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172109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86.67KB
全国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docx
《全国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2、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尧舜禅让”,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
3、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
4、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范缜。
5、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6、6.贸易古称“贸”,原指交易、专卖。
7、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礼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
8、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9、9.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的。
10、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熊十力。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
( × )
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
( √ )
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
( × )
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
( √ )
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
( × )
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
( × )
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 √ )
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 √ )
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
( √ )
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 ×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 B )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B.文化现象
C.文化思潮D.文化内涵
2.国别文化是以(A )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B.民族
C.地域D.层次
3.中国的地势地形( B )。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
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 D )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C )。
A.仁者,人也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无为而无不为D.修身,治国,平天下
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D )。
A.秦代B.两汉
C.魏晋D.隋唐
7.“道统”的思想是( C )提出的。
A.孟子B.董仲舒
C.韩愈D.白居易
8.车的发明者是( B )
A.神农氏B.轩辕氏
C.伏羲氏D.有巢氏
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 B )。
A.敬财神B.广告
C.唱市经销D.坐商经营
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 A )的工具。
A.时间B.长度
C.重量D.体积
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 B )。
A.周文王B.秦王赢政
C.汉武帝D.汉高祖
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 C )、山川祭祀等。
A.人鬼祭祀B.日月星辰祭祀
C.社稷祭祀D.人神祭祀
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 A )提出的。
A.张载B.朱熹
C.陆九渊D.程颢
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 B )说的。
A.孔子B.孟子
C.庄子D.老子
15.《牡丹亭》是( C )的作品。
A.元朝的关汉卿B.元朝的王实甫
C.明朝的汤显祖D.清朝的孔尚任
16.“金达莱”这词是从( D )借来的。
A.越南语B.蒙古语
C.维吾尔语D.朝鲜语
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 D )修辞方式。
A.对偶B.顶真
C.回文D.复叠
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 A )。
A.南北朝B.东汉
C.隋唐D.宋明
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 B )。
A.元朝B.明朝
C.清朝初年D.清朝末年
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C )。
A.天台宗B.净土宗
C.禅宗D.华严宗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天下”观念:
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它的—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天下统一。
2.“五服”:
中国传统的孝服分为五等,俗称“五服”。
五服是五种粗糙程度不同的麻布礼服,分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等。
3.“周岁”礼
4.避讳: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宜呼其音。
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5.“综合创新论”是20世纪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文化论争中提出的极富价值的学说。
这种文化主张,是在研究和分析了中国近现代文化论争中各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意吸收了“会通以求超胜”论、“民族大众文化”论中的合理因素。
该观点认为,“在现在中国,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与谋旧文化之复活,同样都是死路一条。
”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
答:
清初三先生指: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为:
《船山遗书》
顾炎武的主要著作为: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落》
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为:
《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原君》
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
答:
过程:
晋人借鉴古代玉玺和石刻经验发明了墨拓技术;隋朝出现真正的印刷术——雕版印刷;唐懿宗咸通九年印刷的《金刚经》表明刊印技术已经达到纯熟;宋代后还出现铜版印刷术和彩色套印技术,活字印刷发明;元代继泥活字后出现铜、木等材料的活字,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出现;明代出现铅活字。
影响:
有利于节约用于印刷的人力、物力、财力;方便编排和修改;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有利于知识与技术的推广;极大的推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欧洲人采用活字印刷术,大大推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使欧洲更快的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
答:
思维模式:
(1)整体思维: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
(2)直观思维:
所谓直观思维,是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地把握事物本质,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维方式。
(3)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指由两个对象内部属性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
(4)辩证思维: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特征:
1、崇尚保守的古典主义;2、喜好以具体形式表达复杂多样性;3、形式具有其合性;4、具有现实主义倾向;5、尊重身份秩序;6、具有折衷融合倾向。
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
答:
科举制作为建立文官体制的前提,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公平合理。
积极有效的选官制度,它在维系民族传统文化、保证中国统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
但科举制的负面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他文化的综合作用,愈益突出。
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A)
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B.后天物质的创造
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D.后天修养与精神
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B)
A.文化政策B.文化传统
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B)
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
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B)
A.“四渠通漕”B.“通漕四渠”
C.“渠漕四通”D.“渠通四漕”
5.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D)
A.7亿棵B.8亿棵
C.9亿棵D.10亿棵
6.上古文化虽说多元,但是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夏商两代,却只是建立在(B)
A.黄河上游地区B.黄河下游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游地区
7.夏文化的特点是(A)
A.尚忠B.尚孝
C.尚义D.尚礼
8.“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C)
A.儒家的思想核心B.法家的思想核心
C.墨家的思想核心D.道家的思想核心
9.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B)
A.西汉时期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D.魏晋时期
10.我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C)
A.“龙抬头”B.“桃花水”
C.“打春牛”D.“唱春官”
11.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B)
A.鲁班B.老君李耳
C.灶君D.嫘祖
12.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D)
A.明代中后期B.清代初期
C.清代中期D.晚清时期
1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B)
A.神农B.陶弘景
C.孙思邈D.李时珍
14.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B)
A.夏代B.周代
C.商代D.秦代
15.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C)
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D.太尉、太常、太仆
16.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D)
A.冠、婚、丧、祭、乡B.冠、婚、射、朝、聘
C.祭、凶、宾、军、家D.吉、凶、宾、军、嘉
17.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D)
A.周代周公B.春秋孔子
C.西汉董仲舒D.宋代张载
18.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A)
A.陶弘景B.张鲁
C.张道陵D.葛洪
19.“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C)
A.仁爱孝悌B.重义轻利
C.谦和礼让D.真诚有信
