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一模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8172403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85.91KB
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一模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一模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一模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一模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秘密★启用前
临汾市2021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
(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由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凝结而成的红色遗产,是红色文化中的遗传密码,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21世纪以来,主流电影推动红色文化内容参与电影叙事,彰显红色文化力量。
红色记忆经由主流电影展示,可以唤起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
电影《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建党伟业》《可爱的中国》等,或以宏阔的历史笔触描摹革命事件,或以细腻的艺术刻画再现领袖人物风采,更多的是通过民族历史记忆与个体情感记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影像表述,唤起观众心中的集体记忆,进而增强民族情感和归属意识。
电影《张思德》《云水谣》《集结号》《秋之白华》等,赋予历史伟人群体更丰富的普通人的情感,更加注重在历史洪流中展示个体的生死悲欢与跌宕命运。
如《张思德》在电影片头就以“谨以此片献给平凡而光荣的先辈”进行记忆定位,黑白影像特有的历史质感与庄重感,将革命人物形塑为血肉丰满又充满精神感召力的生命个体,从而感召观众滋生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故事经由主流电影讲述,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电影《无问西东》恰当地借助了新的语境,以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精神倾向与价值观念实现了对个体理想主义光辉的召唤。
《风声》《听风者》等谍战电影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叙事话语类型,大多以悬念丛生的故事满足观众对英雄人物的想象,往往借助悬念设置将观众带入对信仰与生命本源等形而上终极命题的追问。
红色故事是主流电影在艺术与市场双赢格局中进行表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加速了主流电影探索政治性、商业性、审美化叙事的融合步伐。
主流电影讲好红色故事需要寻找自身的文化主体,进而进入更加符合民族价值取向的历史书写视野,探索思想话语被感知的叙事智慧。
红色精神经由主流电影传播,可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流浪地球》等电影彰显了伟大的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让观众感受到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让中国人情感相连、命运相系。
这些电影蕴含、传播的红色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之源。
灾难主题电影对于红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表达,也成为文化意识由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转变的见证。
主流电影需要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将红色精神进行彰显与传播。
在中国话语不断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主流电影必定无法缺席。
这就需要厘清当代中国最宝贵的故事资源有哪些,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显性文艺文本,并释放红色文化独有的精神能量,从而参与建构较为完整的中国电影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以期实现跨文化间的良好互动、传播、交流与沟通。
(摘编自李娟《主流电影叙事中的红色文化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主流电影是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21世纪以来主流电影中的红色文化蕴含力量。
B.红色故事是主流电影进行表达的主要内容,能确保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盈利。
C.在中国话语不断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无法缺席的主流电影远比其他电影重要。
D.主流电影将红色文化资源化为显性文艺文本,实现了跨文化间的互动传播交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本论部分围绕红色记忆、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展开论述。
B.第三、四段论述主流电影叙事中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时,都用怎么做收束。
C.文章多次举影片的例子,目的是论证主流电影展现了相同的红色文化内容和力量。
D.全文论述了红色文化在主流电影叙事中的意义与表现,且不囿眼前而放眼于未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遗传密码,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B.主流电影展示红色记忆时,注重表现和塑造生命个体,个体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C.谍战电影作为主流电影的一类,多以悬念丛生的英雄人物故事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D.灾难主题电影对红色与时代精神的表达,见证了文化意识由自发向自觉形态的转变。
