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 文档编号:8183042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97.95KB
最新学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学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基本情况分析
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
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反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大有可为,语文教学重之又重,语文教师责任重大。
因此,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我一定会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与分析,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据此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总体分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册教科书采用的是单元组合的编写体例,但是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具综合性。
1、整本教材文本内容主要分为三块。
第一块是编者的话,优秀的编者的话语可以使知识具有召唤力,与学生产生亲和力。
这本教材的“编者的话”采用书信的格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主题。
第二块是教材的主体:
六大单元的范文系统,每一单元主题鲜明,分别是“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诗词拔萃”。
单元主题主要体现在选文上,如第四单元的四篇选文,依次是了“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黔之驴”。
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
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
选文难度适中,古今中外,均有涉及。
本教材二十六篇选文中,现代作品占83%,外国作品占25%,文学作品占66%,科学作品占16%(统计有交叉),推荐诵读欣赏的古诗文全是名家名篇。
另一块是三份附录:
分别是应用文示例、语法简表以及字词表。
将应用文写作的体例采用附录的形式是一大特色,及在写作专题中只提出应用文的写作任务,不讲解有关应用文的写作知识,范文集中编写在语文教材的附录中。
本册教材选用的应用文种类包括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
语法简表则告诉学生一些语文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字词表则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诵读欣赏”和“名著推荐与阅读”两大板块的意义在于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样式,如词、古诗和现代诗,还把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扩大了学习资源,丰富了语文积累,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本书的能力,逐步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
例如教材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这部名著,对于七年级,刚刚进入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面对一部具有神话色彩和象征意义的中国古代著名小说,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因而这本名著对于他们再合适不过了。
这样既可以使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名著的要求落到实处,又可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同时为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创设了学习情境和条件。
3、这本教材每一单元的写作体例以创设情境为中心,把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整合为活动教材的体例。
教材不去解析作文技法,不去大谈口语交际理论,而是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特定情境中产生表达欲,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应用文的写作则以附录的形式,以例文的形式出现,直观具体,由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在第一、二、三单元设置口语交际板块,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与写作教学一线贯穿。
4、“语文实践活动”在本教材中分别设置在第四、五、六单元,依据相关单元主题开展活动把学习过程中的读写听说综合在一起,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和知识性。
如第四单元的“网上读写与交流”,巧妙地设计查书目、看期刊、读报纸、上网等四线活动。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在大体了解“目录学”知识的基础上,自由选读自己需要的各类图书,而且能学会检索文本,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浏览报纸杂志,还可以做摘录、制读书卡片,口头交流心得,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网络检索和阅读。
因此,本教材的单元总共由四大板块综合起来,四大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渗透。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简析:
本人任教七年级
(1)班,现有在籍学生33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7人。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较差。
尤其优等生人数较少。
与兄弟班级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优等生人数远远差与七
(2)班。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杰出人物的风采,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个性;学习采访人物,做到采访时说话自信、放松、热情、诚恳,创造融合的交谈气氛。
2、了解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酸甜苦辣;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懂得记事写人要线索清楚;学习在说话中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
3、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物的特点,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好的追求;体会课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融合的写作方法;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
4、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5、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学习写消息,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与别人交流。
6、欣赏、背诵名家诗词,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学素养和品味。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形成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3、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写作的线索。
4、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5、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6、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7、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文背诵及时完成作业、积极思考及主动发言、上课做笔记、坚持写周记等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在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参与全过程,让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书看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积累,定期在班上举办摘抄本展览,并从中推选出优秀的文章、摘抄和积累本。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7、成立互帮互学小组,对古诗文无法过关的学生采用“一帮一”“人盯人”的办法,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8、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筛选作业,及时反馈每一次作业、作文与考试,注重学法指导。
附:
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起讫时间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备注
一周
至
三周
2月
5日
至
25日
1、童年的朋友
2、一面
3、我的老师
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5、赵普
诵读欣赏
写作
口语交际
单元复习与测试
2
2
1
2
2
3
1
3
16
四周
至
六周
2月
26日
至
3月17日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月迹
8、三颗枸杞豆
9我们家的男子汉
10、柳叶儿
诵读欣赏
写作
口语交际
单元复习与测试
3
2
2
2
2
3
1
3
18
七周
至
九周
3月
18日
至
4月
7日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2、巍巍中山陵
13、凡尔赛宫
14、短文两篇
诵读欣赏
写作
口语交际
单元复习与测试
2
2
1
2
1
3
1
3
15
十周
4月8—14
期中考试
复习第一到第三单元的内容
6
6
十一
至
十四
4月
15日
至
5月
59日
15、松鼠
16、松树金龟子
17、国宝——大熊猫
18、黔之驴
诵读欣赏
写作
语文实践活动名著推荐与阅读
单元复习与测试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2
2
2
2
1
3
2
3
4
17
十四
至
十七
5月
10日
至
5月
