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122328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8.69KB
岭南版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
《岭南版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版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岭南版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美术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我们的玩具乐园》2016年9月2日
第一课时:
《民间玩具欣赏》
学习目标:
一、学会欣赏和发现不同地域的民间玩具的共同特点(色彩、材料、造型)。
二、学会运用美术语言对民间玩具进行分析、描述。
三、了解中国民间玩具文化,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和民族风格。
教学要点:
重点:
感知民间玩具就地取材、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的特点。
难点:
对作品特征进行清晰的描述。
解决难点的方法:
观察、比较、讨论。
兴趣点:
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民间玩具的相关知识,搜集教学素材。
2、制作民间玩具欣赏评价表。
二、课堂导入
1、引导欣赏,传授方法。
①组织欣赏课本中的《泥人大阿福》,它给你怎样的印象?
②认识《泥人大阿福》在材料、造型、色彩、纹饰方面的特点。
传授欣赏方法。
③总结本课的欣赏方法。
2、小组合作,深入探讨。
①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比欣赏书本中不同地域的动物题材玩具作品。
②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探讨活动,表扬进步,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法。
③继续组织学生探讨不同地域人物题材玩具的特征。
④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探讨。
3、自主探究,个性表现。
布置个性作业:
你最喜欢哪个民间玩具,写写你喜欢的原因、寓意,或者画画它的造型。
3、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你发现了民间玩具的哪些特征?
谁的个性作业写得好或画得好?
四、课后延伸
1、了解本土民间玩具的相关信息。
2、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具。
第二课时:
《现代玩具欣赏》
学习目标:
一、了解现代玩具在材料、外形、功能、种类等方面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美感。
二、学习比较欣赏的方法,对现代玩具的材料、造型、色彩、技术、功能等特征进行评述。
三、感知现代玩具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密切关系,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要点:
重点:
感知现代玩具材质、造型丰富多样,科学益智的特点。
难点:
比较民间玩具与现代玩具在特点和功能上的异同。
解决难点的方法:
观察、比较、讨论。
兴趣点:
①现代玩具互动的能力;
②玩具小集市;
③卡通玩具及故事;
④夸张、简练的现代造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搜集现代玩具的实物、图片、视频。
二、课堂导入
1、引导观察发现。
①谁发现了同学介绍的玩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②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上的《智能玩具机器人》。
③引导学生从媒体、造型、色彩、技术、功能5个方面欣赏和评述,传授欣赏方法。
④《智能玩具机器人》与上节课欣赏的民间玩具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2、组织合作探究。
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强调合作中的明确分工,探究中的有序讨论和发表。
②引导学生用学习表去分析现代玩具的特点。
③巡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
④交换分享学习成果。
3、鼓励个性表现。
①你对哪件玩具感兴趣,能不能给它画张像?
②假如你是一个玩具设计师,你打算制造一件什么样的玩具?
它可以怎样玩的?
③联系上节课内容,对比民间玩具与现代玩具的异同,了解现代玩具的科技特点。
三、展示与评价
组织互动评价活动
评价要点:
哪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合作得最好?
谁表现的玩具最漂亮?
谁设计的玩具最有创意?
四、课后延伸
尝试选用废弃的就玩具部件或废旧材料,设计组装一个新的现代玩具。
第三课时:
《我的玩具伙伴》
学习目标:
一、能多角度观察玩具伙伴的材质、造型、色彩、功能等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二、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玩具的造型、色彩和材质特点,培养表现能力。
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造型的乐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点:
重点:
多角度观察与表现玩具伙伴的造型、色彩和材质特征。
难点:
玩具不同角度和材质的造型表现。
解决难点的方法:
观察法、示范法。
兴趣点:
同伴之间分享玩具及绘画作品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玩具、各种纸张、描线笔等。
二、课堂发展
1、观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并讨论玩具的外形特征。
2、感知:
摸摸自己的玩具伙伴,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感觉?
