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资料.docx
- 文档编号:8157118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50.24KB
营养学资料.docx
《营养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学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养学资料
1、必须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指人体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2、条件必须氨基酸conditionallyessentialaminoacid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能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的氨基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3、氨基酸模式aminoacidpattern就是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4、优质蛋白氨基酸模式与人体的氨基酸模式接近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称为优质蛋白或完全蛋白,其中鸡蛋的蛋白质以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在实验中常用作参考蛋白
5、限制氨基酸limitingaminoacid有些食物虽然含有种类齐全的氨基酸,但氨基酸模式与人体差别较大,其中一种或几种含量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须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利用,这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6、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action不同食物间的相互补充其之间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7、氮平衡:
是反应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
其关系式:
B=I-(U+F+S),B:
氮平衡;I:
摄入氮;U:
尿蛋;F:
粪蛋;S;皮肤等氮损失
8、蛋白质的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2构体内各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3供给能量
9、氨基酸池aminoacidpool吸收的氨基酸先储存于人体个组织、器官、体液中,这些游离的氨基酸统称为氨基酸池
10、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内容是?
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品质的鉴定,新的食品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指导人群膳食等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
各种食物,其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模式等都不一样,人体对不同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营养学上主要从食物蛋白质含量、被消化吸收的程度和被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全面地进行评价。
11、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
蛋白质缺乏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发生,但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更为敏感。
蛋白质缺乏常有热能不足,故称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有水肿型和消瘦型两种。
反映体内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常用指标主要为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运铁蛋白等。
13、蛋白质参考摄入量
我国由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以推荐的RNI值在1.0~1.2g/kg体重,按热能计算,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热能的12%~14%。
12、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一)蛋白质的含量
虽然蛋白质的含量不等于质量,但是没有一定数量,再好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限。
所以蛋白质含量是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一般使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的氮含量,再乘以由氮换算成蛋白质的换算系数,就可得到食物蛋白质的含量。
(二)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消化率不仅反映了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同时还反映消化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
蛋白质消化率(%)=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x100/食物氮。
该计算结果,是食物蛋白质的真消化率。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考虑粪代谢氮,这种消化率叫做表观消化率。
(三)蛋白质利用率
1.生物价BV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
计算公式如下:
生物价=储留氮x100/吸收氮,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2.蛋白质净利用率NPU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因此,它把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都包括了,因此更为全面。
计算公式如下:
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x生物价
3.蛋白质功效比值PER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蛋白质(g)。
