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
- 文档编号:8204048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50.53KB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
“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2.3D打印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标志,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新技术,将使设计和制造更为简化:
工厂里或许不再有生产线,模具可能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蕴含的哲理不包括( )
A.人们认识的深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
B.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
C.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D.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解析:
3D打印技术是人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
经过科学实验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的产物,新技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A、B、D三项说法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C项错误,应选。
答案:
C
3.据英国每日电邮2014年3月19日报道,美国某研究机构发现,水星因炙热铁芯冷却效应,在40亿年间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
这说明
①预想与现实总是不一致的
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不可捉摸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40亿年间水星的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这说明人们一开始的预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论证与发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③符合题意;水星的变化超出了科学家预想的范围说明事物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符合题意;人类的预想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①观点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说法错误。
答案:
D
4.“近一点,才能力求美一点。
”这是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应该明白的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
“美一点”是世界观,“近一点”是方法论;“美一点”是创作追求,“近一点”是现实路径。
这一创作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艺术创作的发源地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②
解析:
题中主体为“艺术工作者”,因此“近”就是措施和途径,“美”就是目的和看法,即实践和认识,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关系,故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应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5.针对目前我国交通现状,为了保证人民生命安全,2013年公安部出台了新的交通规则,闯黄灯扣6分的规定引发了诸多新的交通问题。
公安部在积极调研、多次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闯黄灯作出新的规定:
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行为,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
这体现了( )
A.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D.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解析:
针对目前的交通现状,公安部出台了新规则,然后又在积极调研的基础上作出新规定,体现了A项;B、C、D三项在题中均没有体现。
答案:
A
6.下列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解析:
漫画中主人公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认识上明白“浪费水真可耻……”,行动上对自来水的浪费却无动于衷,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题中未体现,D项错误,均不选。
答案:
C
7.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科学理论对全面深化改革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科学理论的利用程度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 ④科学理论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改革的方向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②
解析:
本题强调的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②④正确;①颠倒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错误;③夸大了科学理论的作用,错误。
答案:
A
8.下图漫画中“当说到连自己都深信不疑时,假话就是真话”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解析: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漫画中假话就是真话,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故选D项;A、B两项观点错误;C项没有正确解释错误的原因。
答案:
D
9.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
“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
”这表明( )
①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 ②追求到终极真理是人生乐事 ③认识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不断发展 ④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和占有真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体现了真理的发展与真理的意义,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终极真理”说法错误;④中关于认识的最终目的的说法错误。
答案:
C
10.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到2000年基本实现总体小康;2002年,面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很大,“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①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解析:
不同时期对小康社会有不同的新要求,体现了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②③正确;①④观点错误。
答案:
D
11.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
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
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
由此可见(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故②错误;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故③错误;①④正确。
答案:
B
12.“希格斯玻色子”理论是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在1964年提出的。
这一理论刚刚问世时,没有获得太多支持,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同这一理论并使之不断完善,48年后,“希格斯玻色子”终被证实,英国人彼得·希格斯和比利时人弗朗索瓦·恩格勒特两位科学家也因此荣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
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 )
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认识是一种封闭式的循环运动 ③意识具有预见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的反作用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从理论上的提出、被质疑、到认同再到被证实,说明意识活动具有预见性和主动创造性,也说明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曲折性,①③正确;②观点错在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意识的反作用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观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二 目前,被专家以“革命性”形容的微博,以其“更新快,互动性强,与手机绑定,具有高度移动化和个性化,直接点对点传播,效果明显”的特点正在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但被微博热议的话题有时候真相居多,有时候假象居多,热议中还会使人们的观点莫衷一是。
(1)材料一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2)针对材料二的观点,有人悲观地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微博热议中走失。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
解析:
第
(1)问,答题范围是认识论,可结合材料与认识论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真理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第
(2)问,首先,要明确真理是什么;其次,真理与谬误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认识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结合以上知识,展开分析。
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由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
(2)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
因此,真理不会因为在被微博热议中而变成谬误。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在于是否被微博热议。
上述观点把检验真理的标准主观化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八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有人这样评价:
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
解析:
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可以联系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按规律办事、意识的能动作用、从实际出发、实践对认识的作用、认识的过程、真理的特点等作答。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
科学发展观是党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而提出的科学理论。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
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实践基础获得的正确认识。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 求索 真理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