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指南.docx
- 文档编号:8235808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4.20KB
校本培训指南.docx
《校本培训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指南.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培训指南
珠海市香洲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校本培训”工作指南
为了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粤教继[2007]2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区中小学校本培训质量,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管理规范有序,特制订以下工作指南。
一、基本要求
1.各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展的教师培训,凡经过申报计划、按计划完成培训,按要求提交所有过程记录的,均给予参训教师继续教育成绩登记。
2.校本培训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所设计的培训应落实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层面。
3.校本培训必须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以校本教研作为载体,在研究与反思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各校与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均根据“校本培训评价工具”的评价标准,管理与评价校本培训。
(“评价工具”见附件10)
二、校本培训模式指引
为了保证校本培训能落实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层面,让教师在行动中提升专业能力,作为对校本培训形式的探索,我们提供以下三类校本培训模式:
一类:
讲座—研讨—学习体会
1.培训程序
(1)参加“专题讲座”或“培训课程”学习(包括省、市、区级培训、请专家到学校讲学);
(2)围绕“专题讲座”或“培训课程”内容集体开展研讨;
(3)学习者本人撰写学习心得;
2.所提交的过程记录
(1)“讲座”讲义(讲课提纲或PPT);
(2)“研讨”记录表;
(3)参训者学习心得;
(4)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各项表格见附件)
3.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要求
(1)“讲座”按实际上课时间登记学时;
(2)“研讨”登记1学时;
(3)学习心得每篇按1学时登记。
说明:
1.参加省、市、区级“培训课程”学习由主办方登记学时,校本培训不再重复登记学时,也不必提交讲课提纲或PPT;
2.非教育行政部门隶属的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不在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范围;
3.学校聘请专家到本校讲学,按实际培训时间登记课时;
4.以该培训模式开展的校本培训,每学期培训学时不宜超过“二类”或“三类”模式的培训学时。
二类:
专题培训—问题研讨—研究课
1.培训程序
(1)“专题学习”或“课程培训”学习(包括请专家到学校讲学或参加省、市、区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
(2)根据上述专题学习,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专题研讨;
(3)针对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同伴听课、评课、反思,探讨问题解决策略,改变教师行为,提升专业能力;
其中上课、听课、评课、反思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即围绕同一问题,小组成员每人上研究课,同伴间多次听课、评课与反思。
2.所提交的过程记录
(1)“讲座”讲义(上课提纲或PPT);
(2)“研讨”记录表;
(3)研究课执教者的教案;
(4)执教者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
(5)听课者的同伴教学评价表;
(6)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3.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要求
(1)“专题讲座”或“培训课程”学习,按实际时间登记学时(由省、市、区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不重复登记学时);
(2)“研讨”最高登记2学时。
研讨1学时按实际时间登记,研讨2学时以上统一登记2学时;
(3)参与问题研究的教师,围绕同一问题研究循环上课2次以上,听同伴上课1次以上,才给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其中上课1次,提交教案与“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记2学时;听课1次,参与集体评课,提交“同伴评价表”记1学时。
说明:
1.该培训模式的培训过程,是教师围绕同一问题解决,听课、评课、反思、调整,再听课、评课、反思、调整,循环反复的研究过程。
所以,个人必须围绕问题解决,循环上课、反思2次以上,听课1次以上才给予继续教育的登记。
如果受条件限制,第2次研究课可以不是公开课,但是要有改进的个人课堂反思记录,一般的相互听课、评课不在继续教育登记范围。
2.“专题讲座”学时登记只限于本校聘请专家讲学或学校内部组织的“专题学习”,参加民间机构举办的培训不在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范围。
三类:
问题——研究——报告
该模式分别有“集体研究系列”与“个人研究系列”。
(一)集体研究系列
1.培训程序
(1)确定一个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制订“问题研究方案”;(制订“问题研究方案”参考附件5)
(2)根据“问题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开展小组研讨;
(3)实施研究方案:
循环反复上课、听课、评课、反思、调整教学行为……;
(4)撰写“研究报告”。
2.所提交的过程记录
(1)问题研究方案;
(2)研究课执教者教案;
(3)执教者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
(4)听课者同伴教学评价表;
(5)研究报告(可以是叙事性研究报告)
(6)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3.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要求
(1)按规定撰写“问题研究方案”,并在问题研究方案中承担具体研究任务者给予2学时继续教育登记,撰写方案者记多记1学时;
(2)参与问题研究的教师,围绕同一问题研究循环上课2次以上,听同伴上课1次以上,才给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其中上课1次,提交教案与“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记2学时;听课1次,参与集体评课,提交“同伴评价表”记1学时。