4.氨基酸评分AminoacidscoreAAS:
也叫蛋白质化学评分,该方法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质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是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
氨基酸评分=被测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mg)
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量(mg)
除上述方法和指标外,还有如相对蛋白质值;净蛋白质比值;氮平衡指数等。
14、甘油三酯功能
1储存和提供能量2维持体温正常3保护作用4内分泌作用5帮助机体更有效的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作用6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物中的甘油三酯作用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提供脂溶性维生素等作用。
1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
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16、必需脂肪酸主要功能1是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2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3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
17、磷脂的主要功能1提供能量,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为乳化剂,利于脂肪的吸收、消化和代谢3防止固醇类在血管内沉积,预防心血管病4促进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18、善事脂肪的营养学评价1脂肪的消化率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3提供各种脂肪酸的比例4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5某些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脂肪酸含量
19、水化物的分类1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2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3寡糖(棉子糖、水苏糖)4多糖(糖原、淀粉、纤维)
碳水化物的功能
20、体内碳水化合物功能1储存和提供能量2机体构成成分3节约蛋白质4抗生酮作用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功能1主要是能量营养素2改变食物的色香味3提供善事纤维
21、膳食纤维指植物性食物或原料中糖苷键大于3个,不能被人体小肠吸收和消化,但对人体有健康意义的碳水化合物
22、膳食纤维生理功能。
(1)增强肠蠕动,利于粪便排除。
(2)具有吸水膨胀功能,增加粪便体积,从而稀释肠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及降低其吸收。
(3)维持肠道正常菌群,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不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4)控制体重及降低血糖、血胆固醇等保健功能。
(5)预防结肠癌发生的作用
23、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BM:
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热能消耗。
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热能消耗
24、食物热效应thermiceffectoffoodTEF:
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能,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热能的额外消耗称食物热效应
25、人体能量消耗主要用处1基础代谢2体力活动3食物热效应4生长发育
26、钙综述:
1、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主要以羟磷灰石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离子状态分。
2、布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3、混溶钙池中的钙与骨骼钙保持着动态平衡,受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和甾固醇激素1,25-(OH)2-D3相互作用调节。
27、钙的生理功能:
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2、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3、促进体内酶的活动4、血液凝固5、促进细胞信息传播6、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7、其他功能:
参与激素的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及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8、影响肠内钙吸收主要因素:
1、草酸、植酸、磷酸2、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残基3、一些碱性药物:
苏打,黄连素,四环素
29、促进肠内吸收的因素:
1、维生素D2、某些氨基酸:
赖、色、组、精、亮基酸3、乳糖4、抗生素:
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
30、钙缺乏引发的疾病:
1、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时导致佝偻病2、中年人骨质软化3、老年人骨质疏松症4、缺钙者易患龋齿
31、钙过量引发的疾病:
1、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2、奶碱综合征3、高钙膳食可明显抑制铁、镁、磷的吸收及降低锌的生物利用率
32、直接反映机体钙营养状况的指标:
1、骨矿物质含量(BMC):
适用生长发育期儿童2、骨矿物质密度(BMD)
33、钙的食物来源:
奶和奶制品;小虾皮、海带、豆类、芝麻酱和绿色蔬菜(注意植酸草酸膳食纤维)。
34、铁综述:
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大多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分功能性铁和体内贮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骨髓中)。
