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docx
- 文档编号:8213346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44.47KB
圆锥曲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docx
《圆锥曲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曲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锥曲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一、基础知识:
(一)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
1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
相交(两个公共点),相切(一个公共点),相离(无公共点)
2
F面以直线ykxm和椭圆:
冷
a
(1)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
ykxm
22222「2
bxayab
y(或x),代入椭圆
(2)确定主变量x(或y)并通过直线方程消去另一变量
(3)
通过计算判别式的符号判断方程根的个数,从而判定直线与椭圆的位置
关系
①
0
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根
直线与椭圆相交
②
0
方程有两个相同实根
直线与椭圆相切
③
0
方程没有实根直线与椭圆相离
a2b2,整理可得:
方程得到关于主变量的一兀二次方程:
b2x2a2kxm2
3、若直线上的某点位于椭圆内部,则该直线一定与椭圆相交
(二)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
1、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与椭圆相同,可通过方程根的个数进行判定
22
以直线ykxm和椭圆:
^2^21ab0为例:
ab
ykxm
■222222
bxayab
(2)与椭圆不同,在椭圆中,因为a2k2b20,所以消元后的方程一定是二次
方程,但双曲线中,消元后的方程二次项系数为b2a2k2,有可能为零。
所以要
分情况进行讨论
当b2a2k20k-且m0时,方程变为一次方程,有一个根。
此时直线与
a
双曲线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b2a2k20bkb时,常数项为a2m2a2b20,所以0恒成立,
aa
此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当b2a2k20kb或kb时,直线与双曲线的公共点个数需要用判断:
aa
10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根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20方程有两个相同实根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30方程没有实根直线与双曲线相离注:
对于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不能简单的凭公共点的个数来判定位置。
尤其是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时,如果是通过一次方程解出,则为相交;如果是通过二次方程解出相同的根,则为相切
(3)直线与双曲线交点的位置判定:
因为双曲线上的点横坐标的范围为
aUa,,所以通过横坐标的符号即可判断交点位于哪一支上:
当xa
时,点位于双曲线的右支;当xa时,点位于双曲线的左支。
对于方程:
b2a2k2x22a2kxma2m2a2b20,设两个根为论公2
222匚2
1当b2a2k20—k—时,则xix2旦厂0,所以为必异号,即
aabak
交点分别位于双曲线的左,右支
2222
2当b2a2k20k-或k一,且0时,x1x2——2^~0,所以为公2
aa-ak
同号,即交点位于同一支上
(4)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解释:
通过
(2)可发现直线与双曲线的位
置关系与直线的斜率相关,其分界点一刚好与双曲线的渐近线斜率相同。
所以
a
可通过数形结合得到位置关系的判定
1k一且m0时,此时直线与渐近线平行,可视为渐近线进行平移,则在平
a
移过程中与双曲线的一支相交的同时,也在远离双曲线的另一支,所以只有一
个交点
2一k一时,直线的斜率介于两条渐近线斜率之中,通过图像可得无论如
aa
何平移直线,直线均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且两个交点分别位于双曲线的左,
右支上。
3一2a2k20k-或k一时,此时直线比渐近线“更陡”,通过平移观察
aa
可得:
直线不一定与双曲线有公共点(与的符号对应),可能相离,相切,相
交,如果相交则交点位于双曲线同一支上。
(三)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
相交,相切,相离
1、位置关系的判定:
以直线ykxm和抛物线:
y22pxp0为例
联立方程:
y?
