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8143688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58.67KB
学年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年度创新发展联盟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必修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作品给读者的印象,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没有知性与感性之分。
所谓知性,应该包括知识与见解。
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
见解动于内,是思考,形于外,是议论。
议论要有层次,有波澜,有文采,才能纵横生风。
不过散文的知性仍然不同于论文的知性,毕竟不宜长篇大论,尤其是刻板而露骨的推理。
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
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能称为“理趣”。
至于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也就是富于“临场感”。
一位作家若写景出色,叙事生动,则抒情之功已经半在其中,只要再因景生情,随事起感,抒情便能奏功。
不过这件事并非所有的散文家都做得到,因为写景若要出色,得有点诗人的本领;叙事若要生动,得有点小说家的才能;而若要进一步抒情,则更须诗人之笔。
生活中的感性要变成笔端的感性,还得善于捕捉意象,安排声调。
另一方面,知性的散文,不论是议论文或杂文,只要能做到声调铿锵,形象生动,加上文字整洁,条理分明,尽管所言无关柔情美景或是慷慨悲歌,仍然有其感性,能够感人,甚至成为美文。
且以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为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短短九十个字,回旋的空间虽然有限,却一波三折,层层推进,气势流畅,议论纵横,更善用五个“士”和三个“鸡鸣狗盗”形成对照,再以鸡犬之弱反比虎豹之强,所以虽然是知性的史论,却富于动人的感性。
在美感的满足上,这篇知性的随笔竟然不亚于杜牧或王安石自己咏史的翻案诗篇,足见一篇文章,只要逻辑的张力饱满,再佐以恰到好处的声调和比喻,仍然可以成为散文极品,不让美文的名作“专美”。
因此“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
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
也就是说,感性之美不一定限于写景、叙事、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得之于议论文的字里行间。
(摘编自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性,包括静态、被动的知识与表现为思考议论的见解,后者要更高一层。
B.感性,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这种感官经验可让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C.知性的散文,如果在声调、形象、文字和条理性等方面做好,就可以成为美文。
D.广义的感性之美不仅体现在文字优美的散文中,也蕴藏在逻辑严密的议论文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知性”“感性”两个不同概念做了简要的解释,具有一定的辩证意味。
B.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散文的知性”与“论文的知性”的差异。
C.文章以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一文为例,论证了知性的散文也有动人的感性。
D.文章指出了感性的狭义和广义之别,文章所指的散文的感性是狭义的感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都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以理念与情感为对立,以知性与感性为区分。
B.散文的知性和论文不一样,因为散文要体现理趣,不擅长推理,没有长篇大论。
C.任何文章,只要具有饱满的逻辑张力、完美的声调和修辞,必然是文章中的极品。
D.要实现散文的感性之美,并不容易,需要散文家同时具备诗人和小说家的本领。
【答案】1.C2.D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就可以成为美文”错误。
原文是“甚至成为美文”,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不是必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文章所指的散文的感性是狭义的感性”错,从全文看,文章所指的散文的感性既指狭义的感性,也指广义的感性。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文学作品都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以理念与情感为对立,以知性与感性为区分”错误。
原文说“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没有知性与感性之分”,是条件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另,“没有长篇大论”与原文“不宜长篇大论,尤其是刻板而露骨的推理”不一致。
C项,“必然是文章中的极品”错误。
原文说的是“可以成为”,并不是“必然”。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工信部发布)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近来,随着“互联网+”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趋势也在悄然变化。
从量的维度来看,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万亿元,增量达到3.2万亿元,这相当于198年全年的社零总额;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6.2%,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从结构维度来看,2019年春节,滑雪、健身等运动类消费快速增长,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成为支出新热点,旅游消费持续走高。
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向提质增效升级,商品消费向中高档升级,线下消费向线上线下结合升级,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消费成为新趋势。
当然,在看到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消费存在的一些“痛点”:
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监管体制尚不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智慧消费引入创新型保险为电商保驾护航。
基于网络购物、制造商在线采购和在线供货等不同模式的电商场景,结合“互联网+保险”思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保险公司得以在保险场景、渠道、技术、数据、精算、风控等多个维度入手,快速和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内部严格的风控模型测算与流程优化,推出满足用户的服务体验与满意度口碑的创新险种。
退货运费险、物流破损险、正品保证险、品质保证险四大险种是目前电商平台的主流险种。
退货运费险、信用履约险、物流晩到险等均属于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保险,涉及服装鞋类、配饰箱包、居家日用、轮胎等类目。
产品的材质问题是用户的痛点,为解决这个痛点,品质保证险应运而生。
品质保证险的保费极为低廉,大多数商品的保费不足一元钱,申请理赔、鉴定判责、理赔款支付等都可自动在线完成,无须保险工作人员上门核保核赔,这背后所依靠的正是在渠道、技术、数据等多个维度的手段应用。
此外,为卖家提供信用保证,为产品定价的可能变化提供保障……通过保险为商品资质、质量、价格、物流和售后等各个环节提供保障,进一步释放互联网消费的需求。
(摘编自郑润祥《智慧消费引领社交电商进入新时代》)
材料四:
埃森晢的《全球消费者动态调研》报告指出,如果个人数据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消费者宁愿放弃获得更好体验的机会。
在过去一年中,43%的消费者由于商家信任的缺失而更换了商家,中国企业因此流失的收入高达5.3万亿元人民币。
而在“智能订购”服务领域,虽然使用数字助手的消费者比例已近七成(69%),且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此类体验感到满意,但是当技术开始正确理解并预测其所想所需时,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46%)表示不安,更有超过半数消费者(52%)担心这种新型智能服务“知道的太多了”。
那么,应当如何建立数字信任?