35、铁的生理功能:
1、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2、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3、参与其他重要功能:
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有关等
36、铁的抑制吸收因素:
1、植酸、草酸、碳酸和磷酸盐(只对非血红素铁适用)2、过量的锌3、胃中胃酸缺乏或吃抗酸药物过多4、贮存量多时,铁吸收率降低
37、铁的促进吸收因素:
1、赖、组等氨基酸及乳糖、VC和核黄素(VB2)2、机体需求量增多时,可促进铁的吸收
38、铁的缺乏:
1、导致对二价金属吸收率增加(如铅)2、体内缺铁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铁减少期(IDS):
无临床症状。
第二阶段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
血清铁浓度下降。
第三阶段缺铁性贫血期(IDA):
贫血症状。
39、铁的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如猪肝、瘦肉、鸡蛋、动物全血、禽类、鱼类等
40、锌的综述:
分布于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肝、肾、肌肉含量为高,对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免疫功能、物质代谢和生殖功能等均有重要作用
41、锌生理功能:
1、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2、促进生长发育3、促进机体免疫功能4、维持细胞膜结构5、增进食欲6、对膜通道和心理应激的影响7、促进VA代谢和生理作用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8、对皮肤和视力有保护作用
42、肝对锌吸收的影响物质:
1、内源性白细胞调节剂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甲状旁腺激素
43、锌抑制吸收因素:
1、植酸、鞣酸和纤维素2、铁可一直锌的吸收
44、锌促进吸收因素:
1、碘喹啉、苯妥英钠和VD2、体内缺锌时吸收率增高
45、锌缺乏:
1、食欲减退,异食癖,生长发育停滞,皮肤创伤不易愈合易感染2、儿童期缺乏导致侏儒症3、成人导致性功能减退,精子数减少,胎儿畸形,皮肤粗糙,免疫力降低
46、锌过量:
1、干扰铜、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2、损害免疫功能3、锌中毒,引起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47、锌评价指标:
血浆碱性磷酸酶
48、食物来源:
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及其内脏
49、硒综述:
存在于所有细胞和组织器官中,大多硒主要以硒蛋氨酸(体内不合成)和硒半胱氨酸两种形式存在于体内。
50、硒生理功能:
1、抗氧化功能2、保护心血管和心机的健康3、增强免疫功能4、有毒重金属解毒作用5、促进生长和抗肿瘤的作用,保护视觉器官
51、硒影响吸收因素:
硒的化学结构和溶解度有光,硒蛋氨酸和溶解度大的硒化合物更易吸收
52、硒缺乏:
1、缺硒是发生克山病的重要原因2、缺硒是发生大骨节病的重要原因
53、硒过量:
硒中毒,症状为头发和指甲脱落,皮肤损伤及神经系统异常,指端麻木,抽搐,甚至死亡
54、食物来源:
海产品和动物内脏,如鱼子酱,海参,牡蛎,蛤蛎和猪肝
55、碘综述:
大多存在于甲状腺组织内。
56、碘生理功能(甲状腺素):
1、促进生物氧化2、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神经系统发育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4、激活体内许多重要的酶5、调节组织中的水盐代谢6、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57、碘吸收:
吸收迅速,3h可全部吸收,甲状腺奋力下来的碘部分可再利用
58、碘缺乏:
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孕妇缺碘可影响胎儿神经肌肉的发育及胚胎期和围生期死亡率上升,婴幼儿缺碘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甚至呆小症(克汀病)
59、碘过量:
高碘性甲状腺肿
60、食物来源:
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蛤干,干贝,淡菜,海参,海蜇
61、维生素定义: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62、维生素命名:
一是按其发现顺序;二是按其生理功能;三是按其化学结构。
63、维生素分类:
1、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A、D、E、K。
特点:
易储存于体内(主要在肝脏),不易排出体外(除维生素K外)2、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PP、B6、叶酸、B12、泛酸、生物素等)
64、维生素特点:
体内仅储存少量,较易自尿中排出,但维生素B12例外
65、维生素缺乏:
1、原因:
食物供应严重不足;吸收利用降低;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加2、分类:
按缺乏原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维生素缺乏;按缺乏程度分临床和亚临床维生素缺乏
66、维生素A生理功能:
1、视觉:
维生素A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
人从亮处进入暗处,因视紫红质消失,最初看不清楚任何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待视紫红质再生到一定水平才逐渐恢复视觉,这一过程称为暗适应。
暗适应快慢取决于照射光的波长、强度和照射时间外,还与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有关,维生素A不足时,暗适应时间会延长。
2、细胞生长和分化:
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生长停滞,发育迟缓,骨骼发育不良;缺乏维生素A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体重减轻
3、免疫功能:
可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
4、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合成5、抗氧化作用6、抑制肿瘤生长
67、维生素A缺乏:
1、早期症状是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可致夜盲症。
2、引起干眼病,进一步可致失明;儿童缺乏最重要的临床诊断体征是毕脱氏斑。
3、引起不同组织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食欲降低,易感染。