kxmkxm$2px,整理后可得:
y22px
(1)当k0时,此时方程为关于x的一次方程,所以有一个实根。
此时直线为
水平线,与抛物线相交
(2)当k0时,则方程为关于x的二次方程,可通过判别式进行判定
①0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根直线与抛物线相交
②0方程有两个相同实根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30方程没有实根直线与抛物线相离
2、焦点弦问题:
设抛物线方程:
y22px,
于AXi,yi,BX2,y2
1、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特点:
早晚利用条件消掉)
(1)题目贯穿一至两个核心变量(其余变量均为配角,
(2)条件与直线和曲线的交点相关,所以可设Ax,,%,Bx2,y2,至于A,B坐标
是否需要解出,则看题目中的条件,以及坐标的形式是否复杂
(3)通过联立方程消元,可得到关于x(或y)的二次方程,如果所求的问题与两根的和或乘积有关,则可利用韦达定理进行整体代入,从而不需求出知%2,%,丫2(所谓“设而不求”)
(4)有些题目会涉及到几何条件向解析语言的转换,注重数形几何,注重整体代入。
则可简化运算的过程
这几点归纳起来就是“以一个(或两个)核心变量为中心,以交点
AXi,yi,BX2,y2为两个基本点,坚持韦达定理四个基本公式
(xiX2,xix2$y2,y”2,坚持数形结合,坚持整体代入。
直至解决解析几何问
题“
2、韦达定理:
是用二次方程的系数运算来表示两个根的和与乘积,在解析几何
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联立方程消元后的二次方程通常含有
参数,进而导致直接利用求根公式计算出来的实根形式非常复杂,难以参与后
面的运算;二是解析几何的一些问题或是步骤经常与两个根的和与差产生联系。
进而在思路上就想利用韦达定理,绕幵繁杂的求根结果,通过整体代入的方式
得到答案。
所以说,解析几何中韦达定理的应用本质上是整体代入的思想,并
不是每一道解析题必备的良方。
如果二次方程的根易于表示(优先求点,以应
对更复杂的运算),或者所求的问题与两根和,乘积无关,则韦达定理毫无用武之地。
3、直线方程的形式:
直线的方程可设为两种形式:
(1)斜截式:
ykxm,此直线不能表示竖直线。
联立方程如果消去y则此形
式比较好用,且斜率在直线方程中能够体现,在用斜截式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检验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是否符合条件
(2)xmyb,此直线不能表示水平线,但可以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经常
在联立方程后消去x时使用,多用于抛物线y22px(消元后的二次方程形式简
单)。
此直线不能直接体现斜率,当m0时,斜率k-
m
4、弦长公式:
(已知直线上的两点距离)设直线l:
ykxm,l上两点
Ax1,y1,Bx2,y2两点,则该两点满足椭圆方程,有:
之间的联系:
于直线AB的斜率与AB中点的联系,从而能够处理涉及到弦与中点问题时。
同时由①可得在涉及A,B坐标的平方差问题中也可使用点差法
二、典型例题
2
例1:
不论k为何值,直线ykx1与椭圆冬
7
2
£1有公共点,则实数m的取值
m
0,7
范围是(
题,解出m即可
思路二:
从所给含参直线ykx1入手可知直线过定点0,1,所以若过定点的直
0,1后
线均与椭圆有公共点,贝y该点位于椭圆的内部或椭圆上,所以代入
即厶1m1,因为是椭圆,所以m7,故m的取值范围是
m
1,7U7,
答案:
C
小炼有话说:
(1)比较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比较传统,通过根的个数来确定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进而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解;第二种思路是抓住点与椭圆位置关系的特点,即若点在封闭曲线内,则过该点的直线必与椭圆相交,从而以定点为突破口巧妙解决问题。
在思路二中,从含参直线能发现定点是关键
(2)本题还要注意细节,椭圆方程中x2,y2的系数不同,所以m7
22
若过点F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
例2:
已知双曲线—y1的右焦点为F
124
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有一个交点,则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渐近线斜率的绝对值,即
