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8178713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19.64KB
福建省南平市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南平市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南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
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
1.浙福线的投运让福建电网实现了从500千伏超高压到1000千伏特高压的跨越,福建从此进入“特高压”时代。
在输送功率不变、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采用“特高压”输电后,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减少到“超高压”的( )
A.10%B.25%C.50%D.7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输电的电流为
损失的电压为
在输送功率不变、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从500千伏超高压到1000千伏特高压,即变为原来的2倍,则输电电流变为原来的一半,有
故选C。
2.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振子。
把振子由平衡位置O拉到右方的B位置后释放,使振子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图乙为其振动图像。
则振子( )
A.振动周期为0.4s
B.在t=3s时的振动方向沿x轴负方向
C.振动频率为0.25Hz
D.从O运动到C,再次经过O点时完成一次全振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振动图像可知,振动周期为T=4s,选项A错误;
B.在t=3s时振子到达O点向右振动,即振子的振动方向沿x轴正方向,选项B错误;
C.振动频率为
选项C正确;
D.从O运动到C,再次经过O点时完成半次全振动,选项D错误。
故选C。
3.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的聚变
B.乙图中,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要放出能量
C.丙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丁图中,原来有1000个氡222,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一定还剩余500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图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裂变图甲中,A错误;
B.乙图中,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的过程属于聚变反应,是该反应的过程中要放出能量,B正确;
C.丙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了原子
核式结构理论,C错误;
D.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
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衰变不适应,D错误。
故选B。
4.已知水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若用m0表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用V0表示一个水分子的体积,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B.一个分子的质量等于摩尔质量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有
故A正确,B错误。
CD.由于水分子间隙小,所以水分子的体积等于摩尔体积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有
故CD错误。
故选A。
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
n2=11:
1,R1为定值电阻,R2为电阻箱,图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源电压为u=220
sin100π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B.电压表的示数为22V
C.当R2的阻值增大时,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
D.当R2的阻值减小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电源电压表达式知,该交流电的频率为
故A错误;
B.电压表的示数为有效值,变压器输入端电压有效值为
根据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20V,故B错误;
CD.原线圈输入端电压不变,变压器匝数比不变,则输出端电压也不变,当R2的阻值增大时,则输出端电流变小,根据电流与匝数比关系知,输入端电流也变小,根据
知原线圈输入功率减小;反之,当R2的阻值减小时,则输出端电流增大,输入端电流也增大,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如图甲所示,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的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垂直于纸面向里为磁场正方向,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正方向,水平向右为ad边所受安培力F的正方向,则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B.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决定于磁感应强度B随t的变化率。
由图可知,0~1s时间内,B增大,Φ增大,感应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向外),由右手定则感应电流是逆时针的,因而是负值,由磁场均匀变化,所以产生的感应电流恒定,同理可分析1~3s和3~4s,A错误,B正确;
CD.0~1s时间内,ad边感应电流是向下的,ad边所受的安培力F=BIL,根据左手定则得安培力方向向右为正值,由于B随时间均匀增大,I不变,所以安培力F随时间t均匀增大,同理分析1~3s和3~4s,CD错误。
故选B。
7.如图为物理学家拍摄的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图样,生物学家据此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B.X射线的频率比可见光的低
C.衍射图样说明了X射线具有波动性
D.拍摄所用X射线的波长与DNA分子大小接近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A.X射线是电磁波,不是电子流,故A错误;
B.根据电磁波谱,可知X射线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故B错误;
C.衍射图样说明了X射线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
D.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波长与障碍物的尺寸相差不多,故拍摄所用X射线的波长与DNA分子大小接近。
故D正确。
故选CD。
8.对于以下教材中配图说明,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油膜法估算分子直径的实验图。
实验中需注意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再描绘油酸膜的形状
B.乙图为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示意图。
说明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沿各方向撞击它的数量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C.丙图为模拟气体压强产生机理实验图。
说明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碰撞产生的
D.丁图为热机工作时的能流分配图。
说明热机的效率可能达到100%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图为油膜法估算分子直径的实验图。
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可知实验中需注意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再描绘油酸膜的形状,A正确;
B.乙图为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示意图。
说明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沿各方向撞击它的数量越多,受力越均衡,布朗运动越不明显,B错误
C.由图可知,丙图为模拟气体压强产生机理实验图。
实验说明了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碰撞产生的,C正确;
D.由图可知,丁图为热机工作时的能流分配图,说明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D错误。
故选AC。
9.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金属钨的逸出功为4.54e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B.一个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C.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12.0eV的光子而被激发
D.用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照射金属钨,从金属钨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7.55eV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
种谱线,选项A正确;
B.一个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2种谱线,即3→2和2→1,选项B错误;
C.12.0eV不等于任何两个能级的能级差,则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不能吸收能量为12.0eV的光子而被激发,选项C错误;
D.用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51eV)-(-13.6eV)=12.09eV,则照射金属钨,从金属钨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12.09eV-4.54eV=7.55eV,选项D正确。
