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
- 文档编号:8221130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16.72KB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学习目标定位]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原因
(1)位置:
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处)。
(2)地貌:
①多山的地貌。
(3)地质:
强烈的②地壳运动。
(4)气候:
不稳定的③季风环流控制。
2.主要灾害种类:
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
3.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
自然灾害
地域分异
旱灾
黄淮海平原、④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⑤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地震
⑥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滑坡、泥石流
西南为多发区
低温冷害
⑦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台风
⑧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1.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
第二级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重要灾害有暴风雪、地震、冻害。
第二级阶梯是我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向干旱区、半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多地质灾害。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人员伤亡损失大
(1)原因
(2)表现:
成灾人口集中在山东、⑬河南、河北、⑭四川、湖北、安徽、⑮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业灾情严重
(1)原因
(2)农业灾情的地域差异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
⑱耕地面积大
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⑲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方式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⑳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畜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根据自然灾害的
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我国划分为
海洋灾害带、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中部灾害带、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2.我国东西部农业灾情表现有何不同?
答案 东部种植业灾情严重,主要表现为农作物成灾面积广大。
西部畜牧业灾情严重,主要表现为牲畜掉膘或死亡。
材料 教材P25图2.2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
(1)从图中看出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点位分布有何特点?
(2)图中反映出我国的自然灾害有何特点?
(3)我国的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界线),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稀少。
(2)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3)黄淮海平原。
春季。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较少,形成春旱。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布及原因
地域分布
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以及华北、新疆、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地区、新疆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滑坡、
泥石流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
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迁移应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广网北京2013年1月13日消息:
自去年11月份以来,受几次寒潮降温和降雪天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雪灾,内蒙古近八成土地被积雪覆盖,积雪最深处达到50厘米,90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受积雪影响的牲畜达6000多万只。
材料二 冬春季节,频繁南下的冷气团造成有些地区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而上层气温仍然高于0℃,使得上层云中的水滴一直保持液态。
当雨滴落入近地面空气层后冷却,并在较冷的地表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气象学上称为“冻雨”。
2013年1月10日开始,南方又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贵州中西部山区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1)材料一、二反映其所在的地区灾害的种类有何差别?
(2)材料二中贵州省是我国冻雨危害程度最严重的省份,形成该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什么?
(3)材料一、二中的灾害对农业的危害有何差异?
答案
(1)材料一:
雪灾、寒潮;材料二:
冻雨。
(2)准静止锋。
(3)材料一:
主要危害畜牧业(牲畜);材料二:
主要危害种植业(农作物)。
解析 第
(1)题,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材料中反映的主要灾害是雪灾、寒潮;贵州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材料中反映的灾害是“冻雨”。
第
(2)题,冬春季节,受云贵高原的影响,贵州省易形成准静止锋,降水较多,逆温现象的出现,使该省形成冻雨。
第(3)题,材料一所述灾害分布在草原牧区,主要对畜牧业造成危害;材料二所述灾害分布在农业(种植业)区,主要形成农业灾害。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2)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3)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
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诱发或加剧了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据此回答1~2题。
1.这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2.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指( )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位于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提取题干信息“重大自然灾害”、“占了8起”等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频率高、强度大。
第2题,我国的特殊位置是指在灾害带中的特殊位置,故应选C;其他各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不能准确反映题意。
3.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致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 )
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
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
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
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
答案 C
解析 我国不同地区的主体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不同,东部的受灾体是农作物,致灾因子主要是气象灾害,西部受灾体为畜牧业,灾种主要为雪灾、旱灾、虫灾等。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4~6题。
4.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⑤D.①③
5.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与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
6.与其他地区相比,图中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B.台风
C.泥石流D.洪水
答案 4.A 5.C 6.C
解析 第4题,紧紧抓住气象灾害发生的圈层——大气圈,而洪水属于水文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故选②③⑤。
第5题,洪涝和干旱因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加上我国农业所占面积大,因此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第6题,地区Ⅳ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降水变率大,因此是泥石流频发的地区。
7.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带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Ⅲ是____________灾害带,V是____________灾害带。
(2)在Ⅳ灾害带中,灾害类型多样,危害后果比较严重。
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灾害带中,比较突出的灾害有:
内蒙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西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地质和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答案
(1)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东部 西北
(2)自然环境最为复杂 地表物质最不稳定 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雪灾 暴雨洪水 干旱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3)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洪涝、暴雨、干旱灾害频繁;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多发。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种类组合及孕灾环境等知识。
我国位于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自然灾害多发;又因为我国特殊的海陆位置,地形起伏大,故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具体灾害类型,可根据教材所述的六个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来回答。