k仝辽k乜
333
答案:
C
小炼有话说:
本题是利用“基础知识”的结论直接得到的答案,代数的推理如
下:
22
由-
y_
1可知F
4,0,
设直线1:
ykx4,联立方程可得:
12
4
2x
3y2
122
x
3k2x
2
412,
整理后可得:
y
kx
4
当1
3k2
0k
乜时,
8x28
0x-,即位于双曲线右支,符合题意
3
2
当1
3k2
0时,
2
24k2
2
413k
222
•48k21248k210
直线与双曲线必有两个交点,设为X1,y1,X2,y2
因为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
x1x20,即
48k12
2
13k2
综上所述:
k—
33
1
例3:
已知抛物线C的方程为x2丄y,过点A0,1和点Bt,3的直线与抛物线C
2
没有公共点,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A.,1U1,B.—U—
11JJ
22
C.,2、、2U2,2,D.,.2U、2,
思路:
由A,B两点可确定直线AB的方程(含t),再通过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0即可得到关于t的不等式,从而解得t的范围
解:
若t0,则直线AB:
x0与抛物线有公共点,不符题意
44
若t0,则kAB-AB:
y-x1,与椭圆联立方程:
2tx24xt0Q直线与抛物线无公共点
168t20t2或tx2
答案:
D
2
例4:
过双曲线x2L1的右焦点F作直线I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实数使
2
得AB|的直线恰有3条,则
思路:
由双曲线方程可知F.3,0,当I斜率不存在时,可知AB为通径,计算可得:
AB4,当I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ykx43,与椭圆方程联立,利
k22―4或k224。
若2―40或-—40,即2时,可得k0,仅
4444
有一解,不符题意。
若2—40且2—40,则每个方程只能无解或两解。
所
44
意,所以4
2
解:
由双曲线X2-1可得a1,b'、2,c,3F,3,0,
2
若直线I斜率存在,不妨设为k
则设I:
ykx.3,Ax-!
y!
Bx2,y2
得:
可得:
k224或k224①
44
当2—40时,即2,则方程①的解为k0,只有一解,不符题意
4
同理,当2__40,即2,则方程①的解为k0,只有一解,不符题意
4
当2—40且-—40时,则每个方程的解为0个或两个,总和无法达到3个,
44
不符题意
所以若AB的直线恰有3条,只能4,方程①解得:
k—
2
满足条件的直线AB的方程为:
x3,y—x-.3,y-x-.3
22
答案:
4
22
例5:
已知椭圆—壬1
43
由中点问题想到点差法,则有
3x,2
3x|
4y:
i2
4y;i2
3Xi2x|4yi2y|o,变形可
得:
3xx2x
X2
4yi
y2yi
y2
o
①由对称关系和对称轴方程可得,
直
线AB的
斜
率
k
iyi
y2
所以方程①转化为:
4x
X2
6xo
8yo\
o
yo
3xo
,由对称性可知
AB中点xo,yo在对称轴上,所以
C.上m竺
i3i3
以有3x04y012,代入可得:
3
m243m2i2,解得:
二m/
i3i3
答案:
D
2
例6:
过点M2,0的直线m与椭圆]y2i交于p,P2两点,线段pp2的中点为
P,设直线m的斜率为k1k1
o,直线OP的斜率为k2,则kik2的值为()
A.2
B.
C.
D.
2
思路一:
已知
m与椭圆交于
R,F2两个基本点,从而设PiXi,yi,F2X2,y2,可知
XiX2yi
业,即k2
yiy2
xix2
,从结构上可联想到韦达定理,设
所以k,k2
答案:
D
小炼有话说
:
两类问题适用于点差法,都是围绕着点差后式子出现平方差的特点。
(1)涉及弦中点的问题,此时点差之后利用平方差进行因式分解可得到中点坐
标与直线斜率的联系
(2)涉及到运用两点对应坐标平方差的条件,也可使用点差法
例7:
已知点A1,2在抛物线C:
y24x上,过点A作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点
D,E,直线AD,AE的斜率分别为kAD,kAE,若直线DE过点P1,2,贝UkADkAE
思路:
设DXi,yi,EX2,y2,进而所求kADkAE凶上竺4,所以可从
XjX2xx21
可化简kADkAE2
解:
设Dx1,y1,Ex2,y2
代入①可得:
答案:
C
例8:
已知抛物线C:
y2
4x的焦点为F,
过点F的直线I交抛物线于M,N两点,
且MF2NF,则直线
I的斜率为(
B.
2.2
C.
D.
