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 文档编号:8226513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57.84KB
重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重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
重庆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四月
目录
前言1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形势2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
(二)矿产资源及其特点3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4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5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6
(六)矿产资源形势分析7
(七)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评估10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基本原则11
(三)目标12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6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16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16
(三)基础性地质调查18
(四)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18
(五)矿产资源勘查19
(六)探矿权设置、投放及现有探矿权处置方案25
(七)重点勘查工程及科技攻关26
(八)勘查准入条件27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8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28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31
(三)矿产资源开采35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38
(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41
(六)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43
(七)新建矿山企业准入条件44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45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45
(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重点工程47
(三)三峡库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48
(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49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政策措施50
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1
(一)法制保障措施51
(二)行政保障措施51
(三)经济保障措施52
(四)社会保障机制53
(五)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机制54
(六)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手段54
附图
附图1重庆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附图2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附图3重庆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图
附图4重庆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
附图5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附图6重庆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
附图7重庆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附表
附表1截止2007年重庆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截止2007年重庆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
基本情况表
附表32007年重庆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2007年重庆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截止2007年重庆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6截止2007年重庆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
附表7重庆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
附表8重庆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
附表9重庆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附表10重庆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11重庆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
附表12重庆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3重庆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
附表14重庆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
附表15重庆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
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16重庆市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
年限规划表
附表17重庆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
附表18重庆市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
附件
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说明
专题研究
专题1重庆市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专题2重庆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研究
专题3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研究
专题4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优化研究
专题5重庆市勘查开采规划区与矿业权设置研究
专题6重庆市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
专题7重庆市矿山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
专题8重庆市小矿有序发展政策研究
专题9重庆市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
前言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进步。
为了加强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和发展加工型产业的意见》、《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以及《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14总体部署”、“五个重庆”建设、“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文件,编制《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全面部署,是对全市矿产资源实行宏观调控、科学管理和审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依据。
《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纳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进行考核。
规划基准年2007年,规划期2008—2015年,展望到2020年。
《规划》范围及对象为全市辖区所有矿产资源,适用于重庆市所辖行政区域。
《规划》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形势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重庆地处西南腹地,东与湖北省、湖南省接壤,南邻贵州省,西与四川省毗邻,北连陕西省,介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19个区、21个县(自治县),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3235.32万人,常住人口2816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361.35万人,城镇化率48.3%,比上年提高1.6%。
自1997年直辖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心下,重庆市委市府带领全市人民,抓住三峡移民迁建、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历史机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07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4112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
其中,2007年全市矿业总产值97.1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18%。
矿业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尤其在万盛、南川、酉阳、城口等分部区县,矿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7年初,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的“314”总体部署;2007年6月,国家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将重庆市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进一步的定位和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精神,薄熙来书记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等重大战略思路,极大地推动着重庆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展。