【答案】1.A2.C3.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能确保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盈利”有误,属于曲解文意。
原文“红色故事是主流电影在艺术与市场双赢格局中进行表达的主要内容”,“能确保”绝对化。
C.“远比其他电影重要”错误,属于主观臆测,文中并没有将主流电影与其他电影比较的相关信息。
D.“实现了跨文化间的互动传播交流”有误,属于混淆已然未然。
注意文末的“以期实现”。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C.“目的是论证主流电影展现了相同的红色文化内容和力量”有误。
文章多次举例,论证的目的并不相同,各段所举之例分别论证的是各段的分论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遗传密码”有误,属张冠李戴。
原文“由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凝结而成的红色遗产,是红色文化中的遗传密码”,可知不是“红色文化”。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
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并且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这五个特点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等。
这一类言论、文字、图片、视频等会对他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人们习惯称其为“网络暴力”。
2019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根据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生产者和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摘自XX百科)
材料二:
从28岁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到成都确诊新冠肺炎女孩遭受网络暴力,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关于网络暴力、“社会性死亡”等话题的讨论。
放眼舆论场,诸如此类的网络暴力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动机和形式五花八门。
有人不了解事情真相就进行舆论审判,有人一言不合就让对方“社会性死亡”,有的甚至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对他人进行网络施暴。
在互联网上,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特别是由此造成的网络暴力风险,就像悬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令人心惊自危。
网络暴力的危害显而易见,如果不对其行为加以规范和整治,伤害的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而要杜绝网络暴力,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相关部门在继续加强对平台内容生态建设的指导和督促的同时,要从法律层面施以重拳,让维权更高效,让惩处更硬气。
身处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也要“键”下守法,为他人也为自己筑起安全的网络空间,让所有人远离网暴噩梦。
(摘编自新浪财经《所有网络暴力都不该轻易放过》,2020年12月11日)
材料三:
人们认为网络暴力对被攻击对象的影响人们遇见网络暴力的行为
(数据来自豆丁网《网络暴力分析》)
材料四:
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深处的诉求与欲望。
虽然网络暴力的实施者在现实中未必会成日骂骂嚷嚷,但一定存在某种被压抑的情绪。
参与网络暴力,未必是真的要用非理智言论攻击什么、推翻什么,而更多地是为了追求一种发泄的快感。
对冲网络暴力,需要唤醒“沉默的大多数”。
只有更多理性人士在网络上积极发声,才能让网络暴力消遁于无形。
无论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在网络社群里,也许都无法彻底消除暴力因素,但把暴力逼到见不得人的死角,是每一个社会建设者的美好愿望。
回应网络暴力,以暴易暴是无力的。
今年早些时候,两个偶像的粉丝群体发生相对友好的摩擦,但最后变成了人数的较量,胜负结果当然产生了,但谁也没有说服谁。
一次舆论风波的停止,也是下一次舆论风波倒计时的开始。
互联网不再是熟人社会,消除网络上的戾气,并不能寄望于回到那个小众、精英、互相保留体面的状态。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一个陌生的互联网上,保留对文明的一点坚守,对理性价值的基本尊重,以及让更多人参与到互联网的积极建设中,发出代表真实良善的声音。
(摘编自王钟《网络社群需要的不是摇旗呐喊而是理性》,《中国青年报》2019年12月5日)
4.下列对网络暴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暴力是指发表在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文字、图片、视频等。
这种暴力危害严重、影响恶劣,人们习惯上称它为“网络暴力”。
B.网络暴力早就出现了,不过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尤其是成都确诊新冠肺炎女孩遭受网络暴力的事件,才引发了人们的讨论。
C.关于网络暴力对被攻击者的影响这个问题,相关数据显示:
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暴力对被攻击者的心理、生活、名誉有影响。
D.“人们遇见网络暴力的行为”的数据表明:
超过半数的人遇见网络暴力,会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能主动、创造性地应对网络暴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暴力对被攻击对象的伤害很大,影响了人们遇见网络暴力时采取的行为。
遇见网络暴力,无动于衷的占二成多,跟风参与的人极少。
B.2019年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运用法律手段对网络暴力予以治理,使打击网络暴力有法可依。
C.材料四第一段语气肯定,指出有些人之所以有网络暴力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存在某种被压抑的情绪,评论发言更多是为了寻求发泄的快感。
D.面对客观、复杂的环境,作者王钟理性地认识到暴力因素也许很难彻底消除,以暴制暴也不是办法,必须大力挤压网络暴力的生存空间。
6.请结合材料,为高中生正确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献计献策。
【答案】4.C5.A
6.
