施和人防工程。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上,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其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
省地震大队编制的《地震危险区图》,**市不在地震危险区范围,故设计时不考虑防震措施。
2.1.5建设单位的有关使用要求
(1)建设单位提出棉田灌溉保证率达85%以上,主体建筑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排水系统达到20年一遇的防涝标准。
(2)建设单位提出的棉种生产方案与技术措施、生产工艺。
2.2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充分利用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实用、提高保障的原则,进行完善配套,建设成为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的高标准棉种繁育基地,发挥有限资金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1设计中严格贯彻执行的国家政策、法令和相关规定
项目设计中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三十九号》、《农业基本建设招标投标管理规定》中关于设计内容的条款。
设计时依据:
(1)湖北省建设厅《湖北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统一基价表》(鄂建文[2006]122号),《湖北省建设工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鄂建[2003]43号),《湖北省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鄂建[2003]44号),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2]116号),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鄂水利发[2005]3号),建筑材料价格按2010年**市第二季度《市场价格信息》和第3期(《湖北工程造价管理》双月刊)。
(2)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中小型泵站设计与改造技术》储训刘复新主编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GB50288-99)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3)《湖北省耕地地力保养管理办法》(省政府201号省长令)。
(4)《农业部关于河北省临西县优质棉花良种繁育基地等38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函[2009]136号)文件中批复的建设内容。
2.2.2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情况
本次设计无特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
2.2.3环境保护、防火安全、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综合利用、抗震设防等主要措施
对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采取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对生产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对施工和运输机械的噪声安装声控装置。
对田间工程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维持现有规模,少占耕地,对拆除或开挖的利用料尽量重新利用。
2.2.4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
项目区的总体布局是根据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确定的,建设棉花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
包括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塘堰改造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内容。
通过平整土地、方格布局、疏挖田间排灌沟渠,完善田间灌排设施、配套田间林网与道路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等来改造提高农田基本设施条件,达到“田成方、地平整、土肥沃、水畅流、路相通、树成行”,建设优质棉田的目的。
