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docx
- 文档编号:824631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85KB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翟荣俊
我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课题,从2007年4月正式申请、开题,预期三年结题。
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的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以,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数学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们认为,必须对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全部信息,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一定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途径。
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评价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由教案走向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大家都知道,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弊端:
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
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
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目前出现的“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学案”在新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自主学习资料。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通过以上分析,也就是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必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及教材的组织等。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
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
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
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为此,课题组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所谓“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双向交互性和开放性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为此,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即:
由主要考虑“教什么?
”转到更多地考虑“学什么?
”;由注重“读懂”转到同时注重“会读”;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学案”教学法具体做法是: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学习方案,称之为“学案”。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通常要提前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
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评价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由教案走向学案”的教学模式,并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
三、预期的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研究总结、论文结集、各年级学案教材结集、调查报告结集。
四、课题研究内容
课题涉及多层面的问题,根据课题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教师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改变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次选取四种策略加以研究。
1、教学内容策略研究
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凭借教学内容。
因此,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有实质性的因素。
开放教学内容之策略研究,是围绕新近制定的《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一切从有意义的学习出发,研究生本教材的构建与设计,充分开发和挖掘来自生活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用于课堂教学资源。
同时,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呈现时机,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2、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讲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学原理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作用的活动”。
包含方法、方式两个方面。
学案教学方法之策略,是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双主体关系,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教法、学法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发学生潜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时态。
教师则充分组织、引导和合作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营造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心理和物理环境。
3、教学环境策略研究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和无形的特定教学环境。
此处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所处的客观的物理环境。
除此之外,还包括学生群体、师生关系以及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与控制等心理因素。
我们在学案教学环境之策略研究中,着眼于学案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把握、学案内容及组织形式安排、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手段的使用等。
同时,积极组织落实探索课堂的小环境。
4、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要科学、系统和全面地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及时、多向、多样化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学案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探索多元化、立体式的学生学习成果显现方式,激活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机制,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达成。
五、怎样开展好学案教学的探索: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课题组认为:
1、熟悉新课标的要求(备课标):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必须并理解熟悉,否则就不会形成对学生知识的明确指导和促进。
2、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备学生)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生活环境;要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要从特性中找出班级学生的共性,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3、充分组织教学素材(备教材)
立足于课本,同时教师也要大量寻找教材之外的教学材料,科学设计,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得。
4、思想与方法的融合
数学课堂对学生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所以在学案设计时就要立足与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融合,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数学思维与数学教学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的本质是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它的基本过程是“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的循环往复,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始终要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为研究而行动”。
要敏感地发现现实中产生的“问题”,并持续“关注”,进行有干预的“行动”,再通过“反思”形成清晰的教 学思路。
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法实实在在地通过实践探索高中数学高效能教学策略,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3、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
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实施
第一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4月):
课题准备阶段,设计研究方案
(1)进行理论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为课题的进一步展开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
(2)设计学案编制的要求和格式规范,为后阶段的学案实施提供规范版本;
(3)对已经启用的学案进行讨论、研究,展开学生的参与、研究讨论,进一步提高学案的使用性。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8年11月):
课题实施阶段
(1)全组研究讨论学案的实施,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学案编制的质量和针对性,不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学案更加科学和合理;
