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资料.docx
- 文档编号:8143911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35.14KB
安全培训资料.docx
《安全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培训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培训资料
前言
我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
据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颁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进一步规定:
“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
”
企业对新入厂的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既是依照法律履行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制度。
教育的对象是新进厂的人员,包括新进入的员工、临时工、季节工、代培人员和实习人员。
目录
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知识3
1.1安全生产的意义3
1.2企业的安全概况3
1.3安全生产基本概念和安全生产方针与原则3
1.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3
1.5安全色、安全线和安全标志3
1.6现场作业安全基本知识3
1.7典型事故案例3
第二章消防安全知识3
2.3消防的概念3
2.4消防工作的原则3
2.5燃烧的必要条件3
2.6燃烧的五个阶段3
2.7防火的措施3
2.8灭火的方法3
2.9火灾的种类3
2.10火灾类型与适用灭火器的选择3
2.11消防设施、器材的用法3
2.12火场逃生自救的方法3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
3.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
3.2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
3.3用电安全管理制度3
第四章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3
4.1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程序3
4.2受伤人员的伤情判断3
4.3常见的救护方法3
安全教育试题3
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1.1安全生产的意义
1.1.1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对巩固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1.1.2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稳定政治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1.1.3能够提高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帮助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知识和技术;
1.1.4对于增加社会财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实在的经济意义;
1.1.5对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家庭幸福和生活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1.2企业的安全概况
1.2.1公司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安全方面做了重大投入保障企业与员工的利益;
1.2.2服装产业,防火为安全工作重点;
1.2.3发生工伤损害类型:
机针扎手、锁钉机压手、裁布机割手;
1.2.4特殊危险源:
锅炉房、配电房、油库;
1.2.5生活安全:
宿舍防火防盗安全、食品安全;
1.2.6公司安全生产组织:
(1)安全管理委员会,
(2)紧急事故救援组织,
(3)义务消防队,(4)消防应急预案组织。
1.3安全生产基本概念和安全生产方针与原则
1.3.1什么是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
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
也就是指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
要保证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就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杜绝违章行为,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1.3.2什么是工伤和工伤保险
(1)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职工)在工作或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一般而言,意外事故必须与劳动者从事工作或职业的时间和地点有关,而职业病必须与劳动者从事的工作或职业的环境、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时间有关;
(2)工伤保险又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1.3.3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
对人造成伤亡、健康损坏、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损害的因素。
1.3.4什么是“三不伤害”
是指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3.5什么是“三违”
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1.3.6什么是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其作业的场所、操作的设备、作业内容具有较大的危险,容易发生伤亡事故,或者容易对操作者本人、他人以及周围设施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人员。
(如:
电工、焊工、电梯工、锅炉工、叉车司机等)
1.3.7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3.8安全生产的四个原则:
(1)“三同时”原则是指在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五同时”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3)“四不放过”原则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没有被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三同步”原则是指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1.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同年11月1日颁布实施。
1.4.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1.4.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