灌溉标准:
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
排涝标准:
控制棉田的沟渠按二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完。
湖北平原区二十年一遇一日暴雨量为210mm,径流系数0.7。
水利工程布局:
以红旗渠、蔡泓沟、梁巷中心渠为灌溉水源,以大庙泓沟、蔡泓沟、青华沟为排泄区建设项目区的排灌网络。
整个排灌系统按支、斗、农级进行布置,原有系统基本合适,支沟支渠东西向布置,斗沟斗渠南北向布置,支沟之间间距600m,斗沟之间距离400m。
总的排灌格局依然维持原状较为合理,支、斗、农沟采用排灌两用。
标准田块长300m,宽200m。
沟渠两边设机耕路和生产路以及建设林网。
大的排灌沟渠为土渠,梯形断面,农渠为硬化渠,采用预制件,机耕路为沙石路面,林木为意杨。
详见附图《项目区规划图》。
2.3总指标
2.3.1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和总建筑占地面积
新建仓库650m2,新建考挂室170m2,新建晒场1000m2,总用地面积1820m2,总建筑面积820m2,建设棉种繁育基地1万亩。
2.3.2总概算及单项建筑工程概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685万元,其中:
建安工程93.93万元(其中仓库65万元,考挂室19.76万元,晒场9.17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3.71%;田间工程471.2万元(其中土地平整改造6万元,主渠疏浚75万元,渠道硬化147.2万元,生产桥65万元,塘堰建设60万元,泵站15万元,维修涵闸10万元,道路93万元),占总投资额的68.79%;仪器设备购置38.5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63%;工程建设其他费48.29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05%;预备费33.0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82%。
具体情况见投资概算总表和单项建筑工程概算表。
2.3.3水、电、气、燃料、主要建筑材料总消耗量
按单项工程设计图计算工程量后汇总,本项目的主要工程量有:
土方537850m3,各类砼1856m3,各类砌石2880m3,砖砌体120m3,钢材21.2T。
3工艺技术方案
本项目区建设,按工艺(农艺)技术具有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实用性的原则,选择所需工艺(农艺)技术。
3.1亲本繁殖工艺技术方案
3.1.1保持系和恢复系各自隔离繁殖
选择隔离条件好的繁殖区→原种种植→去杂去劣→收获与贮藏→种子检验和品质测定。
3.1.2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得到不育系
选择繁殖田和隔离区→育苗→移栽→苗期管理→蕾花期管理→田间去杂去劣→防治病害→辅助授粉→防治虫害→收获→种子检验和品质测定。
3.2棉花良种繁育工艺技术方案
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杂交种子第一代(♀×♂=F1)。
选择制种田和隔离区带→育苗→移栽→苗期管理→蕾花期管理→田间去杂去劣→防治病害→辅助授粉→防止虫害→收获→种子检验。
项目总体工艺流程如图6-1。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流程
合格不合格
棉花种子精加工技术流程
合格
合格
3.3繁育推广良种及开发技术路线说明
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本项目选用棉花良种为鄂杂棉16F1。
该品种介绍如下:
品种来源:
荆州市金龙发种业有限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
区试代号:
龙杂142。
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6001。
品质产量:
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29.4毫米,比强29.8CN/tex,马克隆值4.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03.85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9.28%。
适宜范围:
适于湖北省棉区种植,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鄂杂棉16F1示范与开发技术路线如下:
(1)鄂杂棉16亲本种子的生产技术以及亲本种子的生产由金龙发所辖创新农科所完成,亲本生产严格按原种“三圃”生产程序进行繁殖,并套袋自交确保亲本种子纯度及品种的真实性。
其生产程序为核心种子(套袋自交)→株行→株系→原种→制种亲本。