28日
19、三个太阳
20、录音新闻
21、“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22、新闻两篇
诵读欣赏
写作
语文实践活动
单元复习与测试
专题荷
2
2
1
2
1
3
1
3
4
15
十七
至
二十
5月
29日
至
6月
20日
23、毛泽东诗词二首
24、古代诗词三首
25、现代诗二首
26、歌词三首
诵读欣赏
写作
语文实践活动
单元复习与测试
2
3
2
2
1
3
1
3
17
二十
至
二十二
6月
21日
至
7月
7日
期末复习
专题专项复习
期末考试
放暑假
18
合计本学期一共22周,除去假期本学期共122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4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
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
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
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4、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5、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6、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7、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
教学重点:
目标2、3、5、6、7
教学难点:
目标3、4、7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数:
16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8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复习测试3课时。
)
第一课童年的朋友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诵读
教学手段: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
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
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文章的要旨。
二、点拨
1、朗读课文,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
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即文章的关键句。
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
2、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慈爱乐观坚毅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
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
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
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
快活
总之:
“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三、课后消化
1.朗读全文3遍
2.仿写训练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
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
试试看。
(课后完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
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
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
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
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
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完成课后练习。
三、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
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四、当堂检测(见后面的当堂检测练习)
五、课后练习
1、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请你认真观察给你上课老师的眼睛,练习写一段话。
2、推荐阅读《童年》
附: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快乐、温暖)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
快活
教学反思:
第二课一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
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
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
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
“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
“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
二、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
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确定自然段
1、教师指导:
独立成节的一段文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文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
2、学生标自然段。
全文计35个自然级。
(二)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学生讨论归纳:
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1——31自然段,“一面”的印象。
第二部分:
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个层次:
①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体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写“我”渴望得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购买的矛盾心里;③15——31自然段,写鲁迅低价卖书和赠书。
四、指导学习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提示:
这一层首先交代了时、地、人、事,引导学生分别划出。
“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以至于“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这是旧社会汽车工人生活的写照。
“摇晃”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工人辛苦颠簸的生活。
2、借助注释简介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
内山完造,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朋友。
1913年他来到上海,当过日本药房职员,后来开设内山书店,与鲁迅交谊很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经多次访问中国,1959年在北京病逝,遗体葬在上海。
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和记述中国见闻的随笔集数种。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提示,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笔墨写鲁迅肖像。
在写肖像之前,首先写书店里“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说得很快”、“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气氛和谐而又活跃。
文章由朗朗的笑声写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为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印象当然不甚清晰,却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提问:
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样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鲁迅的大致轮廓的?
学生回答,教师的摘要板书:
“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总写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再从衣着、嗜好写印象)。
(二)学习4——14自然段
1、这一层,写了作者翻检书籍和内山老板的殷勤接待,写了“我”渴望买书却又力不从心的矛盾心理。
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作者觉得怎样?
翻到《毁灭》一书时,“我”的心情又怎样?
为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
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翻到《毁灭》时,马上记起杂志上介绍过“是一本好书”,又见到“鲁迅译”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可见鲁迅著作的感召力,鲁迅是为劳苦大众说话,和劳苦大众心心相通的。
2、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将第5自然段删节过的文字与原文比较,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毁灭》?
”加上这一句,更显出“我”的惊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检过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作过比较之后,此时,尽管“秋风”“细雨”(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扭”字,很形象,把风雨人格化了),“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我”却就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地窖里遇到了阳光一样,惊喜之情,无可言状,“《毁灭》?
”句正表达了我的这样一种心情,表达了“我”渴望读到鲁迅的书的一种急切之情。
“赫然”表达了对鲁迅的无比敬仰,“……便……立刻……”,又表达了惊喜之情。
3、请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学年 春季 学期 苏教版 初中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