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2.docx
- 文档编号:824292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67.06KB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2.docx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2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曲阜师范大学附中刘茂森
邓小平同志说:
“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事关教育教学的成败。
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吹响了号角,如何应对新课程成为每个教师不容回避的课题。
一.认识新课程
《高中历史课标》构建的历史课程体系,与旧课程相比,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均有了显著的变化。
1.在课程目标上,《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教育目标,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而且目标明确而具体,更具可操作性。
2.在课程结构上,《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高中历史课标》依据上述原则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即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等3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苦革”6个选修模块。
学习模块的设置,既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在课程结构上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
3.在课程内容上,《高中历史课标》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革新了课程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二.反思新课程:
2004年秋季,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山东省全面启动,与之相适应的是新编的历史教材也打破以往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实行“一纲多本”,出现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课程改革带来的是全新教育理念,作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既感振奋,又深感压力。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及困惑。
1.新课程实施的阻力
从教师角度讲,一是认识不足,认为本次课程改革无非是“换了一本教材”、“增删了一些知识点”,二是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学科知识储备不足。
这两方面原因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两张皮现,平时依旧是灌输式教学,轮到上公开课时就成为教育理念与教学技术的试验场。
从学生角度讲,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特别体现在文科学习中。
“一切以教科书为中心,一道题目重复做,一张试卷做多遍”的初中应试教育模式之影响深远。
从社会的角度看,行政干预过滥,教育行政化、功利化突出。
2.新课程实施中困惑
(1)课时不足:
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使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气氛。
但由于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
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
(2)资源不足:
首先,教师本身知识储备的不足: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教师既是学生的学习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者。
但是目前教师面临知识老化、知识面太窄,学科渗透能力不强,教师的培训又明显滞后,这种局面不改变,难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其次,学生知识的缺失。
新课程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高中历史的专题教学。
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对历史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知识漏洞严重,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造成教学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3)课改与高考不同步:
三.如何应对新课程
(一)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强化自身教育教学素质。
中学教师只有响应时代的召唤,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成为德高业精的时代名师。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呼唤中学教师转换角色。
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中学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具备八大教育教学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影响教师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
良好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传递教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语言类型,如导语、提示语、承转语、分析语等,或者是叙述性、描绘性、论证性、解释性等语言类型,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精练、条理清楚、节奏明快、清晰流畅、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启发性、艺术性和感染力。
2.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高中新课程内容编排打破了传统的编排体系,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教材粗放且具有多样性、开放性。
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能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编者意图;准确区分教学主题的知识构成与能力层次;深刻分析教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维度的课程目标,全面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模糊点、联系点、迁移点和关键点;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结构、思维习惯、接受能力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也能对教材作必要的合理的补充、修正,以弥合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
3.科学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走向互动、开放和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对教材、学生、教师自身条件、教学设备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宜这些要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做到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导入、提问、板书、作业等的设计方法与技巧,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逐步教会学生学习、学会求知。
4.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中新课程内容又具有时空跨度大、容量大的特点,而学生又喜欢生动、形象、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的声、形、色等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最理想的教学情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5.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新课程在理念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更要求中学教师要具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以及进行换位思考的能力,从而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促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圆满实现。
6.自我评价和调控的能力
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环境是极其复杂的,新课程又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地、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保证教育教学正常有效地进行。
7.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不再是既定教学规则的执行者,而是教育教学的决策者和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者。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全面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活动,使自己既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逐步由教书匠,成长为教育家。
8.历史和现实有机联系地能力
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最大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的能力,把现实问题历史的思考,历史问题现实的联系,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科学分析教材
教材分析不是新的话题,自从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教材开始,教材分析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
过去,教材分析主要是由教材编写组的专家教师、或教材审定委员会的专家、或市区教研员及资深的教师承担,提供给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的空间不大,教师对教材分析的意识与主动进行教材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从教育实际出发,确立教师对教材分析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主动分析教材的意识和能力。
那么,在课程改革新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呢?