(二)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重庆市已发现矿产68种(含亚矿种),占全国(171种)的40%;查明矿产资源储量60种,占全国(159种)的38%。
已发现各类矿产地1222处,其中金属408处,非金属476处,煤炭338处;大型矿床46处,中型矿床100处。
矿产资源的总体特征是:
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少;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贫矿、难选冶矿多,富矿少。
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不丰富,但具有特色优势矿产。
具有现实资源优势矿产主要有天然气、煤、地热、锶矿、锰矿、铝土矿、毒重石(钡矿)、水泥灰岩、汞矿、石膏、粉石英、铁矿、岩盐等,具有找矿潜力的矿产主要有硫铁矿、炼镁白云岩、铜、铅、锌等。
已查明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附表1、2)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矿产有17种。
其中天然气、岩盐资源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锶矿和毒重石为特色优势矿产、储量大、质量优,锰矿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5位,汞矿为全国罕见的特大型矿床,为构建重庆市特色资源加工业及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分带较明显,分布相对较集中。
市域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口锰、钡成矿带,巫山铁、煤成矿带,云阳-开县粉石英成矿远景区,长寿-万州天然气、岩盐、铁成矿远景区,渝中地热、煤、铁成矿远景区,渝西锶、煤成矿带,渝南铝、煤、硫成矿带,渝东南锰、汞、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等八大成矿区带或成矿远景区(附图1)。
其中渝东南锰、汞、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处于全国十六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鄂西湘西多金属成矿带”西部,市域属四川含油气岩盐盆地和渝东-湘鄂西含油气构造的一部分,渝南铝、煤成矿带属黔北成矿带的北延部分,渝东北城口锰、钡成矿带处于川陕渝鄂成矿带的中段,以及渝西锶矿带等,均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重庆市的地质勘查投入逐年加大,地质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大批地质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十五”期间除天然气外全市地勘投资总额为4.08亿元,2005年以后历史性地突破亿元大关,其中2007年地勘投入3.08亿元(中央财政0.60亿元,市级财政1.08亿元,社会资金1.40亿元)。
地质勘查投资来源包括国家、地方财政、勘查基金、企事业单位等。
基础地质成果颇丰,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
已完成1:
20万、1:
50万、1:
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
25万、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
5万区域矿产调查分别完成2幅、35.5幅和5.5幅,分别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8.8%、18.7%和3.0%,其中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占重要成矿区带面积的31.1%、5%;并形成了包括市域在内的《四川省地质志》和《重庆市1:
50万地质系列图及说明书》等研究成果。
矿产勘查成效显著,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稳步增加。
已基本查明的各类矿产地415处,其中大型46处,中型100处;勘探116处、占28%,详查93处、占22%,普查180处、占43%。
总体而言,铁、煤勘查程度相对较高,其次为汞、天然气、锰、铝土矿、岩盐、硫铁矿、锶、地热、水泥原料、冶金辅助原料、萤石重晶石等,而铅锌等有色金属、贵金属以及多数非金属矿种的勘查工作程度较低。
专栏一矿产资源勘查主要成就
矿产名称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备注
1999年
2005年
2007年
天然气(亿立方米)
2456.79
3018.53
3233.18
探明地质储量
煤(亿吨)
19.32
29.09
40.90
查明资源储量
地热(万m3/年)
485
3051
7694
查明资源储量
铁矿(亿吨)
0.33
2.60
2.68
查明资源储量
铝土矿(万吨)
3145
5484
5772
查明资源储量
锰矿(万吨)
2468
4172
4654
查明资源储量
锶矿(天青石,万吨)
176.15
307.77
307.96
查明资源储量
岩盐(亿吨)
18.81
26.75
26.75
查明资源储量
水泥灰岩(亿吨)
1.76
17.07
18.03
查明资源储量
粉石英(万吨)
-
-
1240
查明储量
毒重石(万吨)
324.3
957.67
1322
查明资源储量
铅锌(万吨)
2.15
21.96
36.36
查明资源储量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已开发利用矿产39种,已建各类矿山3877个(不含天然气矿山)。
其中,大型18个、占0.46%,中型140个、占3.61%,小型及以下3719个、占95.92%。
2007年生产天然气(含煤层气)63亿立方米,煤4203.9万吨,生产其它固体矿石9440.55万吨,矿业产值97.14亿元(未含天然气),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8%。
煤、建筑灰岩、锰、砖瓦页岩、水泥灰岩、天然气、岩盐、砂岩、锶等矿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矿业和以矿产为原材料的加工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
矿山企业从业人员约19.85万人。
在部分区县矿业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逐步形成了长寿天然气化工,长寿-万州盐化工,涪陵优质化肥,铜梁大足锶化工,秀山、城口锰工业,江津、合川建材工业,松藻、南桐煤炭工业,南川铝业,云阳、开县硅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特色产业集群或产业链。
专栏二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成就
矿产名称
矿产资源开采量
备注
1999年
2005年
2007年
天然气(亿立方米)
7
55
63
萤石重晶石属共伴生矿产,未分别统计。
煤(万吨)
1910.82
3313.19
4203.49
地热(万m3/年)
81
150.17
2200
铁矿(万吨)
14.15
24.8
26
铝土矿(万吨)
12.3
37
60
锰矿(万吨)
33.65
149.4
148.54
锶矿(天青石,万吨)
19.72
33
29.97
岩盐(万吨)
37.73
55.98
55.98
水泥灰岩(万吨)
651.25
1530.4
1831.46
毒重石(万吨)
5.7
24.3
28.7
萤石重晶石(万吨)
2.02
21.3
23.33
近年来,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将节约放在首位,完善制度,从严调控,加强监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
开采回采率煤矿山均在80%以上;金属矿山都超过40%,少数达60%以上。
共伴生和中低品位矿产资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如与煤共伴生的煤层气、硫铁矿以及中低品位铝土矿、锶矿等;煤层气平均利用率达50%以上;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68%以上。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重庆市因采矿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类型较为复杂,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矿山地下水系统破坏和“三废”污染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矿山环境问题。
全市因采矿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累计254起,直接经济损失达7.83亿元;矿山用地面积约11.686万公顷;破坏的土地面积约1.322万公顷。
重庆市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重庆市2006-2015年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建立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实施了一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极大地推进了重庆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有效地保护了矿山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专栏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主要成就
类别
完成情况及主成果
备注
采煤沉陷区治理
南桐、松藻、天府、永荣、中梁山矿区
矸石山工程治理
6处
矿山地质灾害
监测预警30处,成功预报5起,避免人员伤亡1000余人,避免经济损失约1.3亿元
占用破坏土地恢复治理
治理面积0.167万公顷,综合治理率12.59%
矿山废弃物处理
年处理量
年循环利用量
利用率
废水处理
2117.25万m3
1650.98万m3
10.56%
废渣处理
1381.67万m3
881.67万m3
43.91%
(六)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今后十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基础建设的大规模展开,矿产资源消耗将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其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为突出,供需形势仍较严峻。
——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供需矛盾突出。
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我国主要矿产,如煤炭、石油、铁、铜等消费将持续快速增长,预测到2020年,全国主要矿产品需求量煤炭将超过35亿吨,石油5亿吨,铁矿石13亿吨,精炼铜730-760万吨,铝1300-1400万吨。
