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8131726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6.59KB
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年茂名市高三级第二次综合测试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珍海味何其多,但在国人心里,总有一个温暖的位置留给粥。
这种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诞生的食物,是属于华人世界精神家园共通的符号。
②粥是如何诞生的?
如果要回到史料堆里寻找,三国时期谯周所著的《古史考》中即有“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
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说文解字》也把这一功绩记在了黄帝身上,说“黄帝初教作糜”。
黄帝的历史发生于文字出现前,今天我们对此已难加考证,但如果从煮粥的容器入手,倒是可以做一番猜测。
③史学家们通常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常食用的几种谷物分别为黍、稷、粟、稻。
无论何种谷物,脱壳以后的做法一是火烤,二是石燔,而粥的做法属于第三种,同样也是火上加热,但要置于容器里加水,使其软化——也就是《古史考》里黄帝的“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在这一过程中,水与米的比例决定了最终的成品是饭还是粥。
正如清朝著名美食家袁枚给粥下的定义为: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
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追溯粥的起源至黄帝时代,倒不如说在黄帝时代诞生了适合煮粥的容器。
汉代的学者认为黄帝发明了“釜”“甑”这样的烹饪器具,于是顺带把粥的发明也归功于他。
其实从新石器时代起,适合“加水烹煮”的陶器除了“鼎”“釜”以外,还有出现在中晚期的“鬲”“戽”“规”等。
其中“鬲”一字的意思是三足的锅,恰好是“粥”的繁体字“鬻”的下半部分;“鬻”字上半部,“米”字两旁的“弓”,则描绘了煮米时袅袅上升的蒸汽。
④粥作为米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人早已将其作为祭祀和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出场角色。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民间流行在寒食节这一天进食大麦粥: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至今仍然流行的大众美食“腊八粥”源自古代腊祭。
相传腊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腊八粥又被称为“佛粥”。
除了吃腊八粥,立夏节气民间也有吃“立夏粥”的传统;旧时富贵人家喜添家丁,要请左邻右舍吃“八宝粥”以报喜——种种由粥文化引申出的礼仪与习俗,也印证了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⑤除了祭拜祖先,自古也有供粥给长者以示尊敬的习俗。
以粥作为供养老人的主要食物,这样的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
《礼记·月令》里有:
“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从《汉书·武帝纪》里“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粥法”的描述来看,到了汉朝时,供粥给长者已从约定俗成成了国家律法。
“粥能养人,老年尤宜”的观点从北宋开始有了理论依据。
清代曹庭栋所著的《粥谱》里又特别提到“粥能宜人,老年尤宜”。
“食粥养老”的观念就这样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⑥粥的养生功能是中国人对粥最广泛的共识。
凡涉及到粥的古典文献,无论是唐代的《食医心鉴》、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元代的《钦膳正要》,乃至明代的《本草纲目》和《遵生八笺》,以及清代的《粥谱》和《养生随笔》,都把粥作为饮食养生的重要食物。
在关于粥的专著《粥谱》中,作者曹庭栋把粥分为谷类、蔬实类、木果类、植药类、动物类等八大类共计272种粥方,对每种粥的功用都一一详解,总结出粥的优点在于“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特意提到如何喝粥喝出健康: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对于文人来说,喝粥也是他们淡泊明志、明月清风的养生良品。
陆游是一个爱喝粥的文人,曾写下过著名的《食粥》诗: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秋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这种饮食之妙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延续至今,无数家庭现在仍延续着早起喝粥的习惯。
(节选自《粥,最能抚慰中国胃的食物》,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经过查证史料,认为“粥”的诞生功绩应该记在黄帝身上,如黄帝的“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B.在古代,粥在祭祀和礼仪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作为供养老人的主要食物。
C.供粥给长者从约定俗成成了国家律法,让“食粥养老”的观念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D.至今仍然流行的“腊八粥”“立夏粥”“八宝粥”都是由粥文化引申出来的礼俗与习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