(1)守住底线,形成合力:
不参与任何网络暴力违法活动,“键”下守法,为他人也为自己筑起安全的网络空间;与其他各方形成合力。
(2)理性应对,理性发声:
遇见网络暴力,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如果断举报);在网络上积极发声,让网络暴力消遁于无形。
(3)提高认识,影响更多人:
在一个陌生的互联网上,保留对文明的一点坚守,对理性价值的基本尊重;号召更多人参与到互联网的积极建设中,让更多人发出代表真实良善的声音。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网络暴力是指发表在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文字、图片、视频等”错误,扩大范围。
见材料一第一段,“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并且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这五个特点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等”。
B.“尤其是成都确诊新冠肺炎女孩遭受网络暴力的事件,才引发了人们的讨论”错误,“才”有误,属于混淆时间。
文中没有表达因以上事件“才”引发对网络暴力讨论的意思。
D.“会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能主动、创造性地应对网络暴力”错误,“创造性”属于夸大其词。
“果断举报”“适当劝诫”谈不上什么“创造性”。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网络暴力对被攻击对象的伤害很大,影响了人们遇见网络暴力时采取的行为”错误,强加因果。
用“影响了”把两个调查强行联系在一起。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而要杜绝网络暴力,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相关部门在继续加强对平台内容生态建设的指导和督促的同时,要从法律层面施以重拳,让维权更高效,让惩处更硬气。
身处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也要‘键’下守法,为他人也为自己筑起安全的网络空间,让所有人远离网暴噩梦”,即守住底线,形成合力。
“虽然网络暴力的实施者在现实中未必会成日骂骂嚷嚷,但一定存在某种被压抑的情绪。
参与网络暴力,未必是真的要用非理智言论攻击什么、推翻什么,而更多地是为了追求一种发泄的快感”“只有更多理性人士在网络上积极发声,才能让网络暴力消遁于无形。
无论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在网络社群里,也许都无法彻底消除暴力因素,但把暴力逼到见不得人的死角,是每一个社会建设者的美好愿望”,即理性应对,理性发声。
“互联网不再是熟人社会,消除网络上的戾气,并不能寄望于回到那个小众、精英、互相保留体面的状态。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一个陌生的互联网上,保留对文明的一点坚守,对理性价值的基本尊重,以及让更多人参与到互联网的积极建设中,发出代表真实良善的声音”,即提高认识,影响更多人。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
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
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煮雪烹茶
聂鑫森
①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
②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
北风微微,雪花落地的声音,如柔弦轻抚,入耳入心。
③石上泉和夫人何洁早醒了,披着棉袄靠在床头。
空调喷吐着热气,暖融融的。
④何洁说:
“你昨夜总是翻身,睡不实。
”
⑤石上泉笑了,说:
“这样的大雪,隔了十年才下一次,稀罕哩。
天气预报,分毫不差。
我们的北斗卫星,真是个好玩意儿。
”
⑥“怪不得你昨日黄昏,去园子里用清水把那块青石板洗了又洗,为的是干干净净地承接雪花。
”
⑦“对。
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
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
”
⑧石上泉曾供职于市里的环境保护监测所,当了好多年的所长,职称是正研究员,得到同行赞誉的学术著作是《工业城市的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的排放控制与净化》。
退休十年,石上泉不再管所里的事,侍花种草,读些闲书。
他还喜欢开开玩笑,闹出些喜剧效果,令人愉悦。
⑨石上泉提了一只细篾编织的小竹篮,拿了一把用南竹片削制的长竹刀,走到园子里去。
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
⑩何洁说:
“老来俏啊!
”
⑪“谢夫人谬奖。
我往园子里的梅树边一站,也是一棵老梅树,铁干虬枝,开着黄的红的花。
这叫‘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⑫石家嵌在曲曲巷中,是祖上留下来的。
园子里有石有井有花有树,还有一栋砖墙木架小楼,两层,第三层则是一个露台,轮换着摆放时令花草。
露台又称为晒楼,因为其功能主要是晾晒衣服。
闲暇时,石上泉喜欢站在晒台上远眺——这是职业习惯使然——看看天,嗅嗅风中的气味,估测环保的效果。
往北望是本市原来的工业区,林立着许多高大的烟囱,他曾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变为“赏菊东墙下,怅然见烟囱”。
这些年来,大部分排污企业迁走了,留下的少数企业也在治污上花了血本,变得天朗气清了。
现任的所长,昨天派专人送来一份已上报的《潭州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看后提提意见。
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⑬石上泉走进园子里了,真正是天地一洁,耀人眼目。
踏着四五厘米厚的雪,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他走到井边的大青石板前。
青石板有两米长,半米宽,高约三十厘米,形如床。
春秋晴和的日子,他喜欢坐在石上看书;夏日午后,他干脆躺在石上闭目养神。
现在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
寒气从指尖刺入,再狠狠地刺入他的心尖,他知道气温应在零下3℃左右。
这雪真是白净,没有任何杂质,他忍不住抓了一点放入口中,凉且爽。
雪满竹篮,他又去北墙角,折了几枝斜曳而下的蜡梅——上面缀着全开、半开的金色花朵和未开的花苞——以便插入客厅案头的釉下彩瓷瓶。
过会儿回到室内,他会把篮中的雪倒入一个白瓷大盆,让雪在空调的暖气中融化为水,再用白纱布过滤,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
⑭何洁站在屋门口的台阶上,喊道:
“快来吃早餐啊!
”
⑮老两口儿津津有味地用完早餐,石上泉说:
“夫人辛苦了,我马上煮茶为谢。
”
⑯他把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
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
两个精美的白瓷小盖碗,放在炉边的小几上。
⑰何洁说:
“你对吃茶也很在行,得闲了可写写科普文章。
”
⑱“这使不得,我是只吃不写。
古人云:
‘鉴者不写,写者不鉴。
’王国维谈论词的艺术有《人间词话》一书传世,可他自己写的词,就让人不敢恭维。
”
⑲陶壶盖有了响动,茶水沸腾了。
⑳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
㉑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
突然,他眉头紧锁,对夫人说:
“这茶不能喝。
”
㉒何洁问:
“这茶蛮好的,怎么不能喝?
