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8188488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19KB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教学设计.docx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教学设计
找次品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巷头小学:
叶巧弟
课题
找次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
教材
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常见的钙片、矿泉水、饼干等熟悉的物品作为找次品活动的素材,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组织教学。
找次品是这一单元主要的操作活动。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学习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然后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1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并体会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
例2是让学生探索和比较找次品的多种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设计
理念
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例2也是通过利用天平找出9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课堂上要都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试验。
教师在常态课上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和操作的空间。
如果全班按8个小组算,为例1就要准备8个天平和每组有5瓶外观完全一样的钙片,其中一瓶要比其它三瓶轻……要准备这么多的学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而且学生在现实操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影响试验的结果。
利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试验过程,不但能节省数学教师和学生准备学生的功夫,而且课堂上也能保证每位学生有实验的机会,也能让每位学生验证结论,加强对“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的理解。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在9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找出“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
整合课件,人手一台电脑。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
设情境,揭示课题。
1、(广播)患肾结石宝宝等待检查的新闻画面。
2、去年我国发生了很多让人痛心的事,这是其中的一件。
事件发生后发现我国有很多的小宝宝喝了不合格奶粉而患了肾结石。
不合格的产品,我们也称为“次品”。
从上面的新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次品如果流入社会,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带来严重的祸害。
因此,在生活生产中,我们要学会从一些产品中找出次品,防此不幸的事故再发生。
3、今天我们就是学习“找次品”。
观看新闻画面,感受问题奶粉对婴儿的危害,体会“找次品”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利用“结石宝宝”的新闻创设情境,向学生渗透“找次品”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然后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称钙片
1、(广播)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点明读题)
2、“其中1瓶少了3片”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结:
“其中1瓶少了3片”表示5瓶钙片中4瓶是一样重的,只有1瓶比其它4瓶轻一些,这瓶可以说它是次品。
3、你是怎样把这瓶较轻的钙片找出来?
小结:
这瓶次品比其它4瓶的钙片只是轻一点点,差别不大,用手不能掂出来,我们可以用天平称。
4、用天平称钙片时,要用砝码吗?
为什么?
小结:
我们不用称出钙片的重量,可以不用砝码。
只要把钙片放在天平的两边,看它平不平衡,再判断哪瓶是次品。
5、天平是怎样工作的?
(课件显示天平的工作原理。
)
小结:
①如果天平平衡,表示天平两边一样重。
②如果天平不平衡,翘起来的一边轻一些,倾斜的一边重一些。
③钙片的次品比较轻,如果称钙片时,天平不平衡,次品会在翘起来的一边。
6、用天平称一称钙片,把次品找出来。
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称的?
7、(广播)学生汇报称了几次找出次品,并说一说是怎样称的?
8、通过这次称钙片,找次品活动,给你什么启发,或者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①如果题目像例1这样,一些产品中有一个次品跟其它产品的重量不同时,我们可以用天平称一称,找出次
1、学生读题,其他同学倾听。
并思考“其中1瓶少了3片”是什么意思。
2、思考如何把它找出来。
3、学生在电脑上操作,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
4、学生利用电脑称钙片,并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称的。
5、学生谈感想。
1、点名读题,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学生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带着问题读题,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句或重点词,提高学生装的审题能力。
3、学生活动前,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称钙片不用砝码等知识,保证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试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4、学生在称钙片时,边操作边说过程,不但能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学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称钙片
品。
②我们可以先把这些产品分一分,再用天平称。
③称钙片有很多种方法,找出次品也有快慢。
生对找次品的方法的理解。
5、教师对每个环节进行简要的小结,帮助学生建造完整的知识体系。
称零件
1、刚才我们学会了在5瓶钙片里找出一瓶次品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把刚才的5瓶换成更大的数量,把钙片换成零件,看大家能否找到次品。
2、(广播)在一些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学生自己读题)
3、题目中哪些地方我们要重视的?
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
①“在一些零件里”表示零件的个数不确定的,我们可以先从9个零件开始做实验找次品。
②“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表示9个零件里8个的重量是一样的,用天平称零件不平衡时,次品会在倾斜的一边。
③“一定”要求不管先称哪些零件都保证能找到次品。
④“至少”表示虽然有很多的方法保证能找到次品,但是最好的方法要称多少次?
4、6个小组讨论:
这9个零件分成几份,各份是多少个?
5、学生汇报分零件的方法。
6、然后选出一些较好的分法,再小组合作按不同的分法在电脑上称零件,找出次品并把每次称的过程记录下来。
分成的
份数
称的过程(把每次称的序号填在表格里)
次品号
称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7、集体汇报称零件的过程,选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1、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目中重点词的意思。
2、6人小组讨论怎样分9个零件。
3、集体选出较好的分法。
4、学生在电脑上称零件,并把过程记录在表格上。
5、集体汇报称零件的过程。
6、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自己发现什么?