B.文章的论证方法主要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例如第⑥段的论证方法同时采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C.文章列举《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先人早已将其作为祭祀和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出场角色”。
D.文章末段列举了历朝涉及到“粥”的古典文献证明,早起喝粥的习惯是中华饮食文化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的学者认为黄帝发明了“釜”“甑”这样的烹饪器具而顺带把粥的发明归功于黄帝,对于这一说法作者并不认同。
B.之所以说粥是属于华人世界精神家园共通的符号,是因为粥已经由它的诞生衍生出粥文化,并引申出相应的礼仪与习俗及养生功能。
C.以粥作为供养老人的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到了汉代从约定俗成成了国家律法,到了北宋有了理论依据。
D.粥的养生功能是中国人对粥最广泛的共识,涉及到粥的古典文献都把粥作为饮食养生的重要食物,对每种粥的功用都一一详解。
【答案】1.B2.D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作者经过查证史料,认为‘粥’的诞生功绩应该记在黄帝身上”错误,无中生有,第二段“如果要回到史料堆里寻找,三国时期谯周所著的《古史考》中即有‘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
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说文解字》也把这一功绩记在了黄帝身上,说‘黄帝初教作糜’。
黄帝的历史发生于文字出现前,今天我们对此已难加考证,但如果从煮粥的容器入手,倒是可以做一番猜测”;第三段“追溯粥的起源至黄帝时代,倒不如说在黄帝时代诞生了适合煮粥的容器”,从中可以看出这不是作者的观点,作者只是阐述,并未明确提出观点。
C项,“……让‘食粥养老’的观念代代相传,深入人心”错误,第五段“以粥作为供养老人的主要食物,这样的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
《礼记·月令》里有:
‘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从《汉书·武帝纪》里‘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粥法’的描述来看,到了汉朝时,供粥给长者已从约定俗成成了国家律法。
‘粥能养人,老年尤宜’的观点从北宋开始有了理论依据。
清代曹庭栋所著的《粥谱》里又特别提到‘粥能养人,老年尤宜’。
‘食粥养老’的观念就这样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可知选项“供粥给长者从约定俗成成了国家律法,让‘食粥养老’的观念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强加因果。
D项,“至今仍然流行的‘腊八粥’‘立夏粥’‘八宝粥’都是由粥文化引申出来的礼俗与习俗”错误,第四段“至今仍然流行的大众美食‘腊八粥’源自古代腊祭。
相传腊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腊八粥又被称为‘佛粥’。
除了吃腊八粥,立夏节气民间也有吃‘立夏粥’的传统;旧时富贵人家喜添家丁,要请左邻右舍吃‘八宝粥’以报喜——种种由粥文化引申出的礼仪与习俗,也印证了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以选项范围扩大。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末段列举了历朝涉及到‘粥’的古典文献证明,早起喝粥的习惯是中华饮食文化传统”错误,对论据的概括分析是错的,原文只是列举了唐宋元明清,不能说是“历朝”。
论据与观点的关系错误,证明的是“粥的养生功能是中国人对粥最广泛的共识”。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D项,“对每种粥的功用都一一详解”错误,第六段“在关于粥的专著《粥谱》中,作者曹庭栋把粥分为谷类、蔬实类、木果类、植药类、动物类等八大类共计272种粥方,对每种粥的功用都一一详解”,可知“对每种粥的功用都一一详解”的是粥的专著《粥谱》,其他的没有。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
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抗疫过程中,14亿中国人充分展现出赤胆忠心的“中国情怀”。
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家国迸发了最诚挚、最朴素、最纯粹的爱,他们在看似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努力,这决不是嘴把式,而是下了真功夫:
他们中有身怀六甲仍“最美逆行”的白衣天使,有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休息的的士司机,有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住宿的宾馆业主,有2周内修好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还有无数为抗疫捐款的不具名的普通人。
海外华夏赤子也纷纷动员,华侨留学生在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驰援祖国以解燃眉之急。
国外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想借疫情挑事儿,全国人民在互联网上自发形成了爱国方阵,相互鼓励,提高警惕,五星红旗定将由14亿护旗手用一生去爱护、去捍卫。
积累每个人的小爱就能汇聚对党国和民族的大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危难关头彰显赤子本色。
(摘自《环球网:
一场疫情,压不垮“硬核”中国!
