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
- 文档编号:8212854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7.83KB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
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
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
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
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
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
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
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
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
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
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
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
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
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
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
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
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
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
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台湾问题整理:
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课考点
重点:
全民族的抗战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
6、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
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考点
重点: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
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
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
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
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
政治纲领:
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的结局:
失败: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第三课考点
重点:
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
难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26、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五四运动;
27、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
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
28、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9、中共二大制定了:
最高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
30、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南昌起义;
3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3、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遵义会议;
第四课考点
34、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
洛川会议
35、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
聂荣臻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6、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一课考点:
3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0、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
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
41、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
爱国统一战线;
4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课考点
43、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是:
刘少奇冤案
44、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必修二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
汉代:
刀耕火种,曲柄锄,一牛挽梨,二牛抬杠,战国时,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耧车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
(3)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是基本的阶级,赋税和力役是剥削的主要手段
(4)水利工程:
李冰的都江堰郑国的郑国渠汉代,井渠唐代,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宋代,水转翻车明清:
风力水车
工官匠户:
垄断性:
仅限与贵族与皇帝高超性封闭性缺乏积极性特殊性奢侈性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种植业为主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
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
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
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
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
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
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
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
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
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
(1)时间:
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主要行业:
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
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
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
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
沦陷区:
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
(1)时间:
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
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主要内容:
(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
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
(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内容:
(1)、管理体制上:
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
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
1992年召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影视互联网
概况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
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必修 一二 知识点 总结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