(1)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2)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3)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4)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5)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生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6)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赔偿权,即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7)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保障人生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的劳动防护用品,以避免或者减轻作业和事故中的人生伤害(从业人员不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造成人身伤害的,生产经营单位不承担法律责任。
(8)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权利,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9)自律守规的义务,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0)自觉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义务,要求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1)危险报告义务,即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1.4.4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1.4.4.1行政责任:
从业人员违反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当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1)由生产单位给予批评教育;
(2)依照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奖惩制度给予处分,具体处分方法由企业自行决定,企业对员工最大的处分权就是解除其劳动合同。
1.4.4.2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是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事责任主要有侵权民事责任、违反〈〈劳动法〉〉造成劳动者损害的民事责任、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民事责任,以及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1.4.4.3刑事责任:
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九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罪刑为重大责任事故罪)
1.5安全色、安全线和安全标志
1.5.1安全色:
即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1.5.1.1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1)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
禁止、停止和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
(2)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
需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黄色标记;
(3)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
如指令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标志;
(4)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可以通行或安全情况涂以绿色标记。
可以通行或者安全情况涂以绿色标记。
1.5.2安全线:
安全线是指工矿企业中用以划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线。
厂房内安全通通的标示线、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都是常见的安全线。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安全线用白色标记,宽度不小于6厘米。
在生产过程中,有了安全线的标示,人们就能区分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有利于人们对危险区域的认识和判断。
1.5.3安全标志
(1)禁止标志是指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
其基本形式为带斜杠的圆形框。
圆环和斜杠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衬底为白色。
(2)警告标志是指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
其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
三角形边框及图形为黑色,衬底为黄色。
(3)指令标志是指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取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
其基本形式是圆形边框。
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为蓝色。
(4)提示标志是指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
其基本形式是正方形边框。
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为绿色。
1.6现场作业安全基本知识
1.6.1人的不安全行为识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
不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预防措施:
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每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做遵章守纪的职工。
(2)未采取安全措施。
未防范意外危险,如开关、阀门不上锁,机械部分的固定不稳妥,未防范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放开或者翻动物体,未设置必要的信号标志等。
预防措施:
操作前严格检查,做到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严守岗位,并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3)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
在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对运行的机械、装置,带电的设备,受压容器,加热物,装有危险品的物体等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操作,这是不允许的。
预防措施:
严禁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操作,做到停机处理各类故障和杂物。
(4)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预防措施:
不得贪图工作方便,移动安全防护装置或将安全防护装置拆除。
操作前要认真检查安全装置,确认有效时方可进行生产作业。
1.6.2物的不安全状态识别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存在缺陷
预防措施:
认识到物件的缺陷后,每位员工都必须针对缺陷的症结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操作有问题的设备、器具。