1.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所谓教材是指具有特定结构,供学生和教师阅读、视听或借以操作的材料,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获得发展的一种媒体。
它包括教科书(含电子教科书)、教学挂图、图册,以及配套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学参考和教学辅导信息。
也就是说,广义的“教材”,它的外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
只是习惯上,我们通常仍按狭义的理解,将“教材”作为“教科书”即课本的代名词来使用。
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教材正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
“一标多本”的政策使教材呈现多样化的局面,教材的功能定位也在逐渐由单纯“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长期使用一个教学大纲和一种教材版本,因此对更换教材往往感到不适应,“教材误用”现象经常可见:
课本被当成“记忆的小册子”和“课堂上唯一的教学工具”,甚至沦落为“教师让学生服从和强求一律的手段”。
其结果是课本将教师束缚起来,扼杀了教师的创造力,学生则“宛如被针钉住的蝴蝶,牢牢地被束缚在教材上,无奈地拍打着贫瘠的、获得了些许知识的翅膀”
面对新课程的推进和多样化的教材,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提供了教与学的范例和师生对话的中介,但只是一种教学材料;教材不是教学与考试的唯一依据,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从“教材为本”走向“标准为本”、“学生为本”,即依据课程标准,参考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的目标;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教师不应只是教材的忠实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必须创造性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生也不再是教材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成功的教学,常常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地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整合、优化甚至重构。
在现实教学中中学教师处理教材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单纯依据教材内容来处理教材,他们不敢脱离教材来讲授,这类型教师的特点是:
完全抛开《课程标准》来备课;完全按教材的体系来设计讲课线索;完全依据教材的内容来一字一句地进行讲授,并要求学生记住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这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太深,没有认识到课改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功能是不一样,教材的性质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
第二个层次是依据课标要求来使用教材,该层次教师的特点是:
能够正确把握课标精神,根据课标的要求来钻研教材,由此而能够理清教材的思想脉络,并正确区分教材的重难点。
第三个层次:
依据课改理念来整合教材,该层次教师的特点是:
能够正确把握课改精神,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课标,整合教材,或者开发课程。
2.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步骤
中学历史教材教材分析可以从学习课程标准、分析课本内容、借鉴参考资料三方面着手进行。
(1)学习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性文本,同时也是编写教材、开展教学和评估教学质量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
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
认真研读课标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2)分析教材内容
a.教材结构分析:
一般来说,可以循着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先做结构分析,搞清教材的系统性,再以知识结构为导向,进行各部分的内容分析和习题分析,使教学内容了然于胸。
b.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是教材中的核心,学懂了重点内容才能理解其他内容,具有触类旁通的效果。
任何学科的教材重点都是从已知的旧知识中引伸出的新知识,是着重讲解的部分。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已学过的旧知识,或以旧知识做基础的,这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接受。
然后,找出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甚至一点也不了解的全新知识,即是教学的重点。
突出教材重点可采用主次辨析法、层层剥皮法、比较对照法等。
如讲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时采用了主次辨析法,指导学生分析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主次分明,重点当然就突出了。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19年,其间有许多重大事件,其中主要的有五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交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社会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半殖民地的开始段,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为半殖民程度的加深阶段,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时期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阶段,辛亥革命时期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阶段),三次反帝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两个阶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一次变法(戊戌变法),其他都是次要的。
抓住了这“五、四、三、二、一”,教材的重点也就突出了。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那些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
突破难点可采用众星捧月法、化整为零法等。
所谓教学关键,是指那些对学生顺利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时具有同一性,可能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
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准确地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呢?