从现在到2020年,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天然气、煤、铁、铝等矿产消费亦将快速增加,预计到2020年,重庆优势矿产或重要矿产需求量将分别达到天然气100亿立方米,煤炭9300万吨,地热水8500万立方米,铁矿石2100万吨,铝土矿600万吨,锰矿250万吨,锶矿(天青石)30万吨,岩盐250万吨,水泥灰岩11200万吨,粉石英60万吨,毒重石50万吨,金属汞200吨(附表7)。
综合分析认为,能源矿产以及铁矿、铝土矿供需矛盾突出,其它非能源重要矿产供需基本平衡,但部分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低,特别是锶、锰矿。
其中:
能源矿产:
天然气:
产量能够满足全市的需求,但在全国能源一盘棋的大环境下,配额尚不能满足全市的需求,应加强勘探开发,扩大产能,积极协调,增加配额。
煤炭:
供应不足,存在6200万吨的缺口,可通过疆煤入渝及调运甘肃、陕西、贵州等省的煤炭加以解决;按规划的煤炭产能,保有资源储量服务年限超过30年。
地热:
现有的地热资源开发数量与产量尚不能满足“温泉之都”建设发展的要求,但全市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加强勘查能够加以解决。
非能源重要矿产:
铁矿:
本地铁矿石由于品位低、杂质含量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用量仅在30%左右,大部分需从国外、省外购进,如澳大利亚、巴西、四川、陕西等,供需矛盾突出,预测在2020年需购进铁矿石1600万吨左右。
铝土矿:
现氧化铝年生产能力160万吨,年需铝土矿石400万吨,根据千亿铝产业链规划,“十二五”期间氧化铝年生产规模将达到240万吨,年需铝土矿石60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服务年限仅9年,资源保障程度极低,应加强勘查工作,以及充分利用与我市接境的贵州省的铝土矿资源。
锰矿、锶矿、岩盐、水泥用灰岩、粉石英、毒重石、汞:
按照市场情况,以销定产,供需基本平衡;按照规划确定的本地矿产的产能,锰矿、锶矿可供服务年限分别为13年、7年,资源保障程度低,应通过控制开采总量、加强勘查等措施,延长服务年限;岩盐、水泥用灰岩、粉石英、毒重石、汞保有资源储量服务年限超过20年,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但应加强毒重石矿中低品位矿石的利用,以及其它矿产的勘查工作,以延长服务年限和进一步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矿产资源勘查及资源保障程度需大幅度提高。
近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重庆市地质工作投入大增,工作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总量投入仍不足,地质工作总体水平仍较低。
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重要矿产成矿规律和预测研究以及新的找矿理论、方法综合研究和应用等尚需进一步加强。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总体较低,大部分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不高,已获得的资源储量大部分为资源量,煤、锰、锶等优势矿产可供规模矿山建设的后备基地不足,危机矿山问题日益突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需大幅度提高,而部分优势矿产,如煤、天然气、铁、铝等仍有找矿潜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水平尚需提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布局与全市“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已不相适应,大中型矿山少、小矿多、大矿小开以及矿山布局“小、散、乱、弱”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及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矿山采易弃难、采富弃贫、优矿劣用、乱采滥挖现象仍然存在,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低,大多数矿产深加工能力差、矿产品结构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少、新产品开发滞后、产业链较短,新兴产业(镁产业、煤化工等)、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尾矿及固体废弃物(如锰渣、毒重石尾矿等)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资源利用总体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任务艰巨。
矿山企业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尚未根本转变,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仍较低,由矿山开发活动触发、诱发、扩大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局部地区环境污染仍较突出,需处理的“三废”数量愈来愈大,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矿山开发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还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
矿山环境实时监测体系尚未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七)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重庆市首轮矿产资源规划以1999年为基准年,2005年为规划年,2010年为展望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2月发布实施。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建立了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评价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制运行机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稳步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矿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进展,矿产资源总量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减缓了优势矿产资源的耗竭速度。
依法关闭了一大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布局不合理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大中型矿山比例由规划基期的0.08%调整为期末3.35%,规模化开采雏形已基本形成,矿业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日益增强。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矿山地质环境明显好转,土地复垦率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有所提高。
总体而言,基本完成了首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但是,由于首轮规划强调规划的宏观性,而对于规划的量化指标较少,可操作性较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指导方针,根据重庆市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围绕“314”总体部署、“五个重庆”建设、“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新体制,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矿产资源配置机制,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构筑有竞争力的优势矿业,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着力构建绿色矿业体系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遵循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加强并超前进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资源的可供性;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耗竭速度。
2、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控资源利用总量。
3、坚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西部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同步。
4、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5、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
在国内经济市场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市内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市外、国外资源和市场。
(三)目标
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全面提高地质工作程度,力争实现重要矿产资源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逐渐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构筑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矿业开发利用体系,实现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有偿开采、集约利用、有效保护,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切实解决中低品位及难选冶矿石、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资源利用水平及利用率显著提高;推行清洁生产、降低产污强度,矿山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矿山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形成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和谐局面。
——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矿业监督管理体系和矿产资源要素市场体系。
——全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