”
㉓“此中有硫化物的气味,昨夜北风虽弱,却带来城北烟囱里未除净的气味,掺在雪里了。
”
㉔“那些烟囱不是有水净化装置吗?
并未见有灰黑的烟尘啊!
”
㉕“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
”
㉖石上泉提起炉上的大陶壶,去厨房把水倒了,洗净后再去灌上井水,重重地搁到炉火上。
㉗“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
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
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
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
”
㉘“你不是说鉴者不写吗?
”
㉙“这件事必写,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
”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天地间一片亮光,雪花落地的声音入耳入心,洁净、静谧的自然环境很好地烘托出人物期待煮雪烹茶的心情。
B.小说特别强调主人公用清水把青石板洗了又洗,为后文叙写他喝出茶水中有硫化物的味道这一内容作铺垫,反衬效果突出。
C.主人公石上泉喜欢上三层露台看天气,喜欢在两米长半米宽的石板上看书、闭目养神,完全是因为他的生活状态悠闲自在。
D.小说语言亦庄亦谐,灵动自然。
既风趣幽默,不失质朴自然;又多处引用和化用古典诗文名句,雅致生动,富有诗意的美感。
8.请分析“煮雪烹茶”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9.这篇小说运用多种手法突出环境特点,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7.C8.
(1)“煮雪烹茶”是小说的中心事件,围绕“煮雪烹茶”叙事写人,使情节更简洁紧凑。
(2)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正是因为煮雪烹茶,主人公才发现了环保数据造假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
(3)“煮雪烹茶”使轻松自在的生活情节与严肃深刻的社会问题形成对比,凸显张力。
9.
(1)比喻。
如第一段将“雪光和曙光”比作“瀑布”和“羊脂”,形象生动地写出雪花的轻盈和洁白,突出环境的洁净静谧。
(2)调用视觉、听觉与触觉。
如第十三段既有视觉上的“四五厘米厚的雪”,又有听觉上的“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还有触觉上的“凉”。
(3)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如第十三段用听觉上的“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来衬托突出整个环境的静谧。
(4)讲究色彩搭配。
如第十三段写雪是“白净”的,石板是“青”的,梅是“金色”的,色彩鲜明。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完全是因为他的生活状态悠闲自在”错误。
“完全”有误,过于绝对化了。
石上泉喜欢上三层露台看天气也是一种工作习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标题的作用能力。
题目要求简要分析文章以“煮雪烹茶"为题,有什么好处。
文章标题作用一般从标题本身、内容主旨表达、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以及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考虑。
本题,在情节结构方面,小说开头“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从雪景的描绘写起;引入夫妻二人的对话“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
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引出“煮雪烹茶”的话题;然后写取雪、煮雪、烹茶、品茶:
“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
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细致地描写“煮雪烹茶”的过程;再到“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由“煮雪烹茶”发现环保的问题。
可见,“煮雪烹茶”是小说的线索和中心事件,也是石上泉夫妻的生活场景。
小说的结尾“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
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
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把“煮雪烹茶”与揭露环保的问题一事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因为煮雪烹茶,主人公才发现了环保数据造假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
“煮雪烹茶”本是雅事,做“煮雪烹茶”之事的人“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也是有高雅脱俗的高洁品性的人,由“煮雪烹茶”引出小说的结尾“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
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
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使轻松自在的生活情节与严肃深刻的社会问题形成对比,凸显张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文中举出三处运用不同手法突出环境特点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比喻手法的运用。
第一段中,“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等描写,将“雪光和曙光”比作“瀑布”“鹅毛”“柳絮”,这是以雪光明亮以及雪的形态来展现雪之大;“洁白如羊脂”,将“雪”比作“羊脂”,这是展现雪之洁净,照应题目中的“煮雪”,为后文石上泉打算煮雪烹茶的情节做铺垫。
视觉、听觉与触觉相结合。
第十三段,“踏着四五厘米厚的雪”是视觉描写,“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是听觉描写,“寒气从指尖刺入,再狠狠地刺入他的心尖”是触觉描写。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踏着四五厘米厚的雪,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他走到井边的大青石板前”,运用听觉描写,衬托突出整个环境的静谧。
色彩的搭配。
“这雪真是白净”“他走到井边的大青石板前”“半开的金色花朵”,雪的“白”,石板的“青”,梅的“金”,色彩鲜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临汾市 高三一模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