该技术能有效保证种子种性以及防止常异花作物棉花种子的异交退化,提高一代种子的质量。
(2)制定鄂杂棉16中示项目的实施方案,对各个环节项目实施的时间、内容、方法、质量控制、资金投入等列出详细要求,用以指导本项目全过程的具体实施。
(3)建立公司种子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鄂杂16亲本和杂交一代种子生产的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制种,确保种子质量,确保该成果转化如期完成。
(4)规范鄂杂棉16杂交栽培技术模式,采取统一培训,示范指导、跟踪服务相结合的中试示范模式,让农民尽快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才能获得高产高效。
(5)健全鄂杂棉16示范推广体系,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联合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金龙发种业公司,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网络体系,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指导,推进该品种大面积生产进程,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3.4.1前期准备
1.制种地的选择
杂交棉制种地要求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排灌两利,肥力中上等,前作冬闲或两熟棉田的预留棉行包沟占地达70%的棉田。
没有使用过对棉花敏感的除草剂。
2.沟厢改革
要求厢宽(沟心至沟心)200cm,有利通风透光和田间操作。
3.人员配备
操作人员:
7月中旬至8月20日制种期间,平均每亩每天需田间操作人员4人(根据花量,中/7,2-3人;下/7-上中/8,5人;下/8,3人左右,并提前10天预留指甲。
管理(质检)人员:
每人可检查5-8亩。
主要负责去雄和授粉是否保质及后期收花、轧花的管理。
上岗人员要求身体好,工作负责,细心,种子质量意识强,上岗前接受技术培训。
3.4.2整地与覆膜
地膜覆盖能合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
促进早苗早发,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提高8月结铃数和铃重,进而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高标准开好“四沟”,做到雨住田干。
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见肥水管理与化调)。
适墒整地,达到土碎厢平。
均匀喷施除草剂,如用43%拉索乳剂,每亩用药150ml,加水40kg,棉行土面喷雾。
或用除草膜。
适墒盖膜,宽度>30cm。
3.4.3播种与育苗移载
1.苗床选择背风向阳,无枯黄萎病,地力肥沃,有水源,离制种田较近的无前茬作物的空闲地。
2.父、母本分区。
同一亲本苗床要集中,统一播种,分户管理。
3.钵土未使用过除草剂,钵土冬炕、培肥,捡除杂草、残枝,亩备钵3500个。
采用大钵育苗,钵子直径不小于7厘米。
4.4月上旬晴天抢播,每钵一籽。
播种后用地膜盖籽,播完后架拱覆膜,要求一播全苗。
5.苗床管理技术基本同大田育苗,但在齐苗后要注意清除异形状杂苗。
6.移栽期:
5月5日-15日,当棉苗2-2。
5真叶时,拉索划行移栽。
7.移栽规格:
厢宽200cm,行距100cm,等行距排列。
株距一般45-70cm。
南方地区,母本亩栽1000-1100株,父本亩栽1100-1200株;北方地区,母本亩栽1200-1300株,父本亩栽1300-1400株。
并掌握瘦地稍密,肥地稍稀的原则。
8.移栽质量:
要求“爽土”移栽,去掉病、弱苗。
选择健壮苗,栽钵深度以钵苗面略低于土面为度,注意防止僵苗;栽后要浇活稞水,栽后插上标牌,标明户主姓名、单位、面积、父母本株数。
9.双亲配比:
双亲应分片集中种植,切忌插花。
父母本比例按1.5-6配置。
制种区与常规棉生产区在平原地应有高杆2m以上的作物隔离带或利用自然屏障隔离,以免生物串粉影响杂种纯度。
3.4.4田间栽培管理
棉花杂交制种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种田栽培管理水平。
1.肥水管理与化调
施肥原则:
“施足底、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壮桃肥”。
施足底肥:
中等肥力田建议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kg或饼肥75-100kg+过磷酸钙25-50kg+氯化钾15-18kg+硼砂0.5-1.0kg。
地力较差的加施尿素5-10kg,混合均匀,移栽行开沟埋施。
埋基肥后及时覆盖1.6米宽的微膜,要求:
盖垅不盖沟、盖干不盖湿、压紧膜边缘。
苗肥:
掌握“早施、轻施”的原则,促棉苗平衡生长。
蕾肥:
