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武汉工业学院.docx
- 文档编号:8180280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28.66KB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武汉工业学院.docx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武汉工业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武汉工业学院.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武汉工业学院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
郑长征老师
参赛学生:
陈孟荣郑高李黎(大学三年级)
参赛学校及院系:
武汉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
摘要:
本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以TI16Bit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247为核
心控制单元,以LTC1923PWM双极性电流控制器和大功率MOSFET构成的
半导体电热致冷器(TEC)功率驱动模块,以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为温度
传感器把温度信号变为电参量信号,再变换成电压信号并放大后和DAC
TLV5616输出设定的目标温度电压值进行比较,得到的误差电压经PID补偿网
络调整后反馈到LTC1923的控制端,由LTC1923来控制功率驱动模块,从而对
木盒的温度进行准确稳定的控制。
关键字:
温度控制MSP430F247TECMOSFETLTC1923
Abstract
Thetemperaturecontrolsystemwithultra-lowpowerTI16Bitsingle-chip
MSP430F247asthecorecontrolunittobipolarLTC1923PWMcurrent
controllerandhigh-powerMOSFETconsistingofsemiconductor-electric
cooling(TEC)drivepowermoduletobeheldNTCtemperaturecoefficient
thermistortemperaturesensorforthetemperaturesignalintoelectrical
signalparameters,andthentransformintoavoltagesignalafterenlargeand
DACTLV5616andsetthetargettemperatureoutputvoltagevalues,
obtainedbytheerrorvoltagenetworkPIDcompensationadjustedLTC1923
feedbacktothecontrolside,theLTC1923powertocontrolthedrivemodule,
sothewoodenboxonastableandaccuratetemperaturecontrol.
Keywords:
temperaturecontrolMSP430F247TECMOSFETLTC1923
1.方案设计
1.1理论分析
根据设计要求用半导体致冷器件对一密封木盒
(100mm×100mm×100mm)内的温度实现准确,快速的控制。
设定的调节温
差为15℃时,要求在3分钟内达到稳定的目标温度。
超调量不超过3℃,且稳
定状态下的温度波动在±1℃以内。
并能记录并实时显示温度调节过程的曲线。
设计要求用的热电致冷器(TEC)是利用热电第二效应——帕耳贴(Peltier)效应
进行制冷或加热的半导体器件。
在TEC两端加上直流工作电压会使TEC的一
端致冷,另一端发热;把TEC两端的电压反向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由于在半
导体制冷器的冷端。
除了产生帕耳贴热Q1外,还有焦耳热Q2,和热端到冷端
的热Q3,温度达到平衡时,冷端产生的净热量Q为:
2
功耗的计算公式为:
P=⊃2R+〈⊃(T1-T2)
(式中:
K-器件的体热导率(总导率),R——器件的体电阻,T1冷端温度,
T2热端温度,⊃——工作电流
,〈——温差电动势率)
由以上可知:
当工作温度,半导体材料性质和几何尺寸一定时,制冷量的
大小只与控制电流的大小有关,工作的状况在制冷或是加热只与控制电流
的方向有关。
由于半导体材料阻值的非线性。
在同一电压下为获得不同温差
和吸热量,电流变化很大。
用TEC加热制冷,控制电流比电压好,因此通过控
制TEC的电流可以容易实现无“死区”温度控制。
温度传感器是测量盒子里空
气的温度,由于空气介质具有热惯性,而且在低温段惯性小,高温段惯性大,明
显呈非线性的特点。
所以在控制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超调,控制超调可以通过限
制电流来逐步逼近目标温度值,但又受到时间要求的制约。
但如果温度当前值和
设定的目标值相差不大时,此时流过TEC的电流应该很小(如果驱动电路控制
得当)。
出现超调后,我们可以让电流方向反向,并且其大小对应超调的量。
就
是说我们只要设计一个能产生差动电压随一电参量可变的电路,直接控制通过
TEC的电流,实现TEC电流的双向控制。
然后对温度采样后通过PID补偿网络
构成的反馈回路,有效的阻止TEC电流频繁的换向。
1.2选用芯片理由及介绍
主控芯片:
TIMSP430F247作用:
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包括按键扫描,LCD
显示驱动,外置DAC,ADC的驱动,大量数据处理等。
特点:
16BitRISC结构,
内含32KB+256BFlashRom,4KBRAM片内还集成了3个基本时钟模块(最高频