4、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68、维生素A过量:
可引起急性、慢性及致畸毒性。
极大剂量可以致命;大剂量胡萝卜素摄入可导致高胡萝卜素血症,出现类似黄疸的皮肤,停药后症状消失。
69、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指标:
可分为缺乏、较少(边缘状态)、充足、过多和中毒五类。
1血清维生素A水平2相对计量反映实验3视觉暗适应功能测定4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5稳定同位素测定6眼结膜印记细胞学法7眼部症状检查
70、维生素A食物来源:
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禽蛋等
71、维生素D生理功能:
1,25-(OH)2-D3(或D2)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
1、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转运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磷明显与钙)3、对骨细胞呈多种作用4、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生长
5、通过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调节血钙平衡:
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主要调节因子是1,25-(OH)2-D3、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及血清钙和磷的浓度。
72、维生素D缺乏:
1、佝偻病:
高发与婴儿2、骨质软化症:
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人。
3、骨质疏松症:
老人。
4、手足痉挛症:
血钙水平降低导致。
73、维生素D过量:
维生素D中毒症状包括: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烦渴,发热,血清钙磷增高,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严重者导致死亡。
74、维生素D食物来源:
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
75、维生素E生理功能:
1、抗氧化作用2、预防衰老:
改善皮肤弹性,使性腺萎缩减轻,提高免疫力。
3、与动物的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4、调节血小板的粘附力和聚集作用5、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
76、维生素E缺乏:
可出现视网膜退变,蜡样质色素积聚,溶血性贫血,肌无力,神经退行性病变,小脑共济失调。
77、维生素E过量:
肌无力,视觉模糊,复视,恶心,腹泻以及维生素K的吸收利用障碍。
78、维生素E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1、血清维生素E水平2、红细胞溶血试验
79、食物来源:
植物油,麦胚,硬果,种子类,豆类及其他谷类。
80、核黄素理化性质:
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水溶性较低,酸性和中性条件热稳定,碱性易被热和紫外线破坏。
81、核黄素体内存在形式:
主要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FAD)形式与蛋白质结合存在。
82、核黄素生理功能:
1、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2、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
3、其他生理功能
83、核黄素缺乏:
原因:
膳食摄入不足,食物储存和加工不当导致核黄素的破坏和丢失;机体感染;核黄素吸收不良、利用不良或排泄增加和酗酒。
84、核黄素主要临床表现:
眼、口腔(口角炎,唇炎,舌炎,地图舌)和皮肤(脂溢性皮炎)的炎症反应。
一般不引起过量中毒。
85、核黄素营养状况评价:
1、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2、尿负荷试验
86、核黄素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肾脏、心脏、乳汁及蛋类,绿色蔬菜和豆类。
87、硫胺素理化性质:
硫胺素也称维生素B1,抗脚气病因子和抗神经炎因子。
易溶于水,淘米蒸米时流失,酸性热稳定好,中性和碱性热稳定差。
88、硫胺素体内存在形式:
焦磷酸硫胺素(TPP,80%),三磷酸硫胺素(TTP),二磷酸硫胺素(TDP),一磷酸硫胺素(TMP)
89、硫胺素生理功能:
1、辅酶功能:
TPP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氧化脱羧酶的辅酶。
TPP也可作为转酮醇酶的辅酶参与转酮醇作用。
2、非辅酶功能:
缺乏时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而且还可调控某些离子通道。
90、硫胺素缺乏:
硫胺素缺乏又称脚气病,主要损害神经-血管系统,多发于以精白米面为主食地区。
91、脚气病分类
干性脚气病:
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症状为主。
湿性脚气病:
多以水肿和心脏症状为主。
婴儿脚气病:
青紫,吮吸无力,嗜睡。
脑型脚气病:
即Wernicke’s-Korsakoff综合征,表现有精神错乱、共济失调、眼肌麻痹、假记忆和逆行性健忘甚至昏迷。
92、硫胺素营养状况评价:
1、尿负荷试验2、尿中硫胺素和肌酐含量比值3、红细胞转酮醇酶活力系数
93、食物来源:
谷类、豆类及干果类。
动物内脏,瘦肉,禽蛋。
94、叶酸生理功能:
只有四氢叶酸具生理功能,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加代谢,如在细胞分类和增殖中发挥作用,促进某些氨基酸之间的转化,
95、叶酸缺乏:
原因有摄入不足,吸收利用不良,代谢障碍,需要量增加或排泄量增加。
1、巨幼红细胞贫血,临床表现为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舌炎及胃肠功能紊乱。
叶酸不能取代维生素B12来治疗恶性贫血。
2、胎儿神经管畸形(NTD):
表现为脊柱裂和无脑畸形等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某些癌症:
结肠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
96、叶酸过量:
1、影响锌的吸收导致锌缺乏2、胎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增加3、诱发病人惊厥4、干扰维生素B12缺乏的诊断
97、叶酸营养状况评价:
1、血清和红细胞叶酸含量2、尿负荷试验3、尿嘧啶脱氧核苷抑制试验
98、叶酸食物来源:
肝脏、肾脏、蛋、梨、蚕、豆、芹菜、花椰菜、莴笋、柑橘、香蕉和坚果类。
99、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生理功能?
