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docx
- 文档编号:817719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8.89KB
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docx
《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劳动。
教学重点:
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恐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情境导入。
2.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
“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
”并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
师小结:
我们需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究活动:
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明确观察任务:
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他们排序。
(2)探究要求: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
有几种比较结果?
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
怎么比才更准确?
三、研讨。
1.汇报:
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
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
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
3.教师总结: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板书设计: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教学反思:
2、起点和终点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3、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袋、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2.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
根据回答,让学生从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究:
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
“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3)纸蛙跳远比赛。
三、研讨。
1.师:
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汇报
师强调:
对齐点,确定终点。
2.贴纸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
对齐点,确定终点
教学反思:
3、用手来测量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教学难点: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纸带、剪刀、彩笔、胶棒。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情境导入:
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做测量工具呢?
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2.聚焦主题: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柞”。
强调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二、探究:
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柞。
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师强调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
一拃的之间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
(4)测量纸带的长度。
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随时指导。
三、研讨。
1.讨论:
(1)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2)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
(3)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拇指到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同一起点、终点。
2、科学探究目标: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3、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教学难点: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复习导入:
谁能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用手测量高度的过程和结果?
2.聚焦主题:
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
二、探究:
测量。
(1)物体的选择。
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2)测量桌子和书。
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
(3)汇报测量结果。
三、研讨。
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讨论:
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3、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板书设计: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反思:
6、做一个测量纸带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2、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3、科学态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透明胶带、塑料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导入:
我们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
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二、探究:
(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
(2)学生制作测量纸带。
(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
三、研讨。
1、观察数据。
2、提问:
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
四、布置课外活动:
用测量纸带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
板书设计:
作一个测量纸带
教学反思: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2、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于同伴讨论和交流。
(2)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3)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于同伴讨论和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测量纸带、格尺、软尺、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尺子: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
2.明确任务:
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二、探究:
(1)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观察、比较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
(2)用尺子测量物体。
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
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3)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教师巡视,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三、研讨。
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板书设计: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反思:
复习植物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种一棵植物,能简单说出的生长情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及做事情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亲自种植物,观察植物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
教学难点:
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说一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
(全班、小组交流汇报)
二、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
1、看书(从第一页看到22页)。
2、说一说看书的收获
3、教师提出本单元重点。
4、学生说一说学习本单元的收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科学 比较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