率可达16M)、8通道12bit的ADC转换器、16bit的Timer_A3和Timer_B7比较/捕
获定时器、USCI(UART、SPI、I2C、IrDA),JTAG仿真接口,并且具有超低功
耗、速度更快(指令周期可达62.5ns),ESD保护,SVS,性能稳定等优点,同时
有多种省电模式,开发简单,仿真器价格低廉,不需昂贵的编程器等优点。
数模转换:
TITLV5616作用:
将设定的目标温度对应的12Bit的数值转换成相应
的模拟电压。
特点:
12Bit电压输出型,宽电压范围(2.7Vto5.5V),线性度
高(.<0.5LSB),低功耗(0.9mWat3V),速度快(3us建立时间),连线方便(使
Q=Q1-Q2-Q3=〈⊃T2-1⊃2R-K(T1-T2)
用SPI串口),操作简单。
数模转换:
TIADS7886作用:
将当前温度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供温度值通
过LCD实时显示出来。
我们之所以选择用外置的12BitADC,不用MSP430内部
的ADC12模块,是因为我们自制的单片机实验板为单面板,由于布线不良等原
因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有较大干扰。
(当时发现的,MSP430ADC12十进
制后两位总在变,结果按上面方法,就这样解决了)。
特点:
12Bit有效精度SAR
核,速度1MSPS,2.35V-5.25V宽供电电压,线性度高INL±0.65LSB(Typical),
DNL+0.4/-0.65LSB(Typical),信噪比为72.25dBSINAD,-84dBTHD,数据
传输速度快,20MHz高速串行接口,体积小,接口及操作简单。
仪表运放:
INA2331作用:
一个通道用于将热敏电阻转换后的温度电信号的放
大,提高此信号的灵敏度及幅度,然后才输出至ADC。
另一通道用于和DAC的
输出目标设定值比较及放大。
特点:
高精度(G=5,0.02%),低功耗(静态电
流低至490uA,关断时0.01uA),温度稳定度达到2ppm/℃,低失调电压(±
250uV),共模抑制比可达94dB。
TEC驱动器:
LTC1923作用:
PWM输出驱动MOSFET形成双极性电流全桥驱
动器。
特点:
控制精度可达0.01℃,频率可达1MHz,占空比可达100%,高效,
低噪声,低EMI,双极性电流控制。
1.3设计方案论证:
功率驱动部分
方案一:
采用电磁继电器直接控制TEC,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效率高的优点,
但在小容器内难以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方案二:
采用固态继电器。
它具有对外界干扰小、能与逻辑电路兼容、抗干扰能
力强和使用方便等一系列优点。
但是其切换速度为几微秒到几十毫秒,在使用
PWM进行控制时,开关速度相对较慢,造成较大的纹波系数,导致TEC制冷
效率下降。
方案三:
采用集成芯片LTC1923控制由MOSFET构成的全桥,通过PWM改
变占空比从而改变TEC的电流大小和方向,达到加热,制冷和恒温的目的。
我
们采用第三种方案。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方案一:
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18B20对温度进行测量,该温度传感器仅需
一根口线来读写,并且传递数据精度可以进行9位、10位、11位、12位选择等
优点,但是数据转换速度较慢,最高可达750ms。
方案二:
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采集,该传感器
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最高等优点,并且在给定的温度范围(5℃~35℃)内
线性度很好,能满足精度要求,能够实时测量温度,可构成准确快响应的模拟控
制系统。
故采用此方案。
2.系统实现
2.1硬件设计
2.11系统框图
D/A
LTC1923
MSP430F24
INA2331
PID
120KHzPWM
A/D
NTC10K
MOSFET
TG12864
TEC
2.12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接口设计
A/D,D/A和单片机的接口如图一所示。
它们都使用了SPI三线串行接口和
单片机连接,即使用了MSP430的UCA0,UCB0硬件资源。
使硬件和软件的
设计更加简单。
D/A和A/D的参考电压都是由LTC1923的26脚提供的2.5V基
准电压。
模拟输入输出信号连接入INA2331运放模块。
图一
INA2331和D/A,A/D的模拟信号接口如图二。
INA2331通道A接成固定精密
的5倍放大器,通道A两个输入端R3,R4,R5和NTC10K热敏电阻构成差分
单桥电路。
输出接入A/D转换器。
通过调节VR1进行满幅度校准,使温度的量
程在0℃~40℃之间。
VR1在温度定标之后就不可再变。
TMP_VAL
VSET
VSET
VSET
图二
TG12864LCD,JTAG仿真接口的数据连接方法如图三,LCD通过SPI串口与
MSP430的UCB1模块连接。
通过UCB1模块可以将数据快速传输给NT7532,
且不需要检测忙信号。
MSP430通过JTAG仿真接口可以在线下载程序,单步运
行等,而不需要编程器来写。
使系统开发变得更简单。
图三
TEC驱动模块接口如图四。
LTC1923的4脚接入INA2331的通道B输出控制端。
8脚接入MSP430的一个I/O口用来使能驱动功率的输出。
当8脚电压>1.8V使能功
率模块,否则LTC1923使4个MOSFET都关断。
该引脚接入一个1UF电容以消除
开机时TEC的浪涌电流。
VSET
FULT
CNT
TEC
VSET
VSET
FULT
图四
2.13硬件设计注意事项及窍门
为了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对系统产生的误差,小信号的处理我们使用了零飘移
仪表放大器。
并使用LTC1923内部提供稳定的2.5V基准电压作为INA2331,ADC