(3)撰写“研究报告”者记2学时。
说明:
必须是教育行动参与者,在“问题解决方案”中承担研究任务,至少上2节研究课,并在“研究报告”中呈现所属研究任务的研究结果,才给予继续教育登记。
(二)个人研究系列
1、培训程序
(1)确定一个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制订“问题研究方案”;
(2)实施“问题研究方案”。
不间断地记录研究过程、分析问题现象、反思教育教学行为、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改变教育教学行为;
(3)撰写“研究报告”。
2.所提交的过程记录
(1)问题研究方案;
(2)教育行动研究记录表(或教学日记报告单);
(3)研究报告;
(4)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3.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要求
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提交上述4项过程记录,“教育行动研究记录表”或“教学日记报告单”呈现的信息真实并与“研究报告”相符者给予8学时继续教育登记。
说明:
教育研究提交“教育行动研究记录表”;教学研究提交“教学日记报告单”。
选择教育研究者,围绕学生问题解决研究记录时间不间断;选择教学研究者,围绕问题解决循环上课、反思4次以上。
三、鼓励学校探讨、创建其它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的最大优势是“校本”,“校本”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育教学真实情境,能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开展培训。
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讨校本培训的其它模式,创新过程记录,发挥“校本”优势,使培训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四、工作程序
1.每学期初(3月25日前和10月10日前)申报培训计划。
按要求填写“校本培训计划表”,上报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2.按计划开展培训;
3.每学期结束前的20天,各校将培训过程记录提交给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4.教育科研培训中心根据学校所上报的“校本培训计划”,核对相关培训过程记录,将继续教育成绩发放至区教育局各学校信箱。
五、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1.“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由各学校统计并上报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各学校要严格把关,保证校本培训质量。
2.教育科研培训中心负责“校本培训”的指引与指导,并审核“校本培训计划”与所提交的校本培训过程记录及其继续教育学时登记,以保证校本培训的质量,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网络化管理。
3.继续教育学时登记按每天8学时登记(上午4学时、下午4学时),每4学时折算1学分。
附件1“校本培训计划表”
附件2“研讨记录表”(分别有一类、二类模式记录表)
附件3“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
附件4“同伴教学评价表”
附件5“问题研究方案”(集体研究系列)
附件6“问题研究方案”(个人研究系列)
附件7“教育行动研究记录表”(个人研究系列)
附件8“教学反思日记报告单”(个人研究系列)
附件9“研究报告”(参考格式)
附件10“校本培训评价工具”
附件11“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二日修订
附件1
香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
香洲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表
学校名称:
申报时间:
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课程)
培训模式
参与人员
项目负责人
说明:
1.仔细阅读《珠海市香洲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指南》后填写此表。
2“培训内容”包括学校层面的培训主题,以及学科组、或级组、备课组、教师本人围绕学校培训主题而制订的具体“问题研究”的主题;
3.“培训模式”根据《珠海市香洲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指南》中“校本培训模式指引”所提供的模式,选择“一类”“二类”“三类”填写;
4.各校根据学习需要创建新的培训模式,可填写“其他”,但必须说明该培训模式的培训程序和所提交的过程记录;
5.每学期初(3月25日前和10月10日前)填写“校本培训计划表”,上报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6.教育科研培训中心按学校所申报的“校本计划”检查与审核各校校本培训工作。
附;各类培训形式提交的过程记录
“一类”培训模式提交的过程记录包括:
(1)“讲座”讲义(可以是讲课提纲或PPT);
(2)参训者学习心得;
(3)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二类”培训模式提交的过程记录包括:
(1)上课讲义(上课提纲或PPT);
(2)小组研讨记录表;
(3)研究课执教者的教案;
(4)执教者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
(5)听课者的同伴教学评价表;
(6)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三类”培训模式分别有“集体研究系列”或“个人研究系列”。
1.“集体研究系列”过程记录包括:
(1)问题研究方案;
(2)研究课执教者教案;
(3)执教者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
(4)听课者同伴教学评价表;
(5)研究报告;
(6)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2.“个人研究系列”过程记录包括:
(1)问题研究方案;
(2)教育行动研究记录表(或“教学反思日记报告单”);
(3)研究报告;
(4)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八日
附件2
小组研讨记录表(二类模式)
科组名称:
研讨时间:
参与学习的课程或讲座名称
研讨人数
小组确定研究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研究课的具体时间:
小组成员每人承担的研究任务:
研讨记录表(一类模式)
所参加培训的讲座课题:
讲座课时:
填写时间:
讲座主要内容:
研讨记录:
注:
内容多可添加白纸记录
附件3
香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
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
执教者
课题
班级
学生数
所研究的问题
日期
问题研究情况
针对问题解决你做了哪些改变?