教材P25思考
提示:
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
(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主要原因:
①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生产集中、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②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区,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见下表)。
地域分异
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区;西南区和西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滑坡、
泥石流
西南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
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教材P28思考
提示:
我国灾情地域差异显著,以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体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灾情严重。
由于这些地区是中国人口密度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就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
西北部人口稀少,且以畜牧业为主,受雪灾、旱灾、虫灾的影响,灾情主要表现为牲畜灾情。
教材P29思考
提示:
我国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基础过关]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
①洪涝,②盐渍化,③暴雨,④地震,⑤滑坡,⑥干旱,⑦风沙,⑧泥石流,⑨低温冷害,⑩冰雪灾害。
据此完成1~3题。
1.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主要灾害组合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⑥D.④⑤⑧
2.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灾害组合是( )
A.④⑥⑦B.⑥⑨⑩
C.⑤⑧⑨D.⑨⑩
3.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青藏高寒区的主要灾害组合是( )
A.②⑥⑦B.②⑤⑧
C.⑥⑦⑩D.⑤⑨⑩
答案 1.B 2.A 3.D
解析 由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可知: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灾种有暴雨、洪涝、干旱、病虫害、地震等;西北灾害带的灾种有地震、沙尘暴、霜冻、盐渍化、干旱等;青藏高寒区的灾种有暴风雪、滑坡、寒潮、冷害等。
4.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
①人口众多 ②耕地集中 ③农作物播种面积广 ④灾种集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该题问的是东部地区农业灾情,而不是人口,所以应排除①。
从孕灾环境、灾种和受灾体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读下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①~④所属灾害带正确的是( )
A.①属于东北灾害带
B.②属于海洋灾害带
C.③属于青藏高原灾害带
D.④属于西北灾害带
6.图中①~④所属灾害带的主要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B.②是台风、风暴潮、赤潮
C.③是洪涝、旱灾、病虫害
D.④是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①②属于东部灾害带,③属于中部灾害带,④属于西北灾害带。
第6题,东部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有:
洪涝、旱灾、病虫害;中部灾害带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西北灾害带主要有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7.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情况看,虽然年际间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加重的。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1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该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合理的有(双选)( )
A.大量减少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缓解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
答案
(1)旱灾 霜冻灾
(2)水灾 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 三峡大坝的建成可以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不断扩大,波动上升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情。
(4)B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农业灾情及相关措施。
第
(1)
(2)题,可从图1直接看出。
由于抗洪工程(如三峡大坝的建设),洪水灾害的影响减弱。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不断扩大,而成灾面积波动上升,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不断扩大,从长时间段看,我国灾害发生频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能是人类活动加剧了农业灾害的灾情。
第(4)题,我国人口众多,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不合实际,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宜在中上游地区。
[能力提升]
读“我国雨涝区分布图(1951~1990年)”“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1951~1991年)”,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与我国雨涝区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
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雨涝的分布大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
D.雨涝与离海远近密切相关
9.由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以读出的信息是( )
A.我国西北地区无旱灾发生
B.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平原水稻种植区
D.旱灾发生频次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无关
答案 8.C 9.B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雨涝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说明雨涝与地势高低有一定关系。
第9题,读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知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D.伏旱、洪涝、冻害
1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答案 10.A 11.C
解析 第10题,根据与甲相关联的四个方面可推出甲为春旱,乙是寒潮,丙为沙尘暴。
第11题,根据该地区同时受三种气象灾害影响,特别是发生春旱,最可能为华北平原地区。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12~13题。
甲
乙
丙
丁
广东
☆☆
☆☆
☆☆☆☆
四川
☆☆☆
☆
☆☆☆
新疆
☆
☆☆
☆☆☆☆
山西
☆☆☆☆
☆☆☆
☆
☆
12.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3.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山脉阻挡 ③降水丰沛 ④纬度位置低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 12.B 13.B
解析 第12题,由表中信息可知:
甲类问题在山西表现最为严重,应为水土流失,则乙为寒潮。
丙类问题在新疆表现最为严重,应为土地荒漠化;丁类问题在广东省表现最为严重,可判定为酸雨。
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乙类环境问题为寒潮,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一是纬度位置低,热量条件好;二是南岭等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寒冷气流入侵。
14.2012年我国的自然灾害频发,下图为主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分析结构图。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2012年我国自然灾害的突出特点。
(2)2012年夏秋季节,北京、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交通受阻,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影响。
试分析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灾害多,频率大;水旱灾害并重,直接经济损失严重。
(两点即可)
(2)自然原因:
降水强度大且较集中,历时长;地势低洼。
人为原因:
不科学的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城区蓄水能力下降;地面硬化,下渗能力减弱,城区排水能力下降。
(三点即可)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分析到,2012年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灾种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都有,文字材料中还提到“频发”,据此可以总结我国
自然灾害的突出特点。
第
(2)题,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降水等自然因素,还要考虑到人为因素。
15.新疆达坂城是我国有名的大风发生区,全年大风日数平均150天,最多为202天,≥10级大风每年都出现,≥12级大风平均每隔3~4年出现1次。
当出现≥8级大风时,达坂城至乌鲁木齐的交通受影响。
这里出现的大风可毁坏铁路、掀翻列车。
简析达坂城多大风(主风向)的原因;并试述兰新铁路在达坂城路段可采取的防风措施。
答案 达坂城东北侧有博格达山,西南侧有盖氏山,是一个西北—东南向的谷地。
当北方冷空气侵入北疆经过达坂城谷地进入南疆(吐鲁番盆地)时,因狭管效应风速加大,产生西北大风。
修筑特别(抗风蚀)路基;修筑防风墙(屏);(列车)在隧道中通过。
解析 读图可知,达坂城东北侧有博格达山,西南侧有盖氏山,是一个西北—东南向的谷地。
当北方冷空气侵入北疆经过达坂城谷地进入南疆(吐鲁番盆地)时,因山口位置的狭管效应风速加大,产生西北大风。
防风措施:
修筑特别(抗风蚀)路基;修筑防风墙(屏);(列车)在隧道中通过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 中国 自然灾害 特点 课时 作业 新人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