ADS7886及DACTLV5616的基准电压输入。
保证整个系统参考电压的一致性。
此外,基准电压输出我们用了一个10uf的钽电容和几个聚苯电容对其滤波。
还把
ADC和DAC的时钟线和数据线用地线隔开。
这样大大的减小了噪声及干扰。
设
计中还对ADS7886模拟输入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采样保持,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使用了两片LTC1693双通道高速MOSFET驱动器,输出电压12V或0V,峰值电
流+1.4A,-1.7A。
保证N,P沟道MOSFET都能工作在开关状态。
2.2软件设计,
2.21软件流程
Y
N
Y
|
|<0.1
N
DAC5616的驱动使用了UCB0硬件资源,设置方法如下:
#define
SET_FS
P2OUT|=BIT7
//FS置1
#define
CLR_FS
P2OUT&=~BIT7//FS清0
P2DIR|=0x80;
P3SEL|=0x0a;
SET_FS;
//P2.7为输出口DAC5616的FS
//P3.1,P3.3为模块功能
UCB0CTL0|=UCMSB+UCMST+UCSYNC;
UCB0CTL1|=UCSSEL_2;
UCB0BR0|=0x04;
UCB0BR1=0;
//3线,8-bitSPI主机
//选择SMCLK时钟源
//BRCLK=SMCLK/4
UCB0CTL1&=~UCSWRST;
//初始化USCIstatemachine
A/D
H0LD
/
/
TEC_EN
D/A
LCD
DAC输出的调用函数
入口参数:
num
voidoutdac5616(unsignedintnum)
{CLR_FS;
while(!
(IFG2&UCB0TXIFG));
UCB0TXBUF=num>>8;
while(!
(IFG2&UCB0TXIFG));
UCB0TXBUF=num;
Delayus(3);
SET_FS;
}
ADC的设置方法也一样,不过单片机是从A/D读取数据,接收时先要发送0来
启动SPI串口,才能接收到外部AD的数据。
以下程序是用来接收外置ADC的
12Bbit的串行数据。
UCA0TXBUF=0;
while(!
(IFG2&UCA0RXIFG));
data1=UCA0RXBUF;
UCA0TXBUF=0;
//DummywritetostartSPI
//RXBUFready?
datareceived?
?
//R15=00|MSB-Q9-Q2
//DummywritetostartSPI
while(!
(IFG2&UCA0RXIFG));//RXBUFready?
datareceived?
?
data2=UCA0RXBUF;
data1=data1&0X000F;
data1=data1<<8;
data1=data1+data2;
//拼成一个字
2.2.2
MSP430单片机的使用
我们使用功能强大的IAREW嵌入式开发环境,新建一个工程环境,主要设置
有单片机的型号,使用仿真器的接口类型,选择是硬件仿真或是软件仿真这几项
就能使用了。
2.2.3编程感想
MSP430单片机使用C语言来编程简单易学,代码执行效率高。
在学习中,先
要熟悉MSP430的硬件资源,了解各个寄存器的功能及设置。
同时TI公司也公
布了大量的代码例程,这给我们初学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3作品性能测试与分析
测试仪器与设备:
FLUKE—17B万用表(带温度和频率测量功能)
20MHz双通道数字示波器
JD-II电子秒表
直流稳压电源
(1)测试方案与测试条件
实验室温度28℃。
万用表温度探头和本系统温度传感器通过软胶布固定在一起,
以保证两个传感器的温度采样点一致,使温度测量准确。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初始显示正常,设置好目标温度按开始键并启动秒表计时,记录数据:
(2)测试结果
从32℃降22℃
32-22℃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当前显示温度
32.029.824.621.722.822.222.021.5
FLUKE17B测得温度
32.129.724.521.722.722.121.921.4
从22℃降12℃
22-12℃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当前显示温度
22.120.417.614.813.211.212.312.0
FLUKE17B测得温度
22.020.517.414.613.311.312.411.9
(3)测试结果分析
由以上数据结果可得,本系统能够很精确的控制温度,超调量很小,效率高。
用了两片TEC并联使用,在散热端用了水冷装置。
使系统的响应更快。
由于系统
而非电子器件的热属性导致有限的温度控制回路静态稳定性,同时系统在不同环
境中的热梯度的影响,使温度的稳定性只能达到±0.5℃左右。
解决方法可以在
系统中加入热梯度补偿网络。
参考文献:
1.赵茂泰,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7
2.秦龙,MSP430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典型实例,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沈建华,杨艳琴,瞿骁曙,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实践与系统设计,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秦龙,MSP430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附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武汉工业学院 温度 自动控制系统 武汉 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