(2)边计划,边讨论,在学习中提高我们数学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
(3)及时做好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收集,及时总结成果,撰写学案编制过程的心得、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和案例报告;
(4)争取通过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0月):
成果总结阶段
(1)研究探索出具有我校特点的学科备课研究方式,并形成我校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
(2)编制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数学学案集;
(3)在总结基础上,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和研究论文,并在我校其他学科及周边学校进行推广;
(4)争取顺利通过课题结题评估。
(三)核心组成员及子课题设计负责人:
核心组成员:
翟荣俊、谢建新、黄怀龙、徐荣新、余涛涛、吴永娇、钱莺、顾周俭、徐建强
子课题设计及负责人安排:
1、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及培养策略(余涛涛)
2、学案中情境引入的科学设计;(吴永娇)
3、变式教学在学案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黄怀龙)
4、学案教学中学生自测题的设计策略研究;(钱莺)
5、不同课型的学案编制策略研究;(谢建新)
6、《高中新课程数学学案》教材编制研究;(徐荣新、徐建强)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2007年3月,形成课题实施研究方案、课题文献综述及子课题研究分工;
(2)2008年11月,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形成中期研究报告,完成相应的研究论文;
(3)2009年6月,编制成功适合我校特点的《高中新课程数学学案教材》系列;
(4)2009年9月,对课题进行终期研究,完成结题报告。
1、学生方面: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具有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
2、教师方面:
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
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举行了课题研究课堂展示活动。
翟荣俊老师的《等比数列》一课获得江苏省数学评优课一等奖;徐荣新老师、吴永娇老师、汪俊老师、徐建强老师等课题组成员先后获得无锡市数学评优课二等奖。
我校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学案教材》初稿已经汇编成册。
此外编制了本课题的理论学习研究材料,编制了中期研究论文集,
课题中期阶段性研究成果表
名称
成果形式
刊物名称或出版社、时间
字数
获奖情况
问题情景的创设
论文
数学专页(2007.12)
3000
发表
数列向递推寻根研究
论文
高中数理化(2007.12)
3000
发表
数学教学中的类比
论文
数学专页(2007.5)
3000
发表
运算能力的培养
论文
数学专页(2007.11)
3000
市一等奖
不可忽略的隐含条件
论文
2007年10月
2500
市二等奖
类比在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
2007年10月
3000
区一等奖
“数学史”选修课教学实践反思
论文
2007年10月
3000
区三等奖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分析
论文
2007年10月
3000
区二等奖
几何概型
(二)
教学设计
2007年11月
3500
区三等奖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教学设计
2007年11月
3500
区三等奖
数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论文
2007年11月
3000
省三等奖
“兵教兵”合作学习方式
论文
2007年12月
3000
省三等奖
“数学史”选修课学案教材
教材
2007年11月
20000
校内选用
导数教学案例剖析
论文
高中数理化2008年4月
2500
发表
关于初中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07年11月
7000
收入《论文集》
关于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08年4月
4000
收入《论文集》
高一新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衔接与养成
论文
2008年4月
4000
收入《论文集》
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论文
2008年6月
7000
收入《论文集》
数学必修一学案案例
案例分析
2008年9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数学必修二学案案例
案例分析
2008年9月
4000
收入《论文集》
数学必修三学案案例
案例分析
2008年9月
2000
收入《论文集》
数学必修四学案案例
案例分析
2008年9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数学必修五学案案例
案例分析
2008年9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余弦定理引入学案案例
案例分析
2008年10月
2000
收入《论文集》
问题情景创设学习材料
论文
2008年9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例谈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
论文
2008年9月
4000
收入《论文集》
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论文
2008年9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创设快乐情境,注重培养兴趣
论文
2008年10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浅谈变式教学初步研究思考
论文
2008年10月
2500
收入《论文集》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形散而神不散”
论文
2008年10月
2600
收入《论文集》
高中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论文
2008年10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数学课堂中多点“变式”会更美
论文
2008年10月
4800
收入《论文集》
数学学案中的变式训练
论文
2008年10月
2000
收入《论文集》
课堂问题变式教学在几何概型中的运用
论文
2008年10月
2500
收入《论文集》
课堂检测题设计策略
论文
2008年10月
2500
收入《论文集》
“学案教学"中课堂检测的设计说明
调查报告
2008年10月
2500
收入《论文集》
课堂教学练习题目
的设计
论文
2008年10月
2000
收入《论文集》
高中数学课练习的设计
论文
2008年10月
3500
收入《论文集》
高三学案编制的策略研究
论文
2008年10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高中数学复习“学案导学法”实施初探
论文
2008年10月
3500
收入《论文集》
新授课的学案编制
论文
2008年10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浅议学案设计的体会
体会文章
2008年10月
3000
收入《论文集》
学案教学,势在必行
体会文章
2008年10月
3500
收入《论文集》
数学必修一学案
教材汇编
2008年10月
50000
编制成册
数学必修二学案
教材汇编
2008年10月
50000
编制成册
数学必修三学案
教材汇编
2008年10月
50000
编制成册
数学必修四学案
教材汇编
2008年10月
50000
编制成册
数学必修五学案
教材汇编
2008年10月
50000
编制成册
八、课题研究阶段反思
反思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数学课题组成员包括所有数学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应是积极的,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口头讨论交流层面,未能形成案例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未能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与总结。
第三、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九、对后阶段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
1、以论文、教学案例的形式通过校园网教育博客进行自主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
2、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3、围绕课题,不同年龄层不同风格的教师上对垒学案教学研讨课,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形式围绕数学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继续开展典型引路,共同促进的课题研究之路,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教研强势群体的作用,做到以强促弱,以强促强,共同发展。
4、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
课题组将分学段、抓重点、进行课例研究,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促进课题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应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7、要做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和谐发展,把目标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8、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9、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
高中“教案走向学案”教学研究的实施,必然会使教师教育思想进一步端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学案的编写及实施教学,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教案走向学案”教学研究的实施,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教学研究对教师要求高、劳动强度大。
依靠集体的力量,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
总之,该课题实施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了。
所有组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学案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关系到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高,我们的研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实践,不断探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 新课程 背景 高中数学 教学 教案 走向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