》)
此次疫情,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数千台工程机械轰鸣中,在10天之间便建成投入使用;疫情防控所有紧缺物资由国家统一调度,企业、政府、银行等诸多部门单位迅速“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救治患者,确保应收尽收、精准救治;集中力量外防输入,确保交通检疫“滴水不漏”;集中力量内防扩散,确保社区防线织牢织密……从人员物资调配、交通运输管理到社会秩序维护,从城市社区、乡村网格化管理,到对每一户家庭的发动引导,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等被调动起来,动力澎湃。
难怪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作出这样的评价,“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疫情下的中国力量、中国效率,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制度优势最硬核的展现。
(摘自《南方日报:
疫情大考更显中国制度优势》)
材料二:
统计截至2020-03-0717:
30:
59更新于3小时9分钟前全国疫情新增趋势
图
(一)图
(二)
材料三:
“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愿意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分享在中国观察到的细节,打开了一个真切感知中国的视角: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全力以赴,非常疲惫,有工作人员在同考察组谈话间隙困得睡着了;每一个被动员和组织起来的中国人,就像是在跟病毒打一场战争,肩负起阻止病毒蔓延的共同责任。
在他看来,正是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极大延缓了疫情的传播。
世卫组织专家于细微处捕捉到的中国人的面貌,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摘自《凝聚共同战斗的精神力量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地时间25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开发布会,刚刚结束中国考察行程的世卫组织专家考察组代表向各国媒体记者介绍相关情况。
会后,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接受了总台央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中国应对疫情措施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府系统深入社区基层,把防疫项目从省一级一直推进到社区,而北美国家等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这样的管理队伍。
谈及此次中国考察之行,布鲁斯·艾尔沃德指出,他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应对疫情,展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责任感,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虽然武汉街道空荡荡的,也看不见摩天大楼里的人们,但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自《中国应对疫情措施体现制度优势感谢中国人民付出》)
4.下列不属于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一项是()
A.疫情防控所有紧缺物资由国家统一调度。
B.海外华夏赤子纷纷动员,华侨留学生在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
C.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数千台工程机械轰鸣中,在10天之间便建成投入使用。
D.中国政府系统深入社区基层,把防疫项目从省一级一直推进到社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家国迸发出了最诚挚、最朴素、最纯粹的爱,他们纷纷动员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
B.世界卫生组织总于事谭德塞认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
C.图表
(一)
(二)显示新增确诊和疑似人数都呈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疫情防治效果非常好。
D.布鲁斯·艾尔沃德认为每一个被动员和组织起来的中国人都肩负起了阻止病毒蔓延的共同责任,在跟病毒打一场战争。
6.中国成功阻击疫情传播并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说明。
【答案】4.B5.D
6.
