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19章会考的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199108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43.48KB
马原19章会考的题及答案.docx
《马原19章会考的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19章会考的题及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19章会考的题及答案
练习一
一、选择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一切哲学都是(B)
A.“科学之科学”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正确概括与总结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进行正确概括和总结的是(C)
A.一切哲学B.唯物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D.现代哲学
3.哲学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4.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5.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不同的哲学派别可以分为(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一元论和二元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B)
A.首次使哲学系统化.理论化B.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
C.是哲学成为“科学之科学”的标志 D.使哲学成为所有知识的总汇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17世纪英国哲学B.18世纪法国哲学
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的“基本内核”是(D)
A.休谟的经验论 B.康德的先验论
C.黑格尔的辩证法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D)
A.科学性B.阶级性
C.革命性D.实践性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C)
A.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B.提高我们理论思维的能力
C.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D.更好地掌握各门具体科学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
1.唯物主义都坚持(ABCD)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意识是物质所派生的D.意识依赖于物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是(AB)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C.关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3.近代唯物主义的缺陷有(BCD)
A.猜测性B.形而上学性
C.机械性D.不彻底性
4.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自然科学基础和论证的有(ABC)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5.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内容来说是(AB)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C.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统一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
2.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
3.一切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4.一切哲学都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
5.一切哲学都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正确概括与总结。
(×)
6.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7.一切哲学都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
(×)
8.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
(∨)
9.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12.唯物主义诸形态都是和辩证法相结合的。
(×)
13.哲学史上辩证法或者同唯物主义结合或者同唯心主义结合。
(∨)
14.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或者同唯物主义结合或者同唯心主义结合。
(∨)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知识的总汇。
(×)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17.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
18.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
2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
练习二
一、选择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实践的唯物主义”指称的是(D)
A.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
2.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共产党宣言》 D.《实践论》
3.成为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的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C.科学实验D.阶级斗争
4.在阶级社会里,实践基本形式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是(B)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C.科学实验D.日常生活实践
5.人们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在“赛伯空间”中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感性活动是(A)
A.虚拟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现实实践活动
6.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首先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D.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7.交往实践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其主要指向是(B)
A.主客体关系 B.主体间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自身的关系
8.创新实践与常规实践相比更能体现(D)
A.客体制约性B.主体受动性
C.客观规律性D.主体能动性
9.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出现,创造出的新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D)
A.地缘交往和地缘关系B.业缘交往和业缘关系
C.血缘交往和血缘关系D.网缘交往和网缘关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把需要、利益范畴引入了主客体关系系统,这属于主客体内涵关系中的(C)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11.人与自身的主客体关系本质上属于(D)
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主观世界的关系
12.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动力和基础是(B)
A.意识B.实践 C.运动D.理性
(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BCD)
A.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探索世界的精神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感性的物质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
2.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同动物改变环境活动的区别在于(BCD)
A.前者是精神活动,后者是物质活动
B.前者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后者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活动
C.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不具有社会性
D.前者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后者随着生物的进化而进化
3.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BC)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观意识性
4.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的有(ACD)
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
C.农民培育作物新品种D.科学家做“克隆”试验
5.实践主体具有下列本质规定(ABD)
A.社会性B.实践性C.自发性D.能动性
6.实践客体的基本形态有( ABD)
A.自然客体B.社会客体 C.不可知客体 D.精神客体
7.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 CD)
A.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B.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
C.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D.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8.与自在世界相比,人类世界具有下列特点( BD)
A.客观性B.人为性
C.组织性D.为人性
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
2.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
3.实践主体是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
4.主体和主观这两个概念没有区别。
(×)
5.客体和客观这两个概念没有联系。
(×)
6.客体和物质这两个概念可以等同。
(×)
7.实践是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生成和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
8.“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为对象生产主体。
”(∨)
9.所谓改造世界就是指改造客观世界。
(×)
10.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和统一的动力和基础。
(∨)
练习三
一、选择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B)
A.唯心主义物质观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3.列宁物质定义揭示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普遍性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D.运动性
4.运动是物质的(A)
A.根本属性B.主体C.承担者D.载体
5.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C)
A.唯一特性B.根本属性C.存在形式D.发展动力
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B)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物活论的观点
7.在人的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直立行走B.生产劳动
C.脑的形成D.语言交流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观点表明(A)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10.在意识功能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
A.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B.否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夸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主张意识是消极被动的
11.人工智能是(B)
A.对人类思维的超越 B.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C.对人类思维的取代 D.对人类思想的否定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可知性D.客观性
(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
1.恩格斯说: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CD)
A.物质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物质和物质形态没有区别
C.物质范畴是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D.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BD)
A.承担者 B.根本属性C.主体D.存在方式
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BCD)
A.规定和测量运动的尺度 B.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C.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 D.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B)
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持续性
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BC)
A.一切生命都具有意识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自然界的直接产物
6.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D)
A.审时度势B.运筹帷幄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一个好主意救活一个工厂
7.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正确的表述有(ACD)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8.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是(ABD)