20.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A)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B.格物、致知、诚意
C.诚意、正心、修身D.齐家、治国、平天下
21.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B)
A.《步辇图》B.《清明上河图》
C.《天王送子图》D.《簪花仕女图》
22.《荀子·非相篇》中说:
“言而当,知也。
”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D)
A.场合B.对象
C.时机D.分寸
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C)
A.西周B.西汉
C.秦代D.唐代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A)
A.佛教的传入B.伊斯兰教的传入
C.基督教的传入D.犹太教的传入
25.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C)
A.60年代B.70年代
C.80年代D.9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属于文化观念的有(AB)
A.人生观B.审美观
C.建安风骨D.隋唐佛学
E.宋明理学
27.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ABD)
A.齐国的管仲B.魏国的李悝
C.郑国的子产D.秦国的商鞅
E.赵国的赵鞅
28.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ABCD)
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
”
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
”E.“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9.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ABDE)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B.布局上左右对称
C.外观的多样性D.强烈的人文性
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30.下列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的有(BCD)
A.对联B.字谜
C.预言D.姓名
E.敬惜字纸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国别文化: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32.《中国救荒史》
33.清谈:
这是魏晋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
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
清谈时谈士手持廛尾(由廛鹿尾做成的拂尘一类的东西挥动时可以生风),一主一客,主者称述自己的意见为“通”,客方起而论难为“难”。
清谈在辩理时很讲究言语简洁,切中要害。
一“通”一“难”下来,有时分出胜负,有时各自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时则需要第三方出来作一总结。
34.家庭:
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
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家义务兵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
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由出生形成的纵向谱系性纽带。
35.天神祭祀:
包括天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气象神祭祀三种。
《中国救荒史》邓云特内容包括:
历代灾荒史寅之分析、灾荒之实况、灾情总述、远古传说及殷商时代……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
答:
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
而在宁夏地区所形成的引黄灌区,直把“斥卤不毛”之地,改变成“塞北江南”。
在太行山以东的晋、冀、鲁、豫地区,众多的水利灌溉工程,使这一广大地区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地带。
西北的水利系统,还起着保护环境的作用,众多的水渠,将泾、渭等黄河及其支流的水引进农田时,也起着降低黄河泥沙含量的作用。
那时的关中地区,良田千里,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37.什么是针灸学说?
答:
针灸学说就是针刺与灸法的合称,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说直接应用的结果,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即可施治。
要点是辩证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
38.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答:
(1)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科举考试给人们上升的可能,于是读书做官的是一般读书人的理想,人生的得意失意维与科举。
考试的内容又是以经学、史学、文学为主,使人们思维空间单一,民族文化缺乏健康发展。
(2)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高度集权的政治需要庞大的官僚队伍,而经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官僚是当时社会文化的最高阶层,他们效忠皇帝,依附皇权,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在强制推行儒家思想下,士子们不能有自己思想的发挥,行文格式在明清时期也被限制为八股文。
这些都是极端专制政治的需要。
39.简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
答:
1、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尊崇自然成了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
2、道家把物我一体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道家对自然的尊崇和热爱一直诱导着后世艺术家对自然的密切关注。
40.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
答:
汉语汉字虽然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和文字,但是并没有凌驾其他语言文字的特权。
我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都有发展和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制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
比如:
为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扩大民族机关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实行双语教学;建立民族语言的电台电视台、翻译机构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
答:
(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2)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3)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
社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世俗利益,把含有信仰意义的物质、精神文化产品保留下来。
42.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征。
答:
封国制、宗法制、“家天下”、“亲亲尊尊”等。
解析: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是以家族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伦理道德借助于“法”这一形式来体现并加以强制实施。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核心则是“德”。
“以德配天”、“明德慎行”、“亲亲尊尊”、“为国以礼”、“隆礼重法”、“为政以德,一准乎礼”等诸如此类以德为主的思想贯穿于古代司法过程之始终。
中国古代的法律可以说完全依附于“礼”,因而始终不能获得自己的独立生命(相对于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来讲),其实质应可认为“法”是载体,“德”是内容。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D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
2.宫廷文化属于( A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B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D )
A.“南夷”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
5.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
6.《尧典》载于( D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
7.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C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
8.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C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
9.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
10.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B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
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12.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B )
A.唐 B.宋 C.元 D.明
13.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C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
14.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D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
15.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
16.《礼记·曲礼》说:
“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的( C )
A.规范性 B.调和性 C.等级性 D.延续性
17.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 D )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18.《老子·五十八章》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C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19.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20.周代,人们按四时祭祀祖先,夏祭叫( B )
A.礿 B.禘 C.尝 D.烝
21.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C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
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C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
2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A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B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
25.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C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广义文化产品的有( ABCDE )
A.农具 B.陶器 C.雕塑 D.绘画 E.典籍
27.后期法家的主张有( AD )
A.以杀去杀 B.以乐去乐 C.以仁去仁 D.以刑去刑 E.以礼去礼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居住用房的主要方式的有( ABD )
A.半穴式 B.干栏式 C.塔楼式 D.井干式 E.哥特式
29.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三省”包括( ABC )
A.中书 B.门下 C.尚书 D.内阁 E.枢密院
30.20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中国文化 概论 自考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