(1)14亿中国人充分展现出赤胆忠心的“中国情怀”(或者“紧密团结、凝聚力、责任感、责任担当、奉献精神、坚韧”中的任意两点)极大延缓了疫情的传播,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2)海外华夏赤子也纷纷动员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驰援祖国以解燃眉之急。
(3)中国的制度优势使得政府系统深入社区基层,把防疫项目从省一级一直推进到社区。
(4)积极与世卫组织密切合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海外华夏赤子纷纷动员,华侨留学生在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不属于彰显“中国制度优势”,因为自发动员行为,是一种情怀,与中国制度优势没关系。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他们纷纷动员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错误,材料一“外华夏赤子也纷纷动员,华侨留学生在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驰援祖国以解燃眉之急”,可知选项“全球各地”范围扩大。
B项,“谭德塞认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错误,谭德塞的话,显示的是中国制度优势。
C项,“图表
(一)
(二)显示新增确诊和疑似人数都呈大幅度下降的趋势”错误,图
(一)无法显示疑似病例人数呈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图一看不到过去疑似病例的数据,只显示现存人数和增加人数,没有对比,看不出下降趋势,不能把已知的材料外的认知代入对材料的客观解读中。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在抗疫过程中,14亿中国人充分展现出赤胆忠心的‘中国情怀’。
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家国迸发了最诚挚、最朴素、最纯粹的爱,他们在看似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努力,这决不是嘴把式,而是下了真功夫”“积累每个人的小爱就能汇聚对党国和民族的大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危难关头彰显赤子本色”,可知14亿中国人充分展现出赤胆忠心的“中国情怀”极大延缓了疫情的传播,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海外华夏赤子也纷纷动员,华侨留学生在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驰援祖国以解燃眉之急”,可知海外华夏赤子也纷纷动员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驰援祖国以解燃眉之急;“从人员物资调配、交通运输管理到社会秩序维护,从城市社区、乡村网格化管理,到对每一户家庭的发动引导,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等被调动起来,动力澎湃”,可知中国的制度优势使得政府系统深入社区基层,把防疫项目从省一级一直推进到社区;“当地时间25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开发布会,刚刚结束中国考察行程的世卫组织专家考察组代表向各国媒体记者介绍相关情况。
会后,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接受了总台央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中国应对疫情措施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府系统深入社区基层,把防疫项目从省一级一直推进到社区,而北美国家等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这样的管理队伍”,可知积极与世卫组织密切合作。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
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
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跷能手
孙犁
干校的组织系统,我不太详细知道。
具体到我们这个棚子,则上有“群众专政室”,由一个造反组织的小头头负责。
有棚长,也属于牛鬼蛇神,但是被造反组织谅解和信任的人。
一任此职,离“解放”也就不远了。
日常是率领全棚人劳动,有的分菜时掌勺,视亲近疏远,上下其手。
棚是由一个柴草棚和车棚改造的,里面放了三排铺板,共住三十多个人。
每人的铺位一尺有余,翻身是困难的。
好在是冬天,大家挤着暖和一些。
我睡在一个角落里,一边是机关的民校教师,据说出身是“大海盗”;另一边是一个老头,是刻字工人。
因为字模刻得好,后来自己开了一个小作坊,因此现在成了“资本家”。
他姓李名槐,会刻字模,却不大会写字。
有一次签字画押,竟把槐字的木旁丢掉,因此,人们又叫他李鬼。
他既是工人出身,造反的工人们,对他还是有个情面的。
但因为他又是由工人变成的“资本家”,为了教育工人阶级,对他进行的批判,次数也最多。
每次批判,他总是重复那几句话:
“开了一年作坊,雇了一个徒弟,赚了三百元钱,就解放了。
这就是罪,这就是罪……”大家也都听烦了。
但不久,又有人揭发他到过日本,见过天皇。
这问题就严重了:
里通外国。
他有多年的心脏病,不久就病倒了,不能起床。
最初,棚长还强制他起来,后来也就任他一个人躺着去了。
夜晚,牛棚里有两个一XX的无罩大灯泡,通宵不灭;两只大洋铁桶,放在门口处,大家你来我往,撒尿声也是通宵不断。
本来可以叫人们到棚外小便去,并不是怕你感冒,而是担心你逃走。
每夜,总有几个“牛鬼蛇神”,坐在被窝口上看小说,不睡觉,那也是奉命值夜的,这些人都和造反者接近,也可以说是“改造”得比较好的。
李槐有病,夜里总是翻身、坐起,哼咳叹气,我劳动一天,疲劳得很,不得安睡,只好掉头到里面,顶着墙睡去。
而墙上正好又有一个洞,对着我的头顶,不断地往里吹风,我只好团了一个空烟盒,把它塞住。
李槐总是安静不下来,他坐起来,乱摸他身下铺的稻草,这使我恐怖。
我听老人说过,人之将死,总是要摸炕席和衣边的。
“你觉得怎样?