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它既需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又需要一定的经验支撑。
一般地,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从而明确何为教与学的重点。
要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只分析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时的真实困难程度,以及困惑所在。
也就是把这里讨论的内容分析和下面将要讨论的学生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实现。
教师把握了教与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也就明确了教学时应该突出什么、抓住什么,哪些可以分散,哪些需要预先铺垫,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c.习题分析
课后习题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解答习题是学习课本正文的延续。
必要的、恰当的练习,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是不可缺少的。
同时,习题解答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学习的反思和应用过程,可以起到纠正错误理解,深化正确认识,锻炼历史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的作用,以及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分析习题配备的目的性、层次性;分析习题蕴涵的历史思想方法;分析习题形式的特点与学生的解题特点。
(3)借鉴参考资料
每一套教材都配有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它既是教材的说明书,又是教学的指导书。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时,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能给教师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然而,阅读各种说明,并不能替代教师自身的独立思考。
教师如果习惯于坐享其成,完全依赖《教师教学用书》备课,固然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可能有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至于其他一些参考资料,如各地教师教学相同内容的体会、教案或课件,也可以借鉴。
充分共享这些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广泛吸取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缩短自己的摸索进程。
但也必须处理好教学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使是名家、精品,也都是个别教师针对个别班级设计的,特殊性多于一般性是必然的。
所以,《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可以采纳,他人教案中的设计可以吸收,但都应当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因地制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全盘照搬教学建议或盲目照抄教学设计都不可取。
附: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17—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世界政治制度演变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在历史中的地位:
从横向角度认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同封建专制制度相比的巨大优越性。
它开启了从人治向法治社会的过渡,提供了比封建社会更为广泛的民主环境,使学生认识到中西不同政治制度的形成是与本国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从纵向角度认识本单元承继了15、16世纪以来历史的巨变和转折:
通过轰轰烈烈的革命和改革,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完善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它为这一时期亚洲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推动了世界近代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正确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教学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权限、作用;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分权与制衡”;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史实有:
《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美国总统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2)了解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过程,理解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3)阅读历史材料《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等,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理解相关政治制度的特点。
(4)比较近代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的政治制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其本质。
并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补充时政资料:
2003年布莱尔可能因为伊拉克问题丢官的报道,由学生合作探究“布莱尔一定会下台吗?
布莱尔内阁的大臣们会和他一起辞职吗?
并说明你的理由。
以培养学生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的能力。
2.尝试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重要内容及特点的认识。
3.设置情景“如果你是生活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人,在你的一生中,你感受到国家政体有过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使得学生理顺法国变法频繁的政体,以及认识到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4.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分组合作绘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权力结构示意图,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地、发展的看待欧美各国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通过了解资产阶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感知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特殊性和发展性特点(尤以法国为典型),感受寻求光明、热爱自由、不畏艰难、对民主共和孜孜以求、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3)分析西方政治制度,感受其民主法制制度的智慧,从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和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单元内容和结构
单元小结:
通过单元学习,使学生准确认识代议制确立的意义,认识西方代议制的共同特点,进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
共同特点:
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这适应了大规模国家发展民主政治的需要。
以分权与制衡为原则。
代议制本质: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各国实现的具体虽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控制国家主要权力(即立法权)来制约君主或总统的行政权,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统治。
代议制确立的意义:
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加快了近代化的步伐。
欧美代议制对亚洲及世界产生广泛影响。
四、单元评价
(1)个人评价:
包括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
项目有对单元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认识;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分离的表现;历史感悟;作业缴交情况。
(2)小组评价:
项目有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和课堂纪律四个方面。
(3)教学反馈设计:
①学生是否清晰地掌握了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脉络。
②学生对课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否掌握。
③在学习中,学生是否始终保持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如没有,在哪几个部分表现不尽令人满意。
④整个设计是否和学生的思维契合,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和学习方式
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历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1.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越丰富、越灵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
历史教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3、让学生学会生存: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人文主义”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
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在体验中感受知识,在质疑中升华知识,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激励中拓展知识。
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四)创造高效历史课堂
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新教材的运用、新课程的实施,新课标的落实,新理念的体现、学生的发展等等,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展现出来的。
围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改专家和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我谈谈自己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1.保持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重能力目标而忽视“知识”目标。
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应对 高中历史 新课程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