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计划.docx
- 文档编号:8183740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87KB
春期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计划.docx
《春期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期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期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计划
2012年春期教师:
刁毅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学生52人,孩子们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关心爱护班集体荣誉,对人有礼貌,讲文明讲卫生,有理想,肯上进,集体荣誉感强,但毕竟是孩子,天性顽皮,还有很多不良习惯,现将我班孩子的学习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测试看,平均94.7分,,优生率为100%,及格率100%。
从试卷分析看,孩子们对一些基本的字、词掌握比较牢固,但少数孩子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不够灵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大部分孩子字面意思都没理解正确;从习作看,孩子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错别字比较多,二是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够准确,三是孩子们对改写这种新的习作方法掌握不好,展开的想像不丰富;从孩子们课堂表现看,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强,能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懂得掌握方法,尤其对字词的理解、记忆、运用,大部分孩子能自学解决,一篇文章能自己读通、读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知道边读边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口语交际在一定语言环境下乐说,喜欢表达自己意愿,基本能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得比较具体,个别孩子表达能力和普通话特别突出;习作能力方面,大部分孩子能写自己想说的话,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的技巧和习作方法,知道积累好词好句给自己的文章润色,了解了一些简单的修改方法,会简单地进行修改,对小伙伴的作文能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如错别字、明显不通顺的句子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文章比较优美,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能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让文章生动,但是孩子们留心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不强,也有少数孩子作文内容空洞,说假话,表达没一定顺序,错别字多,一部分基础差的孩子如胡旭琴,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时速度很慢,读后对主要内容了解不全面,概括不准确,对不熟悉的字词或语句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还不恰当.所以本学期在教学上多花心思,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
绝大部分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进行预习,做到“一读、
二勾、三查,四批注”,对生字新词学生基本已经能自学掌握了,而且有了很好的识字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了上网查基本的资料,使用简单的工具书,课堂上能大胆地质疑问难,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发言,二班孩子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一部分孩子对课文的领悟能力特别强,她们对字词的理解、语言的感悟等都特别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做到声情并茂,随着年级的提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课外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兴趣比较浓,能自觉进行课外好词好句积累。
但是也有少数孩子学习习惯差,上课不发言,而且爱讲话,不专心听讲,学习不讲究方法,作业格式不够规范(主要在行款格式上),3分之一的孩子(10个)书写潦草,学习习惯不够好,比如写错字不是用小叉表示而是涂抹或者用橡皮擦擦,更有甚者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还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如叶润,本学期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继续强调学生的作业规范性和指导个别学生的书写,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孩子们大多数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认识到了这门学科的重要,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有竞争意识,自我表现欲望强,课堂参与意识强,课堂气氛较活跃,能积极与老师交流,养成了不懂就问的习惯。
但还有极个别的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热情不高,懒惰,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孩子对学习的参与意识不强,不喜欢发言,还有几个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自由散漫,爱搞小动作,爱讲话,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本学期根据班级这些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各方面素养。
〈四〉、学困生分析。
姓名
原因
补救措施
王俊超
翁家斌
上课不专心,学习习惯差,书写潦草,不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性差。
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自觉性,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王远森
头脑聪明却懒惰,家庭作业不及时完成,上课爱讲话,书写不工整。
采取正面诱导,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与家长多交流,多鼓励,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侯祖洋
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有时搞小动作,不够勤奋。
与家长密切联系,随时监督孩子,多表扬孩子优点,以克服缺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吕征潞
胡旭琴
不积极动脑筋,懒惰,思维不灵活,学习方法死板,上课不用心,家庭教育跟不上。
与家长密切联系,随时监督孩子,多表扬孩子优点,以克服缺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郑兴建
邓淇文
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兴趣不浓,自觉性差,懒惰,但是头脑比较灵活。
多鼓励孩子,课堂多予以关注,及时表扬点滴进步,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潘二虎
刘谊莎
脑筋不够灵活,学习基础差,自信心不够,对语文兴趣不浓,懒惰。
多关心孩子学习,在班上找个小老师结队帮助他补基础,及时和家长联系,督促孩子进步。
二、教材的理解
1、对教材结构的认识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
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2、对教材特点的理解
研读本册教材,我发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
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
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本册涉及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
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
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
为此,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
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
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进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要求。
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
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
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
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4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
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
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
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本册教材还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
如,三月开学的时候,适逢春节刚过,将“民风民俗”这个专题安排在第二组,并以《北京的春节》一文开头,有助于学生回忆刚过不久的春节情景,便于教学。
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教材的最后一组,此时已是毕业前夕,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回忆成长足迹,表达惜别之情,为母校再做些事情……水到渠成地把听说读写训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
主要体现在:
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五)“综合性学习”: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
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阅读材料。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写倡议书、建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三、教学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期会写80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8.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会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并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
10、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1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四、实施策略
〈一〉各类教材内容教学手段
(一)识字、写字教学
学生通过前五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所以生字教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适当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采取多种方法进行:
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最后,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
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另外,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4)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全文;体会句子表达的生动形象,感受句子表达情感的效果,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和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
如:
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体会寄物于情的方法等。
(5)利用“交流平台”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引导学生把以前学到的其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进行归纳、小结,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
(6)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与个性化感悟的关系,把握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
(7)根据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学习方法上更加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
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
小学生口语表达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准确、不够有条理,要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例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描述一件物体,讲清楚一件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
在交际中要注意语言美,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引导。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
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中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四)习作教学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
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让学生乐写、爱写。
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
设置情境,启发想象;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写的时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
2、加强平时“小练笔”的指导。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中。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
例如,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
一是在习作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
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呢?
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独特感受。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
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
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要抓布置,抓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交流做法,活动后的展示,评议。
〈二〉、重视兴趣导向,用多种手段激励孩子学习兴趣,诱导孩子们不断进步,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1、教师要紧跟课改步伐,与世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加强自身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新理念指导教学,严格执行“六认真”要求,根据学生的课堂生长点精心设计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充满生机,情趣,向40分钟要质量,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这门学科。
2、注重培优转差的工作,采用“1+1”互助双飞活动,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作业活动分层布置,适合优生发展,学困生有兴趣,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验成功感,争取最佳发展;关心呵护每一位学困生,多角度了解他们,对他们点滴进步都及时肯定,给予表扬,从而点燃他们心中自信的火花,让他们逐步喜欢这门学科,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十二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