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docx
- 文档编号:8241073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0.45KB
景物描写.docx
《景物描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物描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
教学目标:
通过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及分类;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
尝试恰当运用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
《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影片不知大家看过没?
老师这里有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
(播放影片中志强冒风雨狂奔出去找妈妈的片段)同学们的眼睛都湿润了,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影片后的感受。
这是影片中的一个高潮,正是这风雨之夜,志强找妈妈到第二天早晨奄奄一息昏迷不醒,秋霞妈妈大为激动,失足跌下楼梯成为疯妇,为我们展现了深深的母子情!
片中的环境更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环境描写以及它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关于环境描写的知识
所谓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
自然环境就是天然的,社会环境就是人为的。
在作文中,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怎样才能有顺序地写景呢?
一、定点写景。
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叫定点写景法。
1.按照空间顺序,一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写景。
如:
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南眺望,整个广场尽收眼底。
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广场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
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这段描写从中央写到南端,再写到两侧。
有如:
站在湖边,我静静地看着:
湖面很平静,水清澈见底,湖水由浅到深,银白、浅蓝、墨绿,界限非常清楚。
天山的白云和两侧的山峰,清晰地倒映在水里,把天、山、湖融为一体。
在这平静的湖水中,惟一活动的是鸭子。
一群白鸭边游边叫,一会儿张开翅膀扑打水面,溅起无数的水花,一会儿用脚掌在水中拨动,荡起一圈圈波纹。
这段描写从湖面到天山的白云,再到两侧的山峰,最后回到湖面上的鸭子,按空间顺序由近到远、由远到近地把湖面周围的景色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2.按照时间顺序,写出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
如:
多美的雪花呀!
开始零零落落,又小,又厚,又柔,又轻,就像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翅膀,一片片小小的羽毛,飘飘悠悠地落下来。
接着,小雪变大了,变得密密麻麻,像谁用力摇动天上的玉树琼花,那洁白无瑕的花瓣纷纷飞下来。
后来,雪越下越大,小雪花们在半空中你拉我扯,你抱住我,我拥紧你,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这个例子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写出了开始下小雪花、小雪花变大、雪越下越大的美景。
二、移步写景。
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作者首先“登上台阶”,看到了庄严的国徽、12根大理石;接着“进了大门”,参观了中央大厅;穿过大厅,又“走进大礼堂”,详细介绍大礼堂;从大礼堂出来,又“上楼参观北面的宴会厅”;最后“又参观了好几个会议厅”。
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
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
如:
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
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
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
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
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
《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
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
如:
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
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
我攀登过峰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
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狗十分凶猛……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5.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要想抓住景物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除了注意观察,学会积累之外,还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比如说《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就是一个比喻句。
虽然我从没见过漓江的水,但我在商场里见过碧绿的翡翠,就能想象出漓江水的颜色。
还有《观潮》中写到: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梆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每当我读到这儿,就好像真的看到潮水向我猛冲过来似的。
写景时,我们可以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等方面抓住特征来描写,这几方面的描写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能形象生动,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环境描写创新四法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苏洵说过:
“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确实,成功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渲染气氛,而且能还让人感受到整个时代、整个环境的生活气息,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具体来说,有这样几种写法可以让文章染上新的色彩。
一、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
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
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
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二、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
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哀,情乐则景乐”就是这个道理。
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写阴晦严寒的深冬气氛、荒凉潇索,没有活气的村景,贴切地衬出了自己的悲凉心情;孙犁《荷花淀》一文,开头将夜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只是为了揭示水生嫂那恬静、安乐的心境。