(2)防护设施、安全装置存在缺陷。
包括两个方面:
没有防护装置和防护装置不当
预防措施:
防护设施和安全装置是确保人和物件互不接触,从而成为避免人体损伤的安全保护网。
因此,员工要正确地使用这些安全装置,不能贪方便、图省事而不采用。
工作中要切实做到“四有四必”(即有轮必有罩,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有轴必有套)。
进行电器作业时,应先检查绝缘和接地、接零情况,否则不能作业。
(3)工作场所存在缺陷。
没有安全通通,工作场所间距不符合安全要求,机械装置、用具配置存在缺陷,物件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件堆置方式不当等。
预防措施:
安全通通是确保职工安全通行的道路,因此,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设置并保持畅通;物件堆放必须按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做到物件堆放标准化。
(4)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存在缺陷。
预防措施:
企业要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环境,为员工配备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制定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定,以避免因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不当而造成事故。
(5)作业环境存在缺陷。
照明不当,通风挽气差,作业环境的道路、交通存在缺陷,作业环境噪声过大,作业环境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预防措施:
在照明、通风、道路、机械噪声等方面,按国家标准设计、施工。
1.6.3现场定置安全管理
1.6.3.1现场中人与物存在的状态
(1)人与物处于立即结合状态,即需要时随时可以拿到的状态。
(2)人与物处于欲结合状态,即找一找能拿到的状态。
(3)人与物处于无关状态,即现场中的某些物品在生产中与人是无关系的或是多余的。
1.6.3.2定置管理的实施
(1)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取得效果:
使生产现场的人、机、环、料始终处于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紧密结合状态。
1.6.4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1)粉尘的危害:
长期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困长期吸入粉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
(2)防尘措施:
工艺改革、密闭尘源、通风排尘、个人防护措施(正确配佩防尘口罩、防尘服等劳动防护用品及用具)、卫生保健措施(定期对接尘人员进行体检,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应发放保健津贴,有作业禁忌症的人员,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1.6.5工业毒物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1)工业毒物的产生: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毒物称为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可能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生产中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等,都可能是工业毒物的来源。
(2)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可经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损坏几乎所有的人体组织和器官,导致多种疾病甚至成急性中毒死亡,而且有些可产生遗传后果。
(3)预防措施:
消除毒物、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保健措施。
1.7典型事故案例
(1)旋转作业戴手套,违反规定手指断
(2)环境狭小藏凶险,没有措施惹祸端
(3)皮带机无防护设施造成的伤害事故。
第二章消防安全知识
2.1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2.2我国的消防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3消防的概念
消——救火;防——防火。
2.4消防工作的原则
“谁主管,谁负责”。
2.5燃烧的必要条件
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引火源)。
2.6燃烧的五个阶段
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下降阶段和熄灭阶段。
2.7防火的措施
控制可然物、隔绝空气、清除火源、阴止火势和爆炸波的蔓延
2.8灭火的方法
●冷却灭火法:
即根据可然物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质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隔离灭火法:
即将已着火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窒息灭火法:
即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
●抑制灭火法:
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2.9火灾的种类
●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如木、棉、毛、麻、纸等物的火灾。
●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物质的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铝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
2.10火灾类型与适用灭火器的选择
火灾类型
灭火器
A类
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B类
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
C类
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
D类
粉状石墨、灭D类火灾专用灭火器
带电火灾
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备注:
(1)化学泡沫灭火器不能选择扑救B类极性溶剂火灾(亲水性:
甲醇、乙醚、丙酮等)。
(2)D类火灾可采取干砂或铸铁末扑灭。
2.11消防设施、器材的用法
●消火栓的用法:
打开消火栓门,卸下出水口的堵头,安上消火栓接口,接出水带,拧开闸门,水即经水带输送到火场,灭火完毕,首先关闸门,停止水的输送,然后再分解水带,卸下接口,把堵头安好,关好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用法:
扑灭火灾时,手提或肩扛干粉灭火器到火场,并上下颠倒几次,离火点3—4米时,撕去灭火器上面的封记,拨出保险销,一手握紧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另一手的大拇指将压把按下,,迅速摇摆喷嘴,使粉雾横扫整个火区,将火扑灭。
(灭火要果断迅速,不要遗留残火,以防复燃;灭火时,不要冲击液面,以防液体溅出,造成灭火困难)。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用法:
与手提式一样。
●卤代烷(1211)灭火器的用法:
首先拨掉铅封和安全销,手提灭火器上部(不要把灭火器放平或颠倒),离火点3米左右,用力紧握压把,启开阀门,灭火剂即可喷射出来。
(灭火时,必须将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左右扫射,并向前推进,将火扑灭)。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用法:
灭火时将灭火器提到火场,放下灭火器拨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距火源2—3米处,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
●泡沫灭火器的用法:
提着灭火器到现场,右手捂住喷嘴,左手执筒底边缘,把灭火器颠倒过来呈垂直状态,距8米的地方,用劲上下晃几下,然后放开喷嘴喷射,并不断前进,直至把火扑灭。
2.12火场逃生自救的方法
逃生时应当保持沉着、冷静,切忌盲目乱跑,只有沉着、冷静才能化险为夷。
(1)被火围困时的逃生自救方法:
在烟气较大的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及时喷水,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浓的温度,抑制浓烟蔓延;用毛巾或布蒙住口鼻,可以过滤烟中的微碳粒,减少烟气的吸入;关闭与着火房间相通的门窗,能减少浓烟的侵入;要穿过烟雾逃生时,如烟不太浓,可俯身行走,如烟较浓,须匍匐爬行,在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中,烟害往往是比较轻的。
被火围困时,正确地发出求救信号是脱离险境的重要手段。
(2)身上着火时的自救方法:
人身上着火一般是衣服着火,奔跑等于加速了空气流通,使燃烧物得到了更多的氧气供给,因此火会越烧越烈。
另外,身上着火的人狂奔乱跑,势必会把火种带到别处,有可能引起新的着火点。
身上着火,一般应先脱去衣服帽子,如果一时脱不掉,可把衣服先撕掉,脱去衣帽,身上的火也就灭了;如果来不及脱衣服,可以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压熄,倘若有其他人在场,可用湿麻袋、毯子等把身上着火的人包起来,就能使火熄灭,或者向着火人身上浇水并帮助将烧着了的衣服脱下来,但是切不可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因为灭火剂内的药剂会引起伤口感染。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公司全体职员工都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
(2)实现逐级防火责任制和消防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3)企业厂区内所有输热管、电线槽、配电箱均不得随意乱开,如有需要必须请示相关负责人。
(4)定期巡查、试验、大修、更新消防器材和设备,指定相关人员负责保养、维修管理,使消防设施、器材处于100%的完好状态。
(5)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责任维护消防设施、器材,不准损坏和擅自挪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准埋压和圈占消防水源,不准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通。
(6)建筑物内严禁焚烧物品,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吸烟;建筑物内的走道、楼梯、出口等部位要保持畅通,严禁堆放物品。
(7)严禁贮藏易燃易爆物品(公用液化石油气除外及公用油料在不超量的前提下储存。
(8)公司(部门)需用明火作业时,须经公司高层批准,用火部门或者个人应严格执行用火制度,采取防火措施,做好防火灭火准备。
(9)定期对电器设备、开关、线路、照明灯具等进行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维修或者更挽。
(10)公司定期安排消防演习,以便使所有员工能熟悉紧急状态时的逃生安排。
3.2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情况。
(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发生事故,要正确处理,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保护现场,作好详细记录。
(4)按时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5)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文明生产。
(6)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7)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
(8)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3.3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安装电路必须持有电工操作证者方能安装,无证者不准安装电路。
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乱动或私自修理车间内的电器设备,电器设备不得带故障运行。
(2)一切固定的生产设施,应严格按规范进行电气线路的设计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
(3)配电线路、电气设备应保持清洁,配电箱(板)不得积尘,电柜周围一米内不准准放物品,应保持干燥并挂牌专人管理。
(4)电气设备的导线、接头、开关不得有断线、老化、裸露、破损,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电气设备严禁超荷运行。
(5)配、发电房(室)内严禁存放各种油料、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明火作业和使用电炉,房(室)内通风要保持良好。
(6)设备检修时必须断电操作,特殊情况必须带电作业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并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现场有专人监护,以防触电事故。
(7)不准在电线上悬挂各种铁器、晾衣,不准拾捡断落的电线和拆切拉线,防止触电。
(8)发现电气设备有冒烟、故障、发出烧焦气味和异常声音,应立即切断电源,再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9)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粉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切不可用水灭火。
(10)不用湿手触摸或者湿布擦拭电气设备。
第四章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
4.1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程序
(1)发现紧急情况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上报公司领导,如事态严重,应直接拨119或者110报警。
(2)立即疏散事故现场人员。
(3)实施警戒治安,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立即采取现场行之有效的救护措施对受伤人员救护和对事态进行控制。
(5)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
(6)及时报告有关救援部门。
4.2受伤人员的伤情判断
(1)有无意识
判断:
受伤人员对于问话、拍打肩膀、紧捏手指等刺激均无反应,说明已无意识
措施:
无意识时必须呼救并实施急救措施。
(2)有无呼吸
判断:
目测受伤人员胸部的起伏情况,用耳朵测听呼吸。
措施:
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呼吸停止,必须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3)有无脉搏
判断:
测试脉搏时应将指尖轻轻放在受伤人员的颈动脉或股动脉处。
措施:
若感觉不到脉搏,则需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4)有无大出血
判断:
动脉出血时,血液呈喷射状,血色鲜红,危险性大;静脉出血时,血流较缓慢,血色暗红,呈持续状;毛细血管出血时,血色鲜红,从伤口处渗出,常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较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