首先,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更为透明,除了更尽责地进行数据管理,还应该充分授权用户查看和掌控自身数据。
其次,要为用户创造全新价值。
企业获取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就要反馈给消费者更个性化的智能生活体验,实时响应用户需求,动态创造用户价值。
最后,企业还应加大投入,培育对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力,只有通过全新方法挖掘更多数据,获取更多结果,才能更精准地理解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从而避免无谓行动触及消费者的敏感隐私。
(摘编自余进《新消费时代下的新消费主义》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看,这一年我国家电网购市场规模达到5765亿元,已超过整体家电市场的三分之一,呈平稳增长状态。
B.2019年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1.5%
地域层面,城市同比上涨超过农村;价格方面,食品消费同比上涨幅度弱于非食品。
C.因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所以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互联网+”也得以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不知不觉中我国消费趋势发生了变化。
D.埃森哲的《全球消费者动态调研》报告指出,消费者很看重个人数据的保护,如果不能保障个人数据安全,消费者宁愿放弃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的机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99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全年零售总额为38万多亿元,而2018年我国社零总额增量超过3万亿元,消费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力量。
B.2019年春节期间,我国消费结构中,呈快速增长趋势的是滑雪、健身等运动类消费,以及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旅游消费持续走高。
C.退货运费险是消费保险中结合消费场景的险种之一,它涉及的类目和生活联系紧密,主要针对产品的材质,保费低廉,在线完成流程,助力电商运营。
D.虽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在“智能订购”服务领域用技术理解并预测他们的消费趋势感到忧虑,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众多消费者使用数字助手的事实。
6.消费者在网上进行消费,商家应怎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C5.D
6.①引入创新型保险,为消费者提供全程消费保障;②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更为透明,充分授权用户査看和掌控自身数据;③加大投入,培育对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力,避免无谓行动触及消费者的敏感隐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因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所以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互联网+’也得以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因果错位,从原文看,“互联网+”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是改变消费趋势的原因,也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的原因。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我国社会消费品全年零售总额为38万多亿元”曲解文意,从材料二看,1998年全年的社零总额应该是3.2万亿元,而非38万多亿元。
B项,“以及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旅游消费持续走高”错误。
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不是快速增长,应是成为新热点。
C项,张冠李戴,“主要针对产品的材质”说的是“品质保证险”。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智慧消费引入创新型保险为电商保驾护航。
基于网络购物、制造商在线采购和在线供货等不同模式的电商场景,结合‘互联网+保险’思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保险公司得以在保险场景、渠道、技术、数据、精算、风控等多个维度入手,快速和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内部严格的风控模型测算与流程优化,推出满足用户的服务体验与满意度口碑的创新险种”“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更为透明,除了更尽责地进行数据管理,还应该充分授权用户查看和掌控自身数据”“企业还应加大投入,培育对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力,只有通过全新方法挖掘更多数据,获取更多结果,才能更精准地理解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从而避免无谓行动触及消费者的敏感隐私”等分析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子浪
[俄]布洛宁
月挂柳梢头,雄鸡破晓时,萨哈森林小桥流水处的一户人家喜气洋洋,儿子哼着小曲吧嗒吧嗒地拉风箱,母亲淌着大汗刺啦刺啦地烙糖饼。
这可不是寻常日子,娘儿俩要过鞑靼海峡去采购儿子结婚用的钻戒、礼服和伏特加。
一位寡妇人家,含辛茹苦28年,把儿子培养成铁塔似的一条大汉,响当当的越洋跨海的巨轮上的大副。
如今,儿子要娶媳妇,这喜事儿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不图怎样豪华光鲜,但真品实料是要认真对待的,要是喜宴上摆上假酒,落下坏名声不说,弄不好,要出人命的。
因此,娘儿俩宁可舍近求远去哈巴罗夫斯克的诚信店,花钱花气力花时间买放心买信誉,值!