3、欣赏:
对比欣赏课本里毕加索的作品《克劳德和他的玩具马》和部分学生作品。
他们表现了什么?
是怎样表现的?
4、示范:
教师示范作品的表现方法,强调不同角度、不同材质的表现方法,解决难点。
5、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布置学生作业,巡视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2、开展互动评价活动。
作品评价——谁的作品生动、漂亮、有趣,运用了恰当的方法。
过程评价——自己的收获和问题,能与同学合作与分享。
总结评价——总结过程,评价优点,提示改进方向。
四、课后延伸
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玩具。
第二课:
《动物的童话》2016年9月14日
第一课时:
《恐龙回来了》
学习目标:
一、运用造型元素表现恐龙的外形、色彩、形态等特点。
二、在探究中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故事;在比较中发现恐龙的造型特征;在想象中大胆描绘心中恐龙家园;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学习与表现的乐趣。
三、学会将观察和掌握的知识融入绘画创作之中,使美术不仅仅关乎绘画技巧,更关系活用知识、联系生活、激发想象。
教学要点:
重点:
运用线、形、色手绘创作恐龙世界的想象图。
难点:
想象画中画面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解决难点的方法:
讲故事、欣赏恐龙动画。
兴趣点:
恐龙的视频、故事和神秘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阅读相关资料。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2、搜集恐龙的图片、文字、视频,制作好课件。
二、课堂发展
1、活动一:
了解恐龙
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恐龙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等特征。
2、活动二:
表现恐龙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命题,也可以由教师创设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创作恐龙故事想象画(课堂作业)。
三、展示与评价
1、过程凭借:
注重三维目标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展示评价:
注重作品的生成性过程,在展示过程中注重诊断性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课后延伸
借助网络资源,玩具模型进一步了解恐龙的相关信息,探究恐龙的更多秘密。
第二课时:
《巧救小昆虫》
学习目标:
一、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和独特美感。
二、运用昆虫知识构思昆虫小故事。
三、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和手绘方法,创作昆虫故事的想象画。
教学要点:
重点:
运用学过的造型知识和手绘方法,创作昆虫故事想象画。
难点:
构思小故事,描绘带有故事情节的想象画。
解决难点的方法:
学习观摩课本上的《小昆虫》连环画。
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些昆虫故事,启发学生思考。
兴趣点:
①看连环画故事;
②联想故事的结局;
③描绘小昆虫的形象、色彩;
④创作故事结局画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视频片段。
二、课堂发展
1、提出设问。
欣赏了《小昆虫》连环画作品后,你认为达尔文说了怎样的一句话呢?
2、组织欣赏。
播放《昆虫的微观世界》视频。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中昆虫的外形、色彩、花纹。
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
3、引导联想。
达尔文救了一只怎样的昆虫?
小昆虫是怎样获救的?
获救之后发生了什么故事?
小昆虫回到了怎样的家园?
4、示范技法。
示范画法,强调构图,突出主体,可多种形式表现。
5、布置作业。
联想《小昆虫》的故事结局,创作昆虫故事想象图。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
选出部分精彩的作品进行欣赏和点评。
2、评价:
介绍自己的作品创意;评评同学的作品。
四、课后延伸
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阅读与昆虫有关的故事书或科学读物,增进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加强学习效果。
第三课时:
《可爱的玩具蛇》
学习目标:
一、了解蛇的知识,欣赏各种蛇工艺品的造型美、色彩美、工艺美和材质美,理解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二、学习运用剪贴、添画的方法,设计制作简易的活动玩具蛇。
三、体验设计、制作、展示活动的乐趣,培养设计意识和乐观健康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点:
重点:
学习设计制作简易的活动蛇玩具。
难点:
①材料的选择与妙用;②纸蛇会跳舞的科学原理。
兴趣点:
欣赏蛇的童话故事,会跳舞的玩具蛇展示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玩具蛇、剪刀、卡纸。
二、课堂发展
1、欣赏图片。
欣赏各种蛇造型的艺术品图片。
课件里哪些“蛇”?