6月下旬揭膜后,盛蕾期结合高培土开沟深施优质农家肥1500kg或棉饼55-65kg+过磷酸钙23-28kg+氯化钾12-15kg。
棉苗长势偏弱,加施尿素5kg。
花铃肥:
制种开工前点施花铃肥。
每株平均有一个成桃(Φ1.5-2.0cm)后,亩施尿素15-20kg+氯化钾15kg+饼肥60kg。
打顶后看长势补施壮桃肥,一般亩施尿素8-10kg。
化调:
现蕾至7月上旬根据苗情和气候,喷缩节胺0.75-1.5g/亩,调节株型,控制旺长。
2.花期调节
原则:
制种棉田将集中开花成铃期控制在7月中旬至8月20日内,保证10月20日前正常吐絮,种子成熟。
措施:
6月20日前后,去除营养枝及下部第1-3果枝的第1、2果节的蕾,减少下部烂铃,促进棉株中上部多现蕾和集中开花,同时也利于操作。
在7月下旬当有效果数达到16-18层时打顶,并用缩节胺卦顶(2-3g/亩)。
对早熟亲本可推迟2-3天播种,尤其要重施花铃肥和补施壮桃肥,防止后期早衰造成花量不够而降低制种产量。
3.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第3、4代棉铃虫和第2、3代红铃虫,兼治其它害虫。
措施:
根据虫情,结合棉田查卵,掌握孵化盛期,使用卵虫兼治的高效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防治时间:
7月上旬至9月下旬,以下午去雄后为佳。
注意授粉后2小时内不准喷药。
3.4.5制种程序
1.清除自花授粉的花铃和杂株
开工制种前(亲本初花期)进行彻底除杂和清场工作,将已结的成铃、幼铃和开放花朵全部摘除,并对亲本进行去杂保纯。
制种开始后3天内要注意清除非杂交铃和非亲本植株,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
2.去雄
时间与对象:
7月中旬至8月20日的下午3-7时为去雄时间。
在植株上按花序寻找花冠,白、长、松软的含苞待开的花苞为去雄对象。
对于判断不准而遗漏的花苞,应在第二天清晨6时前补去雄。
3.取粉与授粉
取粉:
早上8时前,每个制种人用镊子将父本花取下(尽量不带花丝),摊放在纸上,达到一定数量后,暴露在阳光下,待花药开裂花粉散出后,倒入授粉专用花瓶中,用镊子搅拌促进散粉。
为防止授粉时折断柱头,保证授粉足量均匀,授粉瓶花粉不能装得过满,花粉量占1/2即可,并另取一瓶花粉备用。
授粉时间:
通常在上午8-11时进行,遇露水太大或雨水,可适当推迟,但花粉应冷藏或薄摊,保持花粉生命力。
4.异常气候的应变措施
在去雄授粉时,遇到阵雨或连续阴雨,可将去雄后的柱头套上软管(或麦管),授粉时取下,授粉后再套上,防止雨水冲刷。
如遇干旱,可在16时后进行沟灌(不要漫灌到厢面)。
高温时灌水易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5.制种期质量要求
在整个制种期间,制种田不得有花朵开放,如遇连续下雨,实在难以进行制种,或补去雄超过早晨6时,应尽早摘除所有开放花朵,防止自次成铃。
6.清场
制种结束后(8月20日),用剪刀剪除授粉以外的果节,彻底摘除自交铃,及时去除果枝末端及亚果枝的花蕾和所有赘芽,并坚持连续15天摘除花朵,抹去赘芽。
3.4.6采收、晒花、轧花
1.采收
获得制种结束清场合格证的农户,一般每隔7天采收一次,气候较高时,吐絮较快,应缩短采收间隔期。
采收时应将僵瓣花、烂花、虫害花分开,并注意不采摘“笑口棉”。
如遇连续阴雨天,为防止烂铃,可将裂口铃摘回剥出摊放,但应尽量摊簿,切忌湿花堆散。
2.晒花
要搭好晒花架,备好晒花帘,晒干响籽后要再晒一个太阳后再装袋贮藏。
禁止直接在水泥地上摊晒,以防形成“铁子”,影响发芽。
3.轧花
轧花前务必将轧花机和轧花场清理干净,并调整好轧花机,尽量减少破籽率。
坚持集中轧花,严格验收质量,各户分轧,种子分户装袋,并每袋放一标签,标明相应名称等内容,择专用仓库存放,以免人为混杂。
3.5设备选型
3.5.1设备选型的原则与依据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在原有仪器设备基础上,依据“填平补齐”原则,选择三证齐全、质量达到国标的正规厂家购进仪器设备。
3.5.2设备选型
为了提高棉花种子初加工和中转仓储能力,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补充设备仪器。
3.5.3设备选型的依据和理由
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从实际出发,确定设备选型的依据。
(详见8.3.3仪器设备)
3.5.4现有仪器设备的可利用情况
项目单位现有加工设备及科研检验仪器41台(套),大部分可为项目所用。
现有仪器设备清单见表6-2:
表6-2现有仪器设备一览表
仪器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生产加工设备
台
33
轧花机
2
可用
种子加工机
2
可用
台秤
4
可用
板车
2
可用
缝包机
4
可用
封口机
5
可用
精选机
4
3台可用
机动喷雾器
1
可用
帆布雨蓬
床
2
可用
塑料雨布
床
2
可用
千斤顶
个
1
可用
木锨
把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棉花 良种 繁育 基地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