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docx
- 文档编号:8221181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30KB
浅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docx
《浅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
浅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
摘要:
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最基本的问题,只有弄清社会主义本质,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它的实现形式区别开来,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境界。
关健词:
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实现形式;人民群众共同利益
在我们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诸问题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建设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不单纯地取决于人们良好的愿望,而取决于人们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
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要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仍然任重而道远。
站在民族发展的立场上,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进一步认识,同时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破除旧的思想束缚,去寻找出一条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正确的道路。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邓小平已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不可否认,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无疑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这一理论拓展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视野,把我们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教条主义中拉了出来,极大地解放了我们的思想。
事实证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大踏步前进,从根本上说得益于这一理论。
但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可能到此为止,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还有很多需要挖掘的本质内容,因为人类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都是相对的,总是受一定的实践水平的制约,人们的认识只有不断开拓新的境界,才能指导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的历史任务极其重大。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的话-------尽管经济问题在今天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但其它重要的问题也一个一个浮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台面上,这些问题概而言之就是各种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如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现代化建设就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托,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就得不到尽情的发挥,社会进一步发展就缺乏持续长久的动力。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以往私有制社会不能解决其本身固有的社会矛盾且只能与其一起走向灭亡的命运,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避免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最富有先进性的社会,这种先进性根源于它的本质,只有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才能够打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二、社会主义究竞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社会主义究竞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是我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其本质属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以致许多国家在各自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走上歧途,最终使科学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标明,只有更好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不断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谈社会主义本质的时候,多是从社会主义的一些外在形式即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制度层面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并以此把社会主义同其它的社会形态区别开来。
这只能说明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是很幼稚的,没有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实现形式很好地区别开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容易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上。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特殊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历史过渡性,它不是一个成熟的稳定的社会形态,它是一段急遽发展着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为人类最终进入共产主义全面创造条件的历史阶段,无论它的经济基础还是它的上层建筑都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
它没有自己固定的表现形式,一切都是与时俱进的变化着,它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它的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都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仅仅用这些不确定的外在形式因素去标志社会主义,以此界定社会主义与其它社会形态的区别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为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以一贯之的东西,只能从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整个过程去把握。
所以,邓小平也是在摈弃了传统的认识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后,在把握社会主义整个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应当从人类社会的一般历史进程中去探究社会主义的本质,从社会主义与人类社会的其它历史阶段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社会主义应有的本质内涵。
因为社会主义不是人们主观构想的东西,它的出现是一种历史必然,它必然表达着某种客观的历史要求。
在社会化大生产日益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客观的历史要求强烈地表达为追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种历史的要求已被人类反思为一种思想成果,一种文化。
如果我们要给社会主义下一个定义,它的最基本含义就是不断追求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是对追求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这一思想不断实践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成为现实不是人类社会自然的变化过程,它是一次横空出世,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发,是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先进的人们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一基本问题长期探索的结果,是人类在长期遭受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无数次痛苦折磨后的一次彻底的觉醒。
社会主义思想的出现及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的开辟,标志着人类开始结束长期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分裂与对抗的状态,走向人类群体共同自主开创新生活的时代。
三、不同历史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本质归根结底体现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利益关系,而不在于这个社会自我贴了什么漂亮的标签,这是不同社会相互区别开来的根本所在。
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各种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不一样的。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追求氏族的共同利益。
进入私有制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实质是追求私人利益。
利益作为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物质的或精神的条件,是人们改造自然、社会和主观世界的成果。
私有制条件下,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或不足够发达,最基本的利益首先表现为物质利益,而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发生和发展完全受私欲的支配,基本呈现着一种自发和放任的状态。
由于社会产品的有限,人们渴望增加的利益往往从别人那里掠夺,在这种弱肉强食的利益关系中,于是阶级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也出现了,社会也因此建立起了一部分人凭借着对资源的垄断及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支配地位,对另一部分人或更大的社会群体掠夺的基本秩序。
这便是一切建立了剥削制度的社会共同的本质,不同的剥削制度也只是体现了这种利益掠夺方式和程度的差别罢了。
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社会关系中,人类走向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寄生式的生存方式使他们成为人类进步的障碍;更多的人因为缺乏生存发展的条件,其创造的能力得不到发挥。
人类社会因此长期徘徊不前,只有在打破原有不合理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才会获得一次明显的进步。
直到今天,人类对于追求一种公平合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举步维艰,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无法摆脱弱肉强食的不公平社会关系?
显而易见,就是作为现实存在的人类总是无法超越那极其吝啬的物质利益关系。
但原始社会是一个特例,在原始社会极度残酷的生存条件下,只有保全了整体,个体才能生存,所以原始社会能够追求共同利益。
进入私有社会以后,个体独立生存成为可能,但落后的社会
生产力使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仍然极度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只有保存好自我,作为类的群体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这种社会现实普遍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使得人类只看见自己的利益,而看不见整体的共同利益;只重视自我的满足,而无视他人的存在。
私欲成了支配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精神动力,私欲的进一步发展上升为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的意志。
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被统治群体的社会生活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这样的社会不可避免成为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对立与斗争,这种状况也说明这时的人类社会内部关系只能听任私欲的支配,不可能形成一种追求共同利益的公平意志。
尽管如中国古代社会也出现过大同思想,但受现实的人与人之间根本对立的利益关系的制约,这种思想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空想。
假使人类自始不是从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私利出发去认识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而是注重追求共同利益,注重在求同存异中追求共同发展,人类就会避免无数次的自相残害,人类内部就不会出现一次次毁坏文明又一次次重建文明的循环怪圈。
但这只能是一种假设,因为人类一开始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种情况只是在近代才发生变化。
机器工业的出现,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群体之间,彼此之间的依赖性显着增强;一荣俱荣,一的损俱损局面的反复出现,使人类开始逐步摆脱在小生产社会里长期形成的陕隘的自私观念,开始追求日益扩大着的共同利益。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追求无产阶级共同利益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出现,使人类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基本历史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追求劳动者共同利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在一些国家独领风骚,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也势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始终是一切社会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与其它阶级社会的根本区别。
不能放任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自然变化,不能只维护一部分人利益而忽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否则,即使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人类经济活动也不会形成公平合理的社会关系。
如果社会存在一种以追求公平合理的公共意志,能够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积极干预,即使社会的经济生活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也可以形成合理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关键在于整个社会是否具有主导一切生活领域的以追求人民共同利益为目的的公共意志和干预能力。
人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人类靠的是整体的力量不断开辟着自己进步的道路。
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竟争中的差别是相对的,弱者之所以为弱者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既存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造成的。
因为人本来的潜能都是一样的,也具有同样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愿望,不能让人与人之间在自我实现上的社会差别扩大化,否则,社会必将再一次两极分化,回归到分裂与对抗的历史恶性循环中。
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人类的文明应突出表现在随时关注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予每个人基本的生存发展条件,让所有的人对未来都充满希望,让所有人的创造力都能得到尊重和发挥,使整个社会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便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而追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公共意志,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合理需要,让人人对未来都充满希望。
尊重、维护、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更大的利益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工作中坚持的最根本的原则;坚决反对漠视、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总之,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应是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觉悟了的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一个阶段,是一个自觉把绝大多数人从历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特定历史阶段,是一个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中超越以往任何一个历史阶段最具活力的阶段。
因为它谋求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它调动是绝大多数人创造历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质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