它们在材质、造型、色彩方面有哪些特征?
是怎样设计制作的?
2、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会跳舞的蛇》。
引导学生想象:
会跳舞的蛇有怎样的动态?
怎样制作一条会跳舞的玩具蛇?
3、示范技法。
展示自己制作的玩具蛇。
示范玩具蛇的设计制作方法和步骤。
引导学生发现难以解决的制作问题。
4、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要小心、不要剪到手和伤害别人。
)
巡视辅导,为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发现学习问题。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评价。
分小组玩玩具蛇,分享学习成果。
组织生生、师生互评作品。
2、小结收获。
引导学生谈谈“我学到了什么?
我最喜欢什么?
我发现什么...”
四、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带着课堂学到的知识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第三课:
《点线色,你我他》
第一课时:
《美丽的叶子》2016年9月22日
学习目标:
一、了解叶子的形态、色彩、纹理美感和特征。
二、学习综合运用画、剪、贴、印的方法,以点、线、色表现叶子外形与叶纹的构成美。
三、通过学习活动,体验造型的乐趣,培养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要点:
重点:
应用画、剪、贴、印的方法,以点、线、色表现叶子外形与叶纹的特征。
难点:
运用不同方法表现叶纹的构成美。
兴趣点:
叶形的剪贴和拼贴的造型,叶纹的拓印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叶子实物及图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等。
二、课堂发展
1、比较探索。
拿出课前准备的落叶,引导小组进行对称式或均衡式的排列,看有多少种排列方法。
2、欣赏范作。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作,探讨表现方法。
3、教师示范。
示范绘画、兼职、拓印的方法。
解决教学难点。
4、布置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三个层面),布置学生作业。
、
5、巡视辅导。
帮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表扬进步,鼓励创新。
三、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的作业展示。
引导自评和互评,谁的作品最美?
谁学会了多种方法?
谁的作品有创意?
四、课后延伸
利用各种叶子制作一张漂亮的剪贴画。
第二课时:
《给树爷爷画像》
学习目标:
一、通过观察,能感知大树的形态、纹理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学用点、线、色后程的方法,创作与表现大树形态与纹理特征,培养表现能力。
三、感知大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保护自然生态的情感。
教学要点:
重点:
能运用点、线构成的方法,表现树干的形态与纹理特征。
难点:
依据树的不同纹理,组织不同点、线构成方法进行表现。
解决难点的方法:
图片和作品欣赏,教师示范演示。
兴趣点:
生活中的树爷爷及其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课前布置:
观察爷爷、奶奶的外表形象,收集相关照片。
二、课堂发展
1、认识树爷爷。
出示教材图片和收集到的古老的银杏树、龙血树等,猜猜它们的年龄。
2、对比树爷爷和老爷爷的照片,说说他们的相同之处。
3、观察范画,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给树爷爷画像?
4、示范技法。
怎样组织点和线,表现树的纹理特征。
5、作业辅导。
出示作业要求,巡视辅导学生的作业。
三、展示与评价
1、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互动评价:
谁愿意介绍自己的作品?
谁画的树爷爷纹理最美?
哪张作品点、线画得最好?
谁画的树爷爷最特别?