何况,他们还要给鲍勃送去最可口的糖饼。
母亲挎着提包在前,儿子背着行囊在后,他们说说笑笑过板桥走小道坐马车乘汽车,终于登上了“明克”号海轮。
“明克”号海轮也就是一条大型的木船而已。
好在鞑靼海峡不宽,使它能够多次化险为夷死里逃生,也算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人间奇迹。
儿子看了看“明克”号斑斑斑驳驳七歪八斜的外表,不禁摇了摇头。
三声低沉嘶哑的汽笛声宣告“明克”号起航了。
显然,它是油有余而力不足,船头左摇右晃地犁开了大海的胸膛,一条海豚一闪身超过了它。
海豚在船的正前方高高地跃起、落下,又高高地跃起。
母子俩一眼认出:
这条海豚就是他们8年前在海滩上救助的鲍勃。
它来履行朋友的例行约会。
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一个地向鲍勃抛去。
鲍勃像杂技因里最熟练的演员似的,一次次高高跃起,准确无误地把糖饼纳入口中,引来满船乘客的高声喝彩。
招呼打了,糖饼吃了,鲍勃该离开了。
可是,今天它一反常态,老在船头游来荡去,有时还横着,像要阻止“明克”号的航行。
母亲和儿子异口同声发出嘟叭嘟叭的命令,要它离去。
然而,鲍勃对救命恩人的指令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儿子气不打一处来,他操起一根长竹竿,高高举起,狠狠地向鲍勃打去。
鲍勃迎着竹竿跃起。
突然,竹竿像被无形的手托住似的,轻飘飘地滑过鲍勃的左腮,引起满船乘客的哄堂大笑。
船自有它非走不可的航程,鲍勃的阻挡无济于事,它万般无奈又不肯善罢甘休,它在船尾的白色泡沫中沉沉浮浮紧紧相随。
鞑靼海峡的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日丽风和、海平如镜,只是近1小时的时间,狂风从天而降,它怒吼着掀起层层巨浪,汹涌澎湃排山倒海。
“明克”号晃动着,颠簸着。
儿子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一阵狂风,一排巨浪,一声巨响,“明克”号粉身碎骨化为万千碎片,碎片沉的沉、浮的浮。
母亲和儿子都掉进了海里。
儿子是游泳的行家里手,凭他的本领,即使风再大浪再高,横渡鞑靼海峡也不在话下。
对于这个,当儿子的心里清楚,当母亲的更是心知肚明。
此时此刻此地此境,关键的关键,是要母子双双平安。
儿子左手抱着母亲,右手一阵猛划,双腿用力一蹬,一个鲤鱼打挺浮出水面。
他喷了一口气,甩了一下头,睁开眼睛,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入怀中。
现在,母亲抱着木板的右端,儿子推着木板的左端,时而冲上浪尖时而坠入波谷。
儿子要辨别方向、判明水流,好以最少的气力求得最远的游程。
母亲是属于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人。
现在,她完全清楚:
母子双双逃生,必定双双死亡!
儿子一个人逃生,必定成功!
想到这里,她趁儿子转过脸的当儿毅然决然地松开木板,任自己沉向海底。
她恨自己沉得太慢,她想:
自己沉得越快越深离儿子越远越好,自己离死亡近一步,儿子的安全就增一分。
儿子一回头,不见了母亲。
真正的知母莫若子,他最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面对母亲的良苦用心,他心里暗暗叫苦:
妈妈,您怎么可以这样做?
他丢开木板,一个猛子扎下去。
乌云蔽日,风急浪高,母亲在往下沉。
她心想:
娘去也,儿平安!
儿子在往下潜,他心想:
找不到妈妈决不上海岸!