思路一:
从点的坐标出发,因为M,F,N
三点共线,从而MF
2NF可转化为
uuurLULT,,「,八
MF2NF,考虑将向量坐标化,
F1,0,设M%,%
Nx2,y2,有
UULTUJU
MF1冷y1,NF1x?
y?
,所以%2y?
,设直线
I:
xmy1,联立抛物
线方程消元后可得:
y24my40,利用韦达定理可得:
y1y24m,再结合
yy4
」,消去心即可得m辽,直线l:
x刍
44
可考虑M,N向准线引垂线,垂足分别为P,Q,便可得到直角梯形PMNQ,由抛
物线定义可知:
PMF。
不妨设
NTMP于
TM||PM
PT
用勾股定理可得:
MP
MF,NQ
NF,将所求斜率转化为直线的倾斜角,即为
M在第一象限。
考虑将角放入直角三角形,
从而可过
PM
TN
则tanNMTTN,因|TM|
为|MF
2NF|而
QN
MN
MF
MT
NF
NF,且MN
即k2.2,当M在第四象限时,同理,可得k
综上所述:
k2「2
答案:
B
2
例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
2
设A,B是椭圆上位于x轴上方的两点,且直线
BF2平行,AF2与BFi交于点P,
线AF!
的斜率是(
,从而
2.2
MFNF
tanNMT禺|TM|
A..3
B.
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AF1
bf2
—,__
3
\幷°
Fl,F2,
C.
_2
2
D.
思路:
先设出直线AF1:
xmy1,BF2:
xmy
只需一个等量条件即可求出m,
进而求出斜率。
考虑与椭圆联立方程,分别解出
A,B的纵坐标,然后利用弦长公
AFi,BF2
AFi
2m21mm2
m22
1
-,BF2
2m21m.m21
―m^—,可将已知等式转化为
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出m1,所以斜率为—1
m
解:
由椭圆方程可得:
Fi1,0,F21,0
联立AF1与椭圆方程可得:
2o2.
x2y1
xmy1
my122y21,整理可得:
同理可得:
^2m21mjm21
BF22
m22
2mm212、一2
即2,解得:
m1
m23
直线AF1的斜率k11
m
答案:
D小炼有话说:
(1)在运用弦长公式计算AF1,BF2时,抓住焦点的纵坐标为0的
特点,使用纵坐标计算线段长度更为简便,因此在直线的选择上,本题采用
xmyb的形式以便于消去x得到关于y的方程
(2)直线方程xmyb,当m0时,可知斜率k与m的关系为:
k丄
m
例10:
过椭圆
y2
1的右焦点F
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分别交椭圆于
4
3
A,B,C,D四点,
则-
1
丄的值为(
)
AB
cd|
A.-
B.
1
C.
1
D.
8
6
7
12
思路:
首先先考虑特殊情况,即|AB斜率不存在。
则IAB为通径,|AB3;CD焦点弦,所以考虑拆成两个焦半径的和,如设Ax1,y1,Bx2,y2,则
AB2aex1x2,从而想到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并使用韦达定理整体代入,同理CD也为焦半径。
设AB的斜率为k,则CD的斜率为丄,所以AB,CD均
k
11
可用k进行表示,再求出—二的值即可
AB|CD|
解:
若AB,CD分别与坐标轴平行,不妨设ABx轴,
2b
a2,b3,c1
联立方程可得:
答案:
D
小炼有话说:
(1)本题的亮点在于处理CD,因为发现CD与AB的直线方程结
构基本相同(只有斜率不同),并且用的是相同的步骤(联立方程,消元,韦达定理,代入焦半径公式),所以在解决|CD的问题时就可参照|AB的结果,进行对应字母的替换,即可得到答案。
所以在处理两条直线与同一曲线的问题时,可观察两直线处理过程的异同,进而简化运算步骤
(2)本题是选择题,通过题意可发现尽管过焦点相互垂直的直线有无数多对,
但从选项中暗示结果是个常数,所以就可以利用特殊情况(通径与长轴长)求出结果,从而选择正确的选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锥曲线 直线 位置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