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
- 文档编号:8228211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0.72KB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5 影 子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为基础,旨在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趣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出示课题
1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
再回到课内交流。
预设:
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2板书课文题目:
影子。
(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
(自由读文)
2.导问:
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情境,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三、方法指导,集中识字
1.过渡: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2.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新偏旁。
四、整体感知,引发思考
1.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指导观察:
影子都像什么?
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
影子是好朋友?
说影子像“小花狗”行不行?
为什么?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在”字,引导学生观察:
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
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
(“左”字右下方是“工”字,“在”字右下方是个“土”字,“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
)
2.教师示范“在”字的写法,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笔地写出来。
强调第三笔是竖。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4.练写。
(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
)
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言
(1)游戏:
开火车。
(看拼音读字)
(2)游戏:
捉迷藏。
(读词)
2.过渡:
大家都会认读生字宝宝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你一定会从课文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导学: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
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
2.组织学生边读边画。
3.教师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明自己觉得有趣的理由。
4.质疑:
想一想学习这篇文章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教师小结:
6.指导学生试背课文:
能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吗?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精彩,有三个生字宝宝被吸引过来了。
它们是谁呢?
2.学习生字“我”。
3.学习生字“后、好”。
教师演示笔顺,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5.引导学生观察:
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哪一笔最容易错?
预设:
“后”中的“口”不与撇相连接。
“好”字的第三笔是“提”。
6.练写评比。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
7.组内展评,夸夸自己或别人的字,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拓展创新,发展语言
1.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投放几个手影,如:
大雁飞、小狗叫、小兔蹦……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问学生:
想不想学?
(学生做手影游戏)
2.拓展思路:
手影游戏真好玩,你还知道有关影子的哪些现象?
3.画影子。
教学反思
6 比尾巴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通过“摸尾巴”“与小动物打招呼”等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读通句子、会读对话等层次,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识字游戏——“摸尾巴”。
2.板书:
“尾巴”,识记生字。
(1)指名读词。
(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
发现“巴”没有声调,读轻声。
师补充:
要读得又轻又短。
(3)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导学:
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尾”和“巴”这两个字?
预设:
尾:
偏旁记字法,上面一个尸字头,下面一个毛字。
联想的方法记:
身体的后面长一条毛茸茸的尾巴。
巴:
数笔画的方法记;减一减,色——巴。
组词:
尾巴 巴住 结巴
3.过渡:
(板书:
在“尾巴”前加上“比”)
4.认读课题。
(1)指名读课题。
(2)导学:
“比”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过渡:
想知道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吗?
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2.提出自读要求:
(1)边读边看插图,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用横线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学生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参加比赛的小动物。
(1)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带拼音的词语和图片。
(2)和最喜欢的小动物,亲热地打个招呼。
(3)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动物们的话。
(我的尾巴长。
我的尾巴短。
我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我的尾巴弯。
我的尾巴扁。
我的尾巴最好看。
)并依次出现小动物的名字,请学生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齐说、指名说。
)
5.去掉图片认词语。
6.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动物的名字。
组织学生争当小老师教学生读。
7.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1.师导学,提出阅读要求:
(1)在课文中画出会写的生字和会认字,把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2)想一想,儿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按要求再次自由读课文。
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展示。
(1)同桌的两个学生轮流读,互相正音。
(2)读得好的地方互相学习,不太好的地方一起改进。
(3)同桌间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4.把生字根据结构分类。
5.指名读课文,交流儿歌的主要内容。
6.指名分段读文,巩固识记生字。
7.齐读课文。
四、辨认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
长、比、巴、把。
认读、组词。
2.指导观察:
“比、长”。
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竖提”。
3.学习新笔画:
“竖提”,书写时,注意与“竖钩”的区别。
(“竖提”的“提”的方向是向右。
)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
“比”字的第四笔是“竖弯钩”,落在竖中线上;“长”的“横”要落在横中线上。
5.指导书写“比、长”两个字时要注意字的书写笔顺。
“比”的第三笔是“撇”;“长”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横”。
6.指导观察“巴、把”。
“巴”字单独书写时第三笔的“横”落在横中线上;“把”字中的“巴”写在田字格的右面,“竖弯钩”的“竖”落在竖中线上。
8.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巴”的笔顺。
强调“竖弯钩”写得要舒展一些。
“把”是左右结构的字,“提手旁”写得要窄一点,比右面的“巴”高。
9.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拼一拼,写一写。
(2)导学:
到底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呢?
二、细读对话,理解内容
1.导学:
那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比尾巴的呢?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2页,大声朗读课文。
2.认识小节:
这篇课文一共有四小节,每三句是一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有空行。
3.认识问号,学会读问句。
(1)请四个同学来读课文,每人读一节,其他的同学要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你们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没有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做记号。
(2)指导学生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学习答句,理解内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里,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
和同桌对读一下。
一人问,一人答。
(2)指两名学生分别读问句和答句。
(3)评价读的情况,并让学生谈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小结:
(5)用不同方式朗读:
生生对读,师生引读,小组拍手读,加上动作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推荐读。
三、巩固字词,熟读成诵
1.背诵课文。
2.游戏:
找尾巴。
(1)课件出示没有尾巴的动物图片和它们的尾巴。
导言:
这些小动物都有可爱的尾巴,可是,有一群小动物的尾巴却不见了,它们可伤心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它们把尾巴画上去吗?
(2)提出活动要求:
①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
②说说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主要特点,如,牛的尾巴又细又长,马的尾巴像人的长发。
③添画动物的尾巴,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看一看,夸夸别人的画。
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说说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四、资料补充,拓展阅读
1.导言:
还有许多其他小动物要来比尾巴。
瞧,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
(课件显示图片:
①长尾巴的;②短尾巴的;③像伞的尾巴的。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动物吧。
)
2.同学们,你们能像课文那样模仿着说一说吗?
