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编.docx
- 文档编号:8199288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63.78KB
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编.docx
《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编.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编
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字词部分
攒cuán拗ǎo确凿quèzáo
菜畦càiqí桑葚sāngshèn轻捷qīngjié
蟋蟀xīshuài臃肿yōngzhǒng
脑髓nǎosuǐ相宜xiāngyí书塾shūshú
方正fāngzhèng博学bóxué蝉蜕chántuì
人迹罕至rénjìhǎnzhì
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
二、解释部分
确凿záo:
非常真切,真实可靠。
桑椹shèn:
桑树的果实。
轻捷jié:
轻快敏捷。
臃肿yōngzhǒng:
过度肥胖。
脑髓suǐ:
大脑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相宜yí:
适宜。
蝉蜕tuì:
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中医可入药。
攒cuán:
聚拢,拼凑。
人声鼎沸dǐng:
形容喧闹.混乱,像水锅里沸腾一样。
方正:
正直。
人迹罕至hǎn:
人的足迹很少出现.到达(的地方)。
三、文学常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四、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
A、分层次。
B、写景角度:
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
C、写法:
排比、拟人、对偶、比喻。
D、作用:
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
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
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
A、作用:
过渡段,承上启下。
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
B、修辞:
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
A、肃穆气氛。
B、问问题老师不答。
C、不允许游玩。
D、读难理解的古文。
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背诵: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
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
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
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时间、地点、工具、条件、方法、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
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词语部分
衣襟Yījīn肿胀zhǒngzhàng花圃huāpǔ
骊歌lígē叮嘱dīngzhǔ恐惧kǒngjù
再接再厉zàijiēzàilì
学识渊博xuéshíyuānbó
人迹罕至rénjìhǎnzhì
二、解释部分
肿胀zhàng:
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
再三嘱咐。
油鞋:
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nuó:
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
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ǎn:
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或竹竿的一端制成。
有的地方叫鸡毛帚。
咻咻xiū:
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雨篷péng:
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骊歌lí:
告别的歌。
玉簪花zān:
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páihuái:
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蔽雨犹豫不决。
花圃pǔ:
种花草的园地。
三、文学常识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本文有两条线索:
主线是爸爸爱花,副线是毕业典礼。
四、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
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
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
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
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
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
C、爸爸爱花的情形。
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
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
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
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为什么呀?
”“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对。
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花,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很重感情。
3.《丑小鸭》
一、词语部分
讪笑shànxiào嫉妒jídù丑陋chǒulòu
骇人听闻hàiréntīngwén
来势汹汹láishìxiōngxiōng
二、解释部分
来势汹汹xiōng:
动作或事情到来时声势盛大的样子。
沼泽地zhǎo:
木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姊妹zǐ:
姐妹。
沮丧jǔ:
灰心失望。
恭恭敬敬gōng:
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弥漫mí:
充满;布满。
泥泞nìng:
因有烂泥而不好走;淤积的烂泥。
木屐jī:
木板拖鞋。
飕飕sōu:
形容风声。
三、文学常识
《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话作品另外还有《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160多篇。
本文中的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4.《诗两首》
一、词语部分
延绵:
yánmián忧郁yōuyù瞬息shunxī
伫立zhùlì幽寂yōujì
荒草萋萋huāngcǎoqīqī
二、解释部分
镇静zhèn:
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ù:
忧伤.愁闷。
瞬息shùn: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涉足shè: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伫立zhù:
长时间的站立着。
萋萋qī: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jì:
幽静;寂寞。
回顾:
回过头来看。
三、文学常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史称“俄罗斯之父”,他的诗歌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他常被称为是“交替性诗人”。
著名诗作有《白桦树》、《修墙》等。
5.《伤仲永》
一、词语解释
世隶耕:
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尝:
曾经。
自为其名:
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收获:
和同一组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自是:
从此。
是,此。
立就:
立刻完成。
就,完成。
文理:
文采和道理。
邑人:
同县的人。
宾客其父:
请他父亲去做客。
宾客:
以……为宾客。
乞:
求取。
利其然:
把这种情况看作是有利可图的。
利,认为……有利可图。
扳pān:
通“攀”,牵.引。
环谒yè:
四处拜访。
称chèn:
相当。
泯然mǐn:
完全消失。
二、文学常识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彪炳于文学之林。
三、复习重点
1.出处: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
A.字音:
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
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
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
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
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
a.自己,eg:
并自为其名;b.从,eg: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
a.听说,eg:
余闻之也久;b.名声,eg: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
a.这,eg:
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
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
a.连词,并且,eg:
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
a.名词,名字,eg:
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
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