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
四、课后延伸
认识不同种类的大树,观察大树的不同纹理,有条件的同学用相机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我家的菜篮子》
学习目标:
一、了解蔬菜的相关知识,感知蔬菜的形态美、色彩美与纹理美。
二、在欣赏中体会大师作品质朴的艺术风格,在摆设组合中体验构图的美感,在创作中学习与体验多种不同的表现技法。
三、学会关注日常生活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要点:
重点: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蔬菜瓜果的形态特征。
难点:
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解决难点办法:
自主摆放蔬菜并观察前后遮挡关系。
兴趣点:
畅谈我家的菜篮子,发现蔬菜的形状美、色彩美、质感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蔬菜瓜果图片。
二、课堂发展
1、认识菜篮子的不同形态、材质特征。
2、观察蔬果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蔬菜的色彩、大小、胖瘦、长短等形态特征、质感纹理。
3、自主摆放蔬菜并观察前后遮挡关系。
4、作业练习设计。
三、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品,多元评价:
谁观察得最仔细。
谁说出来的蔬果最多。
菜篮子还有什么形态的,谁的想法最特别。
谁画菜篮子的方法最独特,最美。
4、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到生活中去观察美、发现美。
第四课时:
《节日的餐桌》
学习目标:
一、通过图片及作品欣赏,感知中国节日的饮食文化,美食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二、运用点线色等造型元素,表现节日餐桌中美食的形态与色彩。
三、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体验与家人、朋友交流和分享的快乐。
教学要点:
重点:
感知中国节日的饮食文化,简单表现美食的形态、色彩。
难点:
如何描绘记忆中美食细部的形态与色彩特征。
解决难点办法:
观察、示范、欣赏。
兴趣点:
欣赏节日美食佳肴,比一比谁的美食形色俱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材料如:
彩铅比、油画棒、水彩笔。
二、课堂发展
1、欣赏与评述。
出示课本作品《渔家饭》,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造型特征、色彩特点。
说说画家如何表现节日的餐桌。
2、示范与表现。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造型表现。
以一盘事物为例,示范细节的刻画与表现。
3、拓展与启发。
《节日的餐桌》的构图与表现示范引导。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启发创作思路。
4、作业与指导。
出示作业要求。
提出小组作品比赛活动的规则。
发现问题,适时指导,鼓励大胆创作。
三、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品:
举办“美食大会”,分享成功的喜悦。
互动评价:
要点:
①构图新颖、独特,突出主体;②造型美;③色彩美;④装饰美。
教学小结:
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效果的小结,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延伸
可以设置其他与节日和美食有关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记录生活。
第四课:
《我们的泥玩具》
第一课时:
《泥器皿》2016年10月10日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体会中国民问泥塑玩具的天真质朴之美,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
2、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3、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要点:
重点:
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缤纷特色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仿照民问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难点:
泥塑玩具的造型设计及捏塑技巧,着色时民间装饰味的体现。
解决难点的方法:
体验、探究、合作。
兴趣点:
①搓、揉、捏、按等基本手法练习;
②小组合作创作一组器皿。
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陶泥、教学课件。
二、课堂发展
1、激情引趣小时候,你玩过哪些玩具?
2、资料交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想了解我们的祖先童年最喜爱的泥玩具吗?
3、分析探究。
①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分析探究。
②分析比较:
我国民问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
各地的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
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
又概括了哪里?
它们的色彩有哪些特技法学习?
③教师展示一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
在这一组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技法?
4、仔细观察细节的表现,如羊角、小驴的尾巴、帽翅等小装饰,运用了哪些技巧。
5、造型训练提出作业要求:
模仿民间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创造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6、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加强个性辅导,以点带面。
7、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①你喜爱的作品抓住丁形象的哪些主要特征?
?
②从民间玩具的造型语言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怎样运用到你的作品中的?
③你的作品又有了哪些创新?
3、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教师小结。
从作品的创意、造型、制作的方法、夸张的表现手法和作品的欣赏及实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小结。
4、课后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心得和体会?