A.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
C.旧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存在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
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
2.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而存在。
(×)
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4.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重要。
(×)
5.“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7.“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8.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
(×)
9.意识就其起源而言,决定性因素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
10.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于感觉的反映特性。
(∨)
11.(物质生产)劳动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
12.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14.无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13.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15.电脑不能完全取代人脑的功能。
(∨)
16.“世界统一于存在”。
(×)
17.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没有区别。
(×)
练习四
一、选择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A)
A.唯物论B.辩证法C.系统论D.唯心论
2.系统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是(D)
A.结构性B.有序性C.开放性D.整体性
3.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所固有的(B)
A.偶然的、外部的联系 B.本质的、必然、稳定的联系
C.间接的、非本质的联系 D.不确定的、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和对立的焦点在于(C)
A.是否承认事物的相互联系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量的变化
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动力和源泉 B.形式和状态
C.方向和道路 D.辩证内容和辩证形式
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 B)
A.内在性和外在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D.主观性和客观性
7.马克思曾经指出“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有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这里的“它”是指(D)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诡辩论D.形而上学
8.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的是(A)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C)
A.同一性的作用 B.斗争性的作用
C.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作用 D.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作用
10.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C)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
C.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D.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
11.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是(A)
A.基本矛盾 B.非基本矛盾
C.非根本矛盾 D.矛盾主要方面
1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C)
A.主要矛盾决定的 B.次要矛盾决定的
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决定的
13.将各种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平列看待的观点是(D)
A.两点论B.重点论C.一点论D.均衡论
14.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A.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 B.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C.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分析方法
15.从唯物辩证法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是(B)
A.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相互联结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6.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B)
A.事物的质B.事物的量C.事物的属性D.事物的度
17.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C)
A.事物的量B.事物的质C.事物的度D.事物的关节点
1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B)
A.出现部分质变B.超出度的范围
C.具有过程性D.以矛盾为动力
19.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B)
A.量变B.质变C.部分质变D.单纯量变
20.激变论的错误在于(C)
A.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B.只承认连续性而否认阶段性
C.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D.既不承认质变也不承认量变
21.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这是(C)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
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
22.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C)
A.肯定和否定的区别B.否定和否定的联系
C.事物的自我否定D.被否定事物的消灭
23.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A)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直线性
C.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否认了阶段性
24.片面夸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曲折性,这种错误观点是(D)
A.激变论B.庸俗进化论C.循环论D.直线论
25.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是( D)
A.原因和结果彼此制约B.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
C.时间上的先后相继D.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26.机械决定论的错误在于(B)
A.只承认偶然,否认必然B.只承认必然,否认偶然
C.否认的必然性的客观性D.主张必然寓于偶然之中
27.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还不能实现是属于(C )
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D.具体的可能性
28.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表现为(B )
A.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C.形式选择内容,内容为形式服务
D.内容表现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基础
29.本质和现象的关系表现为(B )
A.本质和现象是直接同一的
B.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现象决定本质,本质表现现象
D.有的现象表现本质,有的现象不表现本质
30.假象是(C)
A.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B.人们认识中产生的错觉
C.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B)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ABCD)
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
3.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BCD)
A.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D.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的
4.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CD)
A.包括了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全部内容
B.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C.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及理解它们的关键和钥匙
D.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5.辩证的同一是( BC)
A.不包含差别的自身等同B.相互排斥的同一
C.充满斗争的同一D.脱离对立的绝对同一
6.形而上学外因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CD)
A.片面夸大外因的作用B.主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C.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D.否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7.割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会导致(BCD)
A.二元论B.形而上学C.绝对主义D.相对主义
8.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下列情形(CD)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分 B.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
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CD)
A.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相对立 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相对立
C.两点论内在地包含了重点论 D.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10.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有(BCD)
A.矛盾双方经过调和达到绝对同一
B.矛盾的一方克服(战胜)另一方
C.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所代替
D.矛盾双方缩小差别,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11.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表现为(ABCD)
A.一般只有通过个别而存在
B.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
12.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AB)
A.激变化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D.庸俗唯物论
13.总的量变过程的部分质变(ACD)
A.表明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B.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包括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情况
D.既与单纯量变有区别,又不能混同于根本质变
14.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ABCD)
A.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引起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
C.“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辩证统一
15.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过程(ABCD)
A.实现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
C.产生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D.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16.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AB)
A.循环论B.直线论C.激变化D.均衡论
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
1.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是承认联系。
(×)
2.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是否认发展。
(×)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
4.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没有区别。
(×)
5.辩证的同一性与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没有区别。
(×)
6.矛盾斗争性和政治生活中使用的斗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7.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
8.只有矛盾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9.差异只是矛盾发展的程度问题,而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
(∨)
10.认识矛盾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
(∨)
1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 会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