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
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
a.动词,完成,eg: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
蒙乃始就学。
⑧.然:
a.代词,这样,eg:
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
泯然众人矣。
⑨.于:
a.介词,此,eg:
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
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
a.动词,作为,eg:
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
卒之为众人。
⑩.夫:
a.指示代词,那些,eg:
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
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
以宾客之礼相待。
)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 ②.不至:
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 ④.通悟:
通达聪慧。
⑤.收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
他。
⑦.泯然:
完全。
⑧.贤于材人:
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
a.不使学。
(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
(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
(省略主语“我”)(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
(“之”后省略“于”)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6.《黄河颂》
一、词语部分
山巅shāndiān澎湃péngpai
狂澜kuánglán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宛转wǎnzhuǎn
九曲连环jiǔqūliánhuán
二、解释部分
烽火发fēng:
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
做事的魄力。
巅:
山顶。
澎湃péngpài: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lán: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
像屏风那样的东西,多指山岭.海岛等。
哺育bǔ:
喂养,培养。
九曲连坏:
曲折,回环,多弯道。
三、文学常识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7.《最后一课》
一、词语部分
踱来踱去duóláiduóqù哽住gěngzhù
祈祷qídǎo郝叟hǎosǒu懊悔àohuǐ
二、解释部分
诧异chà:
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
喧哗热闹。
懊悔: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悔不该这样。
宛转:
形容(歌声.鸣声)抑扬动听。
现常用作“婉转”。
惨白:
(面容)苍白。
操练:
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惩罚chéng:
严厉的处罚。
踱duó:
漫步行走。
祈祷qídǎo:
愿意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三、文学常识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耳先生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标题《最后一课》指最后一堂法语课,不仅指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四、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
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
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
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
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
A、对比。
B、前呼后应。
C、以小见大。
D、烘托手法。
重点背诵:
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
①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
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2.情节:
本文 “宣布下课”属于小说的哪个情节?
高潮结局
3.环境:
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
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
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1.韩麦尔今天为什么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样?
纪念最后一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镇上的人的表现为什么又和平常不一样?
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24-29段
1.课文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忽然”表明了什么?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了他对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5.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6、24-29段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表达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7、选文中哪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8、亡了国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对红体字的理解?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监狱指普鲁士兵的控制,钥匙是祖国的语言,母语可以让人萌发爱国之情,可以使人民团结起来抵御,结束外国的统治、侵略。
9、最后一段写出了韩先生怎样的心情?
无奈,悲痛,伤心等。
10、如何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比喻的修辞方法,本体:
字帖;喻体:
小国旗。
经老师的影响唤醒了学生爱国主义真情。
11、如何理解“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表现了对普鲁士士兵不让学法语这种控制手段的蔑视,以及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憎恨,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词语部分
逼狭bīxiá崎岖qíqū阻抑zǔyì
坎坷kǎnkě回环曲折huíhuánqūzhé
二、解释部分
国运:
国家的前途命运。
逼狭:
狭窄。
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
阻挡抑制。
回环曲折:
环绕,弯曲。
亦复如是:
同样也是如此。
亦,也。
如是,如此。
三、文学常识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作者是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标题的含义是: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
本文用了一系列的比喻: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
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千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9.《土地的誓言》
一、词语部分
炽痛chìtòng嗥鸣háomíng斑斓bānlán
怪诞guàidàn亘古gèngǔ默契mòqì
田垄tiánlǒng蚱蜢zhàměng污秽wūhuì
谰语lányǔ
二、解释部分
炽痛chì:
热烈而深切。
嗥鸣háo:
(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bānlán:
灿烂多彩。
谰语lán:
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
奇怪,古怪。
亘古gèn:
选古。
默契qì: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垄lǒng:
在耕地上培成的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作物。
蚱蜢zhàměng:
昆虫,像蝗虫,常生活在一个地区,不向外地迁移,是害虫。
污秽wūhuì:
肮脏的东西。
三、文学常识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文章题目的含义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10.《木兰诗》
一、词语解释
唧唧jī:
织布机的声音。
杼zhù:
织布梭子。
金柝tuò:
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鞍马ān:
泛指马和马具。
鞍鞯ānjiān:
马鞍下的垫子。
鞍,放在驮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辔头pèi:
驾驶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溅溅jiān:
水流声。
胡骑jì:
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
马叫的声音。
戎机róng:
战争。
朔shuò:
北方。
策勋xūn:
记功。
强:
有余。
不用:
不愿做。
郭:
外城。
扶将jiāng:
扶持。
霍霍huò:
磨刀声。
著zhuó:
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复习资料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