2、了解更多我国的陶艺文化。
第二课时:
《小泥人和泥面具》
学习目标:
一、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橡皮泥)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用橡皮泥通过揉捏敲等方式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三、通过活动来了解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塑方方面面的知识。
教学要点:
重点:
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玩橡皮泥、塑造形体和面部表情,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难点:
如何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兴趣点:
①愉快的泥塑制作过程;②作品的展示、分享与评价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橡皮泥、教学课件
2、课堂发展
1、提问学生是否玩过泥巴,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造型(放弃专业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对泥巴有一种喜欢)
2、结合课件展示,阐述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如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等,早已享誉中外,在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特点。
3、欣赏泥塑作品(将审美教育落实于学生的实践中,有机的协调发展,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
4、请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组合练习,各小组可以按照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创作,教师不固定主题。
(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和个人完成的区别,创造集体智慧)
5、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
6、作业要求:
制作时,要大胆发挥,敢于实践,贵在生动。
可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
同时照顾形象前后、左右的造型变化,注意立体效果。
三、展示与评价
分小组展示各自的作业,同学们相互欣赏。
学习自评、互评作品。
评价要点:
①造型美观;②成型技法;③表现手法;④装饰、实用。
教师从作品的创意、造型、制作的方法、夸张的表现手法和作品的欣赏及实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小结。
4、课后延伸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心得体会和收获?
2、课后了解更多中国泥人和泥面具知识,并能与同学分享。
第五课:
《变呀变,转呀转》
第一课时:
《无敌孙大圣》
学习目标:
一、了解孙悟空艺术造型的特征,能进行其他“变身”造型设计。
二、依据孙悟空艺术造型的特征,创作多个“变身”形象,设计一本简单的画页。
三、发挥想象能力,表现孙大圣的变身能力,制作一本有创意的画页,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要点:
重点:
感知孙悟空的形象特点,设计制作变身的活动画页。
难点:
依据孙悟空的形象特点,设计不同的变身形象。
解决难点办法:
结合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上的具体形象。
兴趣点:
孙悟空的变身本领和活动画页的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演示制作步骤的部件、示范作品。
二、课堂发展
1、认识孙大圣。
①孙大圣的造型、色彩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变现这些特点?
谁来试试?
③小结表现孙大圣的方法。
2、设计孙大圣:
①孙大圣有什么本事?
(如七十二变、火眼金睛...)
②现代的社会,需要怎样的孙大圣?
③怎样用置换的方法设计孙大圣?
(如头、身体、道具)
3、制作活动画页:
①折、剪
②设计孙大圣多变形象。
③整理、装订、展示。
④你还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
三、展示与评价
1、哪位同学观察得最仔细?
2、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的孙大圣形象最多?
3、哪份作业设计的画页变幻得最多?
最有趣?
4、谁制作画页的方法最特别?
四、课后延伸
阅读名著《西游记》,感受神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
第二课时:
《变形金刚》
学习目标:
一、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二、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三、能够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
教学要点:
重点:
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难点:
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
解决难点的方法:
提供各种不同造型机器人图片欣赏和分析比较。
兴趣点:
机器人拼摆组合活动,体现其变化多端的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变形金刚机器人图片、机器人玩具模型、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2、课堂导入
1、看一看:
卡通片《变形金刚》。
说一说:
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
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
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
板书课题:
变形金刚
3、课堂发展
1、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
找一找:
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
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
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知识链接:
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
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
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
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
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
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
2、做一做:
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
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
画好后,剪彩开即可。
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
3、想一想:
在临摹中发现了什么?
各种形状有什么特点?
4、摆一摆;①把自己想像中的变形金刚摆出来进行装饰。
②把摆出来的图形进行联想,创作变形金刚的“变身形象”。
5、画一画:
把拼摆的变形金刚进行装饰、美化。
四、展示与评价
说一说:
七巧板能摆出多少个“变形金刚”?
评一评:
哪个变形金刚最美?
为什么?
试一试:
运用这些七巧板形状看看自己能拼出多少个有趣的图形?
找一找:
有几种玩法?
5、课后延伸
课后了解有哪些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它们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第三课时:
《杂技小演员》
学习目标:
1、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2、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3、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教学要点:
重点:
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
难点:
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
解决难点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兴趣点:
滑稽、好玩的不倒翁玩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岭南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年级 美术 教案