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 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8205921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16KB
六年级下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 人教版.docx
《六年级下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 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教案邮票中的数学人教版
丹凤县育才学校六年级二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执教者:
曹辉
课题
邮票中的数学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6月6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会确定应付邮资,并根据这些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
过程与
方法
2.培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学习习惯,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会确定应付邮资,并根据这些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
教学难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方法
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课前安排学生调查一些关于邮票和邮政资费的信息,并收集一些邮票,同学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二、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一)探究确定每封信函应付的邮资
1.探究本埠资费
(1)课件出示资费标准(学生讲解“计费单位”和“资费标准”的含义)
邮政资费表:
业务
种类
计费单位
资费标准(元)
本埠
资费外埠资费
信函
首重100克内,每重20克(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
0.80
1.20
续重101克---2019克每重100克(不足100克按100克计算)
0.80
1.20
(2)小红要给本市的一位好朋友写一封不足20g的信,她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2.探究外埠资费
小明的信有45g,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学生回答)
讨论:
确定信函资费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确定信函资费的两答因素:
一是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二是信函的质量。
)
(二)探究合理的资费方式
1.活动一请你设计
(1)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2)要知道能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先知道什么?
(看有那些可能的资费)
(3)课件出示资费标准表格(学生根据资料填出)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本埠
外埠
(4)学生讨论:
以上那些资费可仅用80分和1.20元邮票支付,
那些不能?
(5)学生汇报:
4.0元,4.80元,6.0元不能仅用80分和1.20元邮票支付。
如果最高的资费是6元,那么用3张邮票来支付时,面值最大的邮票是几元?
可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学生分组设计思考)增加的邮票面值为(2.0元、2.4元、4.0元)
2.请思考
为了方便机器检信,××局规定一封信函最多可贴4种面值的邮票。
探究内容:
如果小明的信不足400g,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1)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
思考:
⑴按照邮政费用相关规定400g的信函的资费可以看成几部分做成?
所需资费有那几种情况?
⑵能仅用80分和1.2元面值的邮票支付的资费是哪几种?
⑶不能仅用80分和1.2元面值的邮票支付的资费是哪几种?
⑷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2)汇报交流:
最大邮票应不小于12除以4等于3元。
增加的面值含有(0.81.24)或(0.81.2)等。
(3)小结:
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等角度考虑。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
虽然大家设计出满足条件的很多邮票,但在现实生活中,邮政部门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使用等角度进行考虑,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进行组合。
玩二种情况,利用表格进行分析。
)
四、作业
选用资料
板书设计
反思
课题
可能性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6月3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过程与
方法
会用逆向思维,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方案,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数学化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对随机出现的现象有科学、客观的概率观念。
教学难点
会用逆向思维,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方案,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教学方法
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理知识
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
你能想出哪些公平的规则?
确定谁有权决定看什么节目吗?
二、设计方案,实现公平
1、表哥、表弟、表妹三人都有自己想看的节目,于是他们各自想出一个游戏规则,你觉得哪个公平?
为什么?
2、你能说一说,我们都学过哪些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吗?
三、实践应用
1、出示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六题。
(自主连线,然后再说清理由,总结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
板书:
可能性
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
0(不可能事件,不能发生)
1(必然事件,一定能发生)
2、有1、2、3、4、5五个数字写在五张卡片上,将次序打乱,正面朝下放在在桌面上。
(1)任意摸一张牌,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它们的可能性。
①牌上的数是偶数
②牌上的数小于6
③牌上的数大于5
④牌上的数不是5
(2)任意摸一张牌,牌上的数是奇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偶数的可能性大?
大多少?
(复习可能性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会比较可能性发生的大小,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意义。
)
3、第99页第七题。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表格得出:
数量的多少决定可能性的大小。
(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对事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
4、小探究
同学们经常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出胜负,这样真的公平吗?
你能用一定的方法说明吗?
(提示:
分二人玩,和三人玩二种情况,利用表格进行分析。
)
四、课堂小结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对可能性有了哪些认识?
5、作业
练习二十一6.9题
在资料上再选两道题(B组同学可适当减少)
板书设计
可能性
板书:
可能性
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
0(不可能事件,不能发生)
1(必然事件,一定能发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让同学们通过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小组讨论其公平性,并让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画表格的方法列举出所有可能。
将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课题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6月2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用途。
过程与
方法
2.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统计量进行分析、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3.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增强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交流,准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用途。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统计量进行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
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梳理
(一)说说我们学过哪几种统计量?
(板书课题: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关于这三种统计量,你了解多少?
1、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成果
(1)意义、
(2)求法、(3)个数、(4)代表、(5)特点
板书: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总数量÷总份数)总体水平
中位数:
在有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最居中的那个数据一般水平
或中间二个数的平均数
众 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集中趋势
(二)选一选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2、六(3)班有43人,六(4)班有45人,要比较两个班的跳绳成绩,应该选取()。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3、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在所有选手中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进行比较。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二、交流与巩固(比较辨析法)
(一)试一试
课件出示例2:
六
(1)班同学身高情况如下:
身高/c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1)在上面这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a.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b.计算平均数
(2)不用计算,你能发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小组讨论,列式。
)
(3)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这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二)选一选
运动会的入场式上,小明班上的4名男运动员举着口号条幅和校牌走过来了!
你们知道这4个人选是怎么确定的?
1.561.451.601.651.601.601.411.391.551.671.60
整理数据如下:
1.391.411.451.551.561.601.601.601.601.651.67
为什么选众数?
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来确定会怎样?
(三)估一估
课件出示例2:
六
(1)班同学体重情况如下表。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1)在上面这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
(2)不用计算,你能发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小组讨论,列式。
)
(3)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这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三、回顾与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在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时要注意些什么?
4、作业
选用资料
板书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总数量÷总份数)总体水平
中位数:
在有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最居中的那个数据一般水平
或中间二个数的平均数
众 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集中趋势
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对各种统计量的意义,特点,求法进行了复习,但在实际联系中,学生求平均数时还是出错,对于中位数的求法掌握不够牢固,在课后还需要加强训练。
课题
统计与概率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6月1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过程与
方法
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
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
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
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
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3、出示填空题。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
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
⑵思考:
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为什么?
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二、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教材97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
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
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5、作业
A组练习二十一1-5题
B组练习二十一1.3.4.5题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复习中,先让学生讨论回顾了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量,再根据具体的题目探究每一种统计量的求法与特点。
教学富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 人教版 六年级 教案 邮票 中的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