儿子第三次扎了下去,他睁大眼睛四处搜寻。
终于,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
儿子和母亲浮出海面的时候,他们碰上千载难逢的母子浪。
原来,不同的风向、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海流所形成的波浪千差万别:
有并肩而行的兄弟浪,有若即若离的情人浪,有相背而去的仇人浪。
母子浪,又称活命浪,小浪在前,大浪在后,大浪拥小浪,后浪推前浪,滚滚向前直抵彼岸。
即使是投海自尽者,要是碰上母子浪,也是欲死无门,母子浪会一次又一次把他送上岸的。
此刻,儿子抱着母亲坐在鲍勃的背上,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叙写清晨母子俩烙糖饼的场景,交代他们准备去采购婚礼用品等背景信息,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还提到他们要送糖饼给鲍勃的事,为下文做了铺垫。
B.“斑斑驳驳七歪八斜”“低沉嘶哑”“左摇右晃”等短语暗示“明克”号海轮破旧不堪、“苟延残喘”的状况,为下文它在狂风巨浪中被摧毁的遭遇埋下伏笔。
C.小说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鞑靼海峡天气突变的状况,从“日丽风和”到“狂风怒涛”,以此来渲染惊险、紧张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波澜起伏。
D.小说以“母子浪”为题,标明叙事线索,寄寓象征意义。
小说结尾解说海浪类别以及母子浪的特点,呼应标题,交代母子俩得救的一个原因,使行文衔接连贯。
8.小说中的母亲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说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笔墨描写海豚鲍勃的行为表现?
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D8.①善良、仁爱、诚实。
她有爱心,曾救助海豚鲍勃;她为儿子筹办婚事,毫不马虎,虽不图光鲜,但求真品实料,以诚待人。
②吃苦耐劳。
她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培养成人。
③疼爱儿子,有奉献精神。
海峡遇险时,她为了让儿子成功逃生,宁愿自己葬身大海。
④从容、镇定。
海峡遇险的生死存亡关头,她沉着冷静,理智权衡,舍已为儿。
9.①从情节结构看:
从海豚鲍勃似要阻止“明克”号航行而不得,到紧紧伴随航行,再到母子遇险时奋力救助,海豚鲍勃的行为推动着情节发展,调控叙事节奏,使情节张弛有致,也充实了故事内容。
②从人物塑造看:
通过叙写海豚鲍勃的报恩行为,从侧面衬托出母子俩善良、仁爱的高尚品德。
③从主题意蕴看:
海豚鲍勃行为表现的描写,揭示了小说的主旨,丰富了小说的意蕴,表达了爱与感恩的主题。
④从读者阅读角度看:
海豚鲍勃通人情”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或说童话色彩),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标明叙事线索”这一分析不准确,从原文的叙述过程看,“母子浪”并非叙事的线索。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一位寡妇人家,含辛茹苦28年,把儿子培养成铁塔似的一条大汉,响当当的越洋跨海的巨轮上的大副”分析,母亲吃苦耐劳。
结合“不图怎样豪华光鲜,但真品实料是要认真对待的,要是喜宴上摆上假酒,落下坏名声不说,弄不好,要出人命的”“母子俩一眼认出:
这条海豚就是他们8年前在海滩上救助的鲍勃。
它来履行朋友的例行约会。
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一个地向鲍勃抛去”分析,母亲善良、仁爱、诚实。
结合“母亲是属于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人。
现在,她完全清楚:
母子双双逃生,必定双双死亡!
儿子一个人逃生,必定成功!
想到这里,她趁儿子转过脸的当儿毅然决然地松开木板,任自己沉向海底。
她恨自己沉得太慢,她想:
自己沉得越快越深离儿子越远越好,自己离死亡近一步,儿子的安全就增一分”分析,母亲从容、镇定,疼爱儿子,有奉献精神。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说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笔墨描写海豚鲍勃的行为表现?
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需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结合“可是,今天它一反常态,老在船头游来荡去,有时还横着,像要阻止‘明克’号的航行”“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入怀中”“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儿子抱着母亲坐在鲍勃的背上,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等分析,海豚鲍勃的行为推动着情节发展,也充实了故事内容。
结合“母子俩一眼认出:
这条海豚就是他们8年前在海滩上救助的鲍勃。
它来履行朋友的例行约会。
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一个地向鲍勃抛去”分析,通过叙写海豚鲍勃的报恩行为,从侧面衬托出母子俩善良、仁爱的高尚品德。
结合“鲍勃对救命恩人的指令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突然,竹竿像被无形的手托住似的,轻飘飘地滑过鲍勃的左腮,引起满船乘客的哄堂大笑”“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入怀中”“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等分析,海豚鲍勃通“人情”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表达了爱与感恩的主题。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学年 河南省 创新 发展 联盟 上学 第三次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