由于景物描写的恰当运用,于是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高雅志趣,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那分伤感悲凉。
一位学生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不直接写内心滋生的思念之情,只说:
“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
这样的句子含蓄有情,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就有了不同。
三,对比式描写,衬出深刻的主题
环境描写,还可以将将人物在不同年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就是因为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
在《初三的烦恼》一文中,作者与“枫”初次相识于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文中写道:
“这是一个太阳特好的春日,柔柔的轻风、暖暖的阳光,枝头绽放的新绿,无不让人感到一种勃勃的生机,广阔的田野里也如一张浅绿的地毯,一望无垠。
”
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作者又不得不与“枫”相别,在这时,作者又用了一段景物描写,不过,已不是春日的美好景色,写出的是秋天的萧条与孤寂。
文章通过春秋景物的不同,鲜明地写出了人物心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四、梦幻式描写,反映人物的期待
在文章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以虚衬实”的写法,就是用虚幻的景物来衬出现实社会,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感受或期待。
如杨朔的《海市》一文中,先对虚幻的海市蜃楼花了大量的笔墨,极力写出了它的令人神往。
然后写出寻找时看到的真实的海市——欣欣向荣的长山列岛。
这时,作者感叹,“我们看到的长山列岛胜过了海市蜃楼的实景。
”虚幻的海市蜃楼写得越美丽神奇,就越能写出城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朝气蓬勃。
唐代诗人杨万里写过这样的诗句:
“春花秋日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自然之意)。
”确实,环境描写不能为景而写景,更不可“情不够,景来凑”,应该学会让景物说话,这样它才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大凡名著,往往都是创造了典型人物在其中活动的典型环境。
这种典型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外部原因。
鲁迅《阿Q正传》写的是阿Q活动的未庄。
未庄因为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大背景,所以才成其为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具体表现为围绕着主人翁的一组人物。
小说中围绕着阿Q的有小D、王胡、假洋鬼子、赵太爷等各阶层的人物。
其中既有愚昧落后的下层人,也有反对革命和投机革命的地主阶级的上层人物。
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现了阿Q那种麻木健忘、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和阿Q主义精神胜利法,揭示了阿Q悲剧的社会原因——人们的不觉悟、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和地主阶级的凶残。
在《祝福》里面,作者也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鲁镇。
这里有地主鲁四老爷,有愚昧迷信的柳妈,有作为族权代表的“大伯”,有一大群愚昧麻木毫无同情心的村民,这群人过着年年如此永世不变的生活。
作者就是通过对这样一个亥革命后的江南农村的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的善良、迷信、不觉悟,揭示了她自杀悲剧的社会原因,从而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学习鲁迅先生典型化手法和其他一些名家对典型环境的创造,我在《风雨流年》中尽量将主人翁所处的社会环境加以典型化,从而使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典型化。
首先,方云汉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过早的实现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加上违背客观规律的大跃进,造成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极为贫穷。
与之相伴,反右派、反右倾等错误的政治运动频频发生,阶级斗争日益扩大化,好多知识分子受到冲击,甚至连方云汉这样的儿童也不能幸免。
进入六十年代,又大搞社教运动,最终酿成文化大革命。
这种社会背景,不能不影响到方云汉的家庭和他所在的学校。
首先我们看方云汉的家庭环境。
他的母亲周月英虽是普通农村妇女,但却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一些反人性的观念,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没有任何温情,始终把她当成灾星,必欲除之而后快。
他的丈夫方本善对她惟命是从,成为她虐待亲生儿子的帮凶。
方云汉的爷爷和奶奶则对他千方百计地保护,甚至溺爱。
这样,父母的虐待形成了他叛逆性格的萌芽,爷爷和奶奶的溺爱则促成了他任性的一面。
在社会上,新贵张三爷和他的妻子杨桂芬,不止一次地取笑方云汉不成器,这就形成了他不甘居人下、渴望出人头地的心理。
而张三爷的儿子张德多次对他的欺侮,以及后来出现的吴思金跟他的矛盾斗争,更促进了他不畏强暴、同情弱者的性格的形成。
在学校里,一方面有被打成右派的好老师于耿士,思想开放的青年教师陈琼,被打成“右倾”的性情直爽的鲍加登老师,有热心辅导学生的右派教师柏永芳……这些人的思想言行无疑会影响到方云汉,使他形成了与当时极左思潮相悖的追求自由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但另一方面是那些极左思潮的追随者,例如不学无术、只喜欢搞阶级斗争的女教师刘晴光,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站在整人前列的胡言森,满口极左的阶级斗争理论、时刻注意着阶级斗争新动向的赵一志,他们则把方云汉当成异端进行打击迫害。
这种违背人性的力量,对方云汉反抗性格的形成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他努力地追求自由,进行个人奋斗。
而作为方云汉的同道者,有性格活泼、热情大胆、不受任何羁绊的黄蔚,有性格沉稳、聪明伶俐、秀外慧中的高捷,她们身上流溢着的青春气息,又促使他不断向上、不懈追求。
而以大姐身份出现的革命理想主义者李驰华对他的多次教导,却又形成他迎合极左思潮、追求所谓进步的一面。
在他身上,这两个方面一直在相互矛盾、相互斗争。
而他却不知道,那个不要私欲、只要阶级性的年代,是不允许他这样的人发展自己的个性的。
所以,他自费办《凤河文艺》,却被视为异端,写的文章也被人当成大毒草,想入团却被排除在团组织之外,追求爱情却遭到打击,想成名成家却处处碰壁,最终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以上我们只是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对主人翁方云汉的思想性格和他的命运进行了分析。
至于作者在作品中用大量的笔墨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描写,也是有用意的。
我们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方云汉对文学的爱好,反归自然的思想,对自由的追求,应该说都与他所经常涉足的带有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有一定联系。
这里有美丽的河流、连绵的群山、茂密的树林、萋萋的芳草,有自由飞翔的鸟儿、畅游河中的鱼儿、翩翩起舞的蝴蝶,等等。
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陶冶了方云汉的性情,吸引他一次次地逃出枯燥的家庭和课堂,投身大自然。
当然,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笔者也仅仅处在尝试阶段。
这篇短文所写也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
但我愿意畅所欲言,登出来与各位文友展开讨论。
怎样把景物写“活”?