心里难过吗?
”我爬起来,小声问他。
他不说话,忽然举起一根草棍,在我眼前一晃,说:
“你说这是什么草?
”
他这种举动,真正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我也病了,发高烧。
经医生验实,棚长允许我休息一天,还交给我一个任务:
照顾李槐。
这一天,天气很好,没有风。
阳光从南窗照进来,落到靠南墙的那一排铺上。
虽然照射不到我们这一排,看一看也是很舒服的。
我给李槐倒了一杯水,放在他的头前。
我说:
“人们都去劳动了,屋里就是我们两个。
你给我说说,你是哪一年到日本去的?
”
“就是日本人占着天津那些年。
”李槐慢慢坐了起来,“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过去我常和人们念叨。
我从小好踩高跷,学徒的时候,天津春节有花会,我那时年轻,好耍把,很出了点名。
日本天皇过生日,要调花会去献艺,就把我找去了。
”
“你看见天皇了吗?
”
“看见了。
不过离得很远,天皇穿的是黑衣服,天皇还赏给我们每人一身新衣服。
”
他说着兴奋起来,眼睛也睁开了。
“我们扮的是水漫金山,我演老渔翁。
是和扮青蛇的那个小媳妇耍,我一个跟斗……”
他说着就往铺下面爬,我忙说:
“你干什么?
你的病好了吗?
”
“没关系。
”他说着下到地上,两排铺板之间,有一尺多宽,只容一个人走路,他站在那里拿好了一个姿势,他说:
“我在青蛇面前,一个跟斗过去,踩着三尺高跷呀,再翻过来,随手抱起一条大鲤鱼,干净利索,面不改色,日本人一片喝彩声!
”
他在那里直直站着,圆睁着两只眼睛,望着前面。
眼睛里放射出一种奇异多彩的光芒,光芒里饱含青春、热情、得意和自负,充满荣誉之感。
我怕他真的要翻跟斗,赶紧把他扶到铺上去。
过了不到两天,他就死去了。
芸斋主人①曰:
当时所谓罪名,多夸张不实之词,兹不论。
文化交流,当在和平共处两国平等互惠之时。
国破家亡,远洋奔赴,献艺敌酋,乃可耻之行也。
然此事在彼幼年之期,自亦可谅之。
而李槐至死不悟,仍引以为光荣,盖老年糊涂人也。
可为崇洋媚外者戒。
及其重病垂危之时,偶一念及艺事,竟如此奋发蹈厉,至不顾身命,岂其好艺之心至死未衰耶。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
【注】①芸斋主人:
即孙犁。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我”与重病中的李槐独处时,问及日本之事,李槐精神特别兴奋,可以看出李槐很自豪自己的那段生活经历。
B.作者从正面详细地回顾了“高跷能手”李槐的遭际,严肃地剖析、展现了其性格扭曲的过程。
C.与《荷花淀》(孙犁)清新、婉丽的语言相比,本文的语言显得更为朴实、自然而简约。
D.文末加上一段文言的“芸斋主人曰”,乃脱胎于司马迁的《史记》,是借鉴“太史公曰”的论赞方式评人论事。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他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9.这篇散文具有小说文体的特征,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其小说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7.B8.
(1)含意:
①造反派眼里的耻辱大罪,却是这个“高跷能手”一生的荣光;②在人格尊严被践踏的恶劣环境里,他找到了生命曾经存在光和热的证明。
(2)态度:
同情与藐视并存的复杂态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茂名市 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