你用了哪些策略实现这些改变?
对于这些改变学生有哪些反应?
如果无法实现改变,问题在哪里?
教学资源利用
你是否挖掘了教材资源?
你使用的课件、教具、学具等是否适时、适当、适度?
你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的每一次活动反馈是否恰当、适时?
你的课堂教学是否有“生成”,你注意到这些“生成”吗?
你是否有效运用了“生成”?
假如上述学习资源你都利用好了,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反馈
你的课是不是按照你的教学设计来进行的?
在多大程度上实施了问题解决策略?
如果让你再上一次,你将如何更好地改进你的教学设计?
精彩片段再现
你对你本课的教学最得意的一点是什么?
为什么?
请对有关的教学过程或细节进行描述。
改进与提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你觉得你最需要改进或提高的一点是什么?
将如何改进或提高?
附件:
教案
附件4
香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
同伴教学评价表
上课教师姓名:
课题:
日期:
听课人姓名:
所研究的问题:
班级:
一、针对问题解决,本节课实施了哪些教学策略?
你认为有效的有哪些?
为什么?
二、本节课如果你上,你会做什么改进?
(请陈述改进细节)
附件5
香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
问题研究方案(集体研究系列)
学校:
学科组:
日期:
所研究的问题是:
选择该问题研究的原因:
解决问题将采取的方法与行动:
(谁?
什么时候?
做什么?
怎么做?
)
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实施研究方案希望得到的结果:
附件6
香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
问题研究方案(个人研究系列)
单位:
姓名:
日期
项目
内容
备注
研究的问题
分
析
问
题
问
题
分
析
与
思
考
解
决
问
题
策
略
相
关
理
论
依
据
附件7
香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
教育行动研究记录表(个人研究系列)
单位:
姓名:
项目
内容
备注
解
决
问
题
实施策略的行动记录
1记录包括一段时间内的多次行为表现;
2具体记录每一次实施策略的时间、具体策略、行为反应。
行动反思
包括:
1反思内容;2在反思基础上确定的新一轮研究的问题
附件8
教师教学反思日记报告单
授课题目授课时间日记记录时间
教学成功之路
(解决什么问题?
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精彩表现,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处理等)
教学的遗憾之处
(描述事实,并对其进行分析)
自己最深的感受,最想说的一句话
附件9
问题研究报告(格式参考)
一、发现与界定问题
二、制订方案
三、行动的实施
四、行动后的反思
附件10
珠海市香洲区中小学
校本培训评价工具
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优
良
中
差
培
训
计
划
1.拥有学校层面的培训主题与实施方案。
学校层面的培训主题与学校的办学思想、校园文化建设有内在联系,与教师队伍发展情况紧密相关。
2.学科组或年级组、备课组、教师个人有具体的问题研究。
3.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个人所研究的问题与学校的培训主题有内在关系。
4.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个人所研究的问题适合学生发展需要。
5.学科组、年级组、教师个人所研究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
6.根据教师队伍和学校发展需要,选择多样校本培训模式开展培训,落实到教育教学行为层面的培训模式(二类、三类模式)成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培训模式。
7.培训时间分布合理,培训时间与培训内容、与所选培训模式相吻合,具有可操作性。
8.按时提交培训计划申报表(每学期初3月25日、10月10日前)
培
训
过
程
培
训
过
程
培
训
过
程
一类模式
1.学习专题突出针对性与前瞻性。
2小组研讨能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研讨记录详实具体。
3.个人在小组研讨活动结束一周内,提交“学习体会”。
4.个人撰写的“学习体会”不少于800字;
5.“学习体会”必须是教师本人真实的学习心得,是针对专题学习,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思考的结果。
6.培训过程体现完整性与时间的紧凑性。
7.培训过程、培训记录材料、培训计划三者相吻合。
8.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均有培训过程材料证明。
二
类
模
式
二
类
模
式
1.能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从培训课程或专题讲座内容中概括出针对性强的、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
2.小组研讨后提出的“问题解决策略”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3.同一问题研究的参与人员相对稳定,并承担与“研究课”相关的具体工作任务。
4.小组研讨有详细记录,所记录的问题解决策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5.研究课的评课活动及时进行。