3.学生自由尝试着说一说,教师及时激励:
你们真了不起,会编课文了。
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三位学生读。
)
4.你们再来观察这组图,课件显示——(乌龟、鱼、锦鸡)请同学们给它们编一首儿歌。
(1)教师提出要求:
①三问三答。
②回答问题语句要完整。
③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2)请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再在小组内说说。
(学生练说)
(3)指名汇报。
(4)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儿歌,可以多请几位读。
全班学生一起读。
教学反思
7 青蛙写诗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
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
课前准备
1.
(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
(教师)
(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
(教师)
2.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标点符号。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设疑导入:
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
5.认识新偏旁“冖”。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
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由拼读儿歌,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
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4.多种形式读文。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3.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汇报交流,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
(提醒书写姿势。
“三个一”。
)
3.引导欣赏:
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4.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发“笑脸”奖。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演示:
青蛙图)引导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
4.生字回文,整体感知。
5.导入:
还记得你上节课结束时的疑问吗?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解决这些“?
”吧!
二、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
快听:
嘀嗒,嘀嗒……什么声音?
(下雨了)是啊!
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
(指生读句子: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你感受到了什么?
(雨下得很小。
)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3)导读:
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
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
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
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
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
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
(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
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
)——逗号;水泡泡(
)——句号;一串水珠(
)——省略号。
(5)导学:
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6)引读:
是啊!
多有趣的对话呀!
多好的朋友啊!
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
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
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的背下来。
3.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导学:
多有趣的诗歌呀!
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
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4.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
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
(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
(2)导学:
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
这个字是拟声词。
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
“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5.引读全文:
三、指导观察,自主书写
1.指导书写“雨”字。
2.导学:
观察这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
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3.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指导。
4.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5.用投影把写得好的展示给大家看。
6.观察“个”字,自己尝试写一个。
7.班内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
教学反思
8 雨点儿
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特别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意在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师)
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
(雨)
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导问:
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2)导问:
你观察过大雨吗?
是什么样的?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
3.揭示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
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过渡: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快打开书来读一读吧!
(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学习这一课的生字宝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下面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2.小组比赛,“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过渡:
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些字宝宝吧!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3.朗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数”“彩”,认识新偏旁“彡”。
(1)导学:
瞧这些雨点儿,它们下得多欢快呀!
沙沙沙,沙沙沙!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雨点儿是从哪里来吗?
你能用文中的话回答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3)学习生字“数”。
(4)教学“彩”。
①导问: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哪里飘落下来?
②记字形:
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个字。
③请小老师领读词语“云彩”。
④认识新偏旁“彡”,说一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彡”的字。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
4.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
(1)过渡:
雨点儿飘呀飘,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说着悄悄话呢!
它们在说什么?
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2~4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
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说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一名同学来当小雨点儿,一名同学来当大雨点儿。
男女生配合读。
(4)导学:
在这一部分中藏着几个生字宝宝,你找到了吗?
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空:
穴+工=空,认识新偏旁“穴”,表示洞穴。
问:
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也可以用字族识字法,区分“问-闪-闻”。
到:
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组词:
到处、到来。
认识新偏旁“刂”。
方:
谜语“一万点”。
没:
联系生活实际记忆或说反义词识字:
没—有。
5.学习第5自然段,认识生字“更、绿、出、长”。
(1)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绿”,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两个字?
(红和绿)认读“绿”。
(4)学习“更”,组词:
更大、更多。
(5)谜语识字“出”——山上有山。
(6)学习生字“长”,指导两个读音,学习用两个读音分别组词。
四、快乐游戏,巩固生字
1.游戏:
找朋友。
课件出示:
“小雨点儿”身上写音节,“大雨点儿”身上写字,把“小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连一连。
再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游戏:
让花更红。
3.导学:
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4.指名读。
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字:
问、半、你、有、从。
2.指名领读、组词。
3.指导书写“你”字。
(1)引导学生观察“你”的结构和占格特点。
预设: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学习新笔画“横钩”。
(3)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你”字,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比与欣赏。
4.引导学生学习“问、半、有、从”的书写,先同桌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再独立练习书写。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复习生字
1.导学:
上节课我们和雨点儿做了新朋友。
这节课我们再跟它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就变成了——(好朋友)
2.引导学生完成说话训练:
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也到教室来,好吗?
注意邀请雨点儿,就要把它的名字读准。
(强调儿化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邀请它呢?
要用上礼貌用语!
3.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引导学生轻声喊出“雨点儿”,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
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
数不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
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导学:
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
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4.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
5.导学:
雨点儿是从哪儿飘落下来的?
(从云彩里)
6.课件动画演示: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
进行句子训练:
小松鼠从( )跳下来。
( )从( )回来。
7.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过渡:
小雨点儿看见大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大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
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
”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
问什么?
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5.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
先同桌练习,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
最后师生合作读。
6.导学:
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
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两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1)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课件演示:
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教师渲染:
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
大家盼呀,盼呀,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5.指导朗读: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
你喜欢雨点儿吗?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6.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7.学做小诗人。
仿说句子。
(出示雨后美景图提示学生说话。
)
8.引导学生说一说:
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去哪儿?
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去哪儿?
9.美美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三、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1.导读:
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
(雨点儿)那我们再亲切地叫它一次吧!
(生齐:
雨点儿)
2.引导想象:
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
(出示课件,生想象说话)
3.引导想象:
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
为什么?
4.总结: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重、难点)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
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三、联系生活,学会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师:
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结构将生字分成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两类,初步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汉字的美。
(重点)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能辨别前后左右,能参照太阳辨别方向。
(重、难点)
3.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4.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
熟读成诵,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