故选AD。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一质量为m的小球(m< 。 球与车之间的摩擦可视为滑动摩擦,其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弹起后水平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 A.0B.v0C. D.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该题需要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①小球离开小车之前已经与小车达到共同速度v,则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有: Mv0=(M+m)v 由于M≫m,所以 v=v0 ②若小球离开小车之前始终未与小车达到共同速度,则对小球应用动量定理,水平方向上有: Fμt=mv′ 小球反弹后上升的高度为 h,则反弹的速度为 v,以向上为正方向,竖直方向上有: FNt=m∙ v-m(-v)= 又 Fμ=μFN 解得 故选BD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密封在一绝热容器中,活塞与容器壁无摩擦。 当温度为T1时,气体压强为p1,体积为V1;若在活塞上放置一定质量的重物,稳定后气体的压强变为p2,温度变为T2,则p2______p1,T2______T1(选填“>”、“=”或“<”)。 【答案】①.>②.> 【解析】 【详解】[1]在活塞上放置一定质量的重物,气缸内气体受到的压力变大,气体压强变大,即 气体体积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气体温度升高,则 12.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0s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波刚好传播到x=5m处的M点,t=1.5s时刻,x=10m处的质点Q刚好开始振动,则质点Q的起振方向是_______(选填“y轴正方向”或“y轴负方向”),该波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 【答案】①.y轴负方向②.10 【解析】 【分析】 【详解】[1]因为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可知质点Q开始振动时沿y轴负方向振动; [2]由题意可知波从M点传播到Q点所用时间 ,传播的距离 ,所以波速 13.如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小明同学利用该装置完成实验。 (1)为了完成本实验,下列必须具备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 A.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同 D.入射球和被碰球的半径必须相同 E.入射球每次必须从同一位置释放 (2)为了完成本实验,下列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 A.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 B.入射球和被碰球的半径 C.入射球释放点到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 D.两个小球离开斜槽后飞行的水平距离 (3)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正确操作,认真测量,得出O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11.50cm、31.50cm、60.00cm,则入射小球质量m1和被碰小球质量m2之比为_______。 【答案】①.BDE②.AD③.3: 1 【解析】 【分析】 【详解】 (1)[1]A.轨道不一定必须光滑,只要到达底端时速度相等即可,选项A错误; B.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以保证小球能做平抛运动,选项B正确; C.入射球的质量要大于被碰球的质量,以保证两球相碰后入射球不反弹,选项C错误; D.入射球和被碰球的半径必须相同,以保证两球发生对心正碰,选项D正确; E.入射球每次必须从同一位置释放,以保证到达底端时速度相同,选项E正确; (2)[2]小球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0=m1v1+m2v2 碰撞后两球做平抛运动,由于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则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则有: m1v0t=m1v1t+m2v2t 即为 m1OP=m1OM+m2ON 实验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与碰撞后的水平位移,故选AD。 (3)[3]因为O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11.50cm、31.50cm、60.00cm,带入 m1OP=m1OM+m2ON 可得 m1: m2=3: 1 14.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测出单摆的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用L、n、t表示); (2)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 A.选择质量大些且体积小些的摆球 B.水平拉直摆线测量出摆长 C.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大角度释放 D.当摆球到达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3)某同学在实验中,用秒表记下了单摆振动50次的时间如图甲所示,由图可读出时间为______s; (4)三位同学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他们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并用这些数据作T2-L图像,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乙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每次都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D.通过对图线a的正确处理同样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g值 【答案】①. ②.A③.66.8④.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单摆的周期为 由单摆周期公式 解得,重力加速度为 (2)[2]A.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需要选择质量大些且体积小些的摆球,A正确; B.摆长是摆线的长度加上小球的半径,B错误; C.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应该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释放,C错误; D.为了减小计时的误差,应该在摆球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D错误。 故选A。 (3)[3]根据秒表的读数规则,可知分针示数为60s,秒针示数为6.8s,故秒表读数为 (4)[4]A.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即 可得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T2-L图像的斜率为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故图线c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A错误; B.单摆的周期为 由单摆周期公式 解得,重力加速度为 B正确; CD.若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摆长变成摆线的长度,则有 由数学知识可知,图象有截距,斜率没变,CD正确。 故选BCD。 三、计算题。 15.一根内壁光滑、导热性能良好的试管水平放置,如图甲,试管中部一段5cm长的水银将左侧气体封闭,气柱长l0=16cm。 现将试管缓慢旋转至管口朝上,如图乙。 已知大气压强P0=75cmHg,环境温度27℃,管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1)求试管竖直后(图乙)封闭气柱的长度l1; (2)将试管下端插入一恒温水箱,如图丙,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封闭气柱又恢复到16cm长,求恒温水箱的温度t。 【答案】 (1)15cm; (2)47℃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试管横截面积为S,则有 cmHg 解得 l1=15cm (2)乙图中气柱: T1=300K,丙图中气柱: T2=(273+t) 解得 t=47℃ 16.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3m和4m的两物块B、C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现使质量为m的物块A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0,则: (1)若物块A、B碰撞后粘在一起,求碰撞后的瞬间,物块B获得的速度大小; (2)若物块A、B碰撞是弹性的,求弹簧压缩量最大时C物体的速度大小。 【答案】 (1) ; (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对A、B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得 (2)对A、B系统,碰撞是弹性的,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得: 得 对B、C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可得 17.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导轨MN、PQ竖直放置,间距L=1m,磁感应强度为B=4T的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导轨的M与P两端连接阻值R=4Ω的电阻,金属导体棒ab水平紧贴在导轨上。 现在外力F的作用下,使金属棒ab由某一初速度沿导轨向上运动,运动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0~1s外力F恒等于18N,不计导轨和金属导体棒的电阻,取g=10m/s2,求: (1)金属导体棒ab的质量m; (2)金属棒ab在1~2s通过电阻R的电量q; (3)金属棒ab在0~2s机械能的变化量△E。 【答案】 (1)1kg; (2)3C;(3)56J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像0~1s电流是一个定值,可知导体棒0~1s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 得 m=1kg (2)1~2s电流 i=2t 得 另法: 由图像的物理意义可知,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量,故金属棒ab在1~2s通过电阻R的电量 q=3C (3)因 由图像可知0~1s电流i=2A 得 由以上式结合1~2s图像i=kt可知1~2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即2s时的速度 (t≥1s) 又0~1s金属棒上升的高度 1~2s金属棒上升的高度 金属棒ab在0~2s机械能 变化量 得 △E=56J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南平市 学年 高二下 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