1、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提高审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9个零件的分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3、学生罗列出各种分法,再集体讨论找出一些较好的分法,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并让学生体会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4、学生利用多媒体称零件,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并把称的过程用表格记录下来,再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加深学生对“找次品”的最优策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称零件
8、观察实验记录,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①零件有9个时,把它平均分成3份称,至少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②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3个,如果天平平衡,就从剩下的3个里拿2个再称,就能找出次品。
③第一次称天平不平衡,就从较重的3个里拿2个再称,就能找出次品。
9、每位学生用这种分法再称一称,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7、选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并用这个策略再称一称,从9个零件中找出次品。
6、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明白分析和研究问题,要考虑全面,才会找出正确的结论。
7、学生用最优的策略再找次品,体会这一策略的优越性、有效性。
找规律
1、5瓶钙有一瓶次品,分成3(2,2,1)份,可以称最少的次数保证能找出次品;9个零件有一个次品,分成3(3,3,3)份,可以称最少的次数保证能找出次品。
2、不管总数是5还是9,都是把总数尽量地平均分成3份。
像9能平均分成3份的,每份一样多;如果像5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也会使得有两份一样多,另一份与它们其中一份只相差1。
3、如果零件比9个还多,有10个,11个……应该怎样称?
如果再用称的方法找次品就比较烦琐,大家能不能用示意图表示。
小结:
①10---(3,3,4)---天平两边各放3个平衡:
4---(1,1,2)3次
不平衡:
3(重的)---(1,1,1)2次
②11---(4,4,3)---天平两边各放4个平衡:
3---(1,1,1)2次
不平衡:
4(重的)---(1,1,2)3次
4、口答课本P135的“做一做”,然后学生在电脑上称矿泉水验证结论。
1、学生用示意图表示有10个、11个……零件时是怎样称的。
2、学生完成课本P135的“做一做”,并在电脑上称矿泉水验证结论。
1、学生通过分析,发现找次品的最优策略的要点,并用这种方法推广到更多的物品里找次品,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先用多媒体找次品,再把过程填在表格内,接着用箭头示意图表示,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找到次品,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这一数学思维过程。
找次品加油站
1、“你知道吗?
”用天平找次品时,所测物品数目与测试的次数有以下关系:
(只含有一个次品,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
)
要辨别的物品数目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
2~3
4~9
10~27
28~81
82~243
……
1
2
3
4
5
……
学生浏览“找次品”的资料。
学生通过浏览“找次品”的资料,开据视野,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找次品加油站
2、这里有12个苹果,其中有1个与其它11个的重量不同。
给你1个天平,允许称3次,你能把这个不同的苹果找出来吗?
自我评价
同学们请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表格,在合适的表情里涂上颜色。
评价标准: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习活动。
有学好找次品的自信心,能够克服(请教别人)遇到困难。
乐于与同学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对找次品过程的理解。
能够独立思考
能够倾听同伴的想法,并在交流中获益。
学生通过完成评价表对学过的知识做个小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加强学生对本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学会反思、学会总结。
全课总结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本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或启示?
3、你这节课的表现如何?
你觉得还有哪些的同学表现比较棒?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个回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1、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框架。
2、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
作业
课本P136练习二十六第1、2、6小题
学生课后完成在作业本上。
适当的课后作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技能。
附件1:
称零件过程记录表(每位学生)
分成的
份数
称的过程(把每次称的序号填在表格里)
次品号
称的次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附件2:
实验表格2(每位小组长记录表)
零件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教学设计
(体育)济源市第四中学李正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取篮球教材——《运球上篮动作》,通过各种不同的运球方式,让学生掌握运球接上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促进学生判断力、时空感和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学习不同运球方式接上篮技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身体协调和篮球的操控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
热身复习——游戏导入——活动操练——运球动作巩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2)方法:
利用视频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寓教于乐教学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勇敢、机智、果断的能力和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不同运球方式状态下的上篮动作
解决措施:
利用视频和剪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教学难点:
技术动作协调、准确、熟练。
解决措施:
创设情境,场景学习联系技术动作。
四、教学资源的设计及应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来源
时长
应用方式和作用
熟悉各种运球动作
不同运球动画
视频
技术讲解
下载
5分钟
情景导入,激发动机、加深记忆
不同运球方式接上篮的技术
运球上篮技术
图像+文本技术讲评
开发
12分钟
观摩学习,开阔视野、增强认知
各种场景下的对应运球上篮动作
场景与运球方式
图像+文本+讲解
下载
15分钟
学习交流,促进认知
比赛中的精彩上篮动作
赛中的运球上篮
视频、剪辑
下载、开发
5分钟
观摩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1.激发运动兴趣阶段
复习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并了解各种运球动作
1.观摩图片,观看视频让学生对图片做出评价,并根据自己的看法对视频做出讨论。
2.呈现不同明星的视频动作,阐述他们的高超技能。
1.把评价的意见进行相互讨论学习
3.学生把自己与明星、明星与明星之间作比较。
利用视频图片激趣导入。
活跃课堂氛围,复习巩固运球技术动作
10分钟
2.掌握运动技能阶段
学习不同种类的运球方法,并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运球特点。
1教师点评并引导。
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讲解辅导。
2.引导学生学习区分不同种类场景下对应的运球方式,并归类总结。
3.谈论自己的对这些动作的看法,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喜欢的动作类型。
4.播放比赛中出现的精彩上篮动作。
1.积极参与
2.对学习动作的能力进行评价比较。
并讨论他们喜欢的动作类型。
1.利用下载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到讨论学习中来,
2、引导学生了解课的重点动作。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的精神。
4.突破本课重点、难点。
28分钟
3.教学评价放松讨论
播放剪辑的精彩动作
师:
你们喜欢这些动作吗?
师:
我也喜欢。
老师相信喜欢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运动员
生:
喜欢!
生:
Ok!
1.快乐巩固本次课的技术动作。
2.展示学生的特长,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
5分钟
4.作业
布置作业
实际中练习自己的动作,检验自己掌握技术能力
认真完成作业。
重温重点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分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学科 教学 整合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