1.拟人法
例: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这里描写兴安岭,作者就采用了拟人手法,把兴安岭当作人来写。
这样就把兴安岭写“活”了。
2.比喻法
例: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作者在这一段描写中,把桂林山水的美景比作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就把那里的山水写“活”了。
3.摹声法
例:
“一阵狂风吹过,大树像跑步似的弯下了腰,发出呜呜的哭声。
”
这个句子作者采用了摹声的手法,把风中摇摆不定的大树写“活”了。
4.夸张法
例: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
这里描写梅雨亭,作者主要采用了夸张手法,把它的高度也写“活”了。
5.衬托法
例:
“多少种绿颜色呀:
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
这里作者采用衬托的手法,画家笔下的绿是无穷的,“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绿颜色来”,可见林海有多少种绿了,这样就把林海的绿写“活”了。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为了让静止的景物动起来,使描写的景物形象生动,以吸引读者。
同学们作文时,不妨模仿着练习使用。
可以使用单一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用这样的方法次数多了,熟练了,你描写的景物就会“活”起来了。
片断训练:
又是一个家长接待日,下了第四课,你走在去食堂的路上,一定有许多感慨。
请你就路途中的所见所闻,写一个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并说明你想烘托什么样的主题。
环境描写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比如《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
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
“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
“林姑娘到了。
”
这一段贾府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揭示了贾府的社会背景深远和政治地位显赫,一个根深蒂固的封建大家族的外部景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预示了主人公不平凡的命运。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如都德《最后一课》中写道: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
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
表达鲁迅对碌碌无为胸无大志的同学们的厌恶之情,揭示了鲁迅深深的爱国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如《海燕》中“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雷声轰响。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这些文字烘托海燕不仅具有英勇无畏的战斗勇气,而且具有深远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5、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
《智取生辰纲》中天气热得难受,引出了吴用利用天气酷热人心不定,在酒中下蒙汗药,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再如《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瑞雪,迎着北风。
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因为大雪压塌了草棚,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风雪,才没有被陆虞侯放的火烧死。
引出了林冲怒杀三人,雪夜上梁山的情节。
6、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
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如: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一点风也没有。
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
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
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
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注意事项:
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好的景物描写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拓展阅读
(一)窗外,鸟儿为我们歌唱
真不知撞着了哪路神仙,面对化学老师出的实验题,我竟陷入尴尬,因为有了“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让我到讲台上来做实验.并让“小麻雀”来协助我,我心里想,她是只绣花枕头,榆木脑袋不开窍,老实棰子老实敲的家伙!
今天,只能靠自己了!
我和她快步来到讲台。
一切静悄悄的,老师和同学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
窗外,桃花绽开,鸟儿啾啾地叫着,赏心悦目。
我迅速取出一支试管,用镊子夹取几块黑色氧化铜,放在试管口,慢慢竖直试管,让它们轻轻滑至管底。
她手脚挺快,为我取出了稀硫酸和胶夹滴管。
我拉紧橡胶乳头,再将其伸入稀硫酸中,硫酸被吸上来了,我将胶头滴管悬在试管正上方,慢慢拉紧胶乳头。
一滴滴硫酸五色透明,黑色氧化铜像变魔术似地变成了蓝色!
她笑了,笑得那么真诚、友善。
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小化学家,窗外鸟儿欢快地唱着歌,我快飘飘然了。
接下来……糟了,什么来着?
刚才由于太兴奋将思维搞乱了。
我茫然不知所措,这回是牵着羊走进照相馆——尽出洋(羊)相了。
我想,她肯定帮不了我。
在失败面前,我是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
面对老师等待的目光,面对同学诧异的眼神,我脸上火辣辣的。
“接下来应使用氢氧化钠呀!
”她小声地耳语。
谁知在我眼中似乎是“绣花枕头”的她竟提醒了我。
顿时,思维闸门完全打开。
我舒了一口气,她投来询问的一瞥——意思是“我配合着做行吗”,我微微一笑。
于是,她熟练地将氢氧化纳滴入试管,蓝色溶液里果真变成了老师所要制得的蓝色沉淀!
我和她都笑了。
应和着窗外更加悦耳的鸟鸣声,一种极有力的声音在我心头回荡: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需要信任。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怀着思索和她春风般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物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