“同伴评价表”、“个人教学反思表”第二天提交。
6.“同伴评价”能“针对问题研究”提出详细、具体的意见,能欣赏同伴。
所提出的改进意见是具体的,是本人深入思考的结果。
7.执教者个人教学反思能针对问题研究详细反思,教学反思是本人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结果。
8.围绕同一问题研究小组成员每人循环上课、反思2次,听课、评课1次为最低要求,达到优等必须循环听课评课4次以上(含4次)。
9.培训活动体现过程的完整性与时间的紧凑性。
10.教师能针对问题研究在各级教育杂志发表论文或教学反思;或者教师的论文、教学反思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评比中获奖。
11.培训过程、培训记录材料、培训计划三者相吻合。
12.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均有培训过程材料证明。
三类模式
集
体
研
究
系
列
三类
集体研究
1.“问题研究方案”
(1)所研究的问题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2)阐述问题研究的原因言之有理;
(3)参与问题研究的人员每人均承担研究任务,分工具体,并能具体陈述“怎么做”;
(4)所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具体、明确;
(5)研究课的时间明确;
(6)所选择的理论能指导实践,针对性强。
2.“课堂教学研究”过程
(1)研究课围绕“问题解决”展开研究、能落实具体的教育教学策略。
(2)评课活动及时进行,“同伴评价表”、“个人教学反思表”及时填写。
(3)“同伴评价”能“针对问题研究”提出详细、具体的意见,能欣赏同伴。
所提出的改进意见是具体的,是本人深入思考的结果。
(4)执教者个人教学反思能针对问题研究详细反思,是本人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结果。
(5)围绕同一问题研究小组成员每人上课,循环上课、反思2次以上,听课评课1次以上为最低要求,达到优等必须听课评课4次以上(含4次)。
(6)培训活动体现过程的完整性与时间的紧凑性。
3.问题研究结果
(1)“研究报告”(含叙事性报告)能真实反映研究过程及其结果;
(2)每一位参与问题研究的成员均有与问题研究方案所承担的研究任务相吻合的研究成果。
(3)“研究报告”对教育教学现象有独到的见解;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4.培训材料整理
(1)培训过程、培训记录材料、培训计划三者相吻合。
(2)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均有培训过程材料证明。
三类模式
个人研究系列
1.“问题研究方案”
(1)所研究的问题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2)问题分析详实、具体;
(3)所采取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4)所选择的理论能指导实践,针对性强。
2.研究过程记录
(1)能不间断地将观察到的学生行为细节详细记录下来。
(2)能结合相关理论,对实施问题解决策略后学生的发展细节给予分析。
(3)能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4)能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调整、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完善教育教学策略。
3.问题研究结果
(1)“研究报告”(含叙事性报告)能真实反映研究过程及其结果;
(2)研究成果与问题研究方案内容相吻合。
(3)“研究报告”对教育教学现象有独到的分析与见解;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4.培训材料整理
(1)培训过程、培训记录材料、培训计划三者相吻合。
(2)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均有培训过程材料证明。
培训管理
1.学校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
2.校本培训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
3.学校所有教师均参加落实到教育教学行为层面的培训。
4.每一个培训环节进行严格的考勤。
5.教师每人有培训档案,培训过程与结果及时登记。
6.学校层面的培训资料齐全,包括了“培训计划申报表”、“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各类培训模式培训学时登记统计表”“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7.“校本培训实施方案”与‘培训计划申报表“相吻合,具有可操作性。
8.学校有专人管理培训档案,管理规范。
9.每学期按时上传“培训计划申报表”和“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并且填写规范。
附件11
香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
继续教育成绩登记表
学校
姓名
日期
培训课程
学时
成绩
学分
培训单位
注:
4学时为1学分;培训单位不用填写,由我中心盖章。
(用电子表格发送香洲教育教科培信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培训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