1.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作为一种电子共体,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如:
抗氧化作用,提高体内-SH水平,促进铁的吸收,使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及解毒等。
2.参与羟化反应通过羟化反应可发挥以下功能。
(1)维持胶原蛋白的正常功能维生素C使赖氨酸和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后两者是胶原蛋白的重要成分。
(2)参与胆固醇的羟化使胆固醇转变为胆酸,从而降低血胆固醇含量。
此外,还参与神经递质合成及酪氨酸代谢等。
3.研究认为有抗肿瘤及预防感冒的作用。
100、维生素C缺乏与过量
典型缺乏症为坏血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症状。
毒性很低。
一次口服过大时可能出现腹泻症状,长期摄入过高而饮水较少的话,有增加尿路结石的危险。
101、维生素C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RNI:
14岁以上各年龄组均为100mg/d。
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中。
102、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1类胡萝卜素2植物固醇3皂甙4芥子油甙5多酚6蛋白酶抑制剂7单萜类8植物雌激素9硫化物10植酸
103、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
1抗癌作用,2抗氧化作用,3免疫调节作用,4抗微生物作用,5降胆固醇作用
104、食品安全:
制食品无毒无害负荷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危害。
105、国内外主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物理性不安全因素
化学性不安全因素
生物性不安全因素
假冒伪劣食品
新型食品的安全问题
106、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时需要进行以下四个阶段的试验:
第一阶段:
急性毒性实验。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30d喂养试验。
第三阶段:
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
慢性毒性实验。
107、食品中有毒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程序:
危害识别→确定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确定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摄入量评估→危险性特征的描述→确定每日总膳食的容许含量→确定每种食物中的最大容许量→确定食品中有毒物质限量标准。
108、HACCP的中文为“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其含义是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食品污染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定能有效预防,减少或者消除危害的加工环节(称之为“关键控制点”),进而在关键控制点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对控制效果进行监控,当发生偏差时予以纠正,从而达到消除食品污染的目的。
109、食品添加剂:
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10、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1.经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2.不影响食品感官理化性质,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3.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批准、公布。
4.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经加工、烹调或储存时,能被破坏或排除。
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不得使用非定点生产厂、无生产许可证及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6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任何食品添加剂。
111、防腐剂(presrevative)是指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并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一般分为酸型,酯型,生物型。
112、视频的营养价值(nutritionalvalue)是指某种食品所含营养素和能量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食品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食品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多少,相互比例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11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
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
营养素的质量
营养质量指数(indexofnutritionquality,INQ)
114、INQ是指营养素密度与能量密度之比。
INQ=(某营养素的含量/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所产生能量/能量参考摄入量)
115、妊娠期营养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1、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的影响:
营养性贫血,
骨质软化症
营养不良性水肿
妊娠合并症2、妊娠期营养不良对胎儿和婴儿健康的影响:
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先天性畸形
脑发育受损
低出生体重
巨大儿〉4000g
116、妊娠期的合理膳食原则:
自妊娠第四个月起,保证充足的能量;
妊娠后期保持体重的正常增长;
增加肉,蛋,奶,鱼及其他海产品的摄入。
117、乳汁的分泌受两个反射的控制:
产奶反射,下奶反射。
118、母乳分期:
分为三期:
产后第一周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呈淡黄色,质地粘稠,富含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和乳铁蛋白等,但乳糖和脂肪较成熟乳少,第二周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过渡乳中的乳糖和脂肪含量逐渐增多,第二周以后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呈乳白色,富含蛋白质乳糖和脂肪等多种营养素。
119、哺乳对乳母健康的影响:
1近期影响:
促进产后子宫的恢复
避免发生乳房肿胀和乳腺炎
延长恢复排卵的时间间隔2远期影响:
哺乳与肥胖的关系,预防产后肥胖
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哺乳期应注意对钙的补充,降低骨质疏松的危险性。
降低乳癌